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通用17篇)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管絃樂曲《藍色的多瑙河》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本曲,使學生初步樂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麼是圓舞曲等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本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展開一定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教師先彈奏一首圓舞曲類型的小樂曲,結束後提問:a剛纔老師彈奏的歌曲每小節有幾拍?b如果將這樣的樂曲拿來伴舞也就是說將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話,那它應該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還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總結:其實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專用的名詞:圓舞曲也叫華樂茲(waltz)板書:圓舞曲是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曲。17、18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19世紀起風行於歐洲各國,她的特點一般爲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速度爲小快板。我們今天這節課的主要任務也是欣賞一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我將同大家一起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

板書:

標題,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我和同學們講過,如果要較好的欣賞了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條件的話,最好能瞭解一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樣爲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欣賞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關於這首圓舞曲的作者和創作背景的資料,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們。首先是這首圓舞曲的作者生平。板書:作者生平。約翰。施特勞期[Johann Strauss]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揮家。於1825年10月25日生於維也納一個音樂家的家庭裏。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組織樂隊,在國內外宮廷舞會、公園演奏,頗負盛名。老約翰原想培養自己的兒子當銀行職員,但小約翰卻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所以他就跟他父親樂隊的隊長學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學習作曲。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十五人的樂隊當衆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了。1849年,他的父親去世後,他便負責領導他父親的樂隊,從此,他不斷地創作樂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揮自己的樂隊,接受國內外無數次的定期邀請到處巡迴演出。他演出活動的活動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國的訪問,據說他在波士頓指揮十四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特地建造的大廈舉行,可以容納十萬個聽衆,而演奏者竟有二萬人之多,爲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揮給他當助手,盛況確實可謂空前。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對象:

高一年級

教學理念:

本課旨在通過介紹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體驗他的音樂風格特點,使學生正確認識、理解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內涵及藝術價值,接納和包容多元文化,開拓學生文化視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本課首先運用學生間、師生間不同形式的交流,讓學生收集並獲取知識,淡化教師提供知識的主導角色。然後,利用多種渠道,爲學習者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並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正確的理解知識,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柴可夫斯基生平、作品及作品風格的簡介,讓學生對作曲家及其作品《天鵝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運用不同形式的交流,培養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教學難點:

1、由於學生對西方音樂接觸較少,所以讓學生正確感受和理解音樂,需要一點過程。

2、本課欣賞的是芭蕾舞音樂組曲,涉及到的音樂較多,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調整情緒,感受不同樂曲的風格和發展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賞天鵝的畫面,播放《天鵝湖》之天鵝主題音樂

2、提問,並簡要介紹引出課題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潛移默化感受音樂,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二、作者簡介

1、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分組進行交流柴可夫斯基的生平、音樂風格及其作品

2、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

3、教師簡單介紹相關音樂知識:柴可夫斯基個人情感、生活、寫作風格、優秀作品等。

教學意圖:讓學生們共同協作都參與到學習中去,發揮學生各種潛能,並有勇氣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與學生、老師共同探討知識,同時也能更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 《天鵝湖》作品簡介:

1、《天鵝湖》故事情節:通過多媒體播放影像資料介紹情節

2、《天鵝湖》芭蕾舞組曲音樂的來歷

3、欣賞芭蕾舞《天鵝湖》的系列圖片

4、欣賞音樂片段:

(1)欣賞《天鵝主題音樂》:

A、欣賞提示、提問:請同學們從器樂音色、樂曲速度、旋律等方面來感受音樂刻畫了什麼樣的天鵝形象?根據影音資料提示欣賞音樂

B、欣賞完畢後,進行交流

C、哼唱樂曲

(2)欣賞具有匈牙利民族風格的音樂片段——《匈牙利舞曲》:

A、欣賞提示:比較音樂前後段速度、感情的變化,感受匈牙利舞曲的音樂風格

B、播放影音資料欣賞音樂,然後進行交流

C、再欣賞一遍

(3)欣賞具有西班牙音樂風格的音樂片段《西班牙舞曲》:

A、欣賞提問:請同學們猜一下,你能聽出這首樂曲具有哪一個國家的民族音樂風格?

B、播放影音資料,請同學們交流後,回答問題

C、較完整的復聽一遍音樂

(4)請同學們根據以上學到的音樂欣賞知識,爲下面兩段音樂做簡要音評:

A、播放影音資料:欣賞具有意大利風格的音樂片段《那波里舞曲》:

欣賞提示:注意器樂、節奏和營造的氛圍

(這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塔蘭泰拉風俗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爲主,音樂活潑,前段平穩,後段節奏越來越快,氣氛熱烈。)

B、播放影音資料,欣賞《四小天鵝舞曲》:

欣賞提示:注意節奏、音樂氣氛、主要旋律所描繪的形象和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受

(音樂輕鬆活潑、節奏乾淨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戲的情景。富於跳躍感的節奏、活潑純真的旋律,質樸而帶有田園的清新氣息,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了小天鵝可愛的形象)。

C、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對兩段音樂的音評

D、與教師交流

(5)總結:柴可夫斯基主張音樂的美應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他的音樂旋律優美、通俗易懂,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所以音樂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

教學意圖:在與同學、教師共同交流欣賞了《天鵝主題音樂》、《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後,讓同學們嘗試利用剛學習到的欣賞知識去賞析《那波里舞曲》、《四小天鵝舞曲》,來鞏固、檢驗自己的欣賞能力。本環節在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的同時,兼顧提高學生個人的賞析能力。

四、總結與延伸:

1、小結課堂學習內容。

2、欣賞音樂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教學意圖:讓同學們瞭解教師上課的意圖,把有限的課堂知識學習逐步轉換成無限的課外知識積累。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舞劇《天鵝湖》的“天鵝”主題,瞭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

2.瞭解舞劇音樂與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能夠辨別和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並能用舞蹈或課本劇形式來進行創造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並瞭解“天鵝主題”的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音響、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二首由《天鵝湖》旋律改編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話組合的《Top》,欣賞後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①這兩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誰能把這段旋律演唱出來?

