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知識點

在我們上學期間,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爲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基礎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基礎知識點

語文基礎知識點 篇1

一、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

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

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

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

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爲

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爲

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

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

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

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

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爲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啓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爲什麼?

1、動詞:

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2、形容詞:

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答題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答題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

語文基礎知識點 篇2

縮寫句子

保留句子的主幹,即保留這個句子的“誰”或“什麼”與“做什麼”或“怎麼樣”。卻掉這個句子的枝葉,即去掉修飾的詞語。

例:柔和的燈光下,一向酷愛看球賽的而爸爸卻捧起了報紙專心閱讀。

答案:爸爸捧起了報紙。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句子中的“着、了、過”一般不能去掉。

例:寬闊的錢塘江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

答案:錢塘江籠罩着霧。

擴寫句子

1、擴展語句就是給一個簡單的句子加上必要的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生動具體,清楚明白。

2、擴寫句子要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找出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確在哪兒加表示修飾、限制的成分,進而思考擴充什麼樣的詞語。

3、堅持以下原則:

(1)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成分、結構和意思。

例如:“小紅熱愛學習。”不能擴展爲“小明和小紅熱愛學習。”

(2)所擴充的附加成分必須合理。

例如:“張明是好學生。”如擴成“強大的張明是優異的好學生。”就變得不合事理,叫人無法理解。

(3)如果有例句就必須按例句擴充,如果沒有例句又沒有具體要求,擴充哪些部分,不受限制。

例如:“春風吹拂水面。”可擴展爲“柔和的春風輕輕地吹拂着水面。”或“春風吹拂着靜靜的水面。”都可以。

修辭手法

常用的`修辭方法有: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體的、淺顯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去表現抽象的、難懂的、人們少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由本體、比喻詞、喻體三部分構成。本體和喻體兩種事物之間必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類,比喻詞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樣(似的)、彷彿、是、成了”等。例:在陽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彷彿千萬顆紅星在閃閃發光。

2、擬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當作人來寫,使它像人一樣會說話、有感情、做人的動作。例:淘氣的小鬧鐘每天準時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相同或意思相關,字數大致相等,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爲標誌。)例:學好了語文,我們纔會讀書看報,纔會寫信寫日記,纔會寫作文

4、誇張:就是爲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態、特徵、作用進行擴大或縮小來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監獄裏,同志們照常鍛鍊身體。

5、反問: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方法。無疑而問,不需回答。多用“難道、怎能、怎麼”等詞作反問詞。例:(1)作爲一個國小生,怎能不努力學習呢?

6、設問:就是有針對性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把自己的看法談出來。實際上就是自問自答。例:我能被中條山的風嚇倒嗎?不能,絕對不能。

7、對偶:指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關或相反的兩組句子組成對句的一種修辭方法。(對聯一般採用對偶的寫法)

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修改病句(原則:儘量不改變句子的意思)

病句的常見類型:

(1)成分殘缺

一個完整的句子,一般包括兩部分:“誰,幹什麼”,或者“什麼,怎麼樣”。無論缺少那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如,經過老師的教育,終於認識了錯誤。

(2)搭配不當

戰士們冒着雨和泥濘繼續前進。

(3)用詞不當

小明知道自己錯了,心情很繁重。

(4)重複囉嗦

他經常一貫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5)語序顛倒

一年有四個春夏秋冬季節。

(6)自相矛盾

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做錯了。

(7)指代不清

王斌和李明邊走邊談,他告訴他作業已經寫完了。

(8)歸類不當

菜市場裏有冬瓜、苦瓜、西瓜等蔬菜。

(9)不合事理

火紅的楓葉在春風中搖動。

【修改方法】

1、讀句子,弄清句子要表達的意思。

2、找毛病,確定病因。

3、按原句的意思進行修改。

4、修改後檢查句子是否合理通順。

關聯詞

【常見的幾種關係】

並列關係: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一邊……一邊……;又……又……

因果關係:因爲……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爲

條件關係;只要……就……;只有……才……;無論不論不管……都(也)…

轉折關係;雖然……但是……;儘管……還是

假設關係;如果……就……;即使……也……;假如……就

選擇關係;不是……就是……;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或者……或者……;要麼……要麼……

遞進關係;不但……而且……;不僅(不但)……還……

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換

①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

如: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年人讓座,這難道不應該嗎?

答案: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年人讓座,這是應該的。

②陳述句轉換成反問句

方法:

1、將肯定句中的肯定詞(是、能、會等)改爲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

2、將否定句中的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改爲肯定詞(是、能、會等)。

3、在肯定詞或否定詞前面加上“怎、怎麼、難道、豈”等反問語氣詞。

如:這部電影使我感動得流淚。

答案:這部電影難道不使我感動得流淚嗎?

或:這部電影怎能不使我感動得流淚呢?

雙重否定

(就是否定兩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須有否定的意義在裏面。)

如:你不會不知道這件事。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互換

原則:變人稱,變標點,句子意思不變。

1、對話提示語提到句子前面

2、祈使句前加“讓”

3、反問句變陳述句

4、疑問句變陳述句,加上“要不要”、“是不是”、“能不能”或“是否,能否”

5、指示代詞“這”變成“那”

6、去掉語氣詞“呢,吧,啊”等

7、不能產生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