《配對》教案(精選20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配對》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配對》教案(精選20篇)

《配對》教案 篇1

目標

1、知道圓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徵,並能區分它們。

2、能正確尋找周圍生活中類似的圓形物和方形物。

準備

1、一輛較大的汽車玩具,自制的圓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2、活動室的四周擺放各種圓形和方形的物品。

過程

1、出示自制的圓形蛋糕和方形蛋糕。

――小狗要過生日,朋友們送來了兩個蛋糕。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形狀的蛋糕嗎? (圓蛋糕、方蛋糕)它們有什麼不同?

2、出示玩具汽車,引導幼兒觀察。汽車上哪兒是圓的,哪兒是方的?

――討論:汽車的車輪爲什麼是圓的?

3、尋找活動室中像車輪一樣可以滾動的東西。(茶葉罐、飲料瓶等)

4、請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哪些東西是方的。

建議

平時教師可以帶幼兒到室外找一找、說一說圓的和方的物品

《配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初步建立配對求和的邏輯推理,簡便計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3、學習本課知識有助於養成全面地,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觀察思

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用配對求和的簡便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尋找簡便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會計算1+2+3+4+…+99+100嗎?

被成爲“數學王子”的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在年僅8歲時,就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的算出它的結果。小高斯是用什麼辦法算得這麼快了?你們想學習這種方法嗎?

原來,他用了一種簡便的方法叫:先配對再求和。出示課題:配對求和

二、新授

1、出示教學例1

1+2+3+4+5+6+7+8+9+10=()

(1)學生讀題,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想法。

(3)教師組織交流講解。

思路:我們可以把10個數字分成5組,每組兩個數相加的和是11。

(4)練習。

2、教學例2

出示教學例2

5+10+15+20+25+30+35+40+45+50

(1)學生讀題,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想法。

(3)教師組織交流講解。

思路:我們把數列的第一項稱爲首項,最後一個數叫做末項,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都是一個不變的數,這樣的數列叫做等差數列,計算等差數列可用:

等差數列的和=(首項+末項)x項數÷2

則本題可以等於:(5+50)x10÷2

三、鞏固練習。

出示練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組織全班講解。

四、課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配對》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手套、能說出手套的特徵、功能。

2、瞭解手套的保暖常識、有初步的自我護理意識。

3、能按照手套的異同給手套配對,培養數數、對應的興趣。

活動準備:

手套每人一副

活動重點:

知道手套的常識,練習配對的能力。

活動過程:

1、遊戲形式導入

遊戲:手指一家。讓幼兒一隻手握成拳頭,跟老師一起念兒歌做動作,唸到哪知手指起牀了,哪個手指就伸出來。

2、初步感知

提問:天氣冷了,我們穿上什麼樣的衣服?小腳穿上了什麼?頭上戴了什麼?那小手怎麼辦?

3、進一步感知認識手套

(1)出示手套引導幼兒討論,說說手套是什麼樣子的?一雙手套有幾隻?手套有什麼用?戴在身體哪個部位?

(2)出示兩雙不同樣式的手套讓幼兒比較,說說他們的區別?說說哪個是小指的家?哪個是中指的家?哪個是大拇指的家?

請幼兒上來摸摸手套,戴上手套感受一下,說說自己的感覺。

4、練習配對

(1) 請幼兒從三雙不同大小的手套中挑出合適自己的手套來。

(2)教師從三雙手套中任意挑出一隻,請幼兒從剩下的手套中挑選出與它相配的手套。

5、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手套的用途,教育幼兒外出要戴手套,保護小手。

《配對》教案 篇4

一、說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爲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爲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爲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說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爲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說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爲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爲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讓幼兒爲鞋子、襪子、鞋墊配對,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形成“雙”的概念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說活動過程

(一)以出示襪子,引導幼兒觀察爲引入,初步感知“雙”有兩隻。

1、誰來了?有幾隻啊,我們來數一數。

2、複習兒歌《襪子歌》,引導幼兒討論、小結。

討論:它們是好朋友嗎?哪裏一樣?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兩隻襪子也叫一雙襪子,它們是好朋友。

一開始就由孩子所熟悉的襪子引入,並將襪子兒童化,當作孩子們的好朋友,引起他們的興趣,願意去感知、去理解、並積極的響應老師的提問和主動與同伴交流、討論。而討論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能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引導幼兒複習兒歌,一是鞏固已有的學習經驗,二是爲以下的引導幼兒初步接觸兒歌改編這一環節做鋪墊。

《配對》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和黃色。

2、能按物體的顏色配對。

二、活動準備。

1、創設春天花園的情景,花園裏有紅黃良種顏色的花若干。

2、紅黃蝴蝶胸卡若干,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着輕柔的音樂,跟老師開火車到春天的花園裏去參觀。

1、教師:小朋友好!老師想帶小朋友到一個神祕的地方玩,你們想去嗎?讓我們開着火車去吧!

2、提問:花園裏有什麼顏色的花?

