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2.掌握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一、談話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去過天都峯嗎?誰能介紹一下有關天都峯的資料?(去過天都峯的同學可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沒去過的同學可介紹一下自己從網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資料。)如:天都峯:是黃“七十二峯”中的最險峻的三大奇峯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之上,最險處近乎於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鑿了石凳,增設了鐵索。解放後又修鑿了1000多級石階。天都峯最險處是鯽魚脊。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圍繞課題,質疑。

1.誰爬天都峯?

2.怎樣爬天都峯?

3.在爬天都峯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

三、帶着問題學習課文。

1.瞭解大意: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主要寫誰爬天都峯?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本文主要寫了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的事。主要寫"我"和老爺爺。)

2.理清思路:小組討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峯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是寫爬天都峯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峯之後的對話(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峯險勢,通過朗讀,理解“我”的心理。“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頂峯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告訴我們峯頂很高,是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天都峯高聳入雲”“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寫出了石級壁陡實指天都峯之險。“掛”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嗎?”寫出了自己在險峻山勢面前擔心,怕爬不上去,用“發顫”寫出了當時害怕的心理。在朗讀時一是讀出山勢的.險峻、陡峭;二是讀出來作者心理的緊張與擔心。

4.抓住“奮力而攀”,通過朗讀體會登峯之艱難。

①“我奮力向峯頂爬去。”“奮力”讀時要加強語氣,讀出充分鼓起勁來,盡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兩個“一會兒”讀出作者爬山時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歷盡艱辛克服各種困難。

③“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還能表現出“我們”經過巨大努力之後爬上了天都峯的快慰心情。

把帶點詞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體會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謝”,通過討論,明白登山成功之理。同桌交流,談談自己對“我”及爺爺說的話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這句話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氣對老爺爺行爲的影響。“居然”是說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峯是出乎意料,根本沒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由望峯生畏到堅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氣來源於老爺爺的行爲鼓舞。通過交流,由此得出他們都是在對方的鼓舞下,爬上頂峯的。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爸爸的話。

(1)自己動手畫出爸爸說的話,認真讀一讀,“汲取”是什麼意思?(吸取)

(2)爸爸說的話“真有意思”你怎麼理解?(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3)爸爸爲什麼說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總結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於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是什麼力量使老爺爺和小妹妹爬上天都峯的。

3、教育學生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我”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尤其是最後一次對話。

3、準確掌握“居然”、“終於”、“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課前積累:學生說說課餘生活。

一、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峯》

二、學習天都峯的“高”、“陡”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都說不知道什麼是“發顫”。這個詞在哪個段落呢?誰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齊讀第2自然段。)

1、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你從哪兒看出天都峯很高、很陡呢?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詞句理解:

(1)高:“擡頭望”---說明“我”還在山腳下,不擡頭看不到峯頂。“啊”、“哩”表達了“我”的讚歎,襯托了天都峯的高。

“我”爬得上去嗎?”——這是個疑問句,對能不能爬上天都峯,連自己也產生了懷疑。通過這個懷疑進一步表現出了天都峯的高。

(2)陡:結合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從天上掛下來”

3、突破疑難:發顫

你覺得“發顫”是什麼意思?小作者因爲什麼而“發顫”?

4、這時,小女孩會想什麼?

三、理解他們“爲什麼會爬上天都峯”。

師:這麼高、這麼陡的天都峯,真是讓人鼓不起勇氣往上爬!但是,小妹妹、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是什麼力量使他們爬上天都峯的呢?請你們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思考:是什麼力量使小妹妹爬上天都峯?

(生自由讀,師巡視檢查。)

1、小妹妹爲什麼能爬上天都峯

(1)指名學生讀小妹妹的話。

(2)是什麼力量使小妹妹能爬上天都峯的呢?(班內交流討論)

a明確:老爺爺的勇氣鼓舞了他。

b交流:什麼樣的老爺爺

c看到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也來爬山,小妹妹說了什麼?她是怎麼想的?d受到鼓舞的小妹妹,是怎樣奮力向上爬的?

