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

  南鄉子·南北短長亭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年去年來鞍馬上,何成!短鬢垂垂雪幾莖。

孤舍一檠燈,夜夜看書夜夜明。窗外幾竿君子竹,悽清,時作西風散雨聲。

賞析

相傳爲李白所作《菩薩蠻》寫行人歸意雲:“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本詞起首即由此借來。“短長亭”,短亭、長亭,爲古時設在大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古詩詞中“長短亭”的意象歷來是與羈旅漂泊之意連在一起的,本詞中作者又進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這長長的“行路”更顯得漫漫不盡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謂之“無情”。路程本身距離的長與短,實爲人的感覺,謂其“無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這“行路無情”實在是“人有情”的表現,以“無情”襯“有情”更顯出其“情”的強烈與深刻。接下來作品又從時間長久的角度來進一步寫這“年去年來”的羈旅之苦。作者在另一首《南鄉子》中寫道:“遊子繞天涯,才離蠻煙又塞沙。歲歲年年寒食裏,無家。”這幾句可謂這年復一年的“鞍馬”行旅生活的註腳。令作者不堪的還不僅是這沒有休止的漂泊之苦,更有一種老大無成而生命虛耗的憾恨,一語“何成”,已見詞人憾恨之深;幾許“雪莖”,更襯出其悲愁之重。長路漫漫,歸期遙遙,匆匆行旅間,鬢絲已染霜雪而事業卻無所成——遊子漂泊的愁苦、憾恨與困惑就這樣一層層地被推向了極致,瀰漫於詞中。

下片着重描寫遊子漂泊中孤清之懷。首二句述其寒夜讀書的情景。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句似爲詞人所本,不過詞中所寫當爲作者生活實情的描述。其中“燈”的意象是耐人尋味的。它照明的不僅是羈旅中的孤舍,實際上更有主人公那顆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書”能給他以慰藉,讓他得以超脫那難忍的孤獨和愁苦。有了這“一檠燈”,整個淒寒的詞境也頓然增添了幾分暖意。檠,燈架,燭臺,這裏用作量詞。同時,這燈下夜讀的情節也向人們展示了主人公清高雅逸的襟懷,下旬中的“窗外幾竿君子竹”即是這種襟懷的象徵。“悽清”一詞很準確地道出了竹子那身處孤寒之境卻不失清雅風韻的品質。古人稱鬆、竹、梅、蘭爲君子四友,故而作者在這裏直接稱竹爲“君子竹”,詞人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於表達對不爲時困而凜然有節的古君子之風的仰慕與追求。煞尾處“時作西風散雨聲”又從聽覺感受上來寫竹:西風颯颯,竹葉簌簌,好似風吹雨散一般。顯然,這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瀟灑無畏的風神,傳達出的是詞人不懼孤寒不奪雅志的精神。竹聲“時作”,餘音不絕,語雖盡而意未窮。

與唐宋詞中某些抒寫羈旅情懷之作的明顯區別是,詞人沒有陷於孤獨悲慼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極盡渲染之能事,但這只是一個鋪墊,至下片則一“燈”擎而愁雲散,述讀書以明志,賦翠竹以寄情,表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可謂“哀而不傷”者也,正如王鵬運評劉秉忠詞所云:“雄廓而不失之傖楚”(《藏春樂府跋》)。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2

  南鄉子·山果熟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

翻譯

秋天裏,山上的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發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戶戶都有種藕養魚的池塘。華麗的木蘭舟上珠簾捲起,美妙歌聲從舟內傳出,小舟漸行漸遠,我仍手持鸚鵡杯,飲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釀製的酒漿沉醉其中。

