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1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耀眼奪目。在你的記憶中,有哪些古詩是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關的呢?背一背。

今天,我們還要來學習一首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乞巧。

二、初讀

1、板書課題:

看老師寫課題,會讀嗎?(指生讀)。“乞”字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說。師板書比較“乞──氣”,書本P124,端端正正地寫一遍。“乞”是什麼意思?齊讀課題。

2、下面就來讀讀這首詩吧,注意: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請你自由反覆地讀,努力讀正確,讀流利。

⑴ 由讀;

⑵ 指生2、3讀;

⑶ 齊讀。

3、孔子曾說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下面就請你再來讀讀古詩,邊讀邊想,學思結合,可以藉助P122註釋、P124課後資料袋,想想詩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學。

4、學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在小小組裏相互交流交流,不明白的地方與大夥討論討論:

⑴ 討論。

⑵ 集體交流:

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句?

⑶ 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平時學習中,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向他們學習。

三、研讀

1、現在還有哪些問題未能解決呢?指生說,

師引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七夕今宵看碧霄”:

⑴ 請關注第一行中兩個讀音相同的字。

① 生找出來,師板書:宵,霄。引導組詞理解;

② 在詩句中,“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七夕今宵”:七夕節的晚上;

“碧霄”:深藍的天空。

⑵ “碧霄”是什麼樣子呢?能想像出來嗎?指生說。

⑶ 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擡頭仰望天空,深藍的天空中繁星點點,出示星空圖。

⑷ 七夕今宵看碧霄,看着這美麗的星空圖,你想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個流傳甚廣的神話故事──播放故事。

⑸ 多麼生動的神話啊,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一、二兩句)。

3、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嗎?還寫了些什麼再讀讀古詩:

⑴ 自由讀,指生說。

⑵ 向誰乞巧?

“織女”在天宮裏不停地織着雲霞,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傑作。

① 看圖片;

② 你想用哪些詞句來形容這麼美的雲霞?指生說;

是啊,出示課件、齊讀。

③ 這麼美的雲錦都出自──織女的巧手。

人們對織女的雲錦嘖嘖稀奇,少女們也羨慕得不得了。她們羨慕什麼呢?指生說,心靈手巧(板書),所以,七夕節的晚上,人們都會望着秋月乞巧(回題)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4、輕輕地吟誦這兩句,讀着讀着,你的腦海中隱約浮現怎樣的場景:

⑴ 指生說;

⑵ 師相機評價引導:

家家──人多;望秋月──地廣;

穿盡、幾萬條──心誠。

(很多人穿了很多條線,可見非常熱鬧)

⑶ 理解了這些,再來讀讀這兩句,齊讀;

④ 每逢七夕,少女們都要乞求得到像織女一樣的美麗、聰明、心靈手巧,所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齊讀全詩。

四、延伸

1、在民間,還流傳着《乞巧歌》,出示,自由讀讀,想想人們還在乞取什麼呢?(自讀,指名說,齊讀。)

乞巧的內容更豐富了,人們乞巧的心意也更真誠了,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生讀;齊讀。

2、《乞巧》一詩表現出古代女子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小朋友有沒有自己的願望?(指名說自己的願望。)讓我們藉助此詩來表現自己的願望,一起讀。

3、能把這首詩背出來嗎?

4、七夕節是人們喜愛的一個節日。在古詩園裏,還有很多表現七夕節的古詩。老師選取了兩首推薦給大家,你可以讀一讀,簡單地學一學:

⑴ 出示,自由讀;

⑵ 指生讀,齊讀:

這兩首詩中,哪些地方又讓你感受到七夕節人們乞巧的場景?)

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積累是很重要的,把《乞巧》這首詩抄一抄,也可以把《七夕》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2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好,你們喜歡古詩嗎?好的,我們一起來背揹我們熟悉的古詩吧!(學生背古詩)經常把自己學過的古詩背給老師、親人、朋友聽一聽是好的學習方法,因爲溫故而知新。

2、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蘊含着一幅畫面,有的還包含着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們聽聽,好嗎?(師背《清明》)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3、這是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詩歌。這一節課,我們還要一起來學習另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乞巧》。

二、初讀自悟

1、(課件出示古詩)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指導乞的變調)看看這個乞字,你會想到什麼字呢?在書寫時有什麼不同?再來看看巧字,誰能用它組詞。真了不起,,來請同學們舉起右手,跟我一起寫。(板書課題)再讀讀課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林傑是一位精通書法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他六歲時就能寫詩。

3、請同學們藉助詩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詩讀幾次,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

4、讀古詩有方法,古人有四聲法,就是一二聲的字讀得慢一點、長一點,三四聲的字讀得快一點、短一點。

5、剛纔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宵霄,用點標出來)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6、下面請同學們看看課後註釋和資料袋,一邊讀一邊想,也可以小組進行討論,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詩的意思嗎?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學習時再提出來解決!

三、品讀鑑賞

1、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相信你們對這首古詩有個大概的瞭解,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讀懂什麼?(生自由讀詩)(相機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同學們在課前是不是認真地閱讀了老師發的故事資料呀!那我考考你們,牛郎織女每年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好的,誰能簡單的介紹一下織女?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把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人間的姑娘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她們個個都對織女的心靈手巧羨慕得不得了。

3、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着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

4、是啊,在這樣一個彎彎月兒高高掛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板書:人間

5、原來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每年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裏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什麼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我還知道的方式有:蜘蛛結網和賀牛生日,蜘蛛結網就是人們把瓜果裝在盤裏放在院子裏,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得巧了。賀牛生日指的是傳說七夕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會在這天採摘一些野花掛在牛角上給牛過生日。(課件出示四種方式)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呢?

6、假如渡過河橋的織女的兩個孩子想請你把人間姑娘們乞巧的情景畫一幅畫送給他們,你會畫上一些什麼呢?(學生自由說)說中體會家家、穿盡、幾萬條、動作望秋月

a、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爲什麼啊?(他們乞求能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7、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誰能比老師讀得更好?(指名讀,齊讀)

四、熟讀成誦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表現人間少女們乞取智巧的熱烈場面,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深深地感動了,我很想讀讀這首詩。(配樂朗誦)請同學們也在音樂裏自由的朗誦吧!

