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7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最近,電視劇《三國》正在一度熱播。由於有些集劇情的改變,令我啼笑皆非。這也許是因爲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吧!

《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它起源於漢靈帝年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描述了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陵之戰等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衆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作者通過真實動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統治者的暴虐和醜惡。羅貫中筆下的人物,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如:奸險狡詐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繫百姓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

諸葛亮可謂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書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各種事例無一不體現出他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確,他有着淵博的軍事,軍事政治才能和經天緯地之才。他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也源於對天下大勢的調查分析。《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證明這位蜀國賢相不僅有安邦治國的軍政才能,而且有爲國家興亡的獻身精神。

書中的歷史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我。劉關張的團結一心,勇往直前,讓我領悟到團結的力量與頑強的精神品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讓我懂得了默默無私的貢獻精神的偉大。每當我翻開《三國演義》,閱讀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文字,心裏總會響起一種共鳴,感到一種震撼。我彷彿來到了歷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昔日羣雄逐鹿的情景。從中我明白了應以智處事,以勇克難,以信待人……就會成爲一個充滿活力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們將會變得沒有生氣,心灰意冷。作爲我們來說,在今後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那麼,我們就應該樂觀積極的面對,堅持不懈地努力,總結和吸取自己失敗的原因和根據,再採取措施改正糾偏。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一個正確的軌道。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纔可以勵志圖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暑假裏,我看完了《三國演義》,翻來覆去看了很久,其中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五虎大將關羽,他身上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感動。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和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一次,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小山丘上,無奈之下只好投降於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約定,只要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不管有多麼危險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應了。

關羽在曹操那裏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還是沒有忘記劉備和張飛。直到有一天,劉備派信使告訴關羽他的位置。關羽立即啓程,途中經過了無各關口。但每個守管的將軍說沒有看見朝廷的官文不讓過,關羽性情大變,斬殺了六個守管人直達邊界。這時,曹操和官兵來到邊界給關羽送行。最終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成爲五虎大將之首。

讀完這個小故事之後,讓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深情厚意並不是紙上談兵,是應該有所作爲的。關羽、劉備和張飛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真不愧爲桃園三結義啊!

看完《三國演義》後,提到蜀國有點感到悲傷,原本富饒的蜀國在和吳國的對抗中痛失精英。變得貧窮。從富饒到貧窮,從失敗到成功,《三國演義》體現出了歷史的悲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許久之前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直到現在,每當想起三國中的蕩氣迴腸,熱血激情,總令人內心有說出的感慨。

從開始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三分天下到最後的天下歸晉。演繹出了一幕幕血與淚的故事。

其中,我最爲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書中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的人,雖然如此但他個方面的才能依舊是那麼顯著,他在亂事之中統一了北方,擊敗了少數民族,同時魏也是三國中最爲強大的。曹操是三國的君主中最有才華的,他善於招攬人才,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

劉備能夠成爲一方霸主靠的是仁義的名聲,與當時依舊對漢室忠誠的人才。孫權他卻只能夠守基業,並不能夠像他哥哥孫策一樣,有能力去打江山。

三國裏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奸詐等等,包含了善與惡。關羽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機智,敢於和任何惡勢力鬥爭,是令曹操感到畏懼的她。

諸葛亮在書中看來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名流千古。阿斗是蜀國的後主,他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君主之下,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的情意。

一本三國夾雜了千種味道,令人回味無窮。同時也體現出了各種情懷。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在今年的寒假裏,我閱讀了許多的書籍,其中就有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典人物。例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羽。

