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通用10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通用10篇)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1

載着無數國人的期盼與自豪,神十在2013年6月11日下午17時38分終於如期發射升空了。神十的成功發射,標誌着我國航天事業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峯。作爲當代的大學生,我爲祖國的航空事業突飛猛進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悅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啓後的.任務。

從科研到民用有多久?

對於許多公衆而言,載人飛船上天或許只是一項偉大的科學試驗,而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遠。不過,這些技術將會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以計算機爲例,這種20世紀90年代開始深刻改變世界的機器,最初只是美國軍方所用。這就是高科技的“溢出效應”。

那麼,“神十”上的哪些技術可能改變未來的生活呢?

以其太陽能電池翼爲例,據陶建中介紹,“神十”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6%左右,這在世界上是處於領先水平的。如果該技術能夠繼續研究,並進一步降低成本,那麼這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針對航空器的嚴格要求,我國也開發了許多尖端潤滑油產品,隨後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家電等民用領域,以滿足車輛、設備越來越苛刻的潤滑要求。

此外,因爲載人飛船對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中開發了許多新材料、新技術。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王崑聲曾表示,我國近年來開發使用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

我爲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爲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爲一名國小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爲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強國!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2

天宮二號發射在即,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天宮二號發射後擇機發射,並與天宮二號對接。提到神舟系列飛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給大家秀一下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十號飛船的“肖像照”,讓我們一起期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拍攝“肖像照”的那天。有這樣一位航天人,他堅守航天科技攝影近30年,用鏡頭記錄了中國航天一個個輝煌瞬間,見證了神舟飛船一次次歡騰昇空的精彩時刻。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多年,從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14年間,已經成功發射10艘飛船和一個目標飛行器,成功將10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跨越,圓了“九天攬月”的千年夢想。

中國人用自己的神舟飛船十問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輝煌成就。這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創新發展,更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想與驕傲。事實證明,作爲最早懷有飛天夢想的民族,我們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的神話,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有把“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的能力。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3

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的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教室的電視機旁,我和同學們一起激動地觀看這次太空授課直播,看見亞平老師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裏慢慢地散開,最後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裏,每當主講航天員王亞平完成一個實驗演示,同學們就異口同聲地發出“哇”的驚喜聲,並伴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在國小二年級在語文課本里,我讀過一篇《到太空去》的課文,課文裏也介紹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內容太過簡單,不能滿足我對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課直播正是一個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好機會。我認真的聽着講課,在驚喜連綿中,讓我進一步放飛科學夢想。

這次授課是在神舟系列飛船發射成功之後的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號是在前不久剛剛發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業發展的輝煌一頁。二十多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艙外活動,從單個飛船飛行到兩飛行器對接組合飛行,從實驗性飛行到應用性飛行的歷史進程。每一次突破,都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成功發現的驚喜和激動,也讓人類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和另一種無限美好的希望。 而神十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太空授課生動體現了“應用性”特色,體現了航天工程直接爲國民教育服務的功能。

雖然太空授課在美國早就已經開展了,但是作爲載人航天的後來者,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實踐纔剛剛開始,這次授課,也極大的提高了我瞭解航天、走進科學的熱情。

作爲學生,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次的`“太空授課”呢?我認爲,要立足於現在,也要展望未來。我們要在中國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中,找到了需要借鑑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夢想的不易,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己的勤奮學習,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將進一步領悟它的真諦,轉而爲己用,去追逐未來,去實現夢想。夢想是生活的航標,我們在生活中追雲逐月了好久,把美好與希望寄託給了夢想。要有夢想,要愛學習,要有毅力,要敢於拼搏。

雲海中升起朝陽,恰似人生需要夢想點亮,學習載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4

2013年6月20日,這是一個令許多熱愛科學、嚮往太空的人們激動的時刻,神舟十號上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爲大家進行授課。我們也沒有忘記,美國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爲學生們展開人生中精彩的一課,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光榮的女教師卻隨着“挑戰者號”隕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國的三位英雄航天員實現了她的夢想。

授課航天員分別是女航天員王亞平,男航天員聶海勝,由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在浩瀚的太空上爲我們講授了精彩的一課。這節課共40多分鐘,王亞平共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是在太空中的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球和水膜的實驗。這五個實驗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識,這一課也可以說是物理學家們研究的結晶。

首先,王亞平老師講授了質量測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用幽默、親和的語言爲我們講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礎知識,又讓聶海勝老師在太空艙裏表演雜技——半空打坐,我驚奇地發現,聶海勝老師用手在地上一撐令自己浮起來,然後竟然在半空中盤起來雙腿,穩穩當當的坐了起來。然後,王亞平老師又說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聶海勝老師身上輕輕一推,聶海勝老師就向後飛了過去。王亞平老師說,在太空失重環境中,人的體重會輕很多。那麼,怎樣才能測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體重呢?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速度,根據這個原理,就能測出物體在太空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着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這時我想:這小球一定會左右大幅度擺動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着?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慢悠悠地懸浮着!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着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很好玩,材料是我們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師把干擾力用各種方式施加給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飛行着,多有趣啊。

第四個實驗的材料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放大鏡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師首先擠了擠水袋裏的水,我不禁有些擔心:水灑出來不會帶來麻煩嗎?但是王老師擠了半天才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珠!這個水珠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毫不猶豫的落下來,而是像航天員們一樣在空中飄浮着,格外有趣。然後,王老師張開嘴,一口將小球吞了下去——我還真沒聽說過“吞水喝”的呢。然後用到金屬圈了!王老師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又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後的金屬圈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爲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這個神奇的現象。

