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試題及答案

因爲歷史這門科目是七年級的時候纔開始接觸的,所以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很多學生都比較迷茫,其實我們可以選擇一份歷史試題,熟悉考試題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在祖國境內原始人類中,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 老師讓小麗做組長,她卻推選能力比較強,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組長,同學們感嘆:這是 的再現啊! ( )

A.推恩令 B.王位世襲 C.禪讓制 D.大一統

3. 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 B.鞏固對西周的統治

C. 讓諸侯給周天子交納貢品 D. 炫耀周的強大

4. 公元前7世紀後期,使晉文公成爲中原霸主的關鍵性戰爭是( )

A.桂陵之戰 B.馬陵之戰 C. 城濮之戰 D.長平之戰

5.爲了爭霸,以“尊王攘夷”爲號召來發展本國勢力的是( )

A.晉文公   B.越王勾踐   C.齊桓公    D.楚莊王

6.“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爲輝煌燦爛、羣星閃爍的時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 )

A.各國紛紛變法,競相改革 B.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C.學術活躍,百家爭鳴 D.農業發展,商業繁榮

7.“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指( )

A.衆多豪門望族 B.衆多思想流派

C.衆多地方政權 D.衆多文學形式

8.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列成語典故能夠反映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烽火戲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圍魏救趙 ⑤紙上談兵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 聯繫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你認爲在戰國後期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辦法應該是( )

A.積極當兵,保衛國家   B.不隱瞞犯法行爲

C.合法經商致富 D.大量生產糧食和布帛

10.秦始皇當時修築長城主要是爲了抵禦_______的入侵。( )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1.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傑出的帝王,爲中華民族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在處理以下某一方面問題時態度截然相反,這個問題是( )

A.儒家思想問題 B.外族入侵問題 C.中央集權問題 D.國家統一問題

12.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x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指出x疆與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繫由來已久。請你判斷x疆地區正式歸屬我國中央政權的管轄最早開始於( )

A.張騫出使西域 B.西域都護的設置 C. 玄奘西行 D.絲綢之路的開闢

13. 它是我國古代一部傑出的史學著作,它以“紀”、“傳”等體例進行編寫,史料翔實,文筆生動,是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魯迅先生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史書是( )

A.《尚書》   B.《春秋》  C.《史記》  D.《道德經》

14.史學名著《史記》記述我國古代( )

A.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 B.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C.從戰國到西漢時期的歷史 D.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歷史

15.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的是( )

A.劉備 B.袁紹 C.曹操 D.孫權

16.漢代以來,人類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爲( )

A.國家統一 B.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 C.太學的建立 D.交通發達

17.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完成統一的國家是( )

A.西晉  B.東晉  C.前秦   D.宋

18. 下邊涉及我國文字演變過程的圖示,正確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B.金文—甲骨文—篆書—楷書—隸書

C.甲骨文—金文-隸書-篆書-楷書 D.甲骨文—篆書—金文-楷書—隸書

19.你認爲我們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爲( )

A.促進了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B.保護了鮮卑族的保守勢力

C.促進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D.遷都洛陽

20.書法成爲一種藝術始於( )

A.西漢末年  B.東漢末年   C.三國時期  D.西晉時期

二、填空:(共10分)

21.讀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國家名稱。(注意:只填寫在下列橫線上,不用填在圖上)(4分) A B C D

(2)圖中趙、魏、韓三國是由哪個國家分裂而來?(1分)

(3)寫出發生在E處的戰役名稱。(2分)

(4)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再到歸於一統,是由哪國來完成的?(1分)其根本原因是什麼?(2分)

三、材料分析題(共34分)

22.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 “秦失其政而陳勝發跡。”

—————《史記》

材料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請回答:

(1) 《史記》的作者是誰?(1分)

(2)材料一提到了哪幾件歷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誰的名言?這些話反映了他的什麼思想?(2分)他是哪家學說的創始人?記載他言論的書叫什麼?(2分)

23.閱讀下列引文,並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紹的大軍作戰,打敗袁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同孫權、劉備的聯軍決戰。孫權的大將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水戰的弱點,指揮聯軍用火攻的辦法,打敗曹軍。

材料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說的是哪兩次戰役?這兩次戰役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特點?反映的.是哪一時期的什麼社會現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戰爭之後形成了什麼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這首詩抒發了曹操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想一想,他當時的雄心壯志是什麼?(1分)他的抱負實現了嗎?(1分)

(4)爲什麼曹操在兩次戰役中會有不同的結局?(6分)給我們哪些啓示?(2分)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採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爲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對江南地區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國爲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飢。…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產的絲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書》

材料三: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麼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經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請回答:

(1) 《宋書》裏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史記》裏描述的漢朝時的江南有什麼不同?(2分)

(2)爲什麼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開發?(6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何重大的影響?(2分)

四、問答題(共16分)

25.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展進步,就必須與時俱進,敢於改革。根據所學回答問題:

(1)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請問他任用了誰進行改革?(2分)

(2)戰國時期,使秦國成爲七國中實力最強國家的改革是什麼?(2分)變法中有關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的內容是哪一項?這次改革有什麼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進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點)(6分)這場改革有何進步意義?(2分)

  七年級上冊歷史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

三、讀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21.(1)A 秦國 B 楚國 C 齊國 D 燕國

(2) 晉國。(3)長平之戰。

(4)秦國,根本原因: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爲戰國後期最強的封建國家。

二、材料分析題

22.(1) 司馬遷(2)商湯滅夏、武王伐紂、陳勝吳廣起義(3)孔子,仁政,儒家,《論語》

23.(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反映的是東漢末年軍閥爲爭奪地盤而混戰不休的現象。

(2)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3)統一南北;沒有。

(4)官渡之戰中戰術得當。赤壁之戰中,曹操驕傲輕敵,孫吳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大敗曹軍。(關於啓示學生只要談出一點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4.(1)《史記》反映了漢朝時江南經濟發展落後,而《宋書》則反映了南朝時江南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過了北方。

(2)原因: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的自然條件;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爲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較爲安定。影響: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爲經濟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礎。

三、問答題

25.(1)管仲。

(2)商鞅變法;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使秦國成爲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爲秦滅六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