註釋

木蘭:木蘭花,木蘭樹質堅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

鸚鵡盞:用鸚鵡螺製成的一種酒杯名。

鑑賞

這首小令,以清新的語言,明快的色調,熱情描摹歌頌了江南的風光。

荷花之最秀異者叫“水花”,這裏實指菱荷之類。頭三句說,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山上的各種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發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戶戶都有種藕養魚的池塘。從“家家風景有池塘”的描寫裏,使人不僅看到了江南山光水色的秀美,也想到了這裏人民的勤勞和富庶。在寫法上,這幾句是從大處着筆,範圍逐漸縮小。後面幾句,則又由一個船頭的側影着筆,將意境開拓開去,使人想象到一個更廣闊的境界。“木蘭舟上珠簾卷”,木蘭,木蘭花,木蘭樹質堅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述異記》說:“七裏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爲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云木蘭舟出於此。”這裏說,在華麗的木蘭舟上捲起了珠簾——未寫人而想見其人。“歌聲遠”三字,使人彷彿看到了詞人那聆聽妙音的興致,船近時既觀且聽,船行遠了仍在傾耳;“椰子酒傾鸚鵡盞”(鸚鵡盞,盞就是杯,是用鸚鵡螺製成的一種酒杯名。鸚鵡螺,殼乳白色,有青綠斑,裏面有光如真珠,螺層尖處屈曲如鸚鵡嘴狀,製爲酒器,古雅奇趣可玩。大者可容酒二升,小者似今之酒杯稍大。薛道衡《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共酌瓊酥酒,同傾鸚鵡杯。”可知這是一種較爲名貴的酒杯)則是且聽遠音且憶方纔船頭所見的情景:男的手持鸚鵡杯,美美的飲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釀製的酒漿,女的在放開她那清脆婉轉的歌喉,船行遠了,他還在“歌聲遠”中仔細地聽着,品味着所見情景,這不僅使人想見到了歌聲的優美,而且看到了一幅天長水遠的畫面,看到了一幅詞人陶醉江南風光的圖畫。

一首僅僅三十個字的小令,卻描繪出了江南山光水色之秀美,肥田沃土之喜人,農民之勤勞富庶,富者之悠閒自得,詞人之喜悅歡暢,清川之舟楫往還。這樣大的容涵量,寫得卻不擁不擠,雍容自如,疏淡雅緻,這是很難得的。張炎《詞源》說:“大詞之料,可以斂爲小詞,小詞之料,不可展爲大詞。”作者的本領,就在於能將“大詞之料”寫成一篇小詞,讀來使人感到精美而有韻致。張炎又說:“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閒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這首小令的收尾,就富有餘音繚繞之佳趣。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紅袖女郎相引去,遊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翻譯

洞口是哪戶人家呀?屋前木蘭樹造的小船上繫着好看的木蘭花。身着襦裙長袖的女郎們互相邀約去水邊遊玩,春風湖面,女孩們的笑鬧嬉戲聲不時傳來。

註釋

木蘭:喬木,又名杜蘭、林蘭,狀如捕樹,木質似柏樹而較疏,可造船,晚春開花。

紅袖:指古代女子襦裙長袖,後來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詞。

相引去:相互邀約而去。

引:招引。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賞析

這首詞寫南方少女的歡情。作品以虛擬問句開頭,以“木蘭船系木蘭花”寫洞口之家的實景,流露出無比讚美之情。“紅袖”三句繼續寫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現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親暱歡快地遊春談笑的場面。

此詞表現的是,世事清明,心情舒暢,歲月靜好,江山無聲。有的只是紅顏女子引舟,春風湖面,鶯歌燕語。中原戰亂之中,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卻有着這般恬靜、悠然的江南好風光,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栩莊漫記》對歐陽炯的《南鄉子》八首作了一個總評曰:“《南鄉子》八首,多寫炎方風物,不知其以何因緣而注意及此?炯蜀人,豈曾南遊耶?然其詞寫物真切,樸而不俚,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而爲寫景紀俗之詞,與李珣可謂笙罄同音者矣。”的確,在《花間集》中,這樣樸質清新的風土人情詞作,是別具韻味的。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4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原文: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髮篸花不解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諸將都談論封侯之事的時候,我獨倚高樓,和着竹笛,放聲長歌。世事在風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劉裕在重陽登臨戲馬臺,與羣臣宴會的盛景已一去不復返了。

快快暢飲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舊。花在老人頭上羞笑,白髮簪花不消解憂愁。

註釋

①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金奩集》入“黃鐘宮”。二十七字,兩平韻,三仄韻。

②戲馬臺:一名掠馬臺,項羽所築,今江蘇徐州市南。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北征,九月九日會僚屬於此,賦詩爲樂,謝瞻與謝靈運各賦《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一首。

