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義不帝秦原文及賞析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原文及賞析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爲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爲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爲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爲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衆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爲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樑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爲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爲召而見之於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爲紹介,而見之於先生。”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爲久居此圍城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衆人不知,則爲一身。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爲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爲之民也!所爲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樑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樑,則吾樑人也,先生惡能使樑助之耶?”魯連曰:“樑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樑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爲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爲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樑之比於秦,若僕邪?”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樑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樑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爲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爲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闢舍,納筦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魯人投其鑰,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羣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樑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

“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爲諸侯妃姬,處樑之宮,樑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爲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爲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

秦將聞之,爲卻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爲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於長平大敗趙軍,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諸侯震驚。前258年,爲了達到稱帝的目的,擴張疆土,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安釐王得到這個消息後急忙派大將晉鄙火速馳援趙國。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趙,寫信恐嚇魏王,揚言誰救趙先攻擊誰。魏王收信後救趙決心發生動搖,命令晉鄙留兵於鄴(河北滋縣南;另一說是湯陰)。既擺出救趙的姿態,又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他還派魏將辛垣衍祕密潛入邯鄲,想通過趙相平原君趙勝說服趙孝成王一起尊秦爲帝,以屈辱換和平,以解邯鄲燃眉之急。平原君在內憂外患災禍頻仍的情況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形勢岌岌可危。魯仲連主動去見新垣衍,用具體的事例作比,生動形象而又透闢地闡明瞭抽象的道理,指陳帝秦的弊害,終於讓“使事有職”不願會見魯仲連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復言帝秦。而“秦將聞之,爲卻軍五十里。”

魯仲連,又名魯仲連子,魯連子,魯仲子和魯連,是戰國末年齊國稷下學派後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魯仲連的生卒年月不見史籍,據錢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魯仲連的籍貫亦不可考,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僅記爲“齊人”。據後人考證,魯仲連是今天聊城市荏平縣王老鄉望魯店人。他“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胸羅奇想,志節不凡,他爲人排除患難、解決紛亂而一無所取。遊於趙國,適秦師圍趙,魯仲連義不帝秦,面折辯者。邯鄲解圍,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以千金爲魯仲連壽,魯仲連笑而謝之。他飄然遠舉、不受羈絏、放浪形骸的性格,爲後世所傳誦。

周曇《全唐詩·春秋戰國門·魯仲連》:“昔迸燒牛發戰機,夜奔驚火走燕師。今來躍馬懷驕惰,十萬如無一撮時。”

  賞析

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於長平大敗趙軍,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諸侯震驚。前258年,爲了達到稱帝的目的,擴張疆土,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安釐王得到這個消息後急忙派大將晉鄙火速馳援趙國。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趙,寫信恐嚇魏王,揚言誰救趙先攻擊誰。魏王收信後救趙決心發生動搖,命令晉鄙留兵於鄴(河北滋縣南;另一說是湯陰)。既擺出救趙的姿態,又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他還派魏將辛垣衍祕密潛入邯鄲,想通過趙相平原君趙勝說服趙孝成王一起尊秦爲帝,以屈辱換和平,以解邯鄲燃眉之急。平原君在內憂外患災禍頻仍的.情況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形勢岌岌可危。魯仲連主動去見新垣衍,用具體的事例作比,生動形象而又透闢地闡明瞭抽象的道理,指陳帝秦的弊害,終於讓“使事有職”不願會見魯仲連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復言帝秦。而“秦將聞之,爲卻軍五十里。”

魯仲連,又名魯仲連子,魯連子,魯仲子和魯連,是戰國末年齊國稷下學派後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魯仲連的生卒年月不見史籍,據錢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魯仲連的籍貫亦不可考,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僅記爲“齊人”。據後人考證,魯仲連是今天聊城市荏平縣王老鄉望魯店人。他“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胸羅奇想,志節不凡,他爲人排除患難、解決紛亂而一無所取。遊於趙國,適秦師圍趙,魯仲連義不帝秦,面折辯者。邯鄲解圍,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以千金爲魯仲連壽,魯仲連笑而謝之。他飄然遠舉、不受羈絏、放浪形骸的性格,爲後世所傳誦。

周曇《全唐詩·春秋戰國門·魯仲連》:“昔迸燒牛發戰機,夜奔驚火走燕師。今來躍馬懷驕惰,十萬如無一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