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九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

2.藉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問題。

4.繼續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學會應用。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詞語卡片、青蛙、蝌蚪、鯉魚、烏龜的圖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教師用彩色粉筆板書漢字:“找”,請學生來認字。說說生活中是怎樣用的。(如:找人、找東西、找麻煩等)

電腦出示小蝌蚪的畫面,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麼呢?板書:小蝌蚪、媽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小蝌蚪找媽媽》。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知:

(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書邊在書中把生字畫出來,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同伴之間互相讀讀生字,對照生字表檢查讀音是不是正確,如果正確,同伴就在書中畫一顆紅色的五星表示獎勵。

再讀課文:指名讀課文,重點聽聽生字的字音。

大家進行評議,鼓勵讀得正確的同學、讀書有進步的同學。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對照書中的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把不認識的漢字做好記號。

2、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學習,小組長帶領組員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讓每名同學說說哪些字不認識。

2)把不認識的漢字集中起來。

3)認識漢字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

4)小組長指漢字,同學讀,鞏固記憶。

3、教師用電腦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自己讀讀卡片上的詞語。不認識可以詢問他人。

4、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指名讀詞語,比一比誰讀的正確、反應靈敏。

5、練習書寫: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爲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爲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說一說佔格位置。

3)學生看電腦博士是怎樣寫的?(電腦演示加錄音)

4)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第二個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5)學生評議: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6)獎勵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漢字,師生共同欣賞。

(三)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5)

2、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

3、以小組爲單位篩選問題:每名組員說說自己的問題,組長帶領大家把問題集中起來,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四)以小組爲單位練習鞏固:

小組之間互相出題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寫詞語;

聽寫詞語;

組詞;

讀句子;

讀課文;

……

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並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五)、佈置作業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家長進行評價。

2)思考本組集中的問題。

3)在作業 本上書寫難字,然後進行自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觀察畫面,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2.體會動物的語言、心理,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繼續培養學生收集、積累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2.藉助插圖,去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難點 :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具準備:

電腦、圖片、動畫片。

  教學過程 :

  一、觀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提示:注意觀察小蝌蚪的身體變化。

  二、進入新課:

1、整體感知:

指名分段讀,想一想: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他在路上遇見了誰?在文中畫出來。教師進行板書

(三次、鯉魚、烏龜、青蛙。)

2、電腦出示問題,在下階段的學習中帶着問題去學習:(結合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篩選後的。)

3、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內容同插圖有聯繫?

2)分別請學生讀二、三、四自然段,再請學生根據自然段的內容找到相關的圖片把圖貼在黑板上。

3)同桌之間試着結合課文內容講一講圖畫的內容:

(第二自然段開始介紹小蝌蚪的變化,幾天以後,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向鯉魚媽媽打聽自己媽媽去了哪裏,從鯉魚媽媽那裏他得知: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第三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看見烏龜後,錯認烏龜爲自己的媽媽,從烏龜媽媽那裏得知:自己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第四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尾巴變短了,變成了小青蛙。在荷葉上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教師:整個找媽媽的過程,課文是抓住了動物的語言和動作來描寫的。自己認真地讀讀,找出描寫動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詞語,並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體會爲什麼這樣寫。結合學生說的教師板書有關動詞:“迎” “追” “遊”

(小蝌蚪“迎上去”說明小蝌蚪與鯉魚遊的方向是相對的,他在有禮貌地打聽。鯉魚媽媽的一番話,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就“追上去”說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烏龜在前,小蝌蚪在後,表現出小蝌蚪急於找到自己媽媽的心情。烏龜的話使小蝌蚪進一步瞭解了媽媽的外形特點:“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小蝌蚪看見青蛙媽媽後,就“游過去”說明他看見媽媽後,十分高興。 )

4)根據畫面內容,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自由讀

指名讀一讀,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還可以說說讀書時有什麼困難?

