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試題選擇題

現代大學開始於19世紀初,是指啓蒙運動以後、經過理性主義改造、特別是指以德國洪堡創辦的柏林大學爲代表的新型大學,一般認爲,1809年德國柏林大學的創立標誌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的誕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語文試題選擇題,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語文試題選擇題

大學語文試題選擇題

1、大量創作“無題”詩,並對後世特別是宋初西昆派詩人產生很大影響的詩人是(D )

A. 王昌齡 B.王維 C.李白 D.李商隱

2、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C )

A.岑參 B.白居易 C.韓愈 D.柳宗元

3、主張文章應“惟陳言之務去”的文學家是 ( A )

A.韓愈 B.柳宗元 C.歐陽修 D.王安石

4、 下列詩歌中屬於絕句的是 ( D )

A.陶淵明《飲酒》 B.李白《行路難》

C.王維《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將進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難》中,以自然景象象徵人世現實的是( C )

A.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D.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1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D )

A.反詰與比擬 B.設問與比擬 C.反詰與比喻 D.設問與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詩詞文賦以及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是 ( B )

A. 歐陽修 B. 蘇拭 C 陸游 D、辛棄疾

14、“滿地黃花堆積,惟淬損,如今有誰堪摘”詩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隱

15、“中原干戈古亦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擬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詩壇上,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詩人是( B )

A、王昌齡 B.王維 C.岑參 D .杜甫

17、下列詩歌作品屬於七言律詩的有( D )

A、陶淵明《飲酒》(其五)B、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C、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D、杜甫《登高》

18、被譽爲“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韓愈 B、柳宗元 C、蘇軾 D、歐陽修

19、下列詩歌中,屬於格律詩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C.《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D.《短歌行》(對酒當歌)

20、《蜀相》一詩是一首 ( B )

A、樂府舊題 B、律詩 C、古風 D絕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隱

7、杜甫《蜀相》“兩朝開濟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於( D )

A.山水詩 B.樂府詩 C.田園詩 D.邊塞詩

9、中唐倡導新樂府運動的詩人是( C )

A.李白 B.李賀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賦》行文內在情感變化的線索是( C )

A.悲→樂→喜 B.悲→樂→悲

C.樂→悲→喜 D.樂→悲→悲

文章語言的美感提五點建議:

1.讓你的語言有一種整齊的美。

在我們的視覺美感裏,有一種美就是通過整齊來表達的。中國古典建築裏的`對稱性就是一種整齊,軍隊的閱兵也講究的是一種整齊,它會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力,達到一種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裏也如此,中國古典文章裏有一種駢文,也就是一種整齊的句式,雖然現在已經不講究這種整篇整篇的整齊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適當地用上一點,也會達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例如,有一位學生的作文裏有這樣一段話:“陽光依舊燦爛,它不會因爲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澤,天空依舊湛藍,突然想到,我不能這麼悲觀,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這段語言,它的確不失美感。但,當我們讀過之後總是會覺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麼呢?就是語言的一種均衡性、對稱性。前面的“陽光依舊燦爛,它不會因爲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澤”與後面的“天空依舊藍”很不對稱,總讓人覺得缺少一點,顯得很不整齊。

我們可以修改一下再讀:陽光依舊燦爛,它不會因爲我的心情沮喪而失去光茫;天空依舊湛藍,它也不會因爲我的情緒暗淡而去黯然神傷。突然想到,我不應該這麼悲觀,我要向前看。

這樣再讀,我們就可以感覺到這段文字均衡得多,節奏感也強了。也就是讓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對稱性。

2.讓你的語言有一種錯落的美。

語言的錯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語言要儘量富於變化,長句、短句、駢句、散句交錯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較強的節奏感,令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搖曳多姿,極富美感。

我們來看一段本班學生的作文語言:走在炎熱的歸家之路上,你已經大汗淋漓。但你仍須揹着碩大的揹包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熱、你煩躁……,但,突然,迎面吹來一陣涼風,你涼、你爽、你快樂……飄逸的風給你送來飄逸的快樂。

這段話雖然寫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過是放學回家,背上揹着一週來的一些衣物雜件,走在炎熱的歸家之路上。可是,讀起來卻是那樣的富於美感。它的美就在於它的語言的長短交錯,排列恰當,而在總體上又不失語言的均衡性,使語言的節奏感極強,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味無窮。

有很多的時候,就整篇文章來看整齊與錯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齊中錯落,錯落中有整齊,那纔是一種更理想的表達效果。

3.讓你的語言有一種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但是,要把我們心中那真摯的感情表達出來卻是要在語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學生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有句話精煉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種情:友情是水,愛情是酒,親情是血。顯然,其中最珍貴、最濃厚的是親情,在我看來,親情是不單隻發生在親人之間,如果友情到了甘苦與共的境界便昇華爲親情。

這段話也是很常規的,當然也很清楚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靜地告訴我們友情有時也可以與親情等同。讀者讀過之後,可能會頷首稱同,但,很難被感動。

如果我們換一種詞語選擇和語句組合方式,你會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請看:

友情是水,愛情是酒,親情是血。這不知是誰用如此精煉的語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種情。顯然,在人們看來,這其中最珍貴、最濃厚的一定是親情,“血濃於水”啊!然而,在我看來,這濃於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脈相承的親人間,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與共的境界又何嘗不也是一種血的流淌啊!

這樣一改後,我們再讀一讀,就不僅僅只是告訴你什麼,而是感染了你什麼,其抒情性與感染力就大大加強了。

4.讓你的語言有一種意象的美

所謂意象,就是我們描寫時所選擇的對象,也指我們在運用比喻、比興時所選擇的喻體對象。我們知道,很多寫景的文章,總是選擇那些具有相當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寫,很自然地使語言產生美感。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的描寫對象很難從視覺上給人什麼美感,而這時還只是直白在敘寫就會顯得很淺露、平實,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們能換一個與之有某種相似之處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寫,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會產生一種意象的美,增加語言的美感。

5.讓你的語言有一種深刻的美

語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個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沒有一個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語言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對身邊的人或事,對社會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聯繫你所學過的各科知識,給出一個深刻的認識和一個較爲正確的評價。當然一般這都是在自己的平時訓練中進行的、積累的。

有很多老一輩的作家都是這方面的典範。如臺灣作家林清玄、劉墉、本土作家賈平凹等,他們都是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當然,使語言美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多用美詞,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