③金絡頭:精美的馬籠頭,代指功名。

④簪(zān)花:簪花是漢族婦女頭飾的一種,用作首飾戴在婦人頭上。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的一首絕筆詞。詞的開頭兩句就描繪了一組對立的形象:諸將侃侃而談,議論立功封侯,而自己卻悄然獨立,和着笛聲,倚樓長歌。對比何等鮮明,大有“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的意味。

封建社會中,封侯顯貴歷來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但作者眼中,這一切都只是夢幻一場,所以他此時只一邊冷眼旁觀,沉醉音樂之中。這一組對比用反差強烈的色調進行描繪,互爲反襯,突出了詞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詞藉助笛聲與歌聲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悠長深遠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蘊含於這不言之中,自有一種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樓”用唐趙嘏《長安秋望》詩中的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正切此詞寫重九登高遠望之意。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榮辱,都淹沒時光流逝的波濤中。“休休”,算了吧,還有什麼可說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劉裕彭城戲馬臺歡宴重陽的盛會,也成爲歷史的陳跡而一去不復返了。用“戲馬臺”之典正切重陽宴集之題,而“金絡頭”,用鮑照《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既切戲馬臺之馬,又照應開頭說封侯的“諸將”。詞人受佛老思想的浸潤,人生觀中有着消極虛無的一面,隨着政治上的連遭打擊,這種思想時有流露。這裏表現的就是這種思想感情,但更爲含蓄深婉。

下片遂轉而爲開朗達觀。詞人舉杯勸酒:“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勝去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還是開懷痛飲,莫辜負這大好秋光和杯中釀。以功名之虛無,對美酒之可愛,本於晉人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之語(見《世說新語·仕誕》)。古人詠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黃花,作者沿用此法,卻又翻出新意。他運用擬人手法,借花自嘲。詞人老興勃發,插花於頭,而花卻笑他偌大年紀還要簪花自娛。其造語則是脫胎於蘇軾的兩句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吉祥寺賞牡丹》)詞人熱愛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躍然紙上,他並不因處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覺得秋光和美酒都與去年不殊,表現出開朗豁達的胸襟。

這首詞“以詩爲詞”的創作方法,從遣詞造句到意境格調都體現出詩的特點。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風格豪放中有峭健。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5

眼約也應虛,昨夜歸來鳳枕孤。且據如今情分裏,相於。只恐多時不似初。

深意託雙魚。小剪蠻箋細字書。更把此情重問得,何如。共結因緣久遠無。

翻譯

原先的約會之期,成不了現實。昨夜,他爽約了,回來之後孤單地枕着鳳枕。現在看來情分還是會趨於親近的,只是怕再過一些時候就不如從前了。

趕緊將自己的一片深情厚意託付給書信,剪裁好信箋,用細細的字寫好信。再把彼此的情分重新問清楚,怎麼樣?兩人共結姻緣會很久遠嗎?

註釋

眼約:猶目成,通過眉目傳情來結成親好。

鳳枕:繡枕,繡有鳳凰圖案的枕頭。

相於:相厚、相親近的意思。

雙魚:謂書信。

蠻箋:唐時高麗紙的別稱。

得:語助詞,用於動詞之後,猶着。

賞析

這首詞描寫了一個戀愛中的女子的心理活動,她對愛情猶疑,但卻執着追求,通過反覆的誥問,希望能得到一個確定的答覆。從女性複雜的心理世界出發描寫愛情,可以說是晏幾道詞作中愛情詞的一個特色。詞的首句講到兩個人的約定似乎出了問題,男方的爽約,使這位女子感到他們的感情並不是非常牢固。晚上,孤枕獨眠,難以入睡,千萬思量,滿腹狐疑。她想按照如今的這種情形,兩人就已經有了許多的生分,如果要長期交往,只怕時間越久,感情越淡,不會再像當初那般情意綿綿。但女主人公似乎並不想輕易就放棄這份感情,很希望得到對方一個確切的音信。於是就用心剪下一幅蠻箋,寫下細細密密的小字,把自己的深情厚意託付給那魚雁來傳遞。我再次問一問,我們倆的感情究竟如何呢?我們究竟能不能結下天長地久的好姻緣呢?詞作就是通過這位女子反覆的思量、反覆的追問,來探究她的內心世界,來塑造她豐滿的形象的。小詞雖小,容量卻不小。