3、認識黃色和紅色。

(二)出示胸卡黃蝴蝶紅蝴蝶,引起幼兒興趣,學習配對。

1、教師:今天有兩隻蝴蝶也來到這個花園裏,他們說找不到好朋友,想請小朋友幫它們一起找好朋友。

2、介紹黃蝴蝶紅蝴蝶的好朋友分別是黃花和紅花姐姐。

3、請個別幼兒帶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後說出“xx跟xx是好朋友”。

4、評價幼兒十分找對好朋友,對的給予表揚,錯的給予評價改正的機會。

5、請小組幼兒帶胸卡帶好朋友回家玩,教師評價。

6、幼兒按顏色找花並把花帶到相應顏色的拱門進去。

(三)操作。

每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鞏固顏色配對,師巡視指導。

《配對》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兩個相同的或相關的物體放在一起。

2、萌發初步的邏輯意識。

3、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小豬的一家:4種顏色的彩筆,與彩筆同色的4個籃子。

2、學具準備:小豬的一家中的鞋子、襪子和手套,4種顏色的彩筆及相關顏色的籃子,大小不一樣的暗釦若干,大小不同的鎖和鑰匙。

3、《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動一動。幼兒一邊按節奏念兒歌《動一動》一邊走線,並做相應動作,走、跑、跳等交替進行。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朋友一起來玩“彩筆對對碰”。

請幼兒看一看桌面上的彩筆:小朋友這些彩色筆的蓋子都跑哪去了?我們把它們都找出來吧,教師示範:給紅色的彩筆蓋上紅色的蓋子,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紅色的筆就找紅色的蓋子,然後放進紅色的籃子裏。

三、幼兒動手操作。

教師將幼兒分組操作。

第一組:操作學具小豬的一家。

第二組:操作暗釦,幼兒根據暗釦的大小,公母配對。

第三組:操作圖片,找缺失並配成完整的圖片。

第四組:看誰找的對。幼兒根據一樣實物,找出另一半配對。

四、遊戲活動。

遊戲“對對碰”幼兒兩人一組一邊念兒歌《對對碰》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具成對放好,如將襪子配對放在一起,直到收拾完畢。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幫鞋子找朋友”,讓幼兒從關注自己腳上的鞋子出發,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腳上鞋子有兩隻,兩隻鞋子是一樣的,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在“幫鞋子找朋友”環節中,請幼兒根據手裏的單隻鞋子到很多鞋裏去找另一隻一樣的鞋子。在出現問題後,及時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討論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幫助幼兒解決了特徵混淆的問題,使幼兒知道一樣顏色、一樣花紋、一樣大小的兩隻鞋子是一雙鞋子,豐富了一雙的概念。在操作環節:材料的設計考慮到了鞋子大小花紋一樣顏色不同、顏色花紋一樣大小不同、顏色大小一樣花紋不同,這幾種在操作材料中都顯示出來,由於在前面“找鞋子”環節中幼兒出現了問題,幼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操作中都能正確成雙配對鞋子。整個活動,老師的指導有針對性,由簡到難,層層深入,有效的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最後環節“鞋子碰碰舞”,提供給幼兒的鞋子在顏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帥選,方便幼兒在“碰碰舞”中快速尋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樣的鞋子的朋友,遊戲中並不斷和旁邊小朋友交換不同的鞋子。以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配對》教案 篇7

遊戲目的

幫助小班小朋友提高觀察力,鍛鍊小朋友的耐心,提升小朋友的動手能力,並建議小朋友建立小團隊,幫助小朋友建立友好關係。

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遊戲道具

空飲料瓶。把蓋子擰下來,混亂地與瓶子放在一起。

遊戲過程

1、幼教先給小朋友們講一下這個遊戲的規則,那就是幫助每一個不同的瓶子找一找它的蓋兒。然後讓孩子們把蓋蓋到瓶子上。配對好的瓶子放到一邊。看哪個小朋友配對的瓶子最多,給予小紅花獎勵。

2、孩子們找不到配對的時候,幼教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

3、讓小朋友自由組合,可以一個人找瓶子,一個人找蓋子。或者是單獨遊戲也可以。

4、小朋友配對好後,把瓶子交到老師手裏,由老師幫助小朋友記數。

5、最終瓶蓋配對完成,老師開始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獎勵,並對認真的小朋友也給予獎勵,還要對友好的小朋友給予獎勵。

給瓶子找蓋兒,並不是一個複雜的遊戲,對於小朋友來講,看似簡單,卻不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爲找蓋子並不只是找,而是還要把蓋子蓋到瓶子上,有時候,小朋友看着是可以配對的瓶子和蓋子,卻蓋不上去,就得讓孩子不斷地找,不斷地蓋,對於鍛鍊孩子的耐心是十分有幫助的。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爲行爲,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配對》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將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初步感知立體圖形。

3.喜歡堆砌,發展創造力。

活動形式:

小組

動準備:

積木、布袋。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立體圖形的積木,請幼兒摸摸看看,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面,並嘗試堆出不同的組合。

