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語文精選詞賞析

夜半樂

會考語文精選詞賞析

柳永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望中灑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 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作品賞析

這首《夜半樂》是柳永用舊曲創制的新聲。全詞共有一百四十四字,分爲三片,寫的是柳永在漸江會稽一帶舟遊的情況。上片、中片都是寫景,其中上片敘述舟行的經歷,中片描寫舟中的見聞。下片則是寫情,在上兩片的精神凝聚之中展開抒懷。片與片之間結合甚緊,是一篇大開大闔的長調。

上片首句點明時令,交待出發時的天氣.“凍雲”句說明已屆初冬,天公似在釀雪,顯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寫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襯自己乘一葉扁舟駛離江渚時極高的興致。“乘興”二字是首疊的主眼,從“離江渚”開始,直到“過南浦”,詞人一直保持着飽滿的遊興.“渡萬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長的一段路程,給人以“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感覺。“怒濤”四句,寫扁舟繼續前行時的所見所聞。此時已從萬壑千巖的深處出來,到了比較熱鬧的開闊江面上,浪頭漸小,吹起順風,聽見過往經商辦事的船客彼此高興地打招呼,船隻高高地扯起了風帆。“片帆高舉”是寫實,也可想象出詞人在順風揚帆時獨立船頭、怡然自樂的情狀。“泛畫鷁”的“鷁”,是一種水鳥,古代常畫鷁於船頭,這裏以“畫鷁”代指舟船.“翩翩”,輕快的樣子。

“南浦”,南岸的水邊。“翩翩”遙應“乘興”,既寫舟行的輕快,也是心情輕快的寫照。從整個上片來看,柳永當時的心情是輕鬆愉快的。

中片寫舟中所見,所有景物都在“望中”生髮,時間是在“過南浦”以後,已屆傍晚,地點從溪山深處轉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詞人乘興揚帆翩翩而行,饒有興味地觀賞着展現在眼前的風光。“望中”三句寫岸上,只見高挑的酒帘在風中閃動,煙靄朦朧中隱約可見有一處村落,其間點綴着幾排霜樹。“殘日”句轉寫江中,漁人用木棒敲擊船舷的聲音把詞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發現在殘日映照的江面上,漁人在“鳴榔歸去”。接下來卻見,淺水灘頭,芰荷零落;臨水岸邊,楊柳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透過掩映的柳枝,看得見岸邊一小羣浣紗歸來的女子.“浣紗遊女”是詞人描寫的重點,他工筆細描她們“避行客、含羞笑相語”的神情舉止.眼前這三三兩兩浣紗遊女,觸動並喚醒了詞人沉埋在心底的種種思緒,頓生羈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謂因觸目而驚心。整個中片承上啓下,與下片存在着內在的有機聯繫。

下片由景入情,寫的是去國離鄉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個字展開。“此”字直承二疊末的寫景,“念”字引出本疊的離愁別恨。“繡閣輕拋”,後悔當初輕率離家:“浪萍難駐”,慨嘆今日浪跡他鄉。

將離家稱爲“拋”,更在“拋”前着一“輕”字,後悔之意溢於言表;自比浮萍,又在“萍”前安一“浪”字,對於眼下行蹤不定的生活,不滿之情見於字間。最使詞人感到悽楚的是後會難期。“嘆後約”四句,便是從不同的角度抒寫難以與親人團聚的感慨。

“嘆後約”句遙當年別離時分,妻子殷勤叮嚀,約定歸期,如今難以兌現。“慘離懷”二句一嘆現在時至歲暮,但還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遺憾;再嘆目前自己離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遙遠,不易到達,只得“凝淚眼”而長望。結語“斷鴻”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見,映入眼簾的,唯有空闊長天,蒼茫暮色,聽到耳中的只有離羣的孤雁漸去漸遠的叫聲。這一景色,境界渾涵,所顯示的氛圍,與詞人的感情十分合拍.“斷鴻”句所寫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現的是寄寓在景物中的主觀感受。下片把去國離鄉的離愁和羈旅行役的.苦況寫得令人讀來心神慘然。