2、剛纔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五、體驗昇華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裏,我彷彿聽見了織女在讚歎: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不過織女也在問:難道們不想向我乞取些什麼嗎?你們想嗎?說說你想乞取什麼?

2、你還想爲哪些人乞巧呢?你們願意爲張老師和在座的老師乞取什麼呢?

3、好的,謝謝你們。那古代到底是怎樣的節日景象呢?我這裏有一組再現古代乞巧場面的鏡頭,請欣賞。乞巧場面欣賞。(配文)

4、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默默地在音樂裏揹着古詩,靜靜地在心裏爲親人、爲同學、爲老師、爲朋友乞願吧!(音樂)

5、看着同學們專注的神情,我彷彿聽到了你們心靈的話語,我相信你們的願望一定會變爲現實,因爲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樣能得到幸福!下課!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並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過什麼節咱們小朋友最開心?(學生自由說)那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學生自由說)嗯,同學們的小腦瓜裏知識可真多!(課件出示:傳統節日名稱)像元宵、清明、重陽這些節日我們早已耳熟目詳了,不過這裏有一個節日你肯定覺得新鮮,很多人都還沒聽說過呢!找到了嗎?對啦!那就是乞巧節。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田字格)仔細瞧瞧這兩字,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注意什麼呢?(學生自由說)非常感謝這幾位同學的提醒,請你打開作業本到59頁,認認真真地寫一寫這兩個字,寫完後同桌之間互相評一評。

2、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很多文人墨客在乞巧這一天留下了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題目就叫——學生說:《乞巧》(課件出示:古詩)誰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林傑?(學生說,教師作補充:林傑,唐朝人,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寫文章了。只不過他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所以比起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來,名氣不算大。)

3、林傑的詩非常優美,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可得好好地品味一番。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切記讀書有三到——學生說:謂心到、眼到、口到,還要注意讀準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她)讀準了嗎?誰能像他(她)一樣讀?(指名讀,評議)

4、正音:仔細瞧瞧詩的第一行,有何發現?對!它們都念——學生說:xiāo。(宵—霄,教師用點標出來)兩個字讀音相同、意義卻不同。(課件出示:選擇題)你覺得它們在詩句中是什麼意思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天空呢?(課件出示:夜空圖)那“碧霄”指的就是什麼呢?我們再來讀這一句詩,注意體會兩者的不同含義。其實“霄”字在字形上已告訴我們它的含義,因爲雨是從——學生說:天上落下來的。剛纔我看到還有好多同學想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建議大家一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

5、春節拿壓歲錢,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賽龍船,那乞巧節人們又忙什麼呢?(板書:?)請你自學課後124頁資料袋的內容,結合插圖(課件出示:乞巧圖)說說你知道了什麼。(隨機)

(1)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那天”是指哪一天呢?農曆七月初七又叫“七夕”,所以乞巧節又稱爲七夕節。

《牛郎織女》這個傳說源於古人的天文知識,(課件出示:天文圖)漢代以前牛郎和織女只不過是“銀河”兩岸星星的名字而已,當歷史進入西漢時,牛郎織女才由星名變成了神話人物。

這個美麗的傳說你以前一定聽過、看過,誰願意爲大家講一講?(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補充)

相傳在很久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叫牛郎,父母死得早,只好以放牛爲生。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幾位仙女一起下凡遊玩。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織女便偷偷地留在了人間,與牛郎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知道了這事,有一天突然飛臨牛郎家,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挑着自己的兒女,上天去追織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誰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銀河(課件出示:拆散圖並圈字)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淚眼相望。他們的忠貞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課件出示:相會圖並圈字),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王母娘娘沒法子,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那天在鵲橋上相聚。(板書:鵲橋相會)

詩中的哪一句提到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指名學生說,齊讀)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一行詩的意思嗎?(指名說、同桌說)

(2)向織女乞巧

爲什麼要向織女乞巧呢?(心靈手巧)織女的手到底有多巧?(學生說,教師補充)

織女能織出五彩的錦緞,光的像粼粼波動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耀眼。凡間的老百姓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的雲錦嘖嘖稱奇,怪不得有那麼多的姑娘向織女乞巧。

(3)乞巧方式

其實乞巧的方式遠遠不止這些。各地區的乞巧方式多種多樣、趣味無窮。哪一句詩講到了姑娘們在乞取智巧?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對極了!這是乞巧最普遍的方式——對月穿針。(板書)

每家每戶的姑娘都在家門口、小院裏向織女乞巧,想想看,她們還會在什麼地方呢?(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是的,在所有能夠看得到月亮的地方,姑娘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她們穿得多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還有哪裏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數不清的紅絲線都穿完了,可見姑娘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對這一句詩的理解。(同桌說,指名說)

小結:結合資料袋的內容,我們對古詩有了初步瞭解,知道了凡間的姑娘們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紛紛向織女乞求,希望自己也有一雙巧手,能做衣服鞋襪,能繡花織布。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現在回過頭來看“乞巧”,你明白它的意思了嗎?(板書:乞求 巧手)

6、整首詩的意思你理解了嗎?誰來講一講?老師是這樣理解的,請你讀一讀。(課件出示)

三、品讀鑑賞、熟讀成誦:

1、朗讀指導:浩瀚無邊的夜空,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月光下,姑娘們又不厭其煩地穿着紅絲,以求得一雙巧手。看到此情此景,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道:(教師邊劃節奏邊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分組合作讀)

2、勤勞的牛郎、癡情的織女、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以及姑娘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願望深深打動了同學們的心,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於詩中,想必他一定是背出來了!同桌之間先比一比,看誰背得好?誰願意試一試?最後咱們一起來背一背吧!(學生齊背)

4、光會背還不行,看看你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請你完成作業本第四、五兩題中有關這一首古詩的題目,看誰做得又好又快?