2.讓幼兒自由組成三人一組,一起玩配對對遊戲。老師先在布袋中放入三至四個積木,然後給每組幼兒分發布袋,請幼兒收到布袋後先取出積木細心觀察,然後再到活動室辨認相同形狀的物品,放進布袋中。

3.請各組幼兒拿出收集回來的物品,與積木比較,看看形狀對不對。然後運用那些物品進行創作堆砌。

4.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和內容。

5.請幼兒將布袋內的物品對應着放回原來的位置。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是在哪裏找到那些物品的。

活動評價:

1.能給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能運用不同物品進行堆砌創作。

活動建議:

1.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調整本活動的難度。如布袋內的積木要特徵比較明顯,便於幼兒配對。當幼兒對配對遊戲相當熟悉後,再逐漸增加難度,如可讓幼兒尋找顏色、大小不一樣,而形狀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相當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正方體"和"正方形"的比較,讓其知道它們有所不同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玩各種配對遊戲,如用連線的方式找一找掛圖中相同的圖案等。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我創設了情境“幫鞋子找朋友”,讓幼兒從關注自己腳上的鞋子出發,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腳上鞋子有兩隻,兩隻鞋子是一樣的,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在“幫鞋子找朋友”環節中,請幼兒根據手裏的單隻鞋子到很多鞋裏去找另一隻一樣的鞋子。在出現問題後,及時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討論使幼兒相互吸取經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幫助幼兒解決了特徵混淆的問題,使幼兒知道一樣顏色、一樣花紋、一樣大小的兩隻鞋子是一雙鞋子,豐富了一雙的概念。在操作環節:材料的設計考慮到了鞋子大小花紋一樣顏色不同、顏色花紋一樣大小不同、顏色大小一樣花紋不同,這幾種在操作材料中都顯示出來,由於在前面“找鞋子”環節中幼兒出現了問題,幼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操作中都能正確成雙配對鞋子。整個活動,老師的指導有針對性,由簡到難,層層深入,有效的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最後環節“鞋子碰碰舞”,提供給幼兒的鞋子在顏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帥選,方便幼兒在“碰碰舞”中快速尋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樣的鞋子的朋友,遊戲中並不斷和旁邊小朋友交換不同的鞋子。以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繼續學習配對,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學習和成長。

《配對》教案 篇9

一、目地要求

1、嘗試紅色、黃色、藍色,感知幾種常見的顏色。

2、嘗試將相同的顏色物體進行配對,在遊戲中體驗兩個物體之間的色彩關係。

3、初步學習收拾學具的方法

準備

教具色板、固體膠、幼兒學具

二、 蒙氏數學《顏色配對》

(一)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遊戲,教師變換兩臂動作,屈肘—側平舉—摸肩—上舉,幼兒跟着老師模仿。

(二)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師:今天,我們小三班裏來了三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小紅、小黃、小藍,你們想認識他嗎,

(1)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2) 教師出示教具“色版”拿出紅色版:小紅的顏色是紅色,小黃是什麼顏色,小藍?的。在依次拿出黃色和藍色色板,運用三階段教學法引導幼兒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教師命名--這是紅色,辨認--哪個是紅色的,說出名稱--這是什麼顏色,這是紅色……)

遊戲活動--彩色娃娃站起來

師:今天,小紅……要和小朋友來玩捉迷藏,他們的顏色就藏在小朋友的身上

(3)遊戲--找朋友

教師講述遊戲玩法,由教師拿出一種顏色的色板與幼兒進行顏色配對,例如:紅色卡片的朋友在哪裏,幼兒就舉出自己手上的顏色卡片以此類推。

(三)操作學具

師:今天,小紅、小黃還有小藍他們除了和小朋友玩遊戲之外,還是來找朋友的,

教師依次拿出紅黃藍的另一塊色板,將顏色相同的色板並排在一起,讓幼兒感受顏色的配對,

提出要求

1、 自己保管好自己的學具,掉在地板上馬上撿起來。

2、學會自己收拾學具;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操作。

(四)延伸

在平時是可以與幼兒玩一玩顏色接龍從生活中感受顏色的多樣性。

《配對》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分辨細微的差別,按要求找出物品。

2、培養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活動材料:

教具:綠邊大卡片6張,錄有幼兒哭聲的磁帶。幼兒材料:《送玩具回家》遊戲圖,《送玩具回家》卡片

活動流程:

引入活動→遊戲“送玩具回家” →遊戲“一樣的玩具”→遊戲“哪裏不一樣”→結束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情景導入法,爲幼兒播放錄有幼兒哭聲的磁帶問一問幼兒,小朋友們聽一聽是什麼聲音啊?激發幼兒們的好奇心,然後教師向幼兒解釋:‘一羣玩具寶寶出來玩耍,可是不小心走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朋友願意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展開活動

《一》 遊戲“送玩具回家”