2.視唱“天鵝”主題旋律。(課件展示)

這首旋律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鵝”,讓我們一起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視唱這段旋律吧。(教師用鋼琴伴奏)

二、欣賞教學

1.引導學生明白“天鵝”主題旋律和情緒的變化:

旋律較平穩→旋律自下而上進行

情緒較平穩→情緒激動(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師:公主到底遭遇了什麼樣的不幸呢?

介紹《天鵝湖》的故事情節。(課件展示)

3.師:下面讓我們視聽結合一起來感受一下舞劇《天鵝湖》的片段。

讓學生帶二個問題欣賞:問題一,這段舞劇背景音樂用的什麼?(“天鵝”主題)問題二,這段舞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4.簡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芭蕾的起源與發展(意大利──法國──俄國──世界各地)。

5.簡介這段舞劇表現的劇情0暮色降臨,爲王子成年舉行的舞會正在進行,王子忽然發現城堡上空飛過一羣哀鳴的天鵝,這引起他強烈的狩獵願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學藝》中關於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再播放舞劇《天鵝湖》中天鵝飛翔的動作。

2.教師現場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讓學生模仿。(先無音樂伴奏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然後全體學生站起來再跟“天鵝”主題和根據“天鵝”主題改編的說唱音樂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

四、學生創編表演

規則:

1.每組任選下列一段音樂和一個故事情節來創編。

2.表演形式:舞蹈、課本劇或課本劇加舞蹈等。

3.表演時間不超過2分鐘。

4.準備時間5分鐘。

音樂(任選下列一段音樂)

1.古典風格的“天鵝”主題。

2.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情節(任選下列一個故事情節)

情節一:幕色降臨,城堡上空飛過一羣哀鳴的天鵝。

情節二:在湖邊,公主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編排中合理的加入剛學過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飛翔動作,加5分。)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組。

5.讓學生欣賞舞劇中演員們所表演的情節一、情節二,並讓他們回答這兩段舞劇片段所用背景音樂是什麼?(“天鵝”主題)

五、師生共同總結舞劇

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爲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文學和舞美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六、播放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讓學生再次重溫主題音樂的美妙旋律並離開音樂教室。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欣賞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作品,體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徵。

2.通過對作品的欣賞,瞭解“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

3.通過對作品風格的瞭解,熟唱作品主題部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徵並熟唱作品主題部分。

【難點】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瞭解“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格林卡。

三、教學過程

(一)範唱導入

1.教師播放《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這首作品,同時講解關於作品的相關背景。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是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繪了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鮮明畫面,而且揭示了俄羅斯人民的無盡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現他們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徵:沉思同健康的樂趣、別開生面的幽默感的結合。

2.教師設問:通過對《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這首作品的欣賞,對於幻想曲又怎樣的瞭解?

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一種形式自由灑脫、樂思浮想聯翩的器樂曲。16、17世紀的幻想曲常由絃樂器(主要是琉特)或鍵盤樂器演奏,多用復調模仿手法自由發展主題。其後,幻想曲常作爲賦格曲和奏鳴曲的前奏,與結構嚴謹的賦格曲和奏鳴曲本身形成對比。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是快板。

2.教師簡介歌曲背景:這首歌是根據電影《海外赤子》中的一首插曲改編的混聲合唱曲。這首《海外赤子》反映了海外同胞熱愛祖國、嚮往祖國的真摯情感,是十年的動亂後一部受到羣衆喜愛的電影。

(三)深入探究

1.教師播全曲《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並提問:每一個主題音樂情緒地變化,以及所描繪的畫面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主題絃樂齊奏的方式奏出,像領唱一樣“唱”出緩慢的、抒情的婚禮歌。接着是三個變奏。第一個變奏的木管、第二個加進了絃樂器,第三個又增加了銅管樂器。

第二個主題取材於歡樂、熱鬧的民間舞曲《卡瑪林斯卡亞》,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樂觀的民族性格和歡樂的生活情趣。

最後,像一般的民間舞蹈一樣,速度開始加快,聲部和樂器增多,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蔘加到這舞蹈中來。但是當情緒達到最熱烈的一刻,整個樂隊突然靜息下來,只聽到舞蹈歌曲主題的片段兩次從遠處傳來,然後,全樂隊用猛然的一擊結束這首樂曲。

2.教師介紹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的作曲家格林卡。

米哈伊爾·格林卡,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於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出身於富裕地主家庭。在聖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間,於1817年師從約翰·菲爾德學鋼琴,同時還學小提琴與和聲。1833年赴維也納與柏林,師從西格弗裏德·德恩學作曲。返回聖彼得堡後,創作歌劇《爲沙皇獻身》,1836年首演獲得成功。1837年被委派爲帝國聖堂樂長。1842年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首演。1844年訪問巴黎時與柏遼茲相識,後繼續旅行至西班牙,那裏的民間舞蹈節奏使他心醉神馳。1847年回國,之後又多次出國旅行。1857年,格林卡在柏林去世,享年53歲。