四、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一個節日中蘊含着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一首詩又取材與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民間傳說,又學會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課前你還收集了哪些民間傳說故事,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傳閱,從中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乞巧》,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中的豐富想象。

2、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故事的方法,並能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以舊帶新,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古詩,回憶一下,把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朗誦給同學們聽,並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背古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有關傳說的古詩,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的。

二、指導預習,培養自學能力

1、預習要求:

⑴藉助拼音朗誦古詩。

⑵認讀生字,學記生字。

⑶邊讀邊溫習課前資料,整體瞭解古詩大意。

2、學生自讀古詩。

3、學生彙報學習效果:

⑴讀準字音:

乞 巧 霄 渡

⑵掌握字形。

⑶指導書寫。

三、學古詩,掌握方法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

牽、盡

2、知作者,解詩意:

⑴作者林傑,通過課外資料查找,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⑵根據注視你對查找資料的理解,說說“乞巧”爲題有什麼含義呢?

⑶閱讀課後的資料袋給以補充,使學生了解“乞巧”的背景,爲學習古詩奠定基礎。

3、懂詩意,展想象:

⑴讀一讀古詩下邊的註釋,並結合字點的幫助,理解古詩的意思。

⑵師生共同研究古詩的意思:

第一句:農曆初七的夜晚,遙望浩瀚無際的青天。

第二句:牛郎和織女再鵲橋相會。

第三句:家家的女孩子都仰望天空,對着月亮,乞求智巧。

第四句:女孩子們個個將線從針孔穿過,有萬條之多。

⑶根據古詩層次理解詩意:

前兩句敘述的是牛郎和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待得清清楚楚。

⑷朗讀古詩,作者把這一神話故事與人們的行動相結合,人們爲什麼這樣做?

正因爲這美麗的傳說深深地牽動着美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人們都願追求幸福的心願在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能得以實現。

⑸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人們的不同心願,你能想象當時人們會有哪些心願嗎?

4、悟詩情:

作者能很清楚、簡明、生動堤壩神話傳說與乞巧節相融合在一起,使我們也感受到當時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也給了我們大膽想象的空間,這首詩令我們走進了快樂歡慶的日子。(背誦古詩)

5、說古詩:

根據你們收集的資料,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總結古詩方法

祖國文化沒時每刻都在薰陶着我們,從語言文字到傳奇的故事都領我們去認識、去解讀、驅趕五、去想象,感受中國文化,感受人間真情。

我們學習古詩藥材用一定的方法,讀故事、知作者、解詩題、懂詩意、站想象、悟詩情,掌握這一方法,你們可以更多的學習故事,掌握古詩。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六冊29課《乞巧》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教學目標】

1、會寫“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並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將古詩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下,在盪漾激情的字裏行間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開神話的面紗

1、課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樂講述,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板書:乞巧

師提示學生注意字音變調。

生齊讀。

二、品讀涵詠,漸入古詩意境

【一讀】──讀準確

自由讀古詩。

讀後學生評議是否字正腔圓。

【二讀】——讀得有節奏

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合理停頓。

師生合作讀出節奏

【三讀】——讀出味道

〈一〉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談談收穫和疑問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通過“望文——聯繫詩句,生義——體會意思。”感受這兩個字的意思。

課件出示:宵——霄

從篆書到楷體,讓學生對比部首

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再細細品味。

齊讀:七夕今宵看碧霄

(2)引讀

〈三〉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課件放大兩顆星,簡介牽牛星和織女星

齊讀:牽牛織女渡河橋。

(1)利用插圖,配樂慢慢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2)藉助故事體會“渡河橋”

(3)瞭解“鵲橋”這個意象。

(4)把感受帶進詩句讀。(個別指導→齊讀)

(5)

課件出示詩詞剪輯——歷代詩人吟詠“牽牛織女”的詩句:

課件逐句出示:

引讀,讓學生讀出相應詩句。

〈四〉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齊讀這兩行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讓學生說說地上的人們在做什麼:向織女乞巧

(2)課件打出:資料袋的內容

動筆圈圈畫畫學一學資料袋,和同桌交流。

(3)圖文結合想象詩句所描述的畫面。

課件出示:唐朝、宋朝乞巧畫面

交流:你從詩中彷彿看到了什麼?

(4)有感情地讀詩句(個別指導→齊讀)

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的表達方式

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5)女孩子們向織女乞求什麼?讓學生填填《乞巧歌》

再打出民間的一首《乞巧歌》。

(6)交流:如果這些願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小結:對幸福的嚮往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人類永恆的情感!七夕——乞巧節

〈五〉詠歎經典

(1)小結誦讀:

師:……仰望清朗的夜空——

生:七夕今宵看碧霄

師:……茫茫的銀河——

生:牽牛織女渡河橋

師:……仰起了頭——

生:家家乞巧望秋月

師:……織出了多少美好的心願——

生:穿盡紅絲幾萬條。

(2)生配樂朗誦。

(3)小結:泱泱中華,悠悠千年,那歷史的長河裏沉澱了多少我們祖祖輩輩傳下的經典啊!

(4)配樂背誦後簡介詩人林傑

三、寫字

坐端正、仔細看、認真聽,示範書寫四個字

學生寫字

四、餘音繚繞

課件:星空

拓展、作業佈置

【設計說明】

本設計意在抓住古詩文的韻味和情味,引導學生走進與乞巧相關的一個家喻戶曉神話傳說“牽牛織女渡河橋”,體會它千古傳頌的魅力,然後一步一步深入人們的內心,感受七夕乞巧節的盛況,品味對幸福的嚮往之情。在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設各種情境,使品讀層層遞進,讓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得到碰撞。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滲透古詩學法,倡導個性化教學,並將古詩置於文化背景之下,詩畫互爲補充,在體驗感悟、入境動情的品茗中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課文】

乞巧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六冊29課《乞巧》

【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教學目標】

1.學會“乞”等四個生字。

2.能字正腔圓地誦讀《乞巧》,感受古詩的韻律,並會背誦。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滲透古詩學法,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適度拓展,增強語言積澱。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並揭題質疑

1.平時喜歡讀民間或神話故事嗎?

2.課件出示:盤古開天地等民間或神話故事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就跟其中的一個民間故事有關,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4.指導”乞”字的書寫及讀音及音變

5.簡介作者

6.再次齊讀課題,並質疑課題

二、 初讀古詩,讀通詩句

1.請你們翻開書,自由的朗讀全詩注意聽清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難讀的字就多讀幾遍

2.指名讀

3.(齊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注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試着讀出古詩的節奏

4.師生合作讀,讀出古詩的節奏

5.再次齊讀

三、 藉助故事,品讀涵詠(學習前兩句詩)

1.指幾名讀詩句,再齊讀

2.讀了這兩句詩,你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比較“宵”和“霄”的異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

3.這就是浩瀚無際的青天,(課件出示碧霄圖)誰能用你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碧霄?