關羽從桃園三結義後就一直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後來戰敗被生擒,不得不投降曹操。而曹操十分賞識關羽,不僅好生相待,還封關羽爲偏將軍。後來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率軍救援,並讓張遼和關羽做爲前鋒。關羽勇猛殺敵,還斬殺了顏良。戰後,關羽被封爲漢壽亭侯,賜予“赤兔馬”,但還是想要離去。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關羽卻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所以一路之上遭到了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五關,斬六將。我認爲他的忠心十分感動我,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通過這本書,我還學到了許多。我們應該像書中的英雄人物一樣堅忍不拔,不怕困難,勇敢無畏,不自私自利、寬容大度······去學習他們的精神。這樣我們讀書纔有價值,、有意義,如果只是隨便看看,打發時間,那就無用了。而且書中情節刻畫與描寫十分生動,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希望大家都可以閱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三國演義》第十二章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三國時期,有位賢士叫諸葛亮,劉備早就聽說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劉備推薦他,於是,劉備很希望能見到諸葛亮。第一次,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前去拜訪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的莊院前,前去敲門,不料出來一個小童,說諸葛亮不在。劉備聽了非常失望,在張飛、關羽的勸說下無奈的離去;第二次,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又前去拜訪。這是正是隆冬,這次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諸葛亮昨天剛剛去和朋友遊玩去了。於是,劉備就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張飛和關羽等人一齊來勸阻劉備不要再去,但是劉備求賢納士的態度非常堅決,讓張飛和關羽不得不再跟着劉備去拜訪。這次,爲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敬,離山莊還有半里路時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山莊,小童告訴劉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一聽,便在門外等候。半天后,諸葛亮睡醒了,劉備急忙拜跪,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也正是因爲有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劉備之所以能把諸葛亮這種奇才請到,是因爲劉備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堅持不懈,纔會成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大人物——諸葛亮。他爲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與周瑜合作,共同對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顯示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趕製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兒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魯肅把借箭的過程告訴周瑜,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

起初我也擔心諸葛亮三日之內造不出箭,但後來看到他的妙計之後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辭了十天的期限,而說只需三天,是因爲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會大霧漫天;算到了魯肅是個老實人,會幫助他;算到了曹操在霧中不會派兵來攻,會射箭。諸葛亮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是上知天文,其實諸葛亮能有這麼神通,跟他的勤奮學習脫不了干係,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便也可以像諸葛亮一樣聰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雖勇冠天下,可他有勇無謀,還盡幹一些賣主求榮的事。想那時,國賊董卓只用了一匹赤兔馬,就收得呂布前來歸降,而呂布竟殺死了自己的義父丁原。這正如張飛所罵:“三姓家奴”!

想當初,呂布其實是可以和劉備一起成就一番事業的。可是他驕傲自大,根本聽不進軍師陳宮的良言勸告,反而一再相信那些小人的讒言,最終被曹操活捉,身首異處。

再看諸葛亮,他才華橫溢、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有勇有謀的他最終幫助劉備成就帝業,他自己也當上了一國的丞相。

《三國演義》中,周瑜不停地爲難諸葛亮,有一次讓他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羽箭,而諸葛亮憑着智慧,在三天內就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還上演了一出“空城記”,成功擊退強敵,憑的同樣是膽略和智慧,這正是呂布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在劉備白帝城黯然去世後,諸葛亮並沒有像魏國的司馬氏那樣越位登頂,而是遵循先帝託孤遺囑,一心一意輔佐阿斗,先後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管最後未能如願,但他的一腔赤膽忠心,與日月同輝,永遠爲世人所景仰。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像呂布那樣自以爲是、目空一切,意志軟弱、見異思遷。要多學學諸葛亮,胸懷遠大理想,凡事都能動腦子,有勇有謀,做好每件事,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暑假裏,我把四大名著裏的《三國演義》看了一遍,至今,故事裏的那些情節還在我腦海裏迴盪。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裏面的很多故事都十分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歡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空城計等等這幾個故事。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厲害人物,有被稱爲奸雄的曹操,東吳的主公孫權,還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劉備,也有小氣妒忌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事蹟,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此刻我閉着眼睛都能說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我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我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說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爲自我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必須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我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啓示,受到了很大的啓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我今後必須會做得更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在我讀過的衆多名著中,《三國演義》是最讓我感慨萬千的一冊書。從黃巾起義到一統三國,歷經了多少震撼人心的傳奇經典。