送往迎來的歡場裏,多的是虛情假意。晏幾道喜歡被騙,喜歡將虛情當作真意。然而,在現實的逼迫下,晏幾道也有清醒的時候。這首詞借歌妓口訴說,表明晏幾道對與歌妓情感的另類觀點。眉眼傳情,原來是虛假的應酬。鳳枕孤眠,才體會到歡場中的欺騙。想抓住眼前已有的情分,好好相處,但是,在歡場中被騙多了,不禁疑慮:“只恐多時不似初。”這些情感經不起時問的檢驗。離別後欲將心事和情感都寫入書信,託郵使帶給情人。信中追問:“共結因緣久遠無?”詞人總是不甘心或不相信自己被騙,還要一再追問。答案其實是很清楚的,只是詞人故意不正視現實而已。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6

  南鄉子·爲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翻譯

熱淚雙流卻飲泣無聲,只是痛悔從前沒有珍視你的一往深情。想憑藉丹青來重新和你聚會,淚眼模糊心碎腸斷不能把你的容貌畫成。

離別時的話語還分明在耳,比翼齊飛的好夢半夜裏被無端驚醒。你已自早早醒來我卻還在夢中,哭盡深更苦雨風鈴聲聲到天明。

註釋

憑仗:倚着柺杖。

丹青:指亡婦的畫像。

省識:記憶起、憶起。

盈盈:此語含有雙關意,既有由省識得來的容貌比眼前的畫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無限傷感充盈於懷之意。

忒:方言,太、特。

鶼鶼:即鶼鳥,比翼鳥。似鳧,青赤色,相得乃飛。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賞析

詞的上闋,抒寫了丹青重識的悲慼。睹物思人,自然情傷,更不用說是面對展露容顏笑貌的畫像了。放“沮咽卻無聲”,起句感情凝重。因無聲之泣比有聲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從前悔薄情”,語痛情切,讀後如見作者對着畫像呼喚亡靈表示悔痛的情景。從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嚴厲責己,正表現出愛之深、愛之切。“憑仗丹青重省識,一片傷心畫不成”,道出了突然見到亡妻畫像時的複雜心情與愴絕感情。生時雖然同牀共席,但死別使他們分離,今天憑藉畫像重新見到了那清俊的面龐,盈盈的雙目,怎能不使他悲傷欲絕呢?“畫不成”這一句,用元好問《十日作》成句,意謂因傷心一片故難以握筆填詞,上闋就在這樣濃重的傷情中結束。

詞的下闕寫回憶訣別的哀痛。“別語忒分明”一句,雖未具體寫別語的內容,但它包含着妻子臨終時沒說完的肺腑言、衷腸語。如今它是那樣清楚地迴響在耳邊。當時,他並未意識到這是最後的聲音,孰料它竟成永別的遺言!言猶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勝其哀。“午夜”三句,以“夢”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鶼鶼夢早醒”,喻他們夫婦如比翼之鳥情深意蜜,卻中道分離。這裏用“避諱”手法,不忍言死,既以減輕自己的悲傷,也表現出他對妻子的摯愛。自妻子死後,他時刻處於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聽着風吹檐前鐵馬,更鼓聲聲,痛悼、思念之情,便齊涌心頭,常常泣不成聲。“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之句,化用唐明皇聞鈴總念楊貴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發了這種恨好景不常、好夢易醒,無限思念、無比哀痛的感情。

創作背景

納蘭性德在愛妻亡故後,悲痛欲絕,便寫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詞。《南鄉子·爲亡婦題照》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詞,它大約寫於盧氏去世不久。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7

南鄉子·璧月小紅樓

朝代:宋代

作者:孫惟信

原文: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薄倖聲名總是愁。

塵暗鷫鸘裘。針線曾榮玉指柔。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空爲梅花白了頭。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小紅樓上。傳來的簫聲讓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欄杆,天空像河水一樣清涼,想起揚州,那薄情的聲名總是讓我愁傷。灰塵蒙蓋了雁羽做的衣裳,縫製它曾讓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過去猶如大夢一場,風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對梅花嘆息,眼下我已白髮蒼蒼!