4.讀了這兩句詩,你還知道什麼?(引出牛郎織女的故事)

5.結合動畫師小結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橋及瞭解鵲橋的意象)

6.創設情境讀

四、走進七夕,漸入古詩意境(學習後兩句詩)

1.天上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那地上的人們在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讀出詩句。

2.乞巧方式有哪些呢?誰來跟大家介紹介紹。那乞巧方式這麼多,最普遍的方式是什麼呢?

3.詩中說的是哪種的乞巧方式呢?

4.透過這兩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抓住幾萬條、盡體會穿的紅絲線很多條,抓住家家體會乞巧節的人多)

5.抓住”盡”字談體會(師介紹織女作理解鋪墊)

6.所以哪怕夜深了,她們還是望着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爲什麼呢?

7.體會”望”的內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

8.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9.難怪唐朝詩人崔顥看到這樣的情景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引出崔顥的詩句)

10.是啊,家家戶戶的姑娘都出來對月穿針,所以又有人把七夕節叫成了女兒節或少女節。在當時,民間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謠叫《乞巧歌》,它是這樣寫的。

11.生齊讀,師生合作讀

12.同學們,在這七夕的夜空下,遠望浩瀚的銀河和半彎月亮,你想對織女乞點什麼嗎或許下怎樣的心願呢?

13.讓我們把自己美好的心願都送到詩句當中去吧

五、誦讀古詩,感受古詩美

1.齊讀

2.指幾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指導背誦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像《乞巧》這樣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呢?老師這邊也有幾首,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七、小結

今天這節課不僅僅是激動更是幸福因爲我和同學們一起渡過一節美好的古詩教學課,在古詩和故事的國渡裏自由飛翔。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詩的國渡故事搖籃,同學們可以去搜集這方面的古詩和民間故事。在即將下課之前呢,老師還想送一句話給大家,這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讓中華民族的燦爛瑰寶——古詩、民間故事,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下課。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乞、霄”2個生字,並書寫相關生字。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導語導入

1、第八組整組課文都是關於有關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的,請大家讀121頁導語,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民間故事引發想象(師述神話傳說的由來)*本組課文都與神話傳說有關、可感受古人想象的豐富 *課文可閱讀相關書籍

是的,這些神話傳說流傳深遠,古人許多詩詞中都有描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此有關的29課,古詩兩首(師板書課題)

2、自由讀讀這兩首詩,注意讀正確每個字的字音。

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一生讀第一首,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老師正音、指導讀好。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齊讀古詩。

a、作者都是唐代)

b、都是關於神話傳說的(乞巧——牛郎織女、嫦娥——嫦娥奔月)

3、小結:是的,這兩首詩都和神話傳說有關,兩首詩的作者都是唐代。乞巧作者林傑,李商隱河南沁陽人。第一首主要描寫了古代的人們過乞巧節情景,第二首詩主要通過嫦娥奔月的古詩展開想像。

4、今天,我們先來重點學習第一首《乞巧》,板書課題,並指導“乞巧”二字的讀音、書寫。乞與氣區別提示巧的最後一筆,書空這兩個字。齊讀課題。

誰來說說題目《乞巧》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資料袋、註釋讀好今宵、碧霄、渡河橋三個詞,我們把生詞再放回到詩文中來讀讀整首詩吧!

一、 初讀古詩、感知質疑

1、指名讀後,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學生自由練讀,要求字正腔圓。

2、正音識字: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

3、古詩詞都講究節奏韻律,因此讀詩詞僅僅做到字正腔圓還不夠,誰能讀出節奏來嗎?(指2名)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讀出了節奏,下一步就要讀出詩的韻味了,這需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下面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那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麼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麼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 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神話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前預習讀過這個故事嗎?

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1(每年的七月初七)

2、出示一二行。(指1名讀1)宵什麼意思?(晚上)七夕今宵:七夕這天晚上。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擡頭仰望“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浩瀚的天空。)

出示課件:夜空圖。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爲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

詩中哪句話提到了這個動人的傳說?1讀

善良的喜鵲、癡情的牛郎織女感動了我們,讀——

動人的故事、美麗的傳說牽動了每個人的心,讀——

我們仰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激動和喜悅,讀——

此情此景,詩人林傑也忍不住吟誦着,讀——

3、多美的故事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三、四行說。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瞭解多少啊?(自由回答)

出示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

想看看雲錦圖嗎?(出示圖片)她們羨慕什麼呢?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麼啊?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出示乞巧節畫面

教師解說:其實古人在過乞巧節時,從七年級就開始購置奇巧物品了,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臨近七夕時,乞巧市上更是車馬難行,場面非常壯觀,觀其風情,絕不亞於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

(2)聯繫三四行詩想像:乞巧節這天又會是怎麼樣的景象呢?反饋

a、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裏,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人多嗎?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讀,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爲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

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三、 品讀成誦

1、我們被姑娘們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深深地感動了,誰想完整讀讀這首詩?那就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誦吧!

2、剛纔我看見有的同學在讀的時候都已經閉上眼睛,彷彿沉醉在詩情畫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試着背吧!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這麼短的時間內,背誦的又快又準確!咱班的同學果然不簡單。)老師背、齊背。

四、 拓展延伸

1、我們吟誦古詩的聲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飛入了牛郎織女的耳朵裏,我彷彿聽見了織女在讚歎:人間的孩子真會學習呀!她送給我們一首《乞巧歌》想讀讀嗎?現在,乞巧的心意更誠了,內容也更豐富了,還可以乞富、乞子、乞健康、乞平安……同學們,你們還想爲哪些人乞巧呢?乞取些什麼呢?(生自由說:爲老人乞取健康;爲老師乞取健康;爲朋友乞取快樂;爲外出的人乞取平安;爲殘疾兒童乞取健康的身體;爲災區兒童乞取美好的家園……)

2、請同學們坐端正,閉上眼睛,一起揹着古詩,在心裏靜靜地爲親人、爲同學、爲老師、爲朋友乞願吧!(生齊背)