(突出:一會??一會、攀着鐵鏈、手腳並用)

指導朗讀

e理解“終於”

師:小妹妹就這樣奮力向峯頂爬去。下面,老師接着念,同學們看到第7自然段,請注意聽:“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峯頂。”你發現老師唸的和書上有什麼不同?

那句子中有了“終於”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麼呢請你們自己試着讀一讀,體會一下。

2、老爺爺爲什麼能爬上天都峯

師:小妹妹是受到老爺爺精神的鼓舞,才下定決心要爬天都峯的。那麼又是什麼力量使老爺爺爬上天都峯的呢?

課文中沒有具體告訴我們老爺爺怎樣受小妹妹勇氣鼓舞下決心爬上天都峯的,但你們只要仔細讀書就能體會出來。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出示思考題:

(l)老爺爺來到天都峯腳下,心裏怎麼想?

(2)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裏又怎麼想呢?

(3)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小組交流彙報(理解“居然”)

四、總結本課的教育意義

1、師:上節課,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小妹妹和老爺爺互相道謝以後,爸爸爲什麼要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這一老一小哪點兒有意思,有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

2、生活中你有沒有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例子?

3、學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教師總結

1、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進步。

2、分角色朗讀課文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暑假、筆陡、石級、鐵鏈、似乎、發顫、奮力、鯽魚、紀念、辮子、勇氣、決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4.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準確掌握“居然”、“終於”、“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1.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學生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爬過山嗎?能談一談你爬山時的感受嗎?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峯——天都峯,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書:爬天都峯)齊讀課題

3、提出學習目標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2)通過查字典,再聯繫上下文,理解你不認識的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給課文的自然段標明序號,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書上畫出來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讀生字新詞。

2、我能流利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這篇課文,講的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

起爬上了天都峯。

4、請同學們把自己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對於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如果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理解的,儘量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理解。)

……

三、激發知識衝突

四、知識拓展延伸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自己查找資料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試着理解下列問題: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峯的高和陡?你是怎麼理解的?

(2)我和老爺爺、爸爸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對於“奮力”“終於”“居然”這些詞語你是怎樣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峯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爬天都峯》。

2、提出學習目標

(1)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3)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4)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個性創作。

二、展示學習成果

1、針對學習目標,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

2、展示朗讀。

小組內共同來練讀,個人讀。

3、學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中的“雲彩上面”就是說天都峯非常高。“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歎,烘托了天都峯的高。

(2)“我爬得上去嗎?”這句話也突出了天都峯的高,這句話寫的是對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峯的懷疑,也襯托了天都峯的高。

(3)“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這句話中的“筆陡”“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能突出天都峯的陡,因爲“筆陡”就是筆直筆直的.;“從天上掛下來的”是說天都峯特別陡,所以從這兩個詞可以看出天都峯的陡;“真叫人發顫”表達了“我”當時害怕的心態,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爺爺“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通過對老爺爺的描寫,可見他年歲已經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也來爬天都峯,於是勇氣倍增,不再猶豫,並和老爺爺約定一起爬天都峯。

(5)“奮力”就是充分鼓起勁來,“我向峯頂爬去”一句加上“奮力”能使我們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終於”指“我”和“爸爸”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峯頂。用上“終於”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費力,很不容易。

小結:“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這兩個詞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詞能使我們感到爬天都峯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氣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峯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氣使老爺爺增添了勇氣,老爺爺爬山的勇氣又使小妹妹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4、創作性展示

(1)我想對小妹妹說……

(2)我想對老爺爺說……

三、激發知識衝突

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對話,結合身邊的事,寫一段對話。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的。

2.抓住人物的對話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相互鼓舞,堅定信心,從而戰勝困難的。

3.試着學習運用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修改自己的小練筆。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的。

教學難點

試着學習運用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修改自己的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生詞,開火車檢查認讀,易讀錯字音做強調。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理清了課文的敘述順序,還記得課文按什麼順序敘述的嗎?板書

3.按照這樣的順序,敘述了一件什麼事,誰來試着填一填。

出示填空

二、學習爬山前部分

1.天都峯是一座怎樣的山峯?文中哪一段對天都峯作了具體描寫?

2.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從哪些描寫中看出天都峯很高?