柳永詞善於鋪敘,上、中片寫景,感情悠遊不迫,筆調舒徐從容,由敘述轉爲描繪。描敘內容也從自然現象轉到社會人事,整體上層次分明,鋪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發難收,筆調也變得急促起來,抒寫了悔當初、恨現在的感情;接着的幾句,圍繞着“別易會難”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覆抒寫.音韻上,從“嘆後約”句開始,用韻轉密,如促節繁弦,正好適應了硬嚥語塞、一吐爲快的抒情需要。寫景,爲抒情鋪墊;徐緩,爲急驟蓄勢。通篇轉承自然、渾若天成,體現了柳永長調的突出優點。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欄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萍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遺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難忘。文期灑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評解

此首風格與《八聲甘州》相近,爲柳詞名篇。詞中抒寫了對遠方故人的懷念。上片以景爲主,景中有情。詩人面對淒涼的秋景,憑欄遠望,觸景生情,寫出了思念故人的惆悵與哀感。下片插入回憶,以情爲主,而情中有景。妙合無垠,聲情悽婉。以昔日之歡會反襯長期分離之苦,從而轉到眼前的思念。波瀾起伏,錯落有致。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水風”二句善狀蕭疏晚景,且引起下文離思。“情傷”以下至結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別賦》,令人增《蒹葭》懷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望處”二字,統撮全篇。起言憑欄遠望,“悄悄”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虛寫晚景足悲。“水風”兩對句,實寫蘋老、梧黃之景。“遣情傷”三句,乃折到懷人之感。

下片,極寫心中之抑鬱。“難忘”兩句,回憶當年之樂。“幾孤”句,言文酒之疏。“屢變”句,言經歷之久。“海闊”兩句,言隔離之遠。“念雙燕”兩句,言思念之切。末句,與篇首相應。“立盡斜陽”,佇立之久可知,羈愁之深可知。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爲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爲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爲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望處雨收雲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雲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悄悄”,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涌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秋天景物特徵的東西,作精細的描寫。“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輕輕地吹拂着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梧桐葉變黃了,正在一葉葉地輕輕飄下。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生悽清沉寂之感。“輕”、“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的這種感受。“蘋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着詞人寄跡江湖、華髮漸增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飄”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爲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遣情傷”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在詞中是一轉折。在景物描寫之後,詞人引出“故人何在,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啓下,又統攝全篇,爲全詞的主旨。“煙水茫茫”是迷濛而不可盡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這裏情與景是交織在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爲全篇之精華。

定風波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作品賞析

【註釋】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過去。

②暖酥消:臉上搽的油脂消散了。

③膩雲嚲:頭髮散亂。嚲:下垂貌。

④蠻箋象管:紙和筆。蠻箋:古代四川產的彩色箋紙。象管:象牙做的筆管。

⑤鎮:鎮日,整天。

【評解】

這首詞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於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襯人物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片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首詞是柳永俚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運用通俗的語言,不加雕飾,把人物的生活情態與心理活動,刻畫得細緻入微,頗能體現柳詞的特色。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賞析》:柳永的身世處境,使他對處於社會下層的生活,有着很深的瞭解,對她們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瞭解。

因而,詞裏刻畫的許多婦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繪她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格外生動、真切。《定風波》就是一首描寫很成功的以婦女爲主人公的詞。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生動地體現出柳永“俚詞”的特點。柳永在語言上的“俚”和他“變舊聲,作新聲”,製作了大量的慢詞一樣,是他在詞的發展上作出的貢獻。

這首詞以代言體的形式,爲不幸的歌妓似訴內心的痛苦,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歌妓的深憐痛惜,這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是不爲正統文人所認同的。相傳柳永曾去拜訪晏殊,晏殊就以這首詞中“針線閒拈伴伊坐”相戲,足見兩者藝術趣味之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