翻動書頁,眼前便浮現出曹操氣吞山河、劉備三顧茅廬、孫權胸懷大志、最後三國鼎立的生動場景。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蜀吳聯盟北伐曹軍,黃蓋僅率三十條船,用火攻殲滅曹操三十萬大軍,取得了以少勝多、以智取勝的典範。

烽火亂世時代,確實英雄輩出。以賣草鞋起家的劉備,用眼淚與誠意換取天下、獨霸蜀國;被後世稱爲奸雄的曹操,憑謀略與霸氣馳騁江湖、傲立魏國;志存高遠的孫權,以內斂與智慧掠奪城池、創立吳國,三國鼎立局勢成也。

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臥龍諸葛,他舌戰羣儒、火燒連營、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成爲了智慧的象徵。然而,雖說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書中提到的空城計、借東風只是後人神話而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那些識時務、避鋒芒、等時機的人更是時代的俊傑、最大的贏家!司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劉禪其實也是大智若愚、聰明絕頂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時運不佳罷了。

《三國演義》以獨特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活人物,講述了一段又一段動人的故事,它在承載歷史的同時,也使讀者們產生共鳴、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讀之再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迷上了《三國演義》,這是發生在東漢未年的一個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未年,皇帝昏庸無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由張角率領的黃巾軍起義造反,由此拉開了諸候爭霸的序幕。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一起打天下,建立了蜀國。這時,天下三分,分成了魏國、蜀國和吳國。最後,全部被司馬家族所佔領。

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感想萬千,裏面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羽忠義無雙,張飛粗中有細,劉備宅心仁厚,趙雲忠心報國,黃忠寶刀不老,曹操奸詐狡猾,董卓罪大惡極,袁紹目中無人,諸葛亮神機妙算,呂布英勇無敵等等。我最喜歡的就要數關羽和趙雲了。

因爲關羽氣宇軒昂,還是斬顏良、誅文丑的名將,他還過五關,斬六將,連英勇無比、殺了俞涉和潘鳳這兩員大將的華雄都被關羽斬了,所以我喜歡關羽。再說說趙雲,他可是在徐州大破曹操軍的猛將,還在長阪坡殺了好幾個曹軍頭領,在趙雲很老了以後,竟然能斬了使用開山大斧的韓德和他四個精通武藝的兒子,而且可以以一擋千,是個難得的人才。

不過,《三國演義》給我的收穫還是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不拘小節,胸懷大志,深謀遠慮。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處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我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我不犯錯誤,不就應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就應因爲自我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就應爲自我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必須存在着需要充實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我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就應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一樣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真可謂是英傑輩出,“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洋洋灑灑一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道出了東吳少主孫權的氣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該期待着這位年輕的賢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爲,留下千古絕唱時,羅貫中卻筆鋒一轉,寫了孫權晚年的粗暴與嗜殺。賢君變身爲暴君,英主變身爲昏君,善始卻不能善終,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想有個完美的句號,有個理想的終結需要一顆冷靜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恆的行。

曹魏,一直是實力強勁,一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國,爲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的詩文字裏行間透露着一股帝王之氣,遼闊之姿。曹操有一個特點,他愛笑。他笑對友人,笑對敵人,笑對磨難,笑對天下。赤壁之戰,他敗走華容道,性命堪憂之際,他卻還“撫掌大笑”。這是坦然,也是胸懷。面對困難,如果能像曹操般對其一笑而過,勇於直面它,挑戰它,這樣我們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強!