1、請幼兒取出《送玩具回家遊戲圖》與《送玩具回家》卡片,並給幼兒留出一定的時間自己觀察遊戲卡片與遊戲圖。

2、教師向幼兒交代遊戲玩法。請幼兒把玩具寶寶送回家,玩具寶寶的家裏有和他們長的一模一樣的玩具,請小朋友仔細的觀察,把所有玩具寶寶都送回自己的家。

3、幼兒動手操作,將六張遊戲卡片都放到遊戲圖上相對應的地方。

4、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分重點進行引導講解。

《二》遊戲“一樣的玩具”

1、教師對幼兒在第一部分活動的表現提出表揚鼓勵,然後以玩具寶寶要和小朋友們玩遊戲的情景激發幼兒玩第二個遊戲的興趣。

2、教師任意出示一張綠邊大卡片,請幼兒從自己的小卡片中找出一模一樣的小卡片,並放在遊戲圖上相應的空白處。

3、遊戲中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針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鼓勵與引導。

《三》遊戲“哪裏不一樣”

1、教師告訴幼兒,現在是幼兒上臺玩遊戲的時間,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每次請兩名幼兒上臺背對大家,教師發給他們一組相似大卡片,每人一張。請臺下幼兒一起數三個數,臺上兩名幼兒一起轉身面對大家。請臺下幼兒說說他們所持卡片的不同之處。

2、不斷替換上臺的幼兒,調動每個幼兒的積極性。

三、結束部分

“今天玩具寶寶們和小朋友們玩的很開心,現在他們要回家了讓我們一起和他們說再見吧!”師幼共同收拾遊戲材料,結束活動。

活動評析:

由於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並且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活動中我採用了情景策略。創設了一些列的情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導入活動中我創設的玩具寶寶找家的情節幼兒就很感興趣,每個幼兒都帶着任務去遊戲,他們玩起來更帶勁。

活動中我還運用了觀察策略,既有幼兒自己充分觀察材料的時間,這樣幼兒在活動中就不會因爲對活動材料感到好奇而分散注意力,又有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過程,通過仔細的觀察才能對每個孩子有所瞭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組織活動。這項策略在此次活動中效果很好。

活動中我還考慮到了動靜結合,讓幼兒上臺遊戲,這樣再一次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不會因爲長時間進行一項活動而感到厭倦。

整個活動中,我始終牢記教師僅是一個組織、引導、協調者。活動的主角永遠都是幼兒,要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幼兒自己,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判斷,這樣孩子才能得到充分的鍛鍊。此次活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配對》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一雙”、“一對”的概念。

2.學習按物品的特徵,將相同的東西配對。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外國小朋友

2.課件:圖片—拖鞋

3.拖鞋

活動過程

一、學習“一雙”、“一對”的概念

1.出示圖片:外國小朋友

教師:這個小朋友多可愛呀,你們看看她有幾隻眼睛啊?

2隻眼睛還可以說是1什麼眼睛?誰知道呀?

2.教師告訴幼兒,2隻眼睛可以說是一對眼睛。

3.請小朋友再看看還有哪些部位也是有兩個呢?(耳朵、鼻孔、腳、手)

4.小結:像我們人體身上兩個一樣的東西就叫“一雙”或“一對”。

(如一對眼睛、一雙手、一雙腳等)

二、知道物體的“一雙、一對”

1.出示一隻襪子

教師:這是什麼呀?它夠穿嗎?要幾隻纔夠呢?

引導幼兒說出兩隻襪子就是一雙。

2.課件:一雙拖鞋

教師:這是什麼呀?它穿上合適嗎?

三、幼兒操作(拖鞋配對)

1.小朋友好多拖鞋寶寶玩遊戲時遊戲,都站亂了,請你們仔細的找一找,

讓拖鞋寶寶配成對,好嗎?

2.幼兒給拖鞋配對

提醒幼兒將配好對的拖鞋爭取的擺放在鞋架上。

四、活動評價

1.你們都把拖鞋寶寶配成對了嗎?

2.小朋友真能幹,把那麼多的拖鞋寶寶配成對了,拖鞋寶寶說謝謝你們啦。

《配對》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有關的物體進行一一匹配。

2、通過匹配遊戲,瞭解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聯繫,初步獲得相應的經驗。

3、體驗數學遊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熱水瓶、杯子、碗、勺子、鞋子、圍巾、手套、襪子、牙膏、牙刷等。

2、圖片:雨傘、雨鞋、菜刀、砧板等。

3、幼兒操作圖片

活動過程:

1、通過看實物展,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實物展。

(2)師:寶寶,今天 陸 老師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看一看,它們是什麼?有什麼用的?

(3)看完以後請寶寶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2、實物找朋友。

(1)師:寶寶們真棒,都說出了他們的用途,現在要請寶寶給這些物品找朋友,你們願意嗎?

(2)教師示範物品找朋友,舉例(碗和勺子):你們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小碗)請你們在這裏找一找,小碗的好朋友是誰?(勺子)爲什麼它們是好朋友呢?(因爲它們都是在吃飯的時候要用到的)

(3)請寶寶爲實物找朋友。先集體找,再個別找,找的`時候要問一問:爲什麼它們是好朋友?