教師進行指導:小蝌蚪想找媽媽,他們詢問鯉魚媽媽時,要有禮貌,讀出渴望找到媽媽的心情;鯉魚媽媽的回答語速放慢,非常可親可敬,讀出關心孩子的語氣。小蝌蚪叫烏龜媽媽時,要讀出既高興又着急的語氣。烏龜在與小蝌蚪說話時,要讀出寬容、耐心、穩重、熱情的語氣,讀書時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見自己的媽媽後,要讀出高興的語氣,青蛙媽媽的話要讀得:親切、自然。

小組練習分角色有語氣、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演。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

評一評讀書情況,爲什麼?

4、教師提出問題: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是怎樣變成一隻小青蛙的呢?

學生自己說說: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說,可以用筆畫出生長過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明。

在小組內與同學說說,交流交流。

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展示。

教師出示電腦畫面: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再過幾天,( )變短了,漸漸地,( )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試着進行填寫。

請學生把答案板書到黑板上:長出後腿 →長出前腿 →尾巴短了→尾巴不見了。

師生共同讀一讀。

根據電腦畫面畫出小蝌蚪生長過程,與電腦博士比一比。

  三、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做?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藉助課外資料談。)

教師小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四、積累所得信息:

讓學生想想通過學習打算積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範圍內說說,相互交流。

  五、佈置作業 :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以小組爲單位排演課本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5—11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給每對同桌學生提供3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引入:

1、觀察(出示教科書第115頁牆面圖、地面圖)

師:小東家廚房裝飾得真漂亮,你能發現瓷磚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如果學生只看到斜行的規律,則教師酌情啓發學生注意橫行、豎行的規律,要是還有困難,教師可進一步啓發)

a、每行有幾種瓷磚?

b、這幾種瓷磚排列的順序是怎樣的?

(1)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找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出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的圖形排列規律,並用規範的語言來描述規律,幫助總結:

(1)從看的方向不同來尋找規律

(2)從圖形的不同來尋找規律

(3)從圖形的排列來尋找規律

2、把同學們發現的規律進行分析,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重複地排列,我們叫這種排列爲循環排列規律。

3、每個同學在學習小組內把自己的想法,或別人好的想法說一說。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三、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築設計師,你能設計出什麼樣的美麗圖案?老師和同學拿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卡片,請大家設計一些有循環規律的圖案。

2、展示:□○★△、△□○★、★△□○、○★△□

3、讓學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圖形應當怎樣擺。

生:這圖形是後面的向前循環移動一個位置,所以應該是□○★△,與第一個圖一樣。

4、出示練習題:a、一隻鴨子頭像和兩隻鳥的頭像循環排的

b、看書第115頁,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掌握了什麼規律?

五、出示小黑板:

1、我愛數學、學我愛數、數學我愛、 。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

3、1234、4123、3412、 。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蘊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麼?”我認爲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爲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啓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爲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爲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爲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爲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爲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啓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蒐集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並用“ ~~”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後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註,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範書寫

(1)教師示範“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1.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麼而陷入沉思。

2.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3.學習文章的5~13小節,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說的話和敘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的語氣讀出來。

(2)學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文章第14小節,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哥哥最後一個問話: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課件: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麼?

(2)學生抓關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①學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一句後,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後,老師啓發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②學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句後,老師更進一步引導理解,老師啓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啓發學生:從這一句話裏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麼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爲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乾旱,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讀第14小節。

5.學習第15小節,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在心形圖案上畫一個“?”)

出示課件: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1)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後啓發學生: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爲什麼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2)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爲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3)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能夠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性質的探究活動和例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學習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探索及應用。

【學習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證明及其應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人字型屋頂的圖片(55頁),提問:屋頂被設計成了哪種幾何圖形?

2.國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等腰三角形,這節課我們來具體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二、操作探究

1.動手操作

如圖,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按圖中虛線對摺,並剪去陰影部分,再把它展開,得到的△ABC有什麼特徵?