戰火紛亂,智謀層出,羣雄並起,這是三國演義,看大江東去,品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作爲一箇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歷史佳作。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剛剛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覺得《三國演義》很不錯,但是,“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國演義》這麼好的書,不推薦出來,我都有點感到慚愧。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形象,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高強,而且人品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爲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他其實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刻騎着這匹馬就去找劉備了。他在山下遇見二嫂,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十分令我敬佩。

對於曹操,我既喜歡,但也討厭。喜歡是喜歡在他的用兵方法好,雖然不及孔明,但應該也可以和孫臏一比高下了。而討厭就是討厭他的詭詐以及陰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他經過朋友介紹,躲到了呂伯奢家,結果,呂伯奢家人因爲要殺豬寬待曹操,說了一句“綁起來殺”,就被曹操團滅了,呂伯奢一家就沒了。

《三國演義》還有很多優點,我一下說不過來,就請你們自己去書裏面尋找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5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說,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有許多的英雄人物和歷史故事,非常精彩。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繪圖版的故事有的還看了好幾遍。晚安心語

這本書講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故事。魏國最強大,一心想吞併蜀國和吳國,統一中原,所以經常出兵攻打他們。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蜀國和吳國聯合起來對抗魏國。但是,因爲蜀國、吳國之間不團結,魏國先滅了蜀國,晉國取代魏國之後,又滅掉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這本書裏講了很多英雄人物,除了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有一代奸雄曹操、少年英雄孫權,還有謀略過人的諸葛亮,也有氣量狹小的周瑜……我最喜歡的是蜀國大將趙雲,因爲他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而且一心忠於劉備。長板坡一戰,他和張飛一起殺退了上萬的曹軍,保護劉備退到江陵。後來,在南征北戰時,趙雲立下了許多戰功。可這位猛將卻在229年去世,成爲蜀國的重大損失。

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團結最重要,如果蜀國和吳國一直聯合抗曹,也許中國的歷史又不一樣了。我還知道了,打仗能不能贏,不在兵將多少,關鍵在於使用謀略,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戰亂時老百姓最苦,經常爲了躲避戰火而逃離家鄉,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6

"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

《古今賢文》中曾這樣說道:"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這一週我便拾起那本早已看過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小說家、戲曲家一羅貫中。這本書以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爲中心人物,以擁劉反曹爲主導思想,描繪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外交上的種種鬥爭。

其中令我記憶最深的一回就是"草船借箭"了,儘管周瑜百般刁難諸葛亮,要求他三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但諸葛亮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曹軍的心理,很快便集齊了十萬之多的箭,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足智多謀,他讓我知道:面對別人的刁難,要冷靜思考,想出對策,這樣纔會像諸葛亮一樣勝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長篇章回體小說的鼻祖,因爲讀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三國時期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百姓對統治者的愛憎以及對戰爭割據的反對,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劉備的仁愛待人、禮賢下士,諸葛亮的謙虛謹慎、足智多謀,張飛的膽識過人、氣吞山河,關羽的正氣凜然、赤膽忠心?這些我們都應該學習。《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有所長,讀過這本書之後,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懂得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不應以善小而不爲,以惡小而爲之的道理。

聽了我的感受你的心裏是否也想來一探究竟呢!那就快去讀一讀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7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魯肅等,還有無數的軍事謀略。這些人物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兩位英雄人物——劉備和諸葛亮。

先說劉備吧,他深受將臣、百姓的愛戴。劉備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用人上,拜訪先生司馬徽,進而獲得忠實的徐庶,受此二人指點三顧茅廬,成功請到天下奇才諸葛亮。而後又收服數位博學多才的謀士助他抗東吳、戰曹操。他愛民如子,寧失性命也絕不丟棄漢室百姓;愛將勝子,看看趙子龍大將抱着阿斗殺出曹軍重圍,心疼得將親生骨肉棄之於地。一個賣草鞋的人能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爲他有這些高尚的品質,贏得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將士們的忠心。

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具備文韜武略,足智多謀。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使空城計……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形象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與常人無異,但他的所作所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爲國家棟梁。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8