註釋

[1]璧月:形容月的皎潔明亮如同圓形玉璧。

[2]鷫鸘:水鳥名,雁的一種,長頸,其羽毛可制裘。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詞正是詞人對自己一生放任不羈、寄居他鄉的漂泊生涯的總結,從而流露了晚年對妻子的真摯懷念之情。

詞的上片主要是回憶舊遊,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首二句“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以兩件事爲起因,逗引對往事的回憶。璧月,謂月圓如璧。一輪玉璧似的圓月照耀着小樓,遠處傳來了陣陣簫聲。望月懷思本是中國文化積澱中的傳統手法。同時那如泣如訴的洞簫更易令人感懷。“憶舊遊”正是以這二者爲觸媒而引發出來的。“舊遊”二字箇中當包含詞人後半生漂泊異鄉、優遊江浙、傲世睨俗的無限感慨。接着“霜冷闌干天似水,揚州”二句寫詞人憑欄眺望的感覺,並交待其時所在的地點揚州。樓外天涼似水,欄干上掛滿秋霜。這一切無不使詞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環境所致,同時加之地點又在揚州,所以詞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浪蕩才子杜牧來。上片尾句“薄倖聲名總是愁”正是借這一典故而抒寫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節,終而贏得薄情冤家的聲名,今天想來這一切總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說,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樣,詞人晚年對自己一生落拓不羈、恣意優遊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顧,還是深深的自責,我們已無法確知了,但有一點可以斷言,那就是詞人婚後不久就出遊蘇杭,萍蹤不定,和自己髮妻離多聚少,因而晚年對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則十分熱切地再現了這份真情。詞人用“塵暗鷫鸘裘”換頭過片,承上啓下。“塵暗”二字承上,總結自己一生四海浪跡,風塵僕僕。暗,有佈滿、落滿之意。鷫鸘裘,本指用鷫鸘鳥羽所制之裘。這裏暗用《西京雜記》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後還成都以身著鷫鸘裘典酒與文君歡飲的故事。這裏用以引起下文,表達對妻子的懷念:“針線曾勞玉指柔。”原來這領鷫鸘大氅是妻子親手辛勤縫製的。一個“勞”字表現了詞人對妻子無限感激與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詞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夢覺來三十載,休休”。即言待得詞人感覺到妻子一片恩愛之情,彷彿如一夢醒來,爲時已在三十年之後。罷了,罷了,這一切已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了。無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聲長嘆之中。綰束“空爲梅花白了頭”一句更見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隱士林逋典故。逋隱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終生不娶,以種梅養鶴自娛,後世稱其以梅爲妻,以鶴爲子。這裏詞人言自己爲了追求隱逸而浪跡江湖,白白地虛度一生。以惟信的爲人,他當然不會對自己傲世之舉產生絲毫遺憾之情,而這裏流露的只是有負愛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這一句正是對上片結尾“薄倖聲名總是愁”的迴應。

詞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終老,爲人向以疏放曠達著稱,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無一悔。惟獨在手撫妻子親手密密縫製的禦寒大衣而產生“空爲梅花”之恨,乃至對自己的“薄倖聲名”的深深自責、自愧、自悔的心理。爲其如此,才使得全詞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摯感人。這也是本詞藝術上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首詞用語不假雕飾,樸素洗煉。加之詞人對髮妻懷思之情低迴哀惋,情綿意切,所以世稱其詞“婉媚多姿,聰俊自然”,實乃中肯之評。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8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

翻譯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瑩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麗。成都出的新花樣的蜀錦,不適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樸素衣服。

溫暖的日子放下層層帳幕。她睡着了,室內焚的香,煙氣不散,叫她起來,她很遲纔起來。東方朔風格不同凡俗,爲什麼當時常被西真喚作“兒”呢?

