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教案

1、瞭解蘇軾在北宋詞壇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課文《念奴嬌·赤壁懷古》優秀教案

2、理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雄奇闊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積極奮發的感情基調。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難點:體會豪放派的寫作風格

教學方法:引導分析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宋詞《雨霖鈴》,那麼宋詞可分爲那兩個主要派別呢?《雨》又是屬於哪個派別的?(提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與婉約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爲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後,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後死於常州。

蘇軾的文學作品標誌着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爲唐宋八大家之一;爲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爲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爲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還是著名畫家。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裏潛伏着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思想,用來寄託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東坡樂府》、《東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賦》、《石鐘山記》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在黃州遊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

1、教師範讀,疏通文字。

2、補充注音: 壘(lěi)、瑾(jǐn)、綸(guān)

檣(qiáng)、櫓(lǔ)、酹(lèi)

3、請學生自讀

4、指讀

5、集體朗讀

6、補充註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傑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嬌:詞牌名。後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爲《念奴嬌》的代名。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羣山。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衆,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對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築銅雀臺,打算滅吳後將“二喬”擄爲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了”字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並沒有實在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杆,櫓是搖船的工具。這裏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後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講讀上闋

1、提問:三個思考題:一、找出上闕中寫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作者描寫的基調怎樣?

明確:一、寫景的句子,“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二、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有“亂、穿、驚、拍、卷、雪”。

三、採用的修辭法有比喻、擬人。描寫的基調是豪放的'。

(以上問題主要由學生自由討論解決,討論解決以上問題後,老師總結: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偉的景象,大刀闊斧縱畫橫抹了一幅奇險驚絕的赤壁之景。)

2、提問:“人道是”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並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看課文註釋①)詩人只是藉此抒發感情,並不想做考據家。

3、提問:上闕的最後一句在全詞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承上啓下。“一時多少豪傑”引起下闕對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

五、小節:學生齊讀上闋,體會景中之情。

總結內容: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滿着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六、作業:預習下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提問:下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着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之情,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情。

  二、 講讀下闋

1、 提問:蘇軾刻畫了周瑜什麼樣的形象?

明確: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建安三年(198)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爲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羽扇綸巾”,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閒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歲)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爲了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

2、 提問:作者爲什麼要着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爲英氣不凡?

明確: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蘇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3、 提問:後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明確:“故國神遊”,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嚮往。這種嚮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這裏用自嘲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雲,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

4、朗讀下片,小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三、總結

1、藝術特點:

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着動人的藝術魅力。

2、思想感情:

詞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有消極的一面。

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3、婉約派與豪放派對比(課件)

四、作業: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