3、看着同學們專注的樣子,我相信大家的美好願望,一定會實現,因爲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看來今天這節課,大家都得巧了。

五、 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乞巧

乞——氣

宵——霄 天上傳說 乞取智巧

渡——度 人間企盼 追求幸福

七、教學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課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安排,再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快樂中去,《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

1、借畫面互誦 。

《乞巧》這首詩有兩幅大的畫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纔是主畫面,這在教材的底圖很清晰;二是人間乞巧的場面。在教學環節中,我還安排了讓學生根據詩句想象畫面,讓詩句和詩意化爲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

2、借吟誦互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吟誦是古詩教學很多老師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學時由學生背詩入課,教師吟詩入題。課中吟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味、入詩境。

3、擴展延伸,豐富積累。

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作爲古詩教學,尤其要注意以讀帶講、多讀多悟,這樣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8

一、學習內容

國小語文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29課《古詩二首》中的一首——《乞巧》。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真空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詩人林傑的《乞巧》這首詩淺顯易懂,涉及到了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在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爲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彙、拓展思維空間。課件出示的生字、牽牛織女圖、對織女的文字介紹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體會古詩中所表達的情景,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理解,從而更深層面地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無所不在。

三、學習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背誦這首詩,能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四、學習重點及難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設計思路

(一)積累展示,激起興趣

1.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2.還知道有哪些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嗎?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咱們共同來背背吧。(教師預設:《清明》《元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一首也是描寫傳統節日的古詩——《乞巧》。咱們共同來看看課後資料袋。

4.誰能說說從資料袋中瞭解到內容?

5.讓我們一起和詩人林傑過一個乞巧節吧。來齊讀課題——乞巧。

(設計說明:從學生積累的古詩出發,引出今天所學傳統節日的古詩。運用課程資源理解乞巧節之意,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1.你們學習古詩有什麼好方法?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然後四人一組交流讀懂了什麼。

3.誰來讀讀這首詩?師指名讀詩。

4.教師評價,你讀的真好,注意讀準了“乞”“霄”這兩個生字。

5.教師出示這首詩中出現的生字:乞、霄(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能讀讀?

6.去掉拼音還能認識嗎?(課件出示:去拼音生字)

7.誰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兩個生字?

8.(課件出示:乞、氣和霄、宵)哪位同學能說說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

9.咱們來寫寫這幾個吧。(課件出示:乞和霄的書寫過程)我們一起跟着大屏幕先書空。

10.請大家在方格中寫一寫這兩個字。

(設計說明:以學生主動識字爲主,將識字分爲“五步走”,紮實進行識字教學,再以課件的方式,展示“乞”、“霄”的難寫部分,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紮實識字。)

(三)合作探究,體會意境

1.咱們再讀讀這首詩,相信這次你能讀的更好。讀古詩講究停頓,請你在停頓的地方畫出“/”。

2.誰能試着按自己停頓的方式讀讀這首詩。

3.老師聽出來了,你是這麼停頓的。

(課件出示:畫了斜線的古詩)

4.誰還能按照停頓的斜線來讀讀這首詩?

5.咱們來一起讀讀吧。

6.沒有了斜線,你讀時還能停頓嗎?

7.我們共同再來讀讀吧。

(設計說明:古詩的朗讀是十分講究韻律的。通過讓學生畫斜線來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掌握這種學習朗讀古詩的方法,體現出教師的“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

8.你學明白了什麼詞語?

9.你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10.想看看“碧霄”是什麼樣的嗎?(課件出示:碧霄的畫面)誰能說說這是什麼天空?

11.你覺得這夜空美嗎?(課件出示:古詩全文)你能把美的感受讀出來嗎?咱們一起來把這美的感受讀出來吧。

12.人們在這美麗的夜空中都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牽牛織女圖)

13.是啊,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誰能給大家說說這個傳說故事?

14.你明白第一句古詩的意思了嗎?誰能說說?

15.(課件出示:第二句古詩)詩人林傑出來看到天空中的牽牛織女星以外,還看到了什麼?

16.讓我們藉助課後的資料袋,瞭解一下人們在七夕那天做些什麼?誰能說說?

17.(課件出示:織女的介紹)人們爲什麼要穿針引線?

1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句詩的意思?

19.哪位同學能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二句詩?

(設計說明:理解古詩一方面需要對詞語的瞭解,另一方面需要描繪意境。通過課件展示的“碧霄”及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另一方面營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過乞巧節的美好情境,激發了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愛的興趣。)

(四)設疑導思,拓展延伸

1.人們除了乞取心靈手巧,還有什麼別的願望嗎?

2.(課件出示:古詩《乞巧歌》)自己讀讀,說說人們還乞取什麼?

3.如果你在乞巧節上,你想乞取什麼?

4.大家都有着美好的願望,那能帶着美好的願望讀讀這首詩嗎?想乞取智慧的咱們來讀讀。想乞取健康的咱們來讀讀。

5.老師也想讀讀。(課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箏樂曲)老師配樂讀詩。

6.誰也想像老師這樣配樂讀讀這首詩? (課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箏樂曲)

7.咱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我們試着來背背吧。

(設計說明:以優美舒緩的中華古典樂曲爲配樂,讓學生在悠悠的琴聲中把自己的美好願望通過朗讀、背誦傳達出來,更加深了對本文的深層次的理解。)

(五)總結昇華,課外延伸

咱們這節課和我們傳統節日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相信大家對我國傳統文化又有了新的瞭解。希望大家也能在七夕這個傳統節日那一天來乞取自己的希望。也希望大家課下能收集一些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我們在優美的動聽的樂曲聲中再次背誦這首詩,表達對自己的情感吧。(課件出示:《高山流水》古箏樂曲)

(設計說明:將課內向課外延伸,把學生的興趣由課內的古詩的學習拓展到課外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收集、整理、瞭解,也有效地使我國傳統文化能在學生心中紮根。)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乞、巧、宵、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課文註釋、體會詩意。

3、能用自已的話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激發學生對民間故事和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藉助註釋,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根據詩意展開豐富的想象。

課前準備:

1、學生:、蒐集與“乞巧”有關的資料;閱讀牛郎織女的故事。

2、老師: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詩題:複習與節日有關的古詩,提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了許多與節日有關的古詩,同學們還有印象嗎?我們一起來複習複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講的是?什麼節?還有描寫關於清明節的《清明》,一起來讀一讀

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剛纔同學們讀的古詩就是文化寶庫裏一顆最閃亮的明珠。

2、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也是有關節日的:是七夕節,題目是:乞巧。

同學們預習了嗎?那你們能把古詩讀一遍給老師聽嗎?好,試試看。(同學們真會學習)

3、板書課題,齊讀。(寫“乞”、“巧”這兩個字要注意什麼?讓學生寫提醒學生寫“乞”的時候要注意與“氣”區分,“巧”注意第三筆是“提”。老師邊帶着學生書空邊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下來。)

問題設計:哪位小朋友能給同學們提個醒,“乞”書寫要注意什麼?“乞”可以組詞爲?“巧”要注意什麼?“巧”字可以組詞爲?

4、那麼“乞巧”連起來又是什麼意思呢?

問題設計:通過預習,同學們肯定收集了不少關於乞巧的資料,那麼哪位同學能夠跟我們說說,他都知道些什麼?(說完整點,我知道……)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在預習的下了功夫,懂得去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那麼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討論:乞巧節的來歷

請看大屏幕,圖畫上的這一位女子在做什麼?

PPT1:古時的女子呀不像現在的女子可以出去工作,她們只能在家裏做些女工,如繡花、織布等,如果她能織得一手好布,別人就會誇獎她心靈手巧。而傳說天上的織女,不僅美麗、善良, 而且聰明能幹、 心靈手巧,她在天上的七仙閣裏不停的織着雲錦。

PPT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雲錦圖吧。 你能用上一些詞語去讚美一下織女的雲錦嗎?這麼美的雲錦出自織女的手,你們羨慕嗎?(羨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羨慕得不得了!

小結:所以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對巧手,民間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帶着虔誠乞巧的心情,那我們再把古詩讀一遍吧。

二、知詩人:介紹作者。

過渡語:瞭解完古詩的背景,讓我們走進詩人。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所寫的, (831—847)字智周,福建人。林傑小時候非常聰明,精通書法棋藝,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文章,通常我們把這種人又稱爲?

三、明詩意:

據說這首詩就是林傑六歲所寫的,同學們覺得他厲不厲害啊?老師覺得我們班有些同學也很厲害,通過預習就會讀詩了,那麼哪些同學想做小老師,讀給大家聽聽,誰來試試?

1、請3個學生來讀,都讀完後再請學生來評價。 (你來試試。還有誰敢挑戰,能不能讀得比他更好一些?你讀得這麼好,能給大家提個醒,讀得時候要注意什麼嗎?)

2、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這些詞的讀音,(出示拼音PPT)來,跟我讀。還要注意古詩的節奏,來跟着節奏,一起讀古詩(出示古詩PPT)好,非常捧,同學們讀得越來越來好了。

3、我們知道,要學習一首古詩,不僅要會讀詩,還要理解詩中的意思。那有什麼好方法幫助我們理解詩的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A、看註釋、、查資料、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再把它們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B、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別人請教,和同桌之間討論討論

C、還可以結合插圖、想象畫面

過渡語: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好方法,那麼我們先用第一種方法,要求:結合課本或資料書的註釋,說說你知道了哪些字的意思,然後把它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1)你讀懂了什麼?(好,誰來告訴我,他讀懂了哪些字的意思?)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A、彙報:大家有沒發現有兩個字是同音的?“宵”和“霄”, 你能組詞的方式去區分這兩個字的意思嗎?(夜宵、元宵、通宵;雲霄、碧霄、九霄雲外)所以,寶蓋頭的宵指的是夜晚,那麼七夕今宵指的是哪天的晚上(宵:夜晚。霄:雲彩、天空)。

B、那麼“碧霄”是什麼意思?我們來看看碧霄圖,碧霄指的是浩瀚無際的天空,在浩瀚無際的夜空,有一條銀河,又叫天河,天河的兩邊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一顆是織女星,一顆是牛郎星,兩顆星星遙遙相對。說到這裏,同學們想到詩中的哪一句?(學生說)

C、所以,“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這兩句詩連起來說就是?我來讀詩,同學們來連詩意,好嗎?(七月七日這一天晚上,人們紛紛擡頭看看浩瀚無際的天空,因爲牛郎織女將會在這一天渡過銀河來鵲橋相會。)

D、那麼,誰能夠一下子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完整而有感情地說一遍呢?

F、這兩句詩包含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你們知道是什麼故事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窮小夥子,與一頭老牛相依爲命,人們都叫他牛郎。一天,天上的織女和她的姐妹們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認識了織女,二人相互喜歡,於是織女偷偷留在了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兩個人結婚之後,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王母娘娘知道,王母娘娘很憤怒,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

牛郎上天無路,老牛告訴他,只要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飛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兒女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誰知道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釵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分開在兩岸,只能相對流淚哭泣。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可奈何,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F、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古詩,讓我們帶這種心情再讀一讀這首詩吧。不過老師也想讀,我們合作來讀好嗎?老師讀一三句,同學們讀二四句,你們準備好了嗎?

(2)你還讀懂了什麼?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過渡語:我們接着往下讀,用上剛剛的學習方法,先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可以先和你同桌討論討論,待會再彙報你懂了什麼。好,小組學習,現在開始吧

你讀懂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A、家傢什麼意思?爲什麼乞巧要望着秋月呢?我們來看看古代人是怎樣過乞巧節的?

因爲古人過乞巧節最普遍的乞巧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七月七日這一天晚上,少女們相聚在一起,擺上時令的瓜果精美的點心,朝天拜祭,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穿針乞巧,祈禱祈福。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

C、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兩句詩連起來就是?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的人們,對月穿針,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 所穿的紅線都用了無數條。

D、同學們真會學習,那麼誰又能夠把句子意思連起來,完整而有感情地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呢?

F、所以每一條紅絲代表了人們的一個美好心願。那麼她們有什麼心願呢?他們在對月穿針時,心裏會乞求寫什麼嗎?有一首《乞巧歌》是這樣說的。(PPT出示):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孃千百歲;

乞我姊妹千萬年。

同學們能想象她們心裏可能會乞求些什麼嗎?