3、遷移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它們也是好朋友

(1)剛纔寶寶說的都很好,那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教室裏,在家裏,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好朋友?爲什麼它們是好朋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回憶。

4、幼兒操作

(1)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圖片它們也要來找朋友,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2)教室講解操作步驟

(3)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講評:先請幼兒說一說,你找到得是誰和誰是好朋友?爲什麼?教師對找錯朋友的寶寶進行糾正。

《配對》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能比較5以內數羣的多和少,並找出等量進行配對。

2、會用簡單的語言對操作活動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1"5大點卡各一張,大花傘、點子接龍卡1套(接龍卡上的點數不超過5)。

(2)方點卡、接龍卡一份。

活動過程:

1、玩“點卡配對”遊戲。

(1)、教師出示一張大點卡,並說“我出x。”請幼兒拿出和老師一樣多點子的方點卡,舉起來說:“我出x,x和x一樣多。”

(2)、教師出示另一張大點卡,遊戲繼續進行下去,直到教師的大點卡全部出完爲止。

2、玩“點物接龍”遊戲。

(1)、教師出示大接龍卡,請一個幼兒配合演示點子接龍的遊戲規則,強調一邊接,一邊說:“x和x一樣多。”如:“4雙雨鞋和4個點子一樣多。”

(2)、讓幼兒取己的小接龍卡,自行玩“點物接龍”遊戲。也可以將材料與同伴的合在一起玩。

幼兒玩接龍遊戲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數清楚雨具與點子的數目。

延伸活動:

自主性遊戲中玩“等量連線”練習。

活動效果:

最近我班正在開展“下雨天”的主題活動,班裏的孩子對各種色彩鮮豔的雨具特別感興趣,基於孩子的興趣和本階段的幼兒發展目標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達成預定目標,個別幼兒用語言表述還有點困難。

《配對》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初步嘗試按鞋子的大小、顏色、外形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養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習慣。

【重點】

按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等特點進行配對。

【難點】

尋找鞋底的祕密,特別是形狀:兩頭大中間向裏凹,但兩隻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近的大小、顏色、款式各異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來,人手一張白紙。

2、歡快的音樂一段。

3、半圓形的座位安排,中間留有空地,便於活動。

【活動過程】

(一)奇怪的鞋子

1、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裏的寶寶呀,特別愛漂亮,她每天都要換一雙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別多,最後,連她自己都分不清哪兩隻是一雙了,有一天他穿了一雙很特別的鞋子,一隻是大的紅鞋子,一隻是小一點兒的花鞋子(教師邊講邊出示兩隻鞋子),可是這一天,她非常不開心,你們知道她爲什麼不開心嗎?(幼兒猜測,引導幼兒發現兩隻鞋子的不同)

2、教師小結:兩隻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也不一樣的鞋子不是一雙,所以穿的人當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

1、師:那我們穿的鞋子是怎樣的,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腳上的鞋子,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鞋子的特別之處。(着重從鞋子的外型、顏色、大小等特點來觀察)

3、師:我們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也一模一樣。除了這些祕密外,它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4、教師提供白紙,引導幼兒觀察鞋底的祕密(幼兒可脫下鞋子來看,也可在白紙上踩上一對腳印再觀察):如,兩隻鞋底(或鞋印)的花紋是一樣的,鞋底(或鞋印)的形狀是兩頭大中間向裏邊凹,但它的朝向是相反的。

5、教師小結:兩隻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一樣,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們叫它一雙鞋。

(三)鞋子配對

1、(出示鞋架和隨處亂放的鞋子),師:娃娃家的寶寶經常把鞋子亂丟亂放,害得媽媽找也找不到,還常常把鞋子穿錯。聽說我們小朋友很聰明,能夠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他們家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整理一下,好嗎?可是怎樣的兩隻鞋子纔算一雙呢?

2、師:我們腳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顏色和大小都是一樣的,請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以及朝向等特點,把這些鞋子一雙一雙的配配好,再把它們擺放在座位前。

3、幼兒分散收拾,將找到的兩隻鞋子擺放在身邊,並自由說說爲什麼要將這兩隻鞋子放在一起。

4、師:我們爲什麼要把這兩隻鞋子放在一起呢?(重點引導幼兒從鞋子的大小、顏色和款式來講述)

5、師:把兩隻長得一樣的鞋子並在一起反過來朝上看看它鞋底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觀察鞋底的形狀和花紋)

6、幼兒觀察得出:兩隻鞋底的花紋是一模一樣的,形狀也都是兩頭大中間向裏凹,並且所朝的方向是相反的。

7、教師小結: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底的形狀和花紋也一樣,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樣的兩鞋子叫一雙,所以要放在一起。

8、幼兒相互檢查、驗證,並把找對的鞋子放到鞋架上。

(四)養成整理鞋子的好習慣

1、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雙一雙的擺放整齊,這下娃娃的爸爸、媽媽和寶寶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會穿錯了,看上去也很漂亮。