學生課前動手操作,剪出圖形,課上從剪出的圖形觀察△ABC的特點,可以發現AB=AC。

學生總結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作腰,另一邊叫作底邊,兩腰的夾角叫作頂角,底邊和腰的夾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圖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ABC中,若AB=AC,則△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邊、∠A是頂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問題

(1)剛纔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軸對稱圖形嗎?它的對稱軸是什麼?

學生思考、回顧剪紙過程,動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摺痕對摺,容易回答出⊿ABC是軸對稱圖形,摺痕AD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

(2)把剪出的△ABC沿摺痕AD對摺,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線段重合的角

(3)從上表中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具有什麼性質嗎?說一說你的猜想。

學生經過觀察,獨立完成上表,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從表中總

結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引導學生歸納:

性質1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性質2 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性質3 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爲頂角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高,或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直線。

三、合作交流

1.性質的證明思路

通過上面摺疊的過程的啓發,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嗎?

學生: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 小組交流,展示證明思路。

(1)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麼?用數學符號如何

表達條件和結論?如何證明?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猜想的結論畫出相應的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師生共同分析證明思路,強調以下兩點:

①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兩角相等,爲證∠B=∠C,需證明以∠B、∠C爲元素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輔助線構造符合證明要求的兩個三角形。

②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作頂角∠BAC的平分線,或作底邊BC上的中線,或作底邊BC上的高等,讓學生選擇一種輔助線並完成證明過程。

(2)回顧性質1的證明方法,你能用這種方法證明性質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嗎?

讓學生模仿證明性質2,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

問題:如圖,已知△ABC中,AB=AC。

(1) 求證:∠B=∠C;

(2)

(3) AD平分∠A,AD⊥BC。

(4)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若證∠B=∠C,根據全等三角形的知識可以知道,只需要證明這兩個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於是可以作輔助線構造兩個三角形,做BC邊上的中線AD,證明△ABD和△ACD全等即可,根據條件利用“邊邊邊”可以證明。

2.證明過程

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展示後書寫證明過程

證明:方法一 作底邊BC的中線AD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SS),所以∠B=∠C,∠BAD=∠CAD,∠ADB=∠ADC=90°。

3.幾何符號語言表述

如圖,在△ABC中

性質1:∵AB=AC,∴ = 。

性質2:

1∵AB=AC,∠BAD=∠CAD ∴BD = , ⊥ 。

2∵AB=AC,BD=CD ∴∠BAD= , ⊥ 。

3∵AB=AC,AD⊥BC ∴∠BAD= , BD= 。

4.典例分析

如圖,△ABC中,AC=BC,CD是∠ACB的平分線,AD=4cm,∠B=30°,求AB的長及∠BCD的度數。

四、課堂小結

每個小組說說自己的收穫

1.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及相關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五、達標檢測

1.等腰三角形頂角爲1500,那麼它的另外兩個角的度數分別是 。

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爲500,則另外兩個角的度數分別是 。

3.在等腰△ABC中,若AB=3,AC=7,則△ABC的周長爲 。

4.如圖,在△ABC中,AB=AC,∠1=∠2,BD=BE,且∠A=1000,則∠DEC= 。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材說明:

《世紀寶鼎》是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說明性課文,通過介紹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二、本課學習重點:

是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世紀寶鼎精美的藝術和贈送寶鼎的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三、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專業性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表達方法,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過程:

㈠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我寫“鼎”字,請同學們注意字形,筆順。

2、我們一起說說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聲鼎沸)

㈡讓我們來認識“鼎”學習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麼?“鼎”是什麼樣子的?(練習說說,用筆畫畫)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⑴自己讀課文10分鐘,要求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畫出新詞,自由認讀。

⑶再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把世紀寶鼎介紹清楚的?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3、重點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瞭解寶鼎的樣子。

⑴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⑵如:“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等,通過看圖弄明白。

“浮雕”“鑄”“銘文”通過弄懂。

“造型古樸”“文藝精湛”“藝術造型”“紋飾”等。

理解這些詞語主要辦法是熟讀課文,聯繫語言環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關鍵字;有的可看圖聯繫實際理解。