F、拓展:

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和夢想,你們心裏最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今年七月七日的你也過乞巧節,你會乞求什麼呢?(學生說)

四、背誦古詩。

1、過渡語:這首詩真美,可以帶給我們這麼多美好的想象,同學們想不想把它讀好?老師也想讀,那麼請同學閉上眼睛,看看你在老師的朗讀中想到了什麼畫面?(你想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說。

你也試着這樣讀吧!大家聽從她的朗讀中你能想象得出詩句的畫面嗎?

請個別讀(你能像她這樣讀嗎?)

男女合作配樂讀(這麼美的古詩,如果配上美美的音樂一起讀,那效果就更好了,好男生和女生合作讀,女生一三句,男生二四句,好,乞巧,林傑,女生預備起)

機動:(老師看到有的同學都陶醉了,能背誦下來嗎?試一試。)

2、過渡語:你們真棒,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多練習,一定會能把這首古詩背下來,下面我們比一比誰是背詩小能手。

先自己練習,然後互相背給同桌聽。好,下面開始練習吧。

誰先來背,(PPT:出示默寫內容提示,師提醒要背完整),

那麼沒有內容提示,你還能背出來嗎?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

我們女生來試試,男生能不能背得像女生一樣好呢?

五、拓展:

過渡語: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林傑寫的乞巧,其實古時候還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寫了詩。

拓展一:老師這裏還收集了兩首有關七夕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讀讀,然後說說,你從詩中知道什麼?(全班讀)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針易,

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

明月試看看。

秋夕

(唐) 杜牧

紅 燭 秋 光 冷 畫 屏,

輕 羅 小 扇 撲 流 螢。

天 階 夜 色 涼 如 水,

坐 看 牽 牛 織 女 星。

六、總結: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穫很大,不但複習了以前的古詩,還學會了吟誦一首新詩,同學還感受了課外的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希望同學們帶着這種喜歡的心情去學習、去積累古詩。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七、板書設計

乞巧

講故事

乞心願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是圍繞本組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嫦娥》一詩借嫦娥飛月的故事抒寫了身處孤寂中的感受。這是兩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前者淺顯易懂,後者內涵豐富,都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教學時要區別對待,把握尺度。對《嫦娥》的多義不必給學生講解,只要弄懂詩的大意並能背誦就可以了。

2、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瞭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3、教學重難點: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理解詩句意思,瞭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激發學習古詩與閱讀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興趣,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古詩的特點,本課將採用的教學方法爲:

設境想象法: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薰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重點字詞剖析法: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在誦讀中積極感悟。

三、說學法

分學習小組,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四、講教學程序

(一)活動導入。

1、學生朗誦自己積累的和中國傳統節日及神話有關的古詩。

2、交流自己平時學習古詩好的方法。

3、導課,板書課題。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解詩題:學生讀題,理解課題意思。

2、知詩人:教師簡介詩人的情況。

3、明詩意:

(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讀一讀,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找找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學生討論)

(2)交流: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3)品讀鑑賞,積累內化。

a、瞭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b、(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看着“碧霄”,什麼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出示課件:夜空圖。看到這樣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嗎?

(學生說)根據這首詩,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課件天文圖)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着:(教師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c、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可以看看課後資料袋裏是怎麼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麼呢?(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4、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麼節日啊?(六一兒童節)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麼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5、反饋。

a、你怎麼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爲什麼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裏,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

(三)體驗昇華,誦詩句。

1、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體會意境,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老師這裏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五)作業超市:

根據教學重難點和設計作業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設計了這些作業:

1、背誦古詩;

2、民間傳說牛郎織女講給別人聽。

五、講板書設計

解詩題:乞巧

知詩人:林傑

明詩意:碧霄 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誦詩句: 嘖嘖稱奇 感慨

第二教時的教學安排

進行《乞巧》的複習檢查,然後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嫦娥》,質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並能體會詩人身處孤寂中的感受。

,《乞巧》《嫦娥》比賽說課資料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11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浩瀚的夜空……

配樂,師講述。

板書:乞巧

2.師邊寫邊提示(兩個第三聲的字連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讀成第二聲。再讀一遍。)

3.生齊讀。

4.同學們你們知道乞巧的意思?

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品讀涵詠、漸入古詩意境

(一)初讀古詩

【一讀】———讀準確

1.錄音範讀古詩。

2.學生自由讀古詩。

3.指名讀、評價。

【二讀】———讀節奏。

1.課件出示畫好節奏的古詩。

2.師生合作讀。

(二)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們自己讀讀這句詩。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讀)

2.這兩個字的讀音一樣,意思是不是也相同呢?

那麼請大家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默讀這句話,你一定能猜出它們的意思。誰來說?

3.指導朗讀:看到這美麗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帶着這樣高興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4.全班齊讀

5.師引讀

(三)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1.(課件放大兩顆星)看碧霄啊看碧霄,……

看碧霄啊看碧霄,那夜空裏彷彿出現了?

2.播放牛郎織女的故事。

3.出示:牽牛織女渡河橋。

4.引導朗讀:今天他們相會了,你一定會爲他們而感到……?那麼我們就帶着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詩。

5.男女同學讀、全班齊讀。

6.兩行詩連起來讀。

7.指導朗讀,擴展閱讀。

(四)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師:這個民間故事就這樣一直留在人們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牽牛織女渡河橋”,地上的人們呢?(出示這兩行詩)

2.課件打出:資料袋的內容

師: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智巧

3.(課件出示九孔針圖)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師:你們知道嗎?在乞巧節上女孩們到底穿了多少條紅絲?

師:從“幾萬條”你體會到了什麼?

4.是啊!女孩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啊!讓我們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

5.(出示圖)師:你們看,歷朝歷代的人們還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了乞巧的活動,讓我們走進家家戶戶的乞巧節。

6.師:同學們邊看圖邊讀讀詩句,想想,從詩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7.師:是呀!多麼熱鬧、多麼有趣的乞巧節,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詩,我們分小組比賽讀,比一比看哪一組讀得更有滋有味?

8.師指着圖:這些古代的女孩子們到底在向天上的織女乞求什麼呢?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織女乞求什麼呢?

