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音符認知學習進化

編者按:動靜有時,快慢相符,動若狡兔,靜若處子。給生活標上音符,讓生活具有和諧的律動感。從而收穫愉悅是身心與狀態。

生活的音符認知學習進化

古箏 - 傳燈

熙來攘往,喧囂嘈雜,追名逐利。在浮躁時代,給自己留下一塊清靜之地,是何等的珍貴和奢侈。曾記兒時,聽得較多是努力讀書走出大山,看看城市。而今相反了,人們進城容易、返鄉難。人們要回到青山綠水,“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幾乎是一種奢侈甚至在人們的腦海中遺忘。

所以,在身心浮躁的年代,給自己的“身體、心靈、大腦”放個假,是一項必修的功課,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快樂指數。

身體——動靜有時

潮漲潮落,太陽有東昇西落,月有陰晴圓缺,地貌有高山峽谷,音樂有高低起伏。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是有自己的身體節律,要讓自己的身體感到舒服,需要尊重和身體的狀態。

按照古人的觀點,天人合一,身體的規律也合於大自然的規律。因爲在過往的人類史上,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較弱,只能盡力的適應自然而得生存。所以古人類對大自然的理解力和適應力或強於今人。最簡單的現象就是沒有電燈,沒有發動機,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一種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適應。

人們奔走於各式場景,沒有讓身體得到應有的修復和靜養。一直或長期處於疲勞運行模式。工作、學習、生活、情感、困難,消耗掉人們很多的體力

時下,因爲經濟的發達人們有了閒置的金錢,社會分工的進步導致效率的提升空餘的假期。但即使是旅遊,很多時候並沒有成爲身心放鬆的行爲,也並沒有成爲體力的加油站,反而成爲人們的負向活動。大量的時間和體力,消耗在疲於勞頓的人羣和擁堵的車隊裏。到了旅遊地,覓食被當地人商業包裝的食物、排隊拍攝幾張照片秀一下朋友圈,遊戲結束。

當然以上的論述,不是否認。而是反思,有讓自己的身體冷靜嗎?有給疲勞的身體放假嗎?然而對於身體而言,“動靜有時”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來自自然,如果身體的活動沒有節奏和高低起伏的音符,這是違背了身體的自然屬性和生物特徵

心靈——虛空潔淨

心靈的修煉,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解釋,《老子》“虛極靜篤”、 “虛其心”。《莊子》“心齋坐忘”。佛家更是有豐富的討論。

對於心的修養,空虛、平靜非常重要的。如果身體成天處於忙碌繁瑣的狀態,心境真能達到靜呢?又怎能做到“靜以修身”。與上文提到的旅遊正好對應,旅遊本來是去放鬆,反而惹得一身粉塵。

“心氣太盛,牢騷太盛”,是有關心態的描述,中國文化裏關於“心”的描述及其多,謙虛、空心、閒心、寬心、靜心等,無不突出虛與靜。

《黃帝內經》有情志影響健康的論述,如“喜傷心”,在坊間的言辭則有“樂極生悲”,無非說的是平靜二字。

大腦——放慢思考

大腦非機器,更有其自身的生物節律。人的大腦信息承載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信息過載,認知負荷過重,會導致大腦內存不足,從而出現卡機的現象。所以在大學聯考前夕,學校提倡放空和轉換學生注意力,給大腦一個冷卻的時間。

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實驗,正常情況人們記住的'無規則數字很難超過7位。說明人的大腦記憶是由限度的

稀缺是一個經濟學術語,被賽德希爾.穆來納森,埃爾德.沙菲爾引入心理學研究,而著作《稀缺》一書,書中提到: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注意力會集中在緊急的事情上,並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這種專注會讓人們從稀缺中獲益,讓人們獲得“專注紅利”。由於“目標抑制”的作用,人們專注於某項重要事物的同時,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的事物,因此,專注也會導致“管窺”,讓人們的視野變窄,從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從以上論述可見,你專注於管內空間,而管外空間卻成爲盲區。導致嚴重的思維侷限和盲區。稀缺是一種心態,當他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爲方式。曾在一個學習交流羣提出一個有趣的討論問題“戀愛的人智商會降低,你怎麼看?”。或屬於稀缺的現象。

《稀缺》中還提及一個概念:帶寬

帶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分別爲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能力。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能力。所以在我們的時間管理中,應給大腦留出盈餘空閒時間,不要讓大腦認知負荷超載。

作者|張朝歡

公衆號:歡言美學

本文爲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