2、平時,我們回家換下來的鞋子也要一雙一雙的放整齊,下次穿的時候會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配對》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迅速地點數10之內的點子和認讀10之內阿拉伯數字。

2、能將點子和數字進行配對。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

能正確將點子與數字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1、教師導進,激起幼兒愛好。

師:告知小朋友一個好消息,小蜜蜂門明天要過生日,他們想邀請小朋友們往參加生日晚會,你們想不想往?(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送小蜜蜂甚麼生日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我們大家一起往採花,明天送給小蜜蜂,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花園裏開了這麼多花(教師把花灑在桌面上),你們觀察一下五彩繽紛的花有甚麼不一樣?(幼兒自由說)。

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預備了一些漂亮的小籃子,大家仔細看一看,小籃子有甚麼不一樣?你發現了甚麼?(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師:下面小朋友們就往給小蜜蜂採花好不好?(幼兒回答)

師:在採花時小朋友們要讓花上的數字(點子)與花籃上的點子(數字)一樣,聽音樂開始採花,音樂停了採花結束。

2、幼兒開始遊戲(採花)

3、採花結束後,教師要找幼兒說一說:“你們採了幾朵花?採花過程當中你發現了甚麼?(只要能說出點子和數字一樣或數字和點子一樣就能夠了?

4、遊戲:小矮人找朋友

導語:小朋友們喜歡聽小矮人的故事嗎?(幼兒回答),小矮人今年天要和點子娃娃做遊戲,可是小矮人找不到哪一個點子娃娃是自己的朋友,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願不願意幫助他們?(幼兒回答)。

(1)今天老師就把小矮人和點子娃娃都請到了我們幼兒園裏,你們想不想見到他們呀?(教師把卡片分放在幼兒眼前)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小矮人和點子娃娃它們之間有甚麼不同?(幼兒自由回答)。好現在我們就來幫助小矮人找朋友。

(2)幼兒幫助小矮人找朋友,找完後,找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幼兒自由回答)數一數你找了幾對朋友。(幼兒回答)

(3)小朋友們看一看(出示掛圖)這又來了幾位小矮人。冬天來了,它們到外面往烤火、做遊戲,它們也想找幾個朋友和它們一起頑耍,我們幫助他們找到它的朋友好不好?(找個別幼兒到前邊來幫助小矮人找朋友)。指着圖問幼兒:“說說爲何他們兩個是朋友?你是怎樣知道的?(幼兒回答)

(4)小結:今天,小朋友們爲小蜜蜂預備了生日禮物,又幫助小矮人找到了朋友,你們真能幹,小蜜蜂和小矮人都非常感謝你們,並讓我代他們謝謝你們。好了,今天遊戲就玩到這裏,我們一起到戶外往活動。

《配對》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紅色,黃色,藍色,感知幾種常見的顏色。

(2)讓幼兒嘗試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配對,並在遊戲中體驗兩個物體之間的關係。

(3)讓幼兒初步學習自己動手收拾學具。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顏色,並初步學會讓幼兒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配對。

難點: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色板、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即時貼點點;音樂《找朋友》

(2) 學具準備;色板、彩色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彩色娃娃頭及相應顏色的上衣;白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同時給每位幼兒額頭上貼一個顏色點點。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教室來了3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小紅、小黃和小藍。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教師出示教具“色板”,紅色、黃色、藍色的色板各兩塊。先拿出一塊紅色的色板:“小紅的顏色是紅色”。再依次拿出黃色和藍色的色板,運用三階段教學法引導幼兒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名稱,認識這三種顏色。

(2)顏色配對。 創設情境:小紅、小黃和小藍在玩找朋友的遊戲。 教師依次拿出紅、黃、藍的另一塊色板,將顏色相同的色板並排放在一起,讓幼兒感受顏色配對。

(3)幼兒操作學具“色板“進行顏色配對。

3、遊戲活動。 遊戲“色彩娃娃站起來”教師發出遊戲口令,說到哪種顏色娃娃,貼有相應顏色點點的小朋友的小朋友就站起來。如:“情紅色娃娃站起來”。則所有貼紅色點點的幼兒都站起來。 音樂遊戲“找朋友”。教師放音樂,幼兒跟着音樂,邊唱邊拍手找貼有和自己相同顏色點點的幼兒做朋友。遊戲熟練後,幼兒可以互相交換不同顏色的點點再進行遊戲。

4、分組活動。 第一組:粘貼畫“色彩娃娃穿新衣”。幼兒將三種顏色的色彩娃娃頭粘貼在白紙上,然後給每個娃娃選相同顏色的衣服並粘貼。 第二組:操作學具“色板”。請將相同顏色的兩塊色板放在一起,試着說出每塊色板的顏色名稱。 第三組:操作彩色筆。幼兒將相同顏色的彩筆找出來成爲好朋友放在一起。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欣賞幼兒分組活動的成果,鞏固幼兒按顏色配對的規則意識。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是我在備課過程中進行仔細研究過的,對幼兒的學習方法也是多樣化,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顏色是非常感興趣的,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幼兒的接受能力也很快,在遊戲活動中去認識顏色並進行配對。整個過程是非常好的,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最後一環節收拾學具時,有個別幼兒沒能把自己的學具整理好。如果再讓我上一次這節課,我會在這方面多對幼兒加強一下。我的專業水平也是有待提高。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爲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配對》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把積木和膠花進行分類。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活動準備:

