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單元檢測講評課教學設計

設計依據

語文單元檢測講評課教學設計

1、《教學管理若干規定》關於語文的“上課要求”中:“依據教學目標,評價學習成果,通過總結性測試和評價以檢測學生達成目標的程度,並及時反饋、矯正。”

2、《語文教學系統理論綱要》關於“優化語文成績測試系統”對語文測試的目的和要求:“引導學生系統複習學過的語文知識,檢查其理解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應用技能的情況,評定其學習成績及教師的教學效果,發現薄弱環節,及時改進教學。”

3、改變落後的現狀,有必要優化單元檢測講評課:因當前部分教師不注重此類課型的優化,對着答案照本宣科,不注重學生知識內容和應用技能的過關,不作好單元二次檢測。

講評目標

1、通過學生自查,分析自己答錯的原因;讓其明確上課專心聽講、作答時認真仔細不粗心大意及平時作好全面複習的重要性;

2、通過投示參考答案及教師的簡單講評,使學生總體掌握、鞏固該單元各項知識內容和各種答題技巧;

3、通過講評後的單元二次檢測,拓展學生的單元知識內容並促使部分差生鞏固和掌握該單元的基本知識及薄弱環節。

講評設想及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全面批改好學生的單元檢測卷;

2、教師統算好全班學生的平均分、優分率、差分率及統計好部分題目的得分率,積累學生易選錯或答錯的各種答案;

3、事先分析好學生各題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統計好進步學生和退步學生名單。

講評媒體

電腦多媒體課件或Microsoft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軟件。

講評時數一課時

講評進程

一、講評導入:

1、從該單元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及學生對該單元的學習及檢測情況導入;

2、從教師對該單元檢測卷的批改中發現的問題導入;

二、分析數據

1、教師用投影片公佈該單元檢測全班的部分數據資料,包括:

1)平均分—優分率—差分率—合格率;最高分—最低分;

2)與上次檢測成績的比較;與同一科任鄰班成績的比較;與全級成績的比較。

3)進步10分及退步15分以上的`學生名單;優分學生名單;

2、教師分析:本次檢測成績高低的原因(投影顯示):

1)教師因素,如教師對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未落實到位;未能突出學習的重難點;未能做好個別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2)學生方面,如上課的專心、對課文知識內容的掌握、鞏固及複習程度;國慶7天假期學生過於放鬆學習及複習;大量低分學生拉低了全班總體平均分;

3)肯定學生的長處——批評學生在學習和檢測中的不足;

三、學生自查

1、教師發放已批改的檢測卷;

2、學生分組自查及小聲討論:如對試卷進行查漏補缺,檢查哪些做得比較好,哪些不該答錯而答錯了,自檢答錯或空白的原因是什麼,並把部分答錯的題目補上正確的答案。(教師用投影顯示自查活動的要求)。

3、小組代表發言:回答下列問題:

1)你對本次語文檢測卷總體上感到難做還是易做,爲什麼?你感到哪些題目較難,哪些較易?

2)對此次檢測,事先預測自己可能會得多少分?而結果是多少分?成績是否理想?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3)你對自己今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有什麼打算?

四、具體評析

1、評析選擇題:

1)教師分析:錯誤率較高和較低的題目;

2)提問:學生回答錯誤率高的題目答案和選答的原因;

3)其他各題錯誤率顯示及其答案(用投影);

4)學生髮問:爲什麼這樣選答——教師指名部分學生講述其選答的原因——教師再明確和強調(續用投影)。

2、評析填空題:

1)教師分析:答得好與差的題目;分析好與差的原因;總體得分情況分析;

2)提問:個別學生回答部分填空題的答案。

3)投影顯示:填空題的全部參考答案。

4)學生反饋:對不明答案作出質疑,教師作明確和分析。

3、評析閱讀題:

1)教師分析:該部分題目答題情況簡單分析;

2)提問:個別學生回答部分閱讀簡答題的答案;

3)教師明確並用投影顯示該部分題目的參考答案。

4)學生對該部分題目的理解進行質疑和反饋,師生間相互明確。

五、拓展和提高

1、學生自己凡自己答錯的題目,根據教師的分析和明確,用紅筆或其他顏色的筆修改過來,邊改邊再識記和理解,準備即時進行二次檢測,下課後由科代表把試卷收上並交由教師檢查和保管;

2、進行二次檢測。

發事先印好的二次檢測卷,學生用10-15分鐘的課內時間獨立完成並即堂交卷。

附:講評課板書設計

(滲透於Microsoft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投影)

附:單元檢測講評課講評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