⑶練習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福鼎的讚美。

⑷指着圖說說寶鼎的樣子。

4、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⑴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理解。

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願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和“它表達了中國人發對聯合國的美好祝願,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等詞句。

⑵練習讀3、4自然段,領悟表達方法。

(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從課文的條理;運用了具體數字;從結構等說說。

5、熟讀課文,準備贈鼎表演,落實課後第二題,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

⑴ 我給你們一點提示:

①如果讓你介紹,你準備怎麼說,先說什麼,再說什麼,然後說什麼,最後說什麼。

②要表演贈送寶鼎關鍵在於介紹清楚寶鼎精美的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

⑵自己練習表演,讓家裏人評價一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本文語言極其簡潔、生動,描寫手法高妙,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去細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應指導學生當堂背誦下來。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教學步驟 :

—、導入

有條件的學校可爲學生播放—點當代口技的聲像資料。

二、誦讀指導

從節奏、語氣、語調等方面,讓學生逐步提升朗讀層次。

三、課文探究

通過以下問題的探究,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語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藝人的“善”?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這裏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現代文複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舉例分析文中描摹聲響的特點。

4.文章描寫觀衆的反映有何作用?

5.開頭、結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舉例分析本文語言之簡潔。

四、背誦課文

在課堂上給20分鐘左右的時間,鼓勵學生當堂背誦下來。

五、詞彙積累

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文言詞彙,如:

1.古今義差別較大的詞。

2.通假字。

3.一詞多義,如“乳”“絕”等。

4.表示時間的詞(本文的一大特點)。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詞,如“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一些精短、淺顯的文言文比較適宜自學。大致程序爲誦讀、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背誦全文、練習鞏固。其間,教師可印發一點關於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反覆誦讀

1.聽教師範讀(或錄音),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2.反覆誦讀課文。

三、理解文意

1.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3.教師析疑(儘量鼓勵學生自己解決)。

4.精選有關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文。

四、背誦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馬上背誦全文。

2.教師可提供—些有參考價值的背誦方法。

3.找同桌檢查自己的背誦。

五、練習鞏固

1.完成課後關於詞句理解的練習。

2.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詞語歸類練習。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開展以小組爲單位的學習競賽。如背誦比賽、改編故事比賽、詞句理解競賽等。只要引導得當、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文意疏通

1.檢查預習: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解答。

三、當堂背誦比賽(課前不通知)

1.宣佈比賽規則:背誦15分鐘;以小組爲單位(交叉檢查)。

2.小組交叉檢查:主動申報、接受背誦檢查、檢查打分。

3.小組代表示範背誦。

四、講故事比賽

1.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將本文改編成故事。

2.聽同桌講故事。

3.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講解。

4.師生評價。同時把他們誤解或忽視的關鍵詞語提出來。

五、練習搶答

選編適量的有價值的題目,通過幻燈片展示,讓各小組搶答。

六、綜合評價

將三輪比賽的成績加起來,評出獲勝組,還可評一些特別的個人獎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強烈的團隊精神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老殘遊記》第二回(節選)

劉鶚(清)

王小玉便啓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峯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峯削壁千仞,以爲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峯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峯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食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菸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併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嗚。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爲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使用建議:

這段選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寫法時作類比,因爲他們都成功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不過,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異,又可引導學生作對比欣賞。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斷了,是被蛇咬住以後爲了逃命掙斷的。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可是,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給它,它可傷心了,還是壁虎媽媽聰明,讓小壁虎發現自己的尾巴已經長出來了。通過這個故事,國小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的尾巴分別有不同的作用,從而也瞭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

本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課文中沒有注音,連生字也沒加註音,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或閱讀。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認字、朗讀。

【學習目標】

1、會認“壁、虎”等9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3、初步瞭解動物尾巴的一些作用。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教學難點: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動物頭飾、一些動物尾巴的功能和特點、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出示壁虎投影片,問:

小朋友,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一個小動物,你看他是誰呀嗎?

(隨機板書:壁虎)

你能帶大家讀準這個詞嗎?