寒假裏,我閱讀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人物,分別是諸葛亮、關羽。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用兩個詞語來形容這兩位,我會用“智慧”“勇猛”這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問我爲什麼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我舉兩個事例,你就知道了。話說在孔明打入吳軍內部之後,周瑜怕孔明是臥底,想考驗一下,如果不成功,就處死他。於是他找個藉口讓孔明在十天之內交十萬只箭,不然就處死。孔明想了想,說:“可以是可以,不過請魯肅借我二十條船,三十個軍士,用布蒙好,兩邊各扎一千個草把,我便三天就可交箭。“真的?”周瑜問。“軍中無戲言。”孔明答道。“若三天交不出,孔明甘願受罰。”第一天沒動靜,第二天也沒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分,孔明叫魯肅去取箭。來到江上,孔明把船開到曹營,曹操見敵軍,叫弓箭手放箭。過了一會兒,孔明開船回去,將草把子上的箭取下來,數了數,足有十萬支有餘,周遇見這也沒難住孔明,便放心下來。

話說,在關羽暫時降了曹操之後,接到劉備的消息,於是匆匆趕去與兄長相會,半路上,關羽受到曹操派出的大將阻攔,他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將幾位大將一一殺掉。最後找到劉備時,他已經連闖了五個關卡,勇斬六位大將。

諸葛亮三天之內“造”了十萬支箭,多虧了他的智慧。而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毫不退縮,都靠他的勇猛與忠義。所以,我們也要多多向他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看完《三國演義》,我想:書中講到的人物上百,然而,羣雄逐鹿與亂世之中,誰是真正的英雄呢?

是諸葛亮嗎?從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羣儒、三氣周瑜、巧設空城計……看得出,諸葛亮完全可以幫助劉阿斗打敗魏吳兩國,復興漢室,統一天下,使自己成爲蓋世英雄。可惜,他知劉禪不可扶而扶,遇到了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什麼事情都不幹的君主,好幾次滅魏被召回,發揮不出才能,最後病死五丈原。

那會是誰呢?關羽太驕傲了,大意失荊州,張飛愛喝酒,老是誤事;周瑜目光短淺,氣量太小;呂布雖可獨戰三英,但一見利便忘恩……

真正的英雄當數曹操。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有不同常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的一切事情都變得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納賢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他統一了北方,爲最終平蜀平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他還是一個文學家,他寫的詩詞匠心獨具,奔放灑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全都膾炙人口,爲人所爭誦。

雖然曹操也有個性上的不足,但是,我總覺得,他的功大於過。同學們,你們說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0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氣周瑜》,故事是這樣的。

諸葛亮第一次氣周瑜時,是因爲諸葛亮把周瑜想要的南郡先得到了,又連夜用兵符調出了荊州、襄陽的兵,叫關羽、張飛把城奪了。周瑜怒髮衝冠,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中孔明一氣之計。

第二氣是因爲周瑜獻策,請孫權假裝將妹妹許配給劉備,等劉備到南徐結親時,將他押下,來換荊州。孔明知道此事後,交給劉備三個錦囊,劉備依計行事,娶了孫權之妹,順利回到荊州。周瑜大怒,這是孔明二氣周瑜。

這第三氣是因爲,曹操看劉備得了荊州勢力日益壯大,爲了使劉備、孫權相爭,於是上朝表奏周瑜爲南郡太守。周瑜身爲太守後要討還荊州。於是帶領水陸大軍五萬來到荊州城下,趙雲告訴他說,孔明已經知道他的計策派他在此等候,此時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從四路殺來要活捉周瑜。與此同時孔明派人送信來,圈周瑜勿取西川,以免曹軍趁機而入。周瑜此時氣病交加,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喊數聲而死,終年三十六歲。

通過這個故事使我認識到:周瑜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只是做事太沖動,暴躁易怒,嫉妒心、攀比心、報復心太強,這些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萬萬不能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學習,大智若愚,能屈能伸,全面考慮問題,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1

說起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我都非常非常敬佩,比如說有智有勇的諸葛亮和司馬懿,還比如說正義、勇敢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其中我最敬佩的那就是有智有勇的諸葛亮和正義、勇敢的趙雲,那麼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現在我先給大家有智有勇的諸葛亮。諸葛亮他非常的聰明,他面對敵人有許多智謀,比如說空誠計和草船借箭,還有七擒孟獲,我先給大家說一下草船借箭,周瑜借蔣幹之手殺了蔡瑁和張允後,十分得意叫魯肅去見諸葛亮,看諸葛亮是否知道,魯肅剛一到,諸葛亮就說:“恭喜!恭喜!”魯肅裝糊塗:“喜從何來?”諸葛亮說:“曹操中了都督的計,殺了蔡瑁和張允,江東彼此無患了,難道不值得恭喜嗎?”魯肅回去後,就把話告訴了周瑜,周瑜很吃驚。

