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精選6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精選6篇)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1

通過觀看《高山清渠》,讓我更加明白: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纔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2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爲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憑藉用心的製作、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細節和傳神的人物塑造贏得全網關注,備受觀衆好評,其中黃大發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實感人,引人入勝。作爲新時代基層幹部,要從《高山清渠》“一生只爲修一渠”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斷、舍、離”的榜樣力量,紮根基層、服務羣衆、擔當作爲。

“斷”心浮氣躁,常懷敬畏之心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羣衆“坡改梯”,想方設法爲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裏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爲“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爲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爲羣衆做好事、做實事。

“舍”麻痹大意,繃緊紀律之弦

黃大發總是把修渠的水泥當作“寶貝”,每次卸完貨都要親自打掃,車廂裏灑落一丁點兒“殘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掃入庫。家裏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樣,老伴想舀一碗補竈臺,反被一頓嚴厲呵斥“這是公家的,堅決不允許”。老支書一心爲公,從不摻雜半點私心雜念,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廣大基層幹部要捨棄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時刻緊繃紀律之弦,守好紀律“高壓線”,時刻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不忘初心、奮毅前行。

“離”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爲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爲村民“引水”,靠着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着羣衆,把羣衆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對草王壩有着獨特的感激之情。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需,憂羣衆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着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3

7月16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鬥史》),於當晚8點在央視一套首播。

院黨委按照省國資委、國華公司黨委的要求,及時組織廣大黨員學習收看。

《高山清渠》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史詩,全劇塑造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代表,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國農民羣像,藝術呈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鄉村鉅變。

該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爲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羣衆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7月18日,黨委書記、院長張紹軍收看後,分享了觀後感,呼籲全院職工積極收看。

通過收看,可以感受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不易。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羣衆修渠三十六載,被稱爲“當代愚公”,他用行動爲黨員幹部們上了生動一課,大家要學習黃大發這種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

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讀懂黃大發身上“爲民服務”的初心,時刻將人民“置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用持續奮鬥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奮楫前行。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4

36年來,黃大發老支書忠實踐行“就算拿命換,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帶領羣衆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挖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天渠”,徹底改變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運,拔掉了村子的“窮根”。在修築水渠時雖然物資緊缺、技術落後,但他從未放棄,而是多方尋求資源和學習技術。在修期間,他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忍受着悲痛,堅守在修渠一線。這位“當代愚公”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譜寫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時代讚歌。

作爲一名思政教師,我將以一心爲民的奉獻精神、埋頭苦幹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創業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踐行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5

通過觀看近期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禮。

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從六十年代開始,歷時36年,帶領全村羣衆,靠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蹟。

奇蹟的創造,怎叫一個“歷盡艱辛”了得,歷時36年,期間第一次天渠鑿成之後,由於技術等原因,未能實現通水,結果黃大發老支書被撤了職,但他依然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自帶盤纏去向專家學習,學成之後,主動請纓,重獲百姓和組織認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舊、一如既往,心裏裝着全村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壩村不通水誓不罷休”的精神繼續帶領全村百姓鑿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甘甜之水經過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壩村,爲草王壩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通過《高山清渠》的觀看,我認爲草王壩村的成功主要在於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發揮好了戰鬥堡壘作用;有一個理想信念堅定、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善於團結帶領全體村民的帶頭人黃大發;有團結一心跟黨走的草王壩村百姓。作爲統計調查一線的我、一名中共黨員,要在黨的領導下,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不斷推進統計調查事業發展。

《高山清渠》電視劇觀後感6

《高山清渠》劇中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對困難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爲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即使失敗了,也會是一種難得的收穫。劇中的村支書黃大發爲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克服一切困難,耗時三十餘年,以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解決了水的問題後,黃大發繼續帶領全村人在幸福之路上奮鬥前行,種水稻、坡改梯、蓋學校、拉電線、修公路。共產黨員黃大發用其一生的勇於擔當、持續不息的奮鬥踐行着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

作爲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將認真學習黃大發老支書艱苦奮鬥、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敢拼,在鄉村振興一線砥礪初心使命,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