生讀句子說體會。抓住“啊、哩、!”體會高並朗讀,

又從哪裏讀出了天都峯的陡,理解筆陡的意思。

站在又高又陡的天都峯腳下我是怎麼想的,生讀句子,體會心理想法,板書心理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時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會想些什麼?

沒有信心爬上天都峯、害怕、膽怯(相機板書)

相信同學們都體會到了這種想法,齊讀第二自然段。

3.過渡:正當我內心猶豫害怕沒有信心爬天都峯時,忽然聽到有人在背後叫我,原來是一位老爺爺,於是他們有了這樣的對話。(出示對話)

4.三名學生朗讀,提問:你們發現了嗎,對話中有一部分相同的內容?關鍵是這個也字,讀一讀他們的話,你讀懂了什麼?

5.指名學生讀小姑娘和老爺爺的話,老爺爺你爲什麼這麼問呢?小姑娘你又會什麼這麼問呢?哦,原來他們都對對方來爬天都峯有一點疑惑和驚訝,而更多的是對對方的讚賞和佩服。

6.通過簡短的一次對話,我和老爺爺內心發生了什麼變化,

7.不再害怕,受到鼓舞,堅定了爬山的信念。

帶着你們的理解我們分角色再讀對話。(找3人分角色朗讀,之後分組讀)

小結:爬山前作者藉助人物的語言寫出了我和老爺爺的心理變化,這就是運用語言描寫的好處。

三、學習爬山中

導入:受到鼓舞的一老一小開始爬天都峯了,我是怎麼爬的呢,請同學們默讀六七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

1.彙報,你畫了哪些動詞?誰能做一做爬山的動作,通過動作演示,你感受到了什麼?你能讀出來嗎?

2.通過動作描寫我們體會到爬山的艱難,還有這一老一小不怕困難的勇氣。這一段的結尾用的是一個……可能省略了什麼?省略了爬山的一些過程,老師這裏有一個補白,誰能補充完整?出示填空。

3.就這樣我和老爺爺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終於爬上了天都峯,此時他們的心情怎樣?喜悅、欣喜。出示7自然段齊讀

小結:爬山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了細緻地描寫,表達清楚了爬山的過程很艱難。板書:動作

四、學習爬上峯頂

1.站在峯頂的這一老一小又有了這樣的對話,出示對話,叫兩名學生朗讀交流,此時你站在天都峯頂心情怎樣,你爲什麼要感謝老爺爺呢?那老爺爺呢,這就是爸爸所說的出示爸爸的話齊讀

2.他們從對方身上汲取到了什麼力量?(克服困難的勇氣,爬上峯頂的信心)學生交流理解

3.小結:作者通過寫爬天都峯這件事告訴我們()

寫事要按一定的順序寫,本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峯頂後的順序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將爬山的過程寫得很清楚,昨天老師留的小練筆拖地大家都做了嗎?這也是寫一件事,你打算按什麼順序寫?哪一部分是要詳細描寫的?想一想用什麼描寫可以把拖地的過程寫生動寫具體?生交流。

4.出示要求,學生自主修改小練筆

5.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朗讀練筆,進行自評和他評

總結:聽了幾位同學的練筆和大家的評價,老師相信同學們對用上恰當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按一定順序寫清楚一件事有了自己的認識,課下寫一件幹家務的事。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5

【目的】

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培養學生的邊讀邊想的閱讀能力和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程標準的有關內容(語文國家課程標準)】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學會書寫其中的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筆陡、石級、似乎、發顫、奮力、鯽魚、紀念、辮子、勇氣、決心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4、學習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能力訓練】培養學生閱讀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用於課堂的'教學資源】

【課堂設施需求】

投影儀、電腦平臺

【教學策略】

課前預習師生各自回顧學過的黃山風景的課文。蒐集有關黃山天都峯風景的文字、圖片等資料。在教學中以讀爲主,邊讀邊想,通過讀、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過閱讀反思、情感體驗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程設計】

1、以舊導新,扣題引入:

師生共同回憶學過的《黃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麗、風光迷人的黃山景色。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

板書:天都峯

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2、初讀感知,讓學生帶着閱讀要求初讀課文:

自由閱讀課文,小組內共同學習本課生字(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藉助拼音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把字音讀準確)。教師有重點地對學生識字的難點進行指導。“攀”“辮”“勇”要注意字型特點和字義的聯繫。“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筆畫;“顫”“奮”“並”要注意讀準字音。

3、邊讀邊想,讀中感悟:

文章爲什麼用“爬”而沒有用“登”。課件展示天都峯又高又陡的景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邊讀邊想象“在雲彩上面”、“筆陡”、“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詞句所表達的意思。朗讀體會兩個語氣詞(啊、哩)的作用。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4、深入讀議:

引導學生圍繞天都峯的高和陡質疑,如:誰爬天都峯?他們是怎麼爬天都峯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爲什麼能爬上去?這時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簡要地記錄在黑板上。接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5、教師針對學生圍繞題目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答問解疑:

“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峯這麼高,又這麼陡,你年紀這麼小(這麼大)怎麼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後,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並指名做朗讀練習。“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峯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峯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爲什麼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6、分角色朗讀: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教師範讀這段對話。範讀時可輔以動作、姿勢,增強感染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練習過程中,可以同桌兩人爲一組,模仿老師的動作邊表演邊朗讀,加深理解,體會思想感情。

【拓展內容】

1、把自己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並寫上自己的感受。

2、把蒐集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和同學合作製作一份小報。

【構建模式】

這篇教學設計在運用課本資源的同時又拓展了課程資源,利用網絡上有關黃山、天都峯的文字、圖片等資料,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增強了直觀感受。課後拓展注重了課內課外想結合。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語氣和心情。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

3、學習“邊讀邊想,自讀發現”的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

本着以人爲本的精神,教學中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代問,實現完全自主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理解、對詞句的訓練,教師不作一次講解,不提一個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味,使學生真正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略。

二、講讀課文

1、初讀課文:

⑴輪讀(學生評)

⑵開火車讀(學生再評)

2、再讀理解課文:

⑴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爲最精彩的句子用“~~”劃出;對你最有啓發的句子用“——”標出,標完後練習讀,多讀幾遍,看誰讀得好。

(學生讀自己劃的句子)

⑵讀後交流自己認爲最精彩的句子,(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再向全班交流,教師適時作點撥)其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感受詞語:“雲彩”“筆陡”“天上”“掛”理解天都峯的險、高;朗讀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時讀出畏懼心理。

②“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中的兩個“也”表明了“老爺爺”年齡太大,“我”年齡太小,讓人不敢相信會爬上天都峯,但又可以從對方汲取力量,因此,“一起”“也”要讀出彼此稱讚的語氣。

第二次對話:抓住詞語:“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體會爬天都峯的艱難。朗讀時要體會“我”和老爺爺的激動心情,突出“勇氣”“居然”。

⑶交流對你最有啓發的.句子:

指導要點:“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應該聯繫前面的“也”“一起”來理解。

3、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自由組合,可以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4、表演讀。(讀後評)

三、詞句練習

1、讀下面詞語:

雲彩似乎發顫白髮蒼蒼猶豫奮力終於笑呵呵居然汲取

2、讀、背上面詞語所在的句子。

3、用上面的詞語說一句、幾句、到一段連貫的話。

四、總結談話

略。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顫、攀、鯽”等6個生字;會寫“辮、仰、似、勇”等11個生字;正確認讀並理解“終於、白髮蒼蒼、居然、似乎”等詞語。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對整體感知有所體會。

3、背誦第二自然段,積累語言,遷移內化。

4、學習從人物對話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質。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天都峯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交流熱身

(一)師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天都峯的文字圖片資料。

1、學生互相交流。

2、教師補充資料,課件出示:天都峯文字圖片資料,遊人爬天都峯片斷。

(二)學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峯。

(三)教師相機小結過渡:剛纔我們通過觀看和交流,對天都峯有了大概的瞭解,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爬天都峯》(相機板書課題)裏的內容和我們看到的內容會不會相同呢?

設計意圖

通過蒐集文字圖片資料,培養學生根據需要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實踐,豐富他們對天都峯的瞭解和認識,爲學習課文奠定感性基礎,爲走進文本打開一扇窗戶。同時在交流中相互補充,培養合作精神。

二、讀題質疑

(一)學生讀課題。

(二)抓住動詞“爬”,名詞“天都峯”,展開探究。

1、誰?怎樣爬天都峯?