第五個實驗還是需要水膜,王老師將水膜體積變大,又用針管將紅色液體打入其中——只見紅墨水的顏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開來,逐漸“佔領了”水球,圓圓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滿了妖嬈的紅色。

神舟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說明我國爲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着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和逐漸昌盛的國運。我看到,中國這個巨人又站起來了!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5

今天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更是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一天。因爲我們即將會上一節非比尋常的課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在清晰的電腦畫面上,我們能看到三位偉大的航天員正準備給我們上一節生動有趣的太空課程。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

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6

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飛向太空,搭載3名航天員駕乘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按照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2020年左右,我國就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爲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覈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一步考覈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等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四是進一步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天宮一號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實現了全面載人航天飛行能力。2011年9月21日21時16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全部過程。

“天宮一號”只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但並不時真正意義上的空間站,它只是一個雛形——一個重8T多的空間實驗室的雛形。“天宮一號”設計壽命期爲兩年,在這兩年內,我國將會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宇宙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使命的交會對接。掌握空間交會對接的技術,爲建造空間實驗室積累經驗,爲建造中國的空間站打牢基矗“天宮一號”升空入軌後。“天宮一號”爲中國構建太空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國際太空站的歷程。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新構想;1993年,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無數次重新設計,終於開始着手建設太空站;1994年,準備階段開始,在此期間,航天飛機與“和平”號太空航進行了9次對接;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成功2001年,命運號實驗艙與團結號節點艙對接,探索號氣閘艙安裝完成;2008年,哥倫布號實驗艙安裝完成,開始安裝希望號實驗艙;2010年,安裝寧靜號節點艙。

從國際太空站的艱辛歷程可以看出,“天宮一號”只是中國向太空邁出的一小步,但是這絕對是意義巨大的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是深謀遠慮的,每一步都經過無數次計算和測試,確保萬無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可以說,中國航天技術是借鑑前人的技術而自主創新的。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着落場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這八大系統是中國經過長達10多年的摸索才總結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辛酸。

人類目前載人航天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爲人類造福。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

因此,以神七天宮一號爲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將爲中國的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臺。周建平說過:只有對人自身在太空中的行爲和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纔可能具備更好的開發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朝着這樣的目標進發。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爲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爲人類探索做出貢獻。

作爲一名高二化學生的我,同時作爲一箇中國人,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事業技術上的發展,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要爲祖國的繁榮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7

2013年6月20號上午10時,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女航員王亞平在神十的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爲青少年太空授課。我們班在老師的組織下,準時觀看了這次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內容使我們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太空老師”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裏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還與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通過太空授課進行科普教育活動,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讓廣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更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

在這次太空授課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將來爲國家做貢獻。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8

本週星期五,我們懷着激動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陳老師的指引下觀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視頻。

視頻裏的內容是王亞平姐姐在太空裏做實驗的過程。王亞平姐姐做了許多實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做水膜。在失重的情況下,王亞平姐姐先弄好一個水膜後,再往水膜里加水,在加水的'過程中,水膜裏的水不會像在地球上加水時會漏出來,而好像是用磁石吸住一樣。加完水後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王亞平姐姐再往水球里加一種紅色的液體,使晶瑩透亮的水球變成了一個紅彤彤的水球,像一顆巨大的水晶瑪瑙,美麗極了。

我心動了,這實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親自在失重的太空中做這個實驗該多好啊!

從今以後,我更要好好的學習知識,加強體育鍛練,爲着登上太空的目標而努力,去探索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謎!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9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我們班在多功能教室看了太空授課,是神舟十號的航天員——王亞平老師給我們授課。

開始前,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王亞平老師,聽他給我們授課。

中午10:00授課開始了,我認真的看着。知道了在太空裏:太空人員可以站着睡覺;在飛船裏可以不穿太空服;在太空中所有東西會失重……

我記得最清的兩種實驗:有陀螺表演、水膜表演。

1、“陀螺表演”有兩個陀螺,一個陀螺轉動一個陀螺不轉動並用指頭在兩個陀螺上面壓一下,轉動的陀螺會走,不轉動的陀螺會向前翻滾。這就是陀螺表演。

2、“水膜表演”一個水袋和一個鐵環,把鐵環放進水袋裏,在慢慢的拿出來,水膜就做成了。水膜有個特點,特點是搖晃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小水滴,可是水膜也不會破。還有不斷的給水膜加水,水膜就變成了大水球。這就是水膜表演。

這些實驗太精彩了,而且這些實驗在地球上是做不出來的。看完之後,我還想看,因爲太神奇了。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到太空去體驗太空生活。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觀後感 篇10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了,神舟十號發射成功了!”只見電視裏的主持人歡呼着,我也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瞭解神十的一些資料,這將是飛船在天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它的發射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的喜悅呀!

我想這就是歷年以來中國人的中國夢吧!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在太空飛行,實驗,探索,發現吧!現在,中國人已經實現了這個夢,作爲中國人,怎會不自豪?怎會不爲自己的國家驕傲呢?在神十宇航員中我最敬佩的是那位女宇航員——王亞平,她每天除了學習課程以外,還得進行體能訓練軍事訓練、拉練、游泳、跳傘等特殊的`訓練,我想她在成爲宇航員之前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要用她的成功來激勵自己,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實現我的夢,我的夢很簡單,就是做一名優秀的老師,現在上好學校的每一節課,幫助老師做好每一件事,課外多讀書,多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一直堅持到自己走上講臺,教導好每一位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人要有夢想,有夢想就纔有動力,讓學生不斷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我的學生都能成爲祖國的棟樑!這就是我的中國夢,一個簡簡單單的、現實的夢,來吧,讓我朝着這個夢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