3.教師播放《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並帶領學生演唱作品主題旋律。

(四)拓展延伸

1.教師播放格林卡的歌劇作品《爲沙皇獻身》(即《伊凡·蘇薩寧》),瞭解格林卡的作品風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格林卡是俄國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他的《伊萬·蘇薩寧》是第一部真正的俄國民族歌劇,在劇中格林卡將俄羅斯民歌的特色加入到了傳統的意大利歌劇的框架中。這部作品同他的另一部名作《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一同奠定了俄國民族歌劇的基礎。所以稱格林卡被尊稱爲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創始人。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音樂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稱爲“俄羅斯音樂之父”,他爲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開創了廣闊的前景,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之後,俄羅斯相繼出現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樂大師。

(五)小結作業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今天欣賞的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以及他的作曲家格林卡,並讓學生在課後去觀賞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其他代表人物,下節課分享。最後在演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主題的部分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構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範法、趣味遊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五個環節: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

1、導入:

教師採用的`是示範演奏一首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並請學生說出聽後的感受。

問題:1、樂器的聲音特點?2、哪個民族的樂器?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鬆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構、演奏姿勢、呼吸、指法。並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構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採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後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並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爲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瞭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範法,並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爲音越高就越用力,結果事與願違。其實,越用力會越沒聲音。

爲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採用趣味遊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遊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後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的“咕”音現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並示範,讓學生認真體驗並反覆練習。開頭出現是因爲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是因爲剩餘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遊戲教學法,寓教於樂,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爲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於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鬆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爲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爲練習內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範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奏型,最後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奏難點,這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並根據學生的意願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採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於同學中間,成爲他們的一員,並進行協調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爲歌曲伴奏。(3)爲舞蹈伴奏。

最後,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採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並要求學生加強課後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6

一、導課。

1、通俗音樂(Ppular Music)——把不表現重大體裁和思想內容的作品稱爲輕音樂,習慣上人們把通俗易懂、情調輕鬆的音樂,例如小斯特勞斯的那些圓舞曲等歸屬這個名詞之下,以後,爵士樂、搖滾樂團、輕歌劇情、迪斯科等層出不窮的羣衆性的歌舞形式愈來愈多,而這些音樂雖然帶有自娛的色彩,但有時亦有針貶時事,抨擊現實的作品,原先的輕音樂的概念很難把這些都涵蓋進去,有一些媒介把這些都爲流行音樂,但這樣就混淆了深受羣衆熱愛的古典與這些音樂的界線。現在,理論家們一般都用通俗音樂一詞概括這些音樂現象。

二、授新課

1、布魯斯

我們知道,布魯斯即藍調,在英文中是苦、憂鬱的意思。雖然爵士樂包括黑人音樂、英國歌曲、法國舞蹈音樂等等,但布魯斯是爵士樂的主要成分.布魯斯產生的時間比爵士樂早,可能是綜合了19世紀後半期黑人們演唱的田間號子。宗教歌曲<靈歌>和訴說的民謠演變而來的。布魯斯的音樂特點,主要在於大調音階上降第三級音和降第七級音,有時也降第五級音。這些降半音的音符有小調性的特徵,而且唱到這些音時常常帶有滑音。顫音,聽起來哀聲怨語,悲慟悽楚,感情十分豐富,所以也有人將布魯斯譯爲“怨歌。當然,布魯斯歌曲也有一些歡樂、愉悅的作品。布魯斯的速度舒緩,節拍常爲四二拍、四四拍,旋律多含切分節奏。布魯斯的演唱風格很自由,同生活中的語言情緒結合很緊,假聲、呻吟、哭泣、嘟囔都可以用來渲染烘托氣氛。布魯斯這種底層社會的氣質,給以後早期爵士樂帶來了同勞動人民生活、同黑人民間音樂緊密相連的特色

帶領同學們一起欣賞“空虛”布魯斯。同時配合講解:

2、通俗音樂

在通俗音樂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認爲它作爲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於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在歐美各國發展起來的一些適合城市一般市民羣衆興趣和愛好的音樂”(1)。這種觀點也許與“通俗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提法來自於西方有關。應該承認,百年來西方政治、經濟和軍事在世界範圍內的擴展,使本身有着多種屬性規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展開來。自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伴隨着西方音樂技術和理論的大量引進,各種各樣的音樂思潮和諸如“音程”、“譜號”、“BLUES”、“POP”之類的音樂名詞術語也都逐漸被介紹到了中國。時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認的是,從某種角度來看,現代意義上的通俗音樂彷彿的確是一個西風東漸帶來的舶來品。因爲直到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在通俗音樂創作方面不論從藝術手法、製作技術還是運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襲着西方的一些東西。但同樣必須承認的是,這些都只能說明音樂實踐本身的方法問題,並不能成爲對通俗音樂的內涵和外延探討可以完全用西方社會歷史文化來解釋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來解釋通俗音樂或者流行音樂的“POP”一詞的內涵也是頗爲複雜的,它在不同語言和文化中的使用並不一致。法國學者亨利·斯科夫·托爾格在《流行音樂》一書裏提到,“我們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區別:在法國,前一英文用語等同於後一法文用語;但在英國,尤其是在美國,通常的稱呼只是ROC(搖滾樂)”(2)。事實上,作爲“音樂”概念範疇內的“通俗音樂”,它首先必然具有“音樂”的屬性,然後才具有“通俗”的屬性,而作爲一種藝術形態的“音樂”並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國家中存在;同樣,作爲“音樂”形態之一的“通俗音樂”,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國家中發展起來後纔在別的民族和國家裏出現的。實際情況是,通俗音樂不只是在近現代纔有,而是很早就已經存在,並且是在絕大多數民族和國家裏的客觀存在,只不過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的通俗音樂體現了通俗音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已。