2、天都峯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三)梳理疑問。

誰爬天都峯?怎樣爬天都峯?課文裏寫的天都峯和我們瞭解到的天都峯是否相同?

設計意圖

讀題質疑,由疑而思,閱讀的慾望生髮了;由思而追問,探究就有了方向。於是閱讀伴着思維,伴着探究開始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便轉化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三、循疑讀書。

(一)帶着疑問初讀課文。

(二)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一拼,讀一讀。

(三)師生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整體印象。要點:爬天都峯人物,課文裏寫的天都峯和我們瞭解的天都峯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

遵循國小生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對生字初步認讀,對人物有初步認識,對內容有大概瞭解,即對文本有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將文本敘述的天都峯和通過資料瞭解的天都峯作同異比較。從而對課題《爬天都峯》有所感悟。

(四)再讀課文。

1、齊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1)指導讀準“顫、攀、鯽”三個生字。

(2)指導觀察“辮、仰、似、勇”四個生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2、整體感知。

(1)用“誰”“做什麼”的句式說一說課文內容。

3、以先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的思路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爬天都峯之前——爬上了天都峯——爬上天都峯之後)

設計意圖

在閱讀過程中讀準難認字,記住難寫字,奠實識字寫字基礎;用新的句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嘗試着把厚書讀簿;給先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的思路,瞭解文本敘述順序,積澱爲整體感知經驗,積沙成土,形成語文心智。

(五)三讀課文。

1、分組接力讀,看那個組讀得好。

2、邊讀邊畫出寫天都峯和爬天都峯的句子。

3、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

(1)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根據第二自然段文字描述,把天都峯畫下來。

(3)看着畫作嘗試背課文。

四、小結啓思。

這節課我們通過“誰”“做什麼”的句式整體瞭解了課文內容,用先寫,接着寫,最後寫什麼的思路理清了課文敘述順序,用把文字內容還原爲圖畫的辦法,讓平面的天都峯變成立體的天都峯,並嘗試着背誦了課文,收穫不小。下節課我們將着重研究作者是怎樣寫爬天都峯的。

設計意圖

通過三讀課文,把讀落到實處。通過重點讀第二自然段,把讀引向深入。通過讀文作畫,把語言文字承載的平面信息,還原爲看到見摸得着的立體圖景,文圖互換間,培養語感和理解能力。圖文參照,背誦積累,豐富語言和形象。

五、練習

1、根據第二段內容。把畫畫得更完整、更逼真,把這段話背得更流利。

2、給“爬、峯、辮、頂、仰、似”找一個以上的形近字,然後組一個以上的詞,抄寫1到3遍。

設計意圖

趁熱打鐵,鞏固積累。具有彈性的識字寫字練習,適合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有利於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第二課時

一、溫故引新。

(一)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

1、讀句子想畫面,修改完善“天都峯”畫作。

2、背誦展示。

設計意圖

“溫故引新”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第二課時的導入採用“溫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當。在鞏固了上節課重要內容的同時,爲進入新的學習內容做好心理準備。

(二)品句子,豐富語感。

1、抓住“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等句子品味天都峯的高,和“我”懷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

2、抓住“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等句子品味天都峯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

3、概括段意。

(1)思維導航:這個自然段,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天都峯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

(2)引導概括:天都峯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

4、積累內化。

(1)思維導航:先寫看到的實在景物,然後寫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象,把實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結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峯的險。

(2)用“似乎”說說你看到天都峯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

從感悟的層面上說,抓住重點句,透過語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的意思,嘗試着把簿書讀厚,滲透從語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意思的認知方法,從訓練的層面上說,一是在思維引導下,讓學生對文本把實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聯想的表達方法有所體會,在這個基礎上用“似乎”進行想象和語言訓練,使想象和語言訓練相得益彰。二是紮實進行段的訓練。

二、由新深入

(一)小結過渡

通過研讀第二自然段,我們從字裏行間似乎也看到了天都峯又高又徒,似乎走進了作者由於畏難而信心不足的內心世界。接下來的故事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請小朋友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3至7自然段。

(二)深入研讀

1、學生自由朗讀3至7自然段。

2、彙報感受

3、根據彙報,相機指導分角色朗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在此基礎上扮演人物展開對話,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內心世界。

4、思維導航

(1)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尚且敢爬天都峯,“我”怎麼不敢?