指名讀,跟讀。

2、你看它身上少了點什麼?

(隨機板書:尾巴)

3、是呀,這隻小壁虎沒有了尾巴,他要向別人去借尾巴。

把課題板書完整,學生藉助拼音讀題。

指名讀,齊讀。

4、看題目,你能提出問題嗎?

(引導學生想:爲什麼借?向誰借?它借到了嗎?)

請打開書看課文是怎麼講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圖畫獨立讀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同桌相互交流。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組互助讀書,把課文讀通順。

3、全班交流:

在學習過程中你認識了哪些生字,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學生沒說到的生字,教師可以直接提出,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

4、學習詞語:

小壁虎、借尾巴、蚊子、一條蛇、逃走、難過、姐姐、新尾巴

(先指名讀,再去掉拼音讀)

5、出示生字卡片:

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請大家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指名回答,找到課文中相應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教師隨機貼示學生說到的小動物的圖片。

四、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它的心情怎樣?你在什麼時候也會這麼難過?讓我們都來當一回小壁虎,帶着那非常難過的心情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吧!

(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寫字

1、指導學生認讀要求寫的字:

河、借、姐、呢、呀、哪。

2、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並說一說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你覺得哪幾個字最難寫,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評議。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複習生字:

蟲+文=( ) 蟲+它=( ) 又+隹=( )

女+且=( ) 親+斤=( )

2、你還記得小壁虎爲什麼要借尾巴嗎?他向哪些小動物去借尾巴了?

二、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那一段吧!自由讀,他借到尾巴了嗎?

⑵ 是不是他借尾巴時沒有禮貌,所以小魚不借他?他借尾巴時是怎麼說的?找出那句話來讀一讀,從哪裏看出他有禮貌?

⑶ 指導學生朗讀小壁虎說的話。指名讀,齊讀。

⑷ 多有禮貌的小壁虎啊,那爲什麼小魚姐姐不把尾巴借給他呢?讓學生說說小魚尾巴的作用。

⑸ 讀讀小魚姐姐的話,讀出小魚姐姐的爲難心情。

⑹ 分角色朗讀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時的對話。同桌自由練習,指名讀。

2、自主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讀四、五段,學生交流:

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⑵ 想一想,老黃牛和小燕子爲什麼不肯把尾巴借給小壁虎?

⑶ 瞭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 )的尾巴要用來( )。

⑷ 你們想想看,黃牛和燕子的話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⑸ 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鼓勵學生加上動作試試。

3、仿照課文,練習說話:

⑴ 小壁虎還會向誰去借尾巴?你能根據自己對其他動物尾巴的瞭解,再編一兩個自然段嗎?

同桌交流。

⑵ 指名說。

評議。

4、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⑴ 小壁虎最後借到尾巴了嗎?它的尾巴是從哪裏來的?

⑵ 小壁虎又得到了一條新尾巴,這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的話應該怎樣讀?指導朗讀,體會小壁虎高興的心情。

三、課堂演練,加深理解

1、以小組爲單位,分角色朗讀全文。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表演。

2、指名小組佩戴頭飾上臺表演,全班評議。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1、集體分角色朗讀全文。

2、佈置課後作業,回家編一個新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61、62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是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

2、知道餘數一定小於除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除數與餘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和大家做一個遊戲,好不好?

生:好!

師:(出示蘋果圖)大家來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蘋果,每個蘋果的下面都有編號,現在老師不看屏幕,我找同學來隨便說出一個編號,老師就知道這個編號的蘋果是什麼顏色,誰先來試試?

生:(活動)

師: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

生:想。

師: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自己一定會探索出來其中的奧祕,而且一定會比老師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回顧溫習:

師:大家來看,誰來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了。

生:熊大、熊二。

師: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們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個蘋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給每2個蘋果放一個盤子,能分幾盤?

生:3盤。

師:你來上來擺一擺。(粘貼)

師:6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正好擺完,我們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生:6÷2=3 單位(盤)

師: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是什麼呢?