第二天,周瑜刁難諸葛亮讓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說三天就能造好,請借給我二十隻船,和許多草人,第二天就有了十萬只箭,周瑜見了自嘆不已。

說完了有智有勇的諸葛亮,然後我在來說一下正義,勇敢的趙去,我來說說趙雲的事情,趙雲在長板坡大戰,趙雲與曹軍拼殺了一夜,沒找到劉備,聽別人說劉備在向南去了,趙雲催馬向南趕去,找至甘夫人,隨即殺出一條血路,把甘夫人送到長板坡,又去向曹軍殺去,趙雲又尋找另一位劉備的妻子和他的小兒子,趙雲在一口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糜夫人說不要管她,快救她兒子,最後趙雲殺出了一條血路帶着劉備的兒子。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2

呂布、張飛、馬超、黃忠……一位位豪氣沖天的英雄人物。官渡之戰、火燒赤壁、下邳之戰、過五關斬六將……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歷史片段。就匯成了天下聞名的《三國演義》。

他,單騎救主,身披銀甲,一把寒雪槍,劃破蒼穹,驚豔了歲月,叱吒了風雲。他,七進七出,千里走單騎,在長阪坡助張飛大敗曹軍,是個讓曹軍心驚膽戰的風流人物。他,就是——趙雲。坐騎夜獅子帶着他過山川履如平地,武器寒雪槍帶着他殺曹軍如探囊中之物。這是何等的雄姿英發,是何等的瀟灑。

硝煙四起,風雲如晦,血流成河,錚錚鐵馬,這就是官渡之戰——決定百年曆史的一場大戰。曹操這個奸雄,使出了各式各樣的奸計,終於大敗袁軍,先後收復冀、幽、並、青四州。袁本初被逼得走投無路,大吐一口鮮血,氣急攻心而亡。而他的三個兒子,死到臨頭還在爭奪世子之位,這才使袁軍兵力大減,不團結一致,哪有不兵敗的道理呢?而曹操的勢力卻因此戰更加強大、雄厚,從而取代袁紹的霸主之位。

《三國演義》不僅使我對歷史充滿了興趣,也讓我對事情的認知更加深刻。熱血張飛,教會我率真;勇猛趙雲,教會我忠義;仁義劉備,教會我以德服人;機智孔明,教會我三思而後行。黃忠尚可老當益壯,作爲意氣風發的我們,又怎能不“撫壯而棄穢兮”?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3

關羽溫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爲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說:“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着華雄的人頭擲於地上。所以,給後人留下了“溫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能夠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本事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爲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可是,卻憑着自我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我,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明白後,後悔不已,說:“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經過關羽溫酒斬華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我們應當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這個故事不僅僅是體現出了關羽的勇猛和膽識。其實也讓我們學習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4

今年寒假,我在爸爸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讀了《三國演義》的前二十五章。

我很欣賞關羽,我覺得是英雄。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都表現了他的英雄氣概。他還是個有情義的人,華容道放掉曹操,足見他重情義。他還有一匹重情義的馬,在他被擒拿後,赤兔馬絕食而亡。

要說關羽的不足,就是他有些自負,因爲自負他才大意失荊州。

這就是我眼中的關羽。我要學習關羽的重情義,珍惜與他人的友誼。做人但不能太過自大,要謙虛,否則就釀成大禍。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使我認識了曹操,故事是這樣的。