(2)“對,咱們一起爬吧!”老爺爺的話深深地鼓勵了“我”。

5、品讀想象

(1)在老爺爺的鼓勵下,“我”是怎樣做的?

課件出示:“我奮力向山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抓住“一會兒……一會兒”揣摩“我”攀爬的樣子,用“一會兒……一會兒”句式說說“我”或老爺爺攀爬的`樣子。

抓住“像小猴子一樣……”展開想象,“我”還可能像什麼?

(2)課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抓住“終於”一詞,再現攀爬情境,體會攀爬時的艱辛和奮力。

(三)小結過渡

“我”在老爺爺的鼓勵下,經過奮力攀爬終於爬上了天都峯頂,按說課文到此就該結束了。可作者爲什麼還要用2個自然段來寫他們互相道謝呢?

設計意圖

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爲,本環節着重引導學生在角色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動作行爲中,體會攀爬的艱難和奮力。同時放飛想象,再現“我”和老爺爺攀爬時的各種動作形態,並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加於表述,在發散思維的同時,內化語言,豐滿人物形象。

(四)探究昇華

1、學生帶着上述問題自由讀8至10自然段。

2、學生彙報。

(這個問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有些難,用兩個預設分散難點)

3、預設1:課件出示下列對話:老爺爺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我”回答說:“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4、讓學生扮演角色多次對話。一邊對話,一邊體會。

5、彙報讀對話體會。

6、預設2:思維導航

(1)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要點:a自身的努力。b都從對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2)他們都說要謝謝對方,那到底該誰謝誰?

要點:要感謝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謝來自對方的鼓勵。

設計意圖

繼續在角色對話中體會人物的情感,繼續學習從語言表面意思中體會其含着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對“作者爲什麼還要用2個自然段來寫他們互相道謝”之問題,若遇到解讀困難,可用兩個預設加於引導,化解難題。

(五)昇華拓展

1、帶着感情齊讀課文第10自然段。

2、思維導航

(1)“我”老爺爺真有意思,體現在那些地方?

(2)回顧第二自然段有關“我”缺少信心的句子。

(3)回顧“我”在老爺爺鼓勵下奮力攀爬的句子。

(4)想象老爺爺奮力攀爬的樣子。

要點:努力奮鬥,向他人學習,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3、例說從別人身上受到鼓勵的故事。

4、學生自由發言,說實例,談體會。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獲得語感,通過思維導航,化解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難度,提升理解質量,通過例說,提高理解的廣度,昇華文本主題,使學生受到人文薰陶。

三、教師相機小結,佈置練習。

(一)、小結:小朋友們,老師相信你們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時,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氣,去戰勝困難,奪取勝利。

(二)練習。

1、根據課文中“我奮力向山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的描寫,展開想象,用上“一會兒……一會兒……”寫一寫“我”或老爺爺攀爬時的樣子。

2、用一兩句話,寫一寫學習課文後的體會。

設計意圖

把閱讀和放飛想象,發展思維,習得語言,陶冶情操結合起來,落實語文教學該當之任。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設想採用“讀悟法”,從而變講爲導、化繁爲簡、自主質疑、以讀帶研、讀中悟情,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育,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揭題:“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峯之一,黃山那可是我國的名山,同學們去過嗎?想親眼看看嗎?(用課件播放黃山天都峯的錄像)

2、帶領學生採用個別讀、集體讀的方法將全文通讀幾遍。訓練學生用最簡練的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可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誰?幹什麼?結果怎麼樣?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全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再細讀、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質疑,讀中悟情

(一)提出問題,明確方向。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對於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不明的,請提出來。對於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有些學生之間幫助理解,有些師生共同歸納。

2、梳理所提的問題,提煉出以下四個主要的問題: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峯的高和陡?你是怎麼理解的?

(2)爲什麼不再猶豫了?