(課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學生說)。

9.讀一讀民間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顏容,乞……)

10.交流:多麼美好的願望啊!如果這些願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呢?

師板書:幸福

小結:是啊,對幸福的嚮往那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是人類永恆的情感,於是七夕就成爲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乞巧節”!

三、詠歎經典

1.小結引讀。

2.師:這就是經典,它歷經了千百年,至今還在我們耳邊悠悠迴盪?生起立配樂朗誦一遍。

3.總結背誦古詩。

四、指導寫字。(乞、巧)

五、餘音繚繞

(出示課件:星空)

古代的民間傳說猶如這浩渺的星空,羣星璀璨,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作業:同學們回去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講給親人聽!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或神話故事,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乞巧

智巧

幸福

課後反思:

《乞巧》是唐朝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一首古詩。它想象豐富、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培根說過:“讀詩使人靈秀。”那是因爲詩中有意境。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孩子樂學,愛學,學得輕鬆愉悅。

一、抓重點詞突破難點

在教學第一句古詩是主要是抓住重點詞突破難點。“七夕今宵看碧霄”這句詩只要把握“宵”和“霄”的意思,整句詩的理解就沒有了障礙。我安排學生先觀察這兩個字。讓學生從音、形這兩方面區別這兩個字,讓學生加深印象。然後把這兩個字放回詩句中,默讀體會意思,真正達到望文生義。而“碧霄”一詞部分學生又比較陌生,我就藉助課件演示“碧霄圖”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詞義。通過觀賞碧霄圖把學生帶到古詩的意境中,融入七夕節的氛圍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藉助故事理解詩意

七夕、乞巧節是學生比較陌生的節日。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經典動聽的故事講述,讓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詩歌中。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學時,我先從介紹牛郎織女星把學生帶入牛郎織女的故事。使學生了解牛郎織女的傳說,明白七夕節的由來,知道牛郎織女爲何要渡河橋?,理解“渡河橋”一詞。讓抽象陌生的詞語變得通俗易懂,爲下文的學習作下了鋪墊,同時也讓學生融入牛郎織女這種濃濃的情意中。讓學生真正體會牛郎織女相聚的不容易,爲他們的相見而感到高興、幸福。而這時再指導朗讀,也已水到渠成。

三、拓展昇華熟讀成誦

這首古詩的重點是讓學生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明白少女們向織女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但對學生而言這即是重點又是難點。爲突破這個難點,我主要讓學生抓住“幾萬條”、“盡”等詞,讓學生理解並體會出少女們這種追求幸福,乞取智巧的強烈願望。又通過拓展訓練: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織女乞求什麼呢?這樣一來,學生淺顯易懂,興致又高,學習氛圍濃。“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作爲古詩教學,只有多讀多悟才能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多讀多悟,特別是在創設情境後的入情入境地讀。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指名讀,男女分角色朗讀,小組賽讀,到全班齊讀,老師引讀,最後到深情誦讀。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使課堂上書聲琅琅。

如果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一些民間故事讀讀,效果可能會更好。

《乞巧》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着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蒐集詩人林傑的資料。

3、瞭解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師講述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2、剛纔老師講的故事與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有着密切的關係,大家知道是什麼節日嗎?(乞巧)

3、板書:乞巧,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認記“乞”字。

對於“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呢?(區分“乞”與“氣”)再讀課題。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麼意思嗎?快打開書看看註釋吧。

3、除了題目,你還能在哪兒找到“乞巧”這個詞呢?(在詩句的第三行)第二個“乞巧”與題目的“乞巧”意思一樣嗎?我們先打上問號,等一下再來理解。

4、認識詩人

有誰知道詩人林傑是怎樣一位詩人呢?介紹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內容。教師針對學生的介紹,相機補充。

5、初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

(2)朗讀要求: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並把古詩讀通順。

6、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正音:(宵————霄)(“宵”是寶蓋頭,“霄”是雨字頭)(宵————晚上,霄————天空)

7、書寫“霄”

教師示範書寫,學生看後練習。

8、再讀古詩

再讀古詩,邊讀邊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有讀不懂的地方請作好標記。讀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三、品讀鑑賞,積累內化。

(一)學習第一、二行詩

1、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碧霄)(板書:看碧霄)

師: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學生欣賞並朗讀詩句。

師:七夕這天看到這樣的“碧霄”你想到了什麼呢?(引導學生回答:牛郎織女在這天晚上渡河橋相聚。)(板書:渡河橋)

2、牛郎和織女見面了以後,你彷彿聽到他們在說什麼呀?

師:多麼幸福的場面啊!(板書:幸福)

3、師:我覺得他們一年才相聚一次實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會怎樣做呢?(指名回答)

當時的人們也想讓他們幸福地過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們看着天空就會想起(讀詩句:“牽牛織女渡河橋”)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織女心靈手巧,人們是怎樣向她學習的呢?讀讀第三、四行詩,結合課後的資料袋來理解?

1、生自由讀三、四行詩。

2、彙報

師:人們是怎樣向織女學習的呢?在第三行詩中有個詞告訴了我們。(乞巧)

師:這“乞巧”又是什麼意思呢?(結合課後資料袋回答)原來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們是怎樣乞巧的呀?(穿紅絲)來,讀讀詩句吧。(生讀第四行詩)

A、讀了詩句,你有什麼想問的呢?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理解“盡”以及人們對“巧手”的追求。

B、同學們,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們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導學生說出可能出現的地方)

C、有這麼多地方呀,那當時的場面就……(熱鬧了),這兩句詩該用什麼語氣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教師小結:就因爲這樣,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四、體驗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來表達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大家能讀好古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有的同學在這麼多次的讀書中,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了,能一起背嗎?(學生齊背)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也蒐集了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請你自由讀讀吧。(古詩《秋夕》)

2、可以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讀後區分兩首詩的異同,老師對詩作介紹)

3、積累

學習古詩,光會讀會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學習的古詩積累下來,希望同學們課後把古詩抄在積累本上。

六、總結

通過古詩的學習,我們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也可以去朗讀更多的古詩,瞭解更多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

板書設計:

看碧霄渡河橋追求幸福

乞巧

穿紅絲乞巧學習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