欣賞《童年回憶》與《思念》,並請同學們在欣賞後發表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三、總結

通俗音樂是現在流傳範圍最廣,最易於流傳的音樂形式,但是通俗音樂的層次有高有低,請同學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欣賞其中的精品。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麼,可以舉例子說明。

(生舉手發言)

師:音樂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在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鑑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鑑賞兩首作品,那麼大家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鑑賞嗎?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並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髮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②獨奏樂器是什麼?(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於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着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爲主奏樂器和西洋管絃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羣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採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後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着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覆,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②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着如歌似的讚美,又好像在描畫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3、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欣賞並回答問題

①作品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緩慢的哀歌)

②說出這個樂章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b小調,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鍾愛的一部作品。通常,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熱烈歡騰的快板,而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卻是一首緩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樣的情緒。

(2)再次播放音樂,並分小組討論其中一些音樂要素的發展變化。之後每小組抽代表,教師分段播放作品,小組代表邊聽邊解說,主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三)鞏固提高

最後分別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學生比較兩個不同感覺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麼不同。

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通過各自的音樂要素體現出來,可見音樂要素在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瞭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先自己欣賞一下《長江之歌》,並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先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六、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體驗其熱鬧、活潑的音樂情緒,體會江南人民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感受、體驗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及其創作特點,掌握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

【知識與技能】

帶感情哼唱作品,認識作品的創作手法,體會作品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覆聽賞音樂作品,體會作者表達的音樂情感,認識瞭解聶耳及其音樂創作。

【難點】

理解並掌握螺螄結頂的傳統作曲技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爲學生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剪輯視頻,並請同學們仔細留意:“視頻中出現的曲子的名字是什麼,你在哪裏聽過?”

學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師總結並追問:“這樣的樂曲作爲背景音樂給現場營造了什麼樣的效果呢?”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樂曲表達了什麼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麼樣的場景?(歡騰的情緒;營造了節日氛圍,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

2、請同學們通過以往的歷史常識結合課前的預習,簡單介紹聶耳生平,教師做適當總結。(聶耳,是我國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創作之中,也被稱爲是“人民音樂家”。它的創作領域包括羣衆歌曲、抒情歌曲、若干電影音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合奏曲,代表作品《碼頭工人》、《鐵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曉》等等。)

3、樂曲的體裁形式是什麼?(民樂合奏曲)

(三)探究學習

1、再次聆聽《金蛇狂舞》,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劃分樂段,教師做總結。(樂曲分爲幾個部分?樂曲演奏主要由哪些樂器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覆交替組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標註了分段記號。以鑼、鼓等打擊樂器爲主,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也使樂曲民族特色更加鮮明。)

2、分段聽賞音樂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聽第一段,這段音樂描述了什麼場景?(比賽開始時整裝待發,人聲鼎沸的場面。)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聽第二段,並思考:這一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段相比有什麼不同?作者是如何來表現的?(情緒更加熱烈,節奏更加緊湊、力度加強、速度變快。)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聽賞第三段音樂,並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別指的是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3、探尋音樂的創作手法。

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作品,並結合第三段的樂譜,教師彈琴,學生通過分組對唱、接龍的方式仔細展開思考:在這段旋律中你能否發現什麼規律呢?這是一種什麼創作手法?(樂句之間上下呼應、呈現出逐漸緊縮的形式,最終以簡潔的單音結束全曲。這是我國傳統音樂創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作曲手法,叫做“螺螄(si)結頂”。)

4、思考爲什麼運用“螺螄結頂”這種創作手法?怎樣演奏才能更準確的表達音樂情感?(“螺螄結頂”可以很形象呈現問答句式;演奏時,一問一答要體現出一強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鮮明的力度對比。整體速度稍快些,這樣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體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得到了哪些啓發?

(三)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們瞭解施光南的聲樂作品——請同學們欣賞《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並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同樣被稱爲“人民音樂家”的兩個人,爲什麼在音樂創作上有着不同的風格呢?

學生討論,並自由發言。

2、師生共同總結。(兩位作曲家生活於完全不同點歷史時期——解放前和解放後,因此,藝術家的創作與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四)小結作業

1、師生用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結合時代背景欣賞音樂作品,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2、下節課我們以“人民革命音樂家”爲主題召開一次音樂賞聽會,同學們在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9

一、學科:藝術欣賞

、教學內容:舞蹈音樂

三、課型:視聽結合欣賞課

四、教具:磁帶、錄像帶、VCD、DVD。

五、教學目的:通過視聽相結合的欣賞方法,讓學生了解在欣賞舞蹈作品時,通過“聽覺”和“視覺”共同來完成作品欣賞,並瞭解音樂對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從而起到對舞蹈內容的深化作用,並從中瞭解世界多元舞蹈音樂文化。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放片段無音樂的舞蹈錄像《多彩的腳鈴》,(CL37)然後再放帶音樂的舞蹈錄像《多彩的腳鈴》。

問題:1、你們看了這段錄象後,你覺得舞蹈能離開音樂嗎?2、那麼你們認爲音樂在舞蹈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P29(音樂對舞蹈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

(二)藝術性的民間舞

我們知道在音樂中有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之分,而在舞蹈中分爲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下面,我們分別來欣賞這些舞蹈,先來欣賞經藝術家們加工、提煉、整理的藝術性的民間舞

1、《洗衣歌》

先請大家看書上的詳細介紹(P30、31),並熟悉音樂主題。

請同學視聽這個舞蹈的片段。

這個舞蹈具有什麼特點?(藏族特有的踢踏舞節奏的舞蹈)

(三)芭蕾舞

剛纔我們欣賞了民族舞蹈,接着我們來欣賞芭蕾舞,芭蕾舞中有中國特色的中華民族芭蕾舞,有西洋的芭蕾舞,我們先來欣賞中華民族芭蕾舞。

1、《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CL24)吳祖強等曲芭蕾舞

作者介紹:P32

熟悉書中的兩段主題音樂

劇情介紹:P31

欣賞要求:看書後的問題P32

曲式結構:三部曲式引子‖:A:‖‖:B:‖‖:A:‖

先請大家一起來視聽由管絃樂隊演奏的《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注意每段一開始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再看芭蕾舞中《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的表演。(欣賞後討論並回答書中的問題)

1)、舞曲在總體情緒上有們什麼特徵?體現了什麼革命精神?