(3)我和老爺爺、爸爸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對於“奮力”“終於”“居然”你是怎樣理解的?

(4)爬上天都峯後我和老爺爺爲什麼要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些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一過程,在開放的氣氛中自由質疑,教師敏捷地對來自學生的各種問題進行梳理和提煉,抓住關鍵問題再回到學生中去,讓他們通過讀、思、悟,大膽釋疑。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決定了教學開放化的程度,爲學生在課程中的自我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讀悟第一、二自然段。

1、演示課件,看圖讀說,扣詞理解,解決第一個問題,“說說你眼中的天都峯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在雲彩上面”、“筆陡”、“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發顫”等詞體現天都峯的高和陡,感受爬天都峯的艱難。

(此文的語言準確傳神,富於變化,飽含深情,通過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對關鍵詞、關鍵字、關鍵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學生在獲得語感的同時領會作品的內涵。只有注重語言因素教學的語文課纔是名副其實的語文課,學習語言素養的形成,也正是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而日積月累的。)

2、指導朗讀。天都峯高而陡。這樣的山給人的感受是登山難,指導學生帶着感情讀一、二自然段。

(本段採用課件,以直觀地展現天都峯的高而陡,並結合課文中的詞語,讓學生體會到登天都峯的艱險,爲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鼓舞吸取力量,好不容易登上天都峯作鋪墊。)

(三)讀悟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圍繞“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爲什麼不再猶豫”這個問題讀這幾個自然段,先讓學生自由讀,畫出能解決問題的句子,(“小朋友,你倆也來爬天都峯?”“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對,咱們一起爬吧!”)然後分小組討論,想想“當時他們各自是怎麼想的?”最後進行彙報交流。

(以四人爲一組展開討論,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斷的“議論”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這一方式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教學思想,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

2、指導朗讀。指導學生邊讀邊思,採用個別讀、男女生比賽讀、示範讀等形式,細細體味,理解他們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因此不再猶豫。

(通過多方式,多角度的讀,理解課文內容,領悟爲什麼不再猶豫。

這一設計讓學生展開想象,發展思維,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四)讀悟六、七自然段。

1、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你覺得爬天都峯怎麼樣?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巡視,對難點部分做主要指導。

(1)“奮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級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2)“終於”能準確地表現“我、老爺爺、爸爸”爬天都峯的艱難和大家登上峯頂的喜悅之情,如果沒有這個詞,就不能很好地說明登上峯頂的艱難。

2、教師小結:“終於”是“奮力”的結果,這兩個詞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這一環節,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議論中去內心感悟,學會讀書,陶冶情感。教師只在閱讀方法上加以點撥,充分地給學生以自由閱讀和思考的時間,以讀帶研,擴大思維容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

3、指導朗讀。注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像小猴子一樣”“終於”等詞的語氣。

(五)讀悟八、九自然段。

1、課件出示“我”和老爺爺互相致謝的句子。

(1)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賞識“居然”這個詞,居然就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課文中老爺爺在登上天都峯頂以後說:“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還下了不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意思就是天都峯這麼高這麼陡,我的歲數這麼大,還能爬上來——真沒想到哇!)

(2)“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纔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2、讓學生多讀,聯繫上文思考:他們爲什麼互相致謝呢?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呢?(激動)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我”和老爺爺激動的心情。可指點或啓發學生注意老爺爺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突出話語中的“勇氣”“居然”等重點詞來朗讀,讀出興奮的心情。

三、整體迴歸,認知昇華

1、全班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從對方身上吸取力量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的。

(小妹妹爬山的勇氣使老爺爺增添了勇氣,老爺爺爬山的勇氣又使小妹妹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2、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互相鼓勵,你在平時有這樣的體會嗎?