1、積木和膠花媽媽的頭飾、紙箱兩個。

2、積木和膠花的屋子各一間。

3、積木和膠花的圖片若干。

4、彩色的積木和膠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兩位老師分別扮演積木媽媽和膠花媽媽。

1、認識積木媽媽和積木寶寶。

積木媽媽: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積木媽媽,這間是我和寶寶住的房子,叫積木屋。你們聽一聽我的肚子裏有什麼聲音?我的肚子裏有許多寶寶,誰想摸摸、看看我的寶寶是怎麼樣?

請兩名幼兒出來摸一摸積木媽媽的肚子裏的寶寶。

第一次摸出來:這是什麼呀?(積木)

第二次摸出來:這又是什麼呀?(積木)他們一樣嗎?(不一樣)

積木媽媽總結:哦,原來我肚子裏有許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寶寶。

2、認識膠花媽媽和膠花寶寶。

膠花媽媽: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膠花媽媽,這間是我和寶寶住的房子,叫膠花屋。你們聽一聽我的肚子裏有什麼聲音?我的肚子裏住許多寶寶,誰想摸摸、看看我的寶寶是怎麼樣?

3、請兩名幼兒出來摸一摸膠花媽媽的肚子裏的寶寶。

第一次摸出來:這是什麼呀?(膠花)

第二次摸出來:這又是什麼呀?(膠花)

積木媽媽總結:哦,原來我肚子裏也有許多不同顏色的膠花寶寶。

二、請幼兒幫積木屋裏的積木寶寶和膠花屋的膠花寶寶找媽媽。(第一次分類)

1、認識積木屋和膠花屋。

屋子裏傳來了寶寶的哭聲。

積木媽媽:咦?誰在哭啊?

積木媽媽:哦,原來是積木寶寶和膠花寶寶在哭。

2、請幼兒一起問積木和膠花寶寶?爲什麼哭?

老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問積木、膠花寶寶爲什麼哭?

積木媽媽:原來你們的媽媽不見了。

3、幫助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

積木媽媽:積木寶寶和膠花寶寶的媽媽都不見了,它們的媽媽在哪裏啊?

積木媽媽:誰是積木媽媽啊(請幼兒指一指積木媽媽)。

學說:積木寶寶找積木媽媽。

哪剩下的是什麼媽媽呀?(膠花媽媽)

學說:膠花寶寶找膠花媽媽。

請一名幼兒示範幫積木寶寶和膠花寶φ衣杪琛?

老師:誰想幫積木、膠花寶寶找媽媽呀?

向幼兒交代要先幫積木寶寶找媽媽,再幫膠花寶寶找媽媽。

積木和膠花寶寶都很開心,因爲他們都找到自己的媽媽了。

玩具寶寶和媽媽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三、請幼兒幫地上的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第二次分類)

1、情景表演。

回家時,積木和膠花媽媽不小心摔到了,積木和膠花寶寶都撒在地上了。

積木媽媽哭着說:我們的寶寶不見了,怎麼辦呀?你們幫我們把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回來,好嗎?

2、請兩名幼兒示範幫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

向幼兒交代積木和膠花媽媽的位置。

3、請全體幼兒幫積木和膠花寶寶找媽媽。

4、玩具們都找到媽媽很開心。

四、遊戲:“玩具找家”(第三次分類)

1、和積木寶寶、膠花寶寶玩遊戲。

積木媽媽:(出示積木寶寶圖片)積木寶寶和(出示膠花寶寶圖片)膠花寶寶好開心,現在想同你們玩遊戲,好嗎?

2、將玩具圖片送小朋友。

邊送邊說:積木寶寶跟你玩或膠花寶寶跟你玩。

送完後請幼兒看看自己是跟誰做好朋友。

問:你的好朋友是什麼寶寶呀?

3、玩具寶寶回家

積木媽媽:天快下雨了,我們要回家了,跟積木寶寶做朋友的要回誰的家啊?跟膠花寶寶做朋友的要回誰的家啊?

請小朋友和玩具們回自己的家。

媽媽分別看看寶寶們有沒有回錯家。

積木媽媽:讓我看看積木寶寶和小朋友有沒有找錯家?

膠花媽媽:讓我看看積木寶寶和小朋友有沒有找錯家?

請幼兒和寶寶們睡覺。

五、幼兒和玩具媽媽寶寶們倒操場上玩耍。

天亮了,寶寶和小朋友都起牀了,媽媽和寶寶們出去玩耍。

積木媽媽:天亮了,小朋友、積木寶寶、膠花寶寶你們想到那裏玩呀?好,我們就一起出去吧!