情緒:輕鬆、歡快、活潑、詼諧、幽默。

精神:革命大家庭的和諧、團結精神及革命軍隊的樂觀主義精神。

2)、三段體結構的中段在節奏上、主奏樂器上與前後兩段什麼區別?

節奏:一個緊湊,一個寬鬆。

情感:一個表現女戰士的朝氣、青春氣息一個是表現炊事員的詼諧感。

樂器:一個是以單黃管爲主,一個是以大提琴爲主。

3)、雖然用西洋管絃樂隊演奏,這段舞曲在調式上是否具有民族性?

從調式上講,主旋律是採用中國的民族調式,隱隱感覺到海南地區民族音樂的某些特點。舞劇既保持了西洋芭蕾舞原有管絃樂的特點,又恰倒好處地融入了中國南疆地區的音樂語言。因此,這段舞曲在調式上是具有民族性的。

2、《天鵝舞》選段“四小天鵝”(第11格)

接着我們來欣賞西洋芭蕾舞。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現在的下課鈴聲嗎?

讓我們先來哼唱這首樂曲的主題。問題:你覺得這段舞蹈音樂有什麼特點?(舞曲的節奏富有彈性,感覺輕鬆活潑。)然後放DVD“四小天鵝”,聽完後,問:“四小天鵝”舞蹈表現了什麼?(表現了四小天鵝純潔可愛的品質)。

(四)、現代舞

《大河之舞》選段(第10格)

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首場演出第一個節目是什麼?你們認爲它是愛爾蘭的民族舞呢,還是現代舞?請同學先說。(《大河之舞》舞劇最初是以愛爾蘭舞蹈爲藍本的,但以後融合了愛爾蘭舞、踢踏舞、俄羅斯民間舞蹈,還有西班牙的弗拉門科等多種舞蹈形式,根據舞蹈的某些特點,人們又把它歸於現代舞的一種。)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前陣子非常熱門的具有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現代舞《大河之舞》

欣賞後請同學談談該舞蹈的特點。(愛爾蘭舞最獨特的地方是,舞者的兩隻手總是放在身體的兩側,上身也幾乎沒有什麼肢體語言,幾乎所有的舞蹈動作都是在舞者的兩膝以下進行的。爲了製造出舞蹈時發出的那一陣陣有節奏的踢踏聲,愛爾蘭舞者需要穿非常堅硬的牛皮鞋,跳舞用的地板也是特製的。)

在這個舞蹈中除了音樂伴奏外,還有什麼聲音爲舞蹈伴奏?(舞者)

(五)、學生活動

以上我們欣賞了各種舞蹈,上次我們佈置課後作業,現在請班上愛好跳舞的同學上來表演一段,大家歡迎。(接着欣賞本班同學的表演舞蹈)

先請她們做了新疆舞中典型的搖頭的動作,西藏舞中獻哈達的動作,然後再跳一段現代舞。

小結:通過今天的課。我們瞭解了哪些什麼?(先請同學作回答)

同學們,我們要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舞蹈,漢族各地區也有各具地方風格特點的舞蹈,應該說我國的民族舞蹈是豐富多彩的。那麼,在世界上的芭蕾舞,現代舞也是很精彩的,我們要把別國舞蹈中優勢長處拿來爲我所用,象中華民族芭蕾舞《紅色娘子軍》就是中西結合的典範。另外,我們要學會在比較鑑別中學會欣賞。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了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通過欣賞我們瞭解了舞蹈與音樂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舞蹈總是離不開音樂,我們從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係中,看到了音樂對舞蹈表演所起到的烘托作用、渲染作用、點綴作用等。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徵。

2、學生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

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東南亞---印尼和南亞——印度的風格特點 。

教學難點

分四個聲部視唱《星星索》並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點;用手劃出劃旋律線,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 。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來看這幅地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洲呢?(亞洲)我國和鄰國所構成的亞洲就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類在漫長的歲月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亞洲音樂神祕的面紗!

二、教授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提問) 亞洲可分爲哪幾個音樂文化區?影響各區音樂文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爲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着問題聽音樂)

1、在東亞有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有誰聽說過嗎?

(瞭解呼麥唱法,書71)

2、聆聽樂曲分爲幾部分,屬於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你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呢? (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樂曲開始,馬頭琴奏出徐緩悠揚的前奏。

第一部分,響起呼麥的聲音具有蒙古長調的特點,節拍自由,節奏徐緩、寬鬆,樂曲非常遼闊、奔放、抒情、恬靜。

第二部分具有短調特點,節奏密集,曲調歡快、跳躍,情緒熱烈歡快。刻畫了生氣勃勃的紅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發而出,表現出草原上歡快的情景。

3、表達了人們什麼情感呢? 書71

(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們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去聽一聽。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導入:

(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麼特點?

