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傳 讀後感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泰戈爾傳 讀後感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謂源遠流長,民間傳說一代代將這個動人的故事告訴國人,孟姜女對愛情的堅貞不屈與秦始皇的殘暴兇虐(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其實孟姜其人乃春秋時齊國人,與秦始皇相隔數百年,怎能哭倒未來的長城?不過她的故事也不完全屬於虛構,只不過沒有那麼淒涼,相反還具有明顯的“女強人氣質”。

事情還需要從頭說起。

欒盈之亂

春秋中期,周王室日趨衰微,而列國爭雄之勢隨着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四位“伯主”(即周王賜予號令諸國的名號,齊桓公、晉文公皆爲周王室正式賜封;秦穆公是爲西戎、關中各國擁戴;楚莊王則爲事實上的霸主)的先後離世而愈演愈烈,同時又缺乏類似上述四位爲衆所欽服的雄主,戰爭的頻度和烈度都漸漸上揚。

周靈王十八年(公元前五五五年)五月,齊靈公因荒淫-亂政,人心離散,朝臣密謀引世子光繼位,乃有“溫車之變”,甲士齊聚,先殺太傅高厚、又殺中大夫戎子、公子牙。齊靈公聞變大驚,嘔血而亡。世子光繼位,即齊莊公。

晉國與齊結怨多年,聞訊則欲趁機攻齊,晉上卿(職比丞相)範丐以爲“伐喪不仁”,勸告晉平公班師。齊大夫晏嬰(就是後來策劃“二桃殺三士”之人)亦勸齊莊公與晉結好,齊莊公從之。兩國遂暫無事。

數年後,晉下軍副將(類似今天的陸海空三軍副司令員)欒盈的母親難耐寡居生活,趁兒子出外作戰之機與大臣州賓私通,欒盈得知後羞怒不已,又礙母親臉面,乃痛責守門吏,嚴禁外人出入。其母擔心兒子翻臉,竟與姦夫商議,散佈欒盈謀反的訊息。晉平公信以爲真,準備治欒盈罪。(爲何從古到今“反間計”都如此容易成功?)欒盈聞訊,攜家臣數人外逃齊國。

卻說齊莊公雖與晉結好,終不欲居人之下,乃張榜求賢,得勇士九人,皆能力舉千斤(有些令人難以置信,也許與古時度量衡不同有關,在此不妄作揣測。)、箭射七札(即箭可以射穿疊在一起的七件薄甲),齊莊公號爲“勇爵”,祿比大夫。

聞聽晉國大將欒盈來投,齊莊公大喜,準備親自迎接。晏嬰勸阻道:“我們與晉國新盟,接納其叛臣,如果晉國責問,我們何以答之?” 齊莊公笑道:“齊晉皆爲當世大國,昔日結盟乃緩一時之急,兩國終要分出高下。”(頗有“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的意思。)乃迎欒盈入朝。

欒盈拜見齊莊公,痛訴其冤屈,齊莊公當下放出話來,必使欒盈復還晉國、報仇雪恨。

欒盈所隨家臣中有勇將三人:督戎、州綽、邢堋,齊莊公愛才,將州綽、邢堋從欒盈手下要來,列爲勇爵之末。齊莊公乃與衆將時時歡聚,厲兵秣馬,準備伐晉。誰知勇爵舊將與州綽、邢堋始終不和,爲以後種下禍患。

齊大夫崔杼,本爲“溫車之變”的策劃者之一,有擁戴齊莊公之功。齊莊公某日在崔杼家中飲酒,見其妻東郭氏,色心頓起,乃密與東郭氏私合。崔杼後來覺察,盤問其妻得以確認,雖未作何表示,也待其妻如往常一樣,但已生弒君之心。

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一年),齊莊公設謀,以欒盈密赴晉舊都曲沃,使其以曲沃爲根據地,偷襲晉國心臟地帶。齊莊公將這個想法與崔杼商議,(這真是生病人同鬼商量了。)崔杼正愁沒有辦法整死這個給自己戴“綠帽子”的.國君,立刻想出一個置齊莊公於死地的辦法。

崔杼告訴齊莊公說:“欒盈起兵固然使晉猝不及防,但後繼無援,未必一戰成功。主公可由濮陽北進,兩路夾攻,可穩操勝券。”

崔杼的目的就是讓齊莊公親自參戰,勝則自己籌劃有功,敗則結怨於晉,甚至於一命嗚呼,居心不可謂不毒。(不過他也值得同情,哪個男人能忍這種窩囊呢?)齊莊公信以爲真,完全採納了崔杼的建議。

不久,齊莊公派欒盈及部分親兵祕密潛入曲沃,勇將督戎隨行。州綽、邢堋二將也欲隨同前往,齊莊公擔心二人歸晉不返,乃阻之,另遣“勇爵”殖綽、郭最前往助戰。(失敗的陰影就此出現。)

欒盈來到曲沃後,立即夜訪守城晉將胥午。胥午本是欒氏部屬,極爲同情欒盈的遭遇,當即慨然應允隨其起事。欒盈當即盡起城中欒氏宗族,以督戎爲先鋒,帥兵車二百餘乘,由曲沃殺奔晉都絳城。

餘波未了

不久,黃河氾濫,晉國聯合攻齊的計劃擱淺,齊大夫崔杼極爲失望,就決定自己尋找機會。崔杼假稱自己患重病,齊莊公乃往崔府約會其妻,崔杼關門打狗,殺死了齊莊公,另與其同黨迎立新君(即齊景公),自己把持了朝政大權。

崔杼見局勢已經被自己所掌握,乃令史官將齊莊公寫成患瘧疾病死。誰知太史伯直書“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光即齊莊公名)。” 崔杼大怒,殺之。伯有兄弟三人:仲、叔、季。崔杼又令仲再寫,仲還是寫出實情,崔杼又殺了;叔還是如此,崔杼再殺。最後崔杼讓季寫,威脅道:“你三個哥哥都死了,你不怕死嗎?只要你照我說的去寫,我不但饒恕你,還賞你金銀。”季說道:“就算我不記載事實真-相,你也不能掩蓋悠悠天下人之口,我不是不怕死,也不是不愛財,但書史爲鑑,是史官的職責,我決不會改變。”崔杼毫無辦法,只得作罷。

一出轟轟烈烈的歷史活劇,就這樣拉下了帷幕。英雄與奸佞、志士與小人,無不在其中留下了鮮活的印記。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