《配對》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的多樣性,知道動物與人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

2、知道動物之間的天敵關係,並能準確地給它們配對。

3、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動物的課件。

2、天敵動物的磁性圖片若干。

3、幼兒對動物的知識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1、播放動物的課件,請幼兒說出動物的名稱及它們的習性等。

先以動物的各種叫聲引起幼兒興趣,聽到聲音,說出動物的名字,然後播放動物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它叫什麼名字,它長得什麼樣子。

例:你聽到了什麼?(小青蛙的叫聲)對了,是小青蛙。有誰來說說看小青蛙長的是什麼樣子的?(待幼兒說完後播放圖片)

2、出示配好對的天敵圖片,讓幼兒感知什麼叫天敵,還有哪些動物是天敵關係。

出示圖片,看看老師手裏的圖片,是哪兩個小動物呀?那它們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它們兩個是敵人的關係,青蛙會把蟲子吃掉的)

讓幼兒理解天敵 這個詞語的意思。

那麼,你們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會是天敵的關係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3、無規則地擺放有天敵關係的圖片,請幼兒進行操作。

大自然中間有很多很多的動物,所以就有很多對的天敵,我們請小朋友來找找看,哪兩種小動物是天敵的關係,找到以後請它們牽好手,有規律地放在邊上。

配對完之後,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天敵。

4、瞭解動物對人的重要性,我們要保護小動物。

我們人類離不開動物,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聯繫,請幼兒根據自己所有的親身體驗說說有關事例。

活動建議:

1、在活動前多觀察動物外形、特點、習性,瞭解動物。

2、可給幼兒觀看一些天敵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瞭解天敵的含義。

活動延伸:

可在區域活動中放置天敵圖片,讓幼兒自己配對,說說誰和誰是天敵,爲什麼。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配對》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讓幼兒互相交流一下。

活動準備:

1、購買好4種以上水果若干(如蘋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龍果等等)。

2、果盆4個。

3、水果獎章數個。

4、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1、出示蘋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貼有蘋果、梨、香蕉、桔子圖案的果盆各一個。

3、讓幼兒自選一個水果,跑到相應的果盆前將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後跑回。

4、每次都放對的幼兒獲得水果獎章一枚。

指導重點:

1、根據實物水果的形狀、顏色與果盆上水果圖案進行認知匹配。

2、讓幼兒學說水果名稱。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然後一起聽音樂,吃點心。

《配對》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初步嘗試按鞋子的大小、顏色、外形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養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習慣。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半圓形的座位安排,中間留有空地;經驗準備:寶寶有穿脫鞋子的經驗材料準備:與幼兒人數相近的大小、顏色、款式各異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來;人手一張白紙;歡快的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奇怪的鞋子師:娃娃家裏的寶寶呀,特別愛漂亮,她每天都要換一雙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別多,最後,連她自己都分不清哪兩隻是一雙了,有一天他穿了一雙很特別的鞋子,一隻是大的紅鞋子,一隻是小一點兒的花鞋子(教師邊講邊出示兩隻鞋子),可是這一天,她非常不開心,你們知道她爲什麼不開心嗎?(幼兒猜測,引導幼兒發現兩隻鞋子的不同)小結:兩隻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也不一樣的鞋子不是一雙,所以穿的人當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師:那我們穿的鞋子是怎樣的,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師:我們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也一模一樣。除了這些祕密外,它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教師提供白紙,引導幼兒觀察鞋底的祕密小結:兩隻大小相同,顏色一樣,款式一樣,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們叫它一雙鞋。

三、鞋子配對(出示鞋架和隨處亂放的鞋子)師:娃娃家的寶寶經常把鞋子亂丟亂放,害得媽媽找也找不到,還常常把鞋子穿錯。聽說我們小朋友很聰明,能夠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他們家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整理一下,好嗎?可是怎樣的兩隻鞋子纔算一雙呢?

師:我們腳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顏色和大小都是一樣的,請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鞋底的花紋和形狀以及朝向等特點,把這些鞋子一雙一雙的配配好,再把它們擺放在座位前。

師:我們爲什麼要把這兩隻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結: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底的形狀和花紋也一樣,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樣的兩鞋子叫一雙,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養成整理鞋子的好習慣師:我們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雙一雙的擺放整齊,這下娃娃的爸爸、媽媽和寶寶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會穿錯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時,我們回家換下來的鞋子也要一雙一雙的放整齊,下次穿的時候會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動反思:

1、根據幼兒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動的設計以"爲了孩子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爲宗旨,教育價值取向強調的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取經驗,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當幼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配錯鞋子),於是我生成了《鞋子對對碰》這一活動。通過幼兒的實踐,來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把"數學"的概念滲透於生活,促進幼兒的發展。

2、讓幼兒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進行學習。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讓他們共同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互相啓發、修正。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會使幼兒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臺"。

活動的目標符合我們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又適當的增加了難度。活動內容的選擇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在活動中,教師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