(爸爸的話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應引導學生聯繫全文深入理解。從學文的角度看是迴歸到整體,從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從文中得到啓示:要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幹什麼事只要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一定能成功。[不強求一致])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9

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峯》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中的第17課,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依次寫的。描寫了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相互激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最終一起爬上了天都峯。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志氣和自信念,在與人相處過程中,要擅長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2、教學目標

1.會認“級、鏈”等5個生字,會寫“哩、級”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能正確讀寫“假日、擡頭、雲彩”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相互鼓舞、堅決信念,從而戰勝困難的。

4.瞭解課文的寫作依次,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晰的。

3、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寫作依次。

4、教學難點

1.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晰的。

2.讀懂課文最終一段中爸爸的話,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志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天都峯,導入新課

天都峯是黃山“七十二峯”中最危急的三大奇峯之一。天都峯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課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髮蒼蒼的老爺爺登上去了,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今日我們學習爬天都峯這一課。

老師介紹有關天都峯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天都峯的高與險,爲後面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讀書時圈出本課的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想想他們的意思。

(2)老師巡察,相機指導。

(3)出示詞語,生讀生評。

石級

鐵鏈

好像

發顫

奮力

攀着

辮子

笑呵呵

鼓舞

志氣

吸取

(4)出示生字。生讀字、記字、寫字、師生互動。

(5)師生共同梳理難讀的句子,生說師評價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思索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在假日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我們”相互激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最終一起爬上了天都峯。

(2)想一想課文的敘述依次,畫出文中表示這個依次的詞句

老師投影出示:

《爬天都峯》三年級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教科版《語文》第5冊第10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兩個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天都峯險峻的句子。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峯”兩個生字。

2.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於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激趣解題

出示天都峯的圖片:小朋友,還記得黃山奇石裏的天都嗎?請看大屏幕,這就是有名的天都峯!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峯。(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裏都寫了誰去爬天都峯呢?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課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生讀好後,讓他們再次讀一讀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

3.老師覺得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琅琅的讀書聲了,誰願意把自己認爲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4.指名讀,給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簡介鯽魚背。

5.課文寫了誰去爬天都峯?指名說“我”是怎樣的人?課文是怎麼描寫老爺爺的呢?(白髮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三、再讀課文,體會“險峻”

1.這一老一小都來到了這座奇險無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峯,準備迎接挑戰,課文又是怎麼描寫這座天都峯的呢?請你們讀讀第2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2.誰來讀你畫出來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出示句子: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①自由讀這兩個句子,指出從哪些詞能體會到天都峯險峻,圈出來。

②指名說,板書:筆陡和從天上掛下來,並進行解釋。

筆陡:陡是生字,請看老師寫這個字。這樣筆直陡峭的山峯就叫筆陡。

從天上掛下來:正因爲山峯如此的筆陡,石階旁邊的鐵鏈纔會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③指導朗讀:

第一句:天都峯直入雲霄啊!(生齊讀。)

第二句:這麼高、這麼陡的石級,你能讀出來嗎?

④背誦寫天都峯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這麼筆直陡峭的天都峯下,他會怎麼想?

他的心裏直——發顫。你能給發顫換個詞嗎?

四、三讀課文,體會“艱難、互助”

1.此時小朋友的心裏非常害怕,那最後有沒有爬上去呢?課文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齊讀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誰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峯呢?(老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朋友和老爺爺的對話吧。

2.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當小朋友和老爺爺見面時,他們彼此都問了對方同樣的一個問題,請你們找出來。

指名說,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嗎?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嗎?

一組互讀對話,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並不平靜的內心,他們在問對方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

師: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決定克服困難,爬上去,所以老爺爺也點點頭。

3.師生合作讀課文3~5自然段。

4.他們說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勁!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讀,哪些詞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勁呢?圈出來。

5.朗讀:這麼險峻的山峯,小小年紀的我卻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誰能讀好這個句子呢?

6.引讀:老爺爺也會和我一樣,奮力 ,一會兒 ,一會兒 。

7.我和老爺爺在爬天都峯的`過程中,會互相說些什麼鼓勵的話?

8.聽了彼此鼓勵的話,他們堅持爬呀爬,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齊讀第7自然段。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寫下來。

五、總結課文

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峯頂。相信爬到峯頂後的這一老一小會無比的喜悅,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課文中有些生字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還應該注重字詞的教學。在揭題環節,我就讓學生拿起筆來寫寫題目中的生字“爬”、“峯”,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寫字時間。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我結合課文的講讀進行教學。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筆陡”這個詞語進行理解,“發顫”結合語境通過換詞進行理解。

紮紮實實背句子。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方法,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記憶。學生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