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大學聯考備考計劃

大學聯考英語命題的趨勢是在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 突出考查語言的運用能力、形成以篇章閱讀爲主體的試題佈局, 因此,高三複習不應只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複和強化,而是一個再學習、再認識、提高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過程。 複習過程我們必須以《考試說明》爲指導, 以教材爲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針對性強的複習計劃,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紮紮實實抓雙基,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屆學生的英語水平。基於以上對大學聯考的認識,在顧問王京華老師的指導下,經過高三英語協作組集體討論並結合我校高三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20xx年大學聯考的工作計劃。

英語大學聯考備考計劃

一、計劃的出發點:面對大學聯考,我主要有以下一些想法:

1.通過我學生的調查,瞭解了學生的困難所在並與協作組討論,我們準備把研究的重點鎖定在大學聯考

考試說明 所要求掌握的詞彙上,在單詞的音形義用四方面上下大工夫,加強閱讀與寫作的指導,認真研究近3-5年的大學聯考試卷,想方設法提高大學聯考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對複習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有督促,有檢查,有檢測。教師的工作必須做得細緻,再細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爲。對留給學生的每項作業不能只佈置不檢查。不要總怪學生不愛學自己這一科,要多問自己學生爲什麼不學,要多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於在以往大學聯考備考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要加以改進。在複習的理念,方法,練習的選擇等等多方面都要進行反思。

今年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1.暑假作業內容(新老詞彙+閱讀) 2. 早讀的利用(迴歸課本) 3.週二、週四晚6:40-7:00的自習利用(聽力) 4.閱讀作業的留法(必做+選做)

二、總體思路

1、注重詞彙複習

複習的重點放在高一、高二教材詞彙的鞏固上。要求學生利用早讀和課下時間重讀教材。教師必須把好檢查驗收關,確保中等以上的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讀熟教材,以熟讀促進單詞的掌握和語感的增加。對於各冊課本中出現的重點短語,每位教師分工包塊負責摘錄,打印並下發給學生。

2、抓好語法複習

對每一類語法項目的複習我們要求分三個板塊進行:複習要點(附例句),主要考點(列舉大學聯考題),精選練習(突出語境,強調運用能力)。負責每項語法項目的老師要確保每位學生手中要有可參考的材料。

3、加強語篇練習

要求學生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和兩閱讀理解及時講評。

4、重視書面表達

我們要在寫作的審題上下足工夫。要指定專人負責從網上下載漫畫。要求他們背誦一定量的優秀範文,瞭解不同題材的篇章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通過面批,自批,抽批想結合的方式,加強寫作方法指導和寫作習慣的培養。

三、教學進度及要求:

第一階段:高三教科書全冊結束(12月底)

高三教材以閱讀爲主,根據大學聯考要求進行適當的取捨與重組。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考綱要求的詞彙、注重篇章理解、做鞏固練習;抓基礎,注重長難句的分析

2. 詞彙第一輪複習重點(英譯漢),穿插語法複習與寫作指導

第二階段:語法專項訓練及詞彙複習(元月份至第一學期結束)

1. 詞彙第二輪複習重點(漢譯英)2.繼續進行系列語法複習和訓練,

第三階段:專項訓練、詞彙(一模前)

1.以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爲主,教師精選練習指導學生解題方法,控制時間進行限時訓練2.詞彙第三輪複習重點(長難詞、動詞的用法)3.精選大學聯考真題和模擬試卷

第四階段:綜合訓練 (二模前)

1.做大學聯考真題,限時訓練3.詞彙複習重點(一字多意,易混淆等)

重點階段要求:一模前,側重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重點詞彙,語法)夯實基礎,抓住中等生,促進學困生,進一步提高優等生;二模前,側重於學生專項解題能力和聽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應試技能;二模後,側重於查漏補缺,通過大學聯考模擬題調整心態,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力爭通過大學聯考複習使盡可能多的學生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

四、 高三課堂教學始終堅持的三個原則

1.始終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的原則。分層次找學生談話,幫助他們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找辦法解決。整個複習過程要緊緊把握瞭解學情,分析學情,尤其要了解英語爲弱科的邊緣生,在關注他們思想動態的同時要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補弱促強,從而大幅度提高複習效率。

2.堅持“學生主體”的原則。複習中,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關係。少講多練,精講精練,力爭做到習題講評過程中的“三講三不講”,即講清重點,難點,疑點;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講,估計講了學生也不能理解的不講。此外,對於有關基礎知識的題還要做到:先練後講,逢講必“聯”。講後再練。這裏的“聯”是指相關聯的知識間的聯繫。

《英語大學聯考備考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