賞析

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擬,“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在詞人眼中,愛妻閏之的肌膚像冰雪一般潔白細嫩,而且隨時散發着微微香氣,有如神話中姑射山中的神女,但是神女似乎還趕不上閏之的美貌。“不似伊”三字,傾盡了詞人對閏之的鐘愛之情。下文則從內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閏之的勤儉質樸,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她穿着打扮的外表上落筆,顯得句法生新:“濯錦江頭新樣錦,非宜。故著尋常淡薄衣。”在濯錦江邊生產着各種花樣翻新的錦緞,但是,這對閏之是不適宜的,她平時所穿的都是些尋常的淡薄衣衫。詞人在後來寫的《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曾這樣高度評價閏之的品德道:“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可見,閏之是一位具有傳統美德的婦女典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使詞人對閏之的感情愈加篤厚。

下片進一步描繪王閏之的清心寡慾和雍容睡態,愈加令人惜愛。“暖日下重幃。春睡香凝索起遲。”而下文“曼倩風流緣底事,當時。愛被西真喚作兒。”則轉向了詞人自己,他以西漢風流才子東方朔自喻,說他當時熱戀着王閏之。末句是用《漢武內傳》典,以此末句之“愛被西真喚作兒”,顯得極其生動親切。“兒”字是一種親暱之稱,從西王母神仙口中喚出,不僅活靈活現,猶如目前,而且擡高了詞人存在的現實價值,頗有自許傲世的味道。再從《漢武內傳》敘述東方朔的畢生才幹和曲折遭際來看,似蘊含了詞人的身世之感,正影射出曾在朝中反對新法而屢遭貶謫和“補外”的坎坷經歷。由於他的反變法是光明磊落的,是“此心耿耿,歸於憂國”的,故他有着自信、自傲的心態。這也符合詞人“外遷”任杭州太守時的心緒。

這首詞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繼妻王閏之的外貌形體美和內秀品格美的形象。全詞清新婉麗,明淨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邁。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夢裏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後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翻譯

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

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捨,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註釋

欹枕:倚枕。

艣:同櫓,搖船用具。

咿啞:象聲詞,搖櫓聲。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翠袖:着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

夢裏:一作“變作”。

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

夢已闌:夢已盡。

埋冤:即埋怨。

前夜月:指別時之月。

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

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捨,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註釋“欹枕”兩句:櫓聲咿啞,倚枕醉眠。欹(qī)枕:倚枕。艣(lǔ):同櫓,搖船用具。咿啞:象聲詞,搖櫓聲。聒(guō):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夢裏”三句:寫夢境:笙歌花底,玉人歷歷在目。翠袖:着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夢裏:一作“變作”。

“別後”兩句:言玉人慾訴別後相思,不想夢斷人去。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夢已闌:夢已盡。

“只記”三句:記敘玉人夢中之語:怨月無情,別時獨圓。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別時之月。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賞析

詞題爲記夢,所夢何人,本事無考。詞先寫舟中孤寂,搖櫓聲中,由醉入夢。夢中花叢笙歌動聽,伊人宛然在目。換頭寫伊人傾訴別後相思,然後以對方埋怨人離月圓收結,體現雙方依依難捨,情摯意濃。

全詞就夢前、夢中、夢後三層依次寫來,思路清晰。詞人由醉入夢,夢中笙歌花叢,翠袖盈盈。以下不寫夢後相思,卻從對面入筆,倒敘夢中情境,妙筆脫俗。“只記”二句,以少勝多,怨月獨圓,情癡意濃。且此月系玉人閨中獨看之月,抑或詞人舟頭所見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無理而妙,韻味無窮。小詞寫得清麗爽暢,精湛宜人。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當時辛棄疾由臨安赴任湖北轉運副使之職,舟行江上,記夢而作。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南鄉子·岸遠沙平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翻譯

江岸遠處,平平的沙灘,夕陽照着歸路,歸路上晚霞燦爛。一隻孔雀臨水自賞,敞開的翠尾七彩斑斕。路上的腳步似把它驚動,誰知它認得行人開屏依然。

註釋

歸路:回家的路。

自憐:自愛。

金翠尾:毛色豔麗的尾羽。

臨水:言孔雀臨水照影。

賞析

這首詞詠的是難過風光中的原野暮色。朝與暮作爲特定內容可以有昂揚向上和頹廢沒落的寓意,但作爲自然景色卻都很美,旭日和夕陽,朝霞和晚霞,絢麗而富於變化,都能激起人們的美感。在古典文學中寫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歐陽炯能寓奇於變,寫景抒情,與前人不相因襲,具有藝術魅力,他寫南國新異景物,是出於妍雅之筆。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歸圖。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詞一開頭雖無一字寫河,而河已突現在畫面。從遠岸、沙灘,人們不難意識到附近有一條魚歸路曲折並行的河流。岸之“遠”,“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覺,所以詞雖未直接寫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現在畫面上了。然後詞人着一“歸”字,使他的活動內容更爲具體,而且能引起人的豐富聯想。至於“日斜”、“晚霞明”,既點明瞭歸途的時間,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應當說這兩句十一個字已把旅人暮歸的背景表現得頗有畫意了。下面三句則是畫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寫,它使暮景帶上了鮮明的個性特徵:“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這景象只有南國纔有。