(2)本曲表現的內容是 什麼?伴唱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

(1)歌曲曲調緩慢、悠揚,每句節奏前緊後鬆,唱法柔和鬆弛。

(2)表達對心愛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爲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時伴隨船漿起落節奏的哼聲。)

3、介紹克隆宗。P72

4、歌詞有什麼特點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韻

3、分四組演唱《星星索》片段 書76

3、實踐活動:(和學生一起體驗划船和乘船的樂趣) 首先請同學範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後選用兩組同學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組同學和老師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過這樣讓學生加深對克隆宗歌曲前緊後鬆的節奏特點的認識。完成教學重難點。

(四)南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

1、聽音樂判斷哪個國家?

下面我們乘船去到一個神祕的國度。先聽音樂,判斷這是哪個國家? 學生回答:印度

2、你怎麼判斷出來是印度的呢?根據演奏的樂器聲音,在印度電影配樂中也常常聽到這種樂器的配樂。介紹薩朗吉。

2、印度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1)聆聽這首音樂,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樣的音樂旋律線? (實踐活動:讓同學們試着用手臂和手指大膽地劃出旋律的音樂進行,然後鼓勵大家上黑板展示劃旋律線並一起跟着音樂感受。完成教學難點。)教師點評 學生總結音樂特點:

波浪式、曲線式、螺旋式的音樂進行,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

(3)請挑出描繪印度音樂特點的詞語。(完成拓展與探究3)

5、阿塞拜疆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1)簡介(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一種由多首樂曲組成的組曲。這首木卡姆用卡曼賈演奏,卡曼賈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國的民間樂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亞地區也有流行。

(2)欣賞時請學生注意伴奏的節奏。

(3)引導學生進行“演奏”活動。(用身邊各種物體做打擊樂器,拍出各種音色的節奏)

四、課堂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與我國毗鄰的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 學生回答並範唱:

日本的《櫻花》 韓劇《大長今》主題曲《希望》 朝鮮民歌《道拉基》(桔梗謠)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徵。

2、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3、過程和方法: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代表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各組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民族音樂產生、發展做適當的探究。

教學重點:

聆聽《遼闊的草原》、《宗巴朗鬆》、《牡丹汗》三首民歌,通過對比欣賞,分辨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從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比較,認識三個民族的音樂特徵。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服裝走秀導入。三組學生分別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裝並做些典型舞蹈動作,讓學生先從視覺上感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二)學生作業展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

1、介紹蒙古族:每年7月、8月間,草原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源於古代“祭敖包”的儀式,現已成爲歡慶豐收的娛樂節日。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除摔跤之外,“那達慕”上還舉行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爲長調和短調,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流行於牧區,而短調則流行於半農半牧區。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粗獷的氣質。

2、介紹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轉法輪,有許多的廟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顆酒,有潔白的哈達,有鬧分裂的達賴喇嘛,有金瓶簽定的轉世靈童。

3、教師:下面有請阿凡提大叔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爲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新疆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大叔的大八字鬍、穿五彩斑斕的衣衫、戴各種做工精細的首飾和繡花帽;節日還舉行賽馬和叼羊比賽。旅遊勝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

教師提問:

1、這首歌曲在旋律和節奏上有什麼特點?

2、這是屬於“長調”歌曲還是“短調”歌曲?

(四)欣賞藏族民歌《宗巴朗鬆》

1、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欣賞西藏民歌,請看大屏幕,音樂響起才旦卓瑪演唱的《宗巴朗鬆》。

2、聽後提問:你們對西藏歌曲瞭解多少?給你們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3、教師:西藏被稱爲歌舞之鄉,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藏族音樂可分爲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宗巴朗鬆》屬於民間音樂的歌舞音樂。教師介紹囊瑪音調特點。

4、請同學列舉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較流行的有《高原紅》、《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賞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

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

1、該曲是一首描寫愛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樂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詞寓意深刻。

2、教師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節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見課件完成選擇題

(1)新疆民歌的節奏特點是(do)

do明快re緩慢mi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點是(mi)

do悠長高亢re婉轉抒情mi生動活潑

(3)新疆音樂常用的樂器有(re、mi、fa)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2

課型:綜合課

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幾首音樂作品的欣賞,對音樂在生活、音樂在社會中的功能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使學生認識到音樂在我們生活的廣泛應用,並能爲場景配製背景音樂。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音樂伴隨我們的終生”的道理。

教學設想:

針對中學生“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視、聽等多個角度,給學生豐富、直觀、形象的畫面,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決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目的:

1. 能識別樂曲中的情緒,利用聽覺和視覺產生創造想象力。

2. 瞭解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並能分清那些樂曲是“實用音樂”哪些樂曲爲“背景音樂”,初步能爲生活中不同場景配製背景音樂。

教學難點:

通過音樂欣賞了解音樂中的情緒,重點區分“實用音樂”和“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1. 學生聽《歡迎進行曲》,有節奏地進入教室。

2. 師生相互問好。

二、提問、引導進入課題

1. 請同學談一談對音樂的感受?師:其實音樂自古到今都與我們生活緊緊相連,如:古代帝王則用音樂來進行政治教化,《詩經》

2. 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人類精神產品,它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產物,音樂不僅有一定欣賞,審美價值,同時作爲一種應用科學,音樂逐漸被社會和醫學界所接受,並日趨成熟。

3. 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音樂與生活。

三、播放多媒體:

1. 教師解釋實用音樂,(用音樂來烘托氣憤,配合完成某想項具體任務,這種音樂一般稱爲“實用音樂”。例如:儀式音樂,治療音樂等。)

2. 播放《歡迎進行曲》,師問:A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聽B段旋律你產生一種什麼聯象?