袁紹聽說董卓橫行霸道,非常氣憤,就寫信給責備王允。王允就請大臣到家裏商議,大家因無能爲力而抱頭痛哭。這是曉騎校尉曹操來了,說道:“哭能將董卓哭死嗎?”他願借王允的七星寶刀去殺死董卓。董卓視曹操爲心腹,曹操趁四周無人就要下手,此時董卓突然翻身看到曹操舉刀。曹操連忙跪下,詐稱要獻七星寶刀。曹操趁董卓分神之時逃跑了。董卓懸賞捉拿曹操。

曹操逃到成皋時在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借宿,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請功,便殺了他一家八口人,路上遇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一刀殺了他,並說到:“寧叫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個故事使我印象深刻。曹操本可以是一代梟雄,一統三國,但只因他的多疑和兇狠,使的身邊的心腹紛紛離開。所以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心存善念,心懷感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亞說的一句話。《三國演義》可是書籍中的經典,這不,最近班裏涌起了三國熱,又讓我重新捧起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的故事爭紛,從黃巾起義到三國統一。描繪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書中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形象。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他的沉穩、智慧無不讓世人爲他拍手叫好。草船借箭中,面對周瑜的刁難,他臨危不亂,夜觀天象,算準時機,謹慎多疑的曹操也中了他的計,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他的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及智慧最後讓周瑜自嘆不如,死前也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然長嘆。

劉備多次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對他有知遇之恩,他記在心中,對劉備特別忠誠,多次爲劉備出謀劃策,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劉備一病不起之時將其兒子劉禪託於諸葛亮,諸葛亮哭着答應“臣怎麼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後來諸葛亮全心全意輔助劉禪,可惜那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最後死於軍中,年54歲。諸葛亮死前還不忘國家,料魏延會反傳了三個錦囊。

讀到這兒我不禁深感惋惜,也不禁想這般有能力的人,還要下那扶不起的阿斗稱臣,而且盡心盡力,真是絕對忠誠啊!就像諸葛亮所說,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6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經過清代人毛宗崗加工潤色後更名爲《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共一百二十回,70餘萬字,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拉開帷幕,至西晉初結束。

東漢末年,爆發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衆多英雄竟相涌現。描寫了在爆發黃巾起義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滅吳統一全國這一時期的故事,通過桃園三結義,體現了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義氣。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每個人物,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開頭也引用了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此書非常吸引我,因爲它不但形象地描繪了每一個人物,就連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都描寫得很細膩,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用詞都準確,體現了優秀的中華禮儀文化。作品自始至終貫穿着“擁劉反曹”的思想,體現了人民擁護明君、嚮往和平美好、反對動亂的願望。作品顯示出曹操的兇殘、毒辣和狡詐的人物個性,與之相反,劉備愛民如子,以禮待人,受子民愛待。

讀了《三國演義》,我收穫很多:做人做事要像諸葛亮那樣機智,像劉備一樣以禮待人,像孫權一樣事先有計劃,不能像曹操那樣狡猾,毒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7

我懷着激動的情緒,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其中的一篇“赤壁之戰”。這篇文章選自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孫,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孫權與劉備聯合,率軍在赤壁與其相抗。

黃蓋獻上火攻之計,周瑜、黃蓋又連施苦肉計,再使蔣幹去送詐降書。之後火燒赤壁,曹軍損傷無數,只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曹操呀,你爲什麼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你的八十萬大軍還敵但是孫權的三萬人馬嗎?頃刻間就灰飛煙滅了嗎?是軍隊士氣不振嗎?想你曾破袁紹、斬呂布,一路高歌,勢如破竹。也許是你輕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連環計,再是信了蔣幹的詐降書。曹操阿,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但是周瑜的連環計;也許因爲你們是遠來之師,一路跋涉,筋疲力盡,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勞;也許是你們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擁有長江天險,纔會前牽着你們的鼻子走;也許是你太輕敵;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必須會獲勝;也許是你們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別看在陸地是精銳之師,所向披靡,無戰不勝,可一到像長江這樣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羣烏合之衆了;也許是孔明太聰明,東風有意周郎便呀,也許……

曹操呀,你的敗給現代人留下了不少疑問,至今仍有許多人在爭論,你的敗到底是必然的,還是天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