生: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2、初步認識餘數

師:熊二準備了7個蘋果也要兩個放一個盤子。大家用你們的學具自己擺擺看,你上來給大家擺一擺。(粘貼7個蘋果圖)。

師:看看這兩次擺的有什麼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盤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盤還剩下一個。

師:那剩下的一個爲什麼沒繼續擺呢。

生:因爲要每2個分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再分成1盤了,所以就剩下了。

師:你真棒。對像這種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我們就能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板書)。

師:大家來看看怎樣把它用算式表示出來。

師:被除數7表示共7個蘋果,除數2表示每2個分一盤,商3表示分了3盤,所以單位要是盤,最後還餘下一個大家可千萬不要把它給忘記了啊,我們在商的後邊加上6個點,把餘下的1個寫到點的後邊,它餘下了1個,所以它的單位要是個,這餘下來的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師:我們試着來讀讀這個算式吧?

生:7除以2等於3盤餘1個。

師:讀的很好。這就叫做有餘數的除法,誰能再來說說這個餘數表示什麼呢?

生:這個餘數表示平均分後剩下的數。

3、課堂練習,及時鞏固。

師:很棒,現在來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打開課本61頁,來看練習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組,還剩1個。一起讀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於8組餘1個。

師:算式中每個數字各表示什麼?

生:被除數17表示共有17個五角星,除數2表示每2個圈一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組,餘數1表示還剩下1個。

師:回答的真好,第二題,共圈了7組,還剩2個,一起讀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於7組餘2個。

師:這個算式的意義呢?

生:共23個圓,每3個分一組,分了7組,還餘2個。

師: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了有餘數的除法。其實啊,有餘數的除法中還隱藏了一個小祕密,我們現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師:拿出8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

師:你來彙報一下。

生:每4個擺一個正方形,擺了2個,算式,8除以4等於2個。

師:真棒,現在用9根小棒來擺,看會出現什麼情況?你來說說你的結果。

生:擺了2個,還餘下一根。

師:爲什麼會餘下1根呢?

生:因爲擺一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餘下1根不能再擺一個正方形了。

師:說的太好了,怎樣列示呢?

生:9÷4=2(個)······(1)根。

師:那10根、11根、12根呢?都來擺一擺,並列出算式?

師:誰來把他的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學們那我們不擺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嗎?13根(13除以4等於3個餘1根)、14根(14除以4等於3個餘2根)、15根(15除以4等於3個餘3根)。

師:現在觀察這些算式,看看能發現什麼?

生:發現了除數都是4,餘數是1、2 3。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餘數是4或者比4大的數不行嗎?

生:不行,因爲如果餘數是4就又能擺出一個正方形了。

師:哦,現在你們有沒有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那個小祕密呢?

生:餘數都比除數小。

師:回答的太好了,在有餘數的除法中,餘數都小於除數(板書)現在看看我們用這個祕密武器能不能幫熊二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如果用小棒擺這個圖形,它可能餘幾根?

生:1根或者2根。

師:爲什麼呢?

生:如果餘下3個的話就又能擺一個三角形了。

師:你太聰明瞭,擺這個圖形可能餘幾個呢?來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師:這個餘數比除數小的武器不僅能幫我們解決擺小棒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來看這個除法算式,如果有餘數,餘數可能是幾?

生:1—5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爲餘數比除數小,除數是6餘數只能是1—5.

師: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這個算式,只讓我們寫一個最大的餘數,應該寫幾?

生:5

師:那如果我們知道餘數是6,那除數會是誰?

生:8,因爲餘數要小於除數,除數要大於餘數,餘數是6,除數8比他大,所以是B.

師:真是個會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寫一個最小的除數,應該寫幾呢?

生:7。

6、課堂總結,課後思考

師:看來同學們對有餘數的除法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知道了餘數的意義,還知道了在有餘數除法中餘數一定小於除數。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老師在上課前做的那個小遊戲,希望同學們課後一起交流能夠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探索出它的奧祕,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好,下課。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餘數<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