3. 播放《搖籃曲》,教師板書提問:1本樂曲和《歡迎進行曲》在音樂情緒上有什麼異同?樂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創造性的想象?(同學討論回答)。

4. 播放《婚禮進行曲》教師簡單說明樂曲的情緒:A段音樂宏偉莊嚴,描繪了輝煌的婚禮場面;B段旋律溫柔活潑,帶有一種歌唱性,表現了溫和愉悅的氣氛。

5. 總結(1)上面三首樂曲爲“實用音樂”,(2)請同學討論後舉出三首實用音樂的例子?

四、播放多媒體:

1. 教師解釋“背景音樂”:(背景音樂又稱“環境音樂”,是一種爲辦公室、休息室、超級市場、等公共場所而使用的陪襯音樂。)請同學讀出“背景音樂”的特點(加深印象)

2. 課件打一個即將開業的商廈,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片段。

師問:請同學們選出這四首樂曲那些更適合作爲商場“背景音樂”(分組討論回答並說出理由)。

3. 鼠標點擊頁面出現一例快速行駛的列車。播放一段配音,教師準備四首樂曲。

師問:假如你是一位旅遊列車車長,請根據“背景音樂”的特點,選擇最適合旅客心理特徵的音樂?(同學分組討論回答並說明理由)。

五、“背景音樂”還可以在綜合醫院裏,急診室或輸液他廳應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們在一種聲級較低的優美柔和的音樂背景下會感到,輕鬆與愉悅不易疲勞,對病人和家屬而言能減輕消除他們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狀態,並進一步起到鎮定作用。

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音樂與生活》中“背景音樂”和“實用音樂”希望同學能分清並會運用,使音樂能夠更好爲生活服務。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課外作業:

1. 請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2首“實用音樂”、“背景音樂”的例子。

2. 請同學們爲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樂”。

七、結束:

1.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鍊,它使我們生活的更加豐富多彩。

2.播放課件中的“美國鄉村音樂”,與學生話別,讓同學們踏子着音樂離開教室。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3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和《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人物

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二)瞭解京劇發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爲中國戲劇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三)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二、重點、難點重點

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並在學唱中體驗 感受京劇國粹的音樂風格,瞭解京劇的發展歷史和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

難點: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這種綜合性表演藝術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欣賞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錄像片段進行導入。

(二)簡介京劇的發展歷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紹梅蘭芳的藝術成就。

(四)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

1.欣賞作品

2.簡介作品的劇情

3.介紹南梆子及四平調的特點

4.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這兩首作品。

(五)欣賞李玉剛和梅蘭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風格。

說說你對兩個唱段的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分別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像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像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海島冰輪初轉騰》錄像片段,李玉剛的錄像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範唱並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揮喜愛京劇藝術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

(一)以聆聽、學唱爲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瞭解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視頻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的特徵,使審美情感得到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的獨特的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閱京劇常識和相關知識,做成答題卡片,在課上進行競賽搶答活動,在交流活動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情況。

(二)課上學唱的片斷,進行分組、或個體、資源組合的聽唱檢測。

(三)寫一篇學習京劇藝術的體會,發表自己京劇藝術的認識與看法。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

聶耳——人民音樂家的傑出代表,主要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賣報歌》《碼頭工人歌》《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精神。這節課主要欣賞的是《金蛇狂舞》和《畢業歌》。《金蛇狂舞》以活潑跳躍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以鮮明的民族色彩,簡練的筆墨,勾勒了一幅生動的民間生活風俗畫面。全曲由三段構成循環結構,其中第二段採用“螺絲結頂”旋法,上下對答呼應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是同學重點分析的樂段。《畢業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於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畫了學生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擔負天下興亡的堅強意志。

【教學目標】

1.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造等方法,在愉悅中感受與體念音樂,並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歌》

【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教具】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放映國歌視頻,讓學生起立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麼?想到了什麼?(唱國歌時要立正、嚴肅,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老師:“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學、中學、國小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那麼你們知道《國歌》的作曲者是誰嗎?”

學生:“聶耳”“冼星海”

老師:嗯,同學們有人答對了,聶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但這首《國歌》是由聶耳所創作的。

3.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鬥爭,就會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週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聖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裏,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聖行爲,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通過欣賞和提問導出課題“聶耳”)

二.學習新課

1. 介紹聶耳生平

老師:請學生介紹課前蒐集的聶耳生平資料

學生:“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入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5年7月1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游泳時不幸身亡”。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正確,老師再來補充一點。1933年開始爲左翼電影、戲劇作曲。

聶耳自幼喜愛音樂,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特有的興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尤其是音樂聽覺和音樂記憶力方面,有些音樂一經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來,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號叫“耳朵先生”,後來索性他就更名爲聶耳。聶耳的音樂啓蒙教師其實是他的母親。聶耳的童年是在喜愛民歌的母親的影響下和雲南豐富而又優美的民間音樂和戲曲的薰陶中度過的。在聶耳從事音樂創作之後,他更加註意民間音樂、曲調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樂作品中都有民間音樂曲調的運用,比如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金蛇狂舞》。你們還知道聶耳有什麼主要作品嗎?請同學們來回答一下。

學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採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師:很好,同學們還有一首是你們從小都在唱的兒歌《賣報歌》。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首《賣報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賞《金蛇狂舞》民樂合奏

老師:同學們要帶着幾個問題來欣賞這段視頻

1、你從中得到什麼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麼樂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聽過這首曲子?