孔雀的珍奇美麗,自古爲人稱道。屈原《九歌》描寫少司命華麗的車蓋,已提到以孔雀羽爲飾。歐陽炯寫的不是人工飼養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寫旅人忽見河邊孔雀開屏,它那徘徊四顧的神氣,儼然自憐其尾。孔雀長期未受人們侵擾,與人相狎,所以儘管起初被旅人的腳步聲嚇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馬上鎮靜下來,並沒有拖着長尾飛去。

這首詞,從押韻看,它先用平韻,後用仄韻,給人以音律變化之美。整首詞重視創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勝多之妙。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南鄉子·歸路近

歸路近,扣舷歌,採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翻譯

小船慢慢地搖近,離家越來越近了,採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槳扣敲着船邊唱起歌來,悠靜的水面上,歌聲分外清晰響亮。採珍珠的地方風真大呀。夜,靜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聲已止,只見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橋,彎彎的山月,緩緩地從眼前移過;夜深霧濃,水煙深鎖,煙霧中時而看見岸邊懸垂掛至水面的千萬朵豆蔻花。

註釋

扣舷:手擊船邊。多用爲歌吟的節拍。

真珠:珍珠。

賞析

李珣在《南鄉子》中反覆表現了這一題材。其十七雲:“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採珠來。棹穿花過歸溪口,沽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就是描寫當地採珠者夜間隨潮乘月,沿溪入海去採集珍珠,約近拂曉,搖船歸家,纜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歸路近”云云,則是集中寫採珠者“棹穿花過歸溪口”,雖沒有直接描繪採珍珠的勞動場面,但字裏行間充滿了對採珠勞動的讚美。三句一轉,前三句寫人,後三句寫景;前者暢快奔放,後者沉靜蘊藉。兩者有機地統一,很好地反映了採珠者勞動歸來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搖進,離家越來越近了,採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槳扣敲着船邊,有板有眼地放開喉嚨唱起來,悠靜的水面上,歌聲分外清晰響亮。“歸路近”是人物的內心判斷,暗示已駛過漫長的路程,有勞動後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悅。“扣舷歌”是人物的行爲,因喜而歌。歌抒發心意,快暢胸懷;歌者得意而輕鬆。採珠者歡歌之餘,又沉入對方纔勞動的回憶:“採真珠處水風多”。“水風多”指風勢大,呼呼撲面。突出“風多”乃暗示採珠處水面開闊。至於勞動的艱苦、收穫多少。回憶中沒有明言,但從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體會到。“水風多”的回憶,是由歸程中拂面而來的微風觸生的。這三句,詞人寫歌聲、寫風聲、寫船行,寫人物變化着的心情,用動態的`熱鬧的筆法,寫出採珠者歸來時的歡快、興奮、悠然自得。接着三句,詞人一反前文,脫開人物,換以靜態的筆調寫景物:夜,靜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聲已止,只見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橋,彎彎的山月,緩緩地從眼前移過;夜深霧濃,水煙深鎖,煙霧中時而看見岸邊懸垂掛至水面的千萬朵豆蔻花。除了一個“過”字可以看出船在行進外,畫面簡直是寂靜無聲。其實這還是繼續寫人物的愉快心情。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興奮過後沉靜下來,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悅之中。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南鄉子

五代:馮延巳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

鸞鏡鴛衾兩斷腸¤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牀。薄倖不來門半掩,斜陽。

負你殘春淚幾行。

細雨泣秋風,金鳳花殘滿地紅。閒蹙黛眉慵不語,情緒。

寂寞相思知幾許¤

玉枕擁孤衾,挹恨還聞歲月深。簾捲曲房誰共醉,憔悴。

惆悵秦樓彈粉淚。

譯文及註釋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luán)鏡鴛(yuān)衾(qīn)兩斷腸。

霏霏細雨浸溼了光陰,芳草萋萋,年復一年,與離恨一起生長。鳳樓深深,多少情事如煙,封存在記憶之中。望着飾有鸞鳥圖案的銅鏡,繡着鴛鴦的錦被,思念往事,寸斷肝腸。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流光:光陰,或認爲是雨後草葉上油亮的光彩。鳳樓:傳說春秋時期,秦穆公爲其女弄玉築造鳳台,弄玉與蕭史常於此吹簫,後來一同飛昇成仙。“鳳樓”由此而來,這裏指女子的妝樓。鸞鏡:鏡子的別稱。傳說,用鏡子照鸞鳥,鸞鳥見影便翩翩起舞,所以把鏡子叫做鸞鏡。鴛衾:繡着鴛鴦圖案的被子。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牀。薄悻(xìng)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夢魂,信馬由繮,千里飄蕩,魂迴夢醒,只見楊花點點,飄滿繡牀。薄情負心的人呀,我半掩閨門,你卻遲遲不來,夕陽西下,眼看辜負了三春的良辰美景,灑下清淡的淚珠幾行。

魂夢:即“夢魂”,古人認爲人有靈魂,能在睡夢中離開肉體,故稱“夢魂”。薄悻:對愛情不專一的男子,即薄情郎。負你殘春:辜負了春光。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霏霏細雨浸溼了光陰,芳草萋萋,年復一年,與離恨一起生長。鳳樓深深,多少情事如煙,封存在記憶之中。望着飾有鸞鳥圖案的銅鏡,繡着鴛鴦的錦被,思念往事,寸斷肝腸。

夢魂,信馬由繮,千里飄蕩,魂迴夢醒,只見楊花點點,飄滿繡牀。薄情負心的人呀,我半掩閨門,你卻遲遲不來,夕陽西下,眼看辜負了三春的良辰美景,灑下清淡的淚珠幾行。

註釋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

流光:光陰,或認爲是雨後草葉上油亮的光彩。

鳳樓:傳說春秋時期,秦穆公爲其女弄玉築造鳳台,弄玉與蕭史常於此吹簫,後來一同飛昇成仙。“鳳樓”由此而來,這裏指女子的妝樓。

鸞(luán)鏡:鏡子的別稱。傳說,用鏡子照鸞鳥,鸞鳥見影便翩翩起舞,所以把鏡子叫做鸞鏡。鴛衾:繡着鴛鴦圖案的被子。

魂夢:即“夢魂”,古人認爲人有靈魂,能在睡夢中離開肉體,故稱“夢魂”。

薄悻(xìng):對愛情不專一的男子,即薄情郎。

負你殘春:辜負了春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早年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自古文人就爲春日和秋日悲傷的傳統,詞風接近花間派的馮延巳也不例外。在某個下着小雨的春日,作者頓生出“怨望”之情以及濃濃的傷春之情,藉着閨情在這首詞中抒發出來。

賞析

這是一首閨情詞,上片詠草起興,以芳草喻離恨,進而寫出女子鳳樓獨居的苦楚,下片先寫夢境,後寫女子所居的環境,進一步表現抒情主人公念遠的愁情。全詞語言明自雅麗,筆法離合自然。這首詞擺脫花間詞人對婦女容貌與服飾的描繪,而轉向人物內心感情的刻畫,在詞史上有一定影響。

“細雨溼流光”,雖則五字,卻道盡了初春的無限風光。細雨濛濛,灑落在春草葉上,留下滴滴水珠,微風吹過,泛起流光。“溼流光”意指主人公所度過的隨春雨而流逝的歲月也是那樣的冷澀惱人,正是“梧桐更兼細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流光”一詞還將冷悽擾人的靜態煩悶與時光流逝的動態懼憂結合起來,冷寂獨處的日子往往感覺太慢,本希望快點度過,可是女人出於青春容顏易老的心理卻又希望時間慢慢流逝。而“流光”一詞又給人快速流去的感覺,如此矛盾糾結的心理集於此短短五個字中。在表現愛情相思苦悶的同時,還滲透着一種人生苦短的生命憂患意識。“芳草年年與恨長”也是以具象表現抽象的妙句,將無形的離恨比託於年年生、年年長的