學生:熱鬧、歡騰、好像在慶祝節日

老師:很好。同學們都有各自的見解,這首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編創作的音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賽龍舟熱鬧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於1934年親自指指揮,將樂曲定名爲《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學們,你們以前有沒有聽過這首曲子?有同學可以哼唱一下嗎?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通過介紹民樂二胡,培養學生熱愛我國民族音樂的思想感情;

2、通過幾首二胡曲的欣賞,體會樂曲所表現不同的風格,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3、通過介紹幾位音樂家,教育學生學習他們勤奮好學、開拓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二胡音樂欣賞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幾首不同風格的音樂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引導想象感受的方法

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愉快與啓發式

教具或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二胡

教學過程

一、老師激情表演導入(師奏3分鐘的二胡曲《光明行》)

提問:

1、這是什麼?

2、這是西洋樂器還是我國的民族樂器?

3、它有幾根弦?

二、介紹二胡:

因爲它只有兩根弦,所以取名爲二胡,二胡是現代的名稱,過去民間多稱它爲南胡、胡琴、等, 二胡看上去是一個物體,沒有什麼感情可以表達,但是它一但經過不同的演奏人員在技術和藝術上的加工。就會變成一個很懂感情的東西,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賞音樂《賽馬》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音樂的名字嗎?你們聽了着段音樂能講述一下你們的感受嗎?(師生共同討論,發揮自己的聯想)

2、樂曲簡析:(略)

四、欣賞音樂《空山鳥語》

1、播放《空山鳥語》引子部分,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

2、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感受到的畫面;

3、教師根據引子畫出一幅簡單的羣山圖;

4、繼續放音樂,完成畫面;

5、作者寫作主要意圖;

6、作者 生平簡介(略)突出作者勤奮好學;

7、樂曲簡析:(略)

五、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

1、導入:

2、介紹女子十二樂坊。

3、欣賞音樂《自由》。

4、裏面的音樂和以上的音樂有什麼並不同。

5、裏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麼不同呢?

6、音樂分析:(略)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的瞭解了一下二胡,介紹了這麼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樂名人,希望大家象音樂名人那樣勤奮努力學習,能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學習我們民族樂器,並能夠更好的把我國的民族音樂開拓創新。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在中國以及全世界發揚光大,永保青春魅力。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感,增強對自己故鄉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採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提升音樂的創造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用深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用深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

大附點十六分節奏的掌握

三、教具

鋼琴、課件、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要演唱一首歌曲送給大家,大家仔細的聆聽,歌曲傳達着怎樣的情感呢?

歌曲《望鄉》部分

學生:歌曲啊傳達着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教師評價學生並引出課題、板書

環節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

教師:讓我們先聆聽一遍這首歌曲,同學們體會和感受一下,歌曲傳達着怎樣的一種情緒,抒發着怎樣的一種情感呢?

學生:深情、思戀的情緒,對大海的和故鄉的懷念的情感。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並簡單介紹歌曲。

2.復聽歌曲

教師:讓我們再來聆聽一遍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呢?

學生:二段

教師,並引導學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點。

學生:第一段,樸實、優美、回憶在海邊經歷。第二段音區提高充滿激情,表達主人公對大海故鄉和媽媽真摯的情感。

教師評價並引出發聲練習

3.發聲練習

教師示範指導學生練聲需要注意的地方,評價學生的發聲練習。

4.模唱歌曲

教師:同學們,在大海邊,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呢?

學生:海浪聲、海鷗的叫聲、輪船的汽笛聲。

教師引導學生用輪船汽笛的“嗚嗚”聲,隨教師鋼琴模唱旋律。

5.視唱歌譜

教師帶領視唱歌譜,並解決附點十六分節奏難點。

6.朗讀歌詞

教師提示學生按照歌曲的每樂段的情感特徵,有感情層次的朗讀歌詞,並評價。

7.演唱歌曲

教師:接下來,大家跟隨老師的琴聲,完整的演唱一下這首歌曲。大家的歌聲真是太深情優美了,這麼優美深情的聲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環節三、拓展提高

教師:老師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大家以小組爲單位給歌曲進行自選形式的表現歌曲,我們看看哪一小組最棒。

教師巡視並指導

環節四、小結

教師:同學們,美好的時光總是結束的很快,轉眼間又到了下課的時間,那麼大家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嗎?

教師:大家今天的收穫真多呀,老師真替你們高興。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是我們一生都不能忘卻的地方,人啊就像風箏,故鄉就像線,心念故鄉,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老師也希望,同學們以後無論走多遠,都記着自己的故鄉,記着自己的根在哪裏。今天的課程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五、板書設計:

大海啊,故鄉

1=F3/4

附點十六分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7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認識、瞭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二)在認識、瞭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三)初步瞭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音樂事業興起的情況。

二、重點、難點:

重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藝術表現力的發掘,音樂旋律、情緒、聲部層次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指導讀譜,聆聽音樂,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及黃自在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及影響。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以聆聽、鑑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爲重點曲目,《玫瑰三願》《山在虛無縹渺間》《花非花》爲拓展曲目。

(二)以賞析《漁陽鼙鼓動地來》爲重點,向學生介紹本課的重要知識點“清唱劇”。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充分利用課本教材、教參、課件資料,教師組織好要精講、聆聽、觀賞的教學資料。

(二)佈置學生查閱有關黃自、蕭友梅的資料,查閱其主要作品的資料及貢獻。

(三)學生注意聽賞mp3資料《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體會作品的基本情緒,並閱讀課本相應介紹。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一)教學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表現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評價建議:

1.學生能夠相對獨立完成本節“拓展與研究”相應內容 。

2.能夠有一定表現地歌唱《問》,初步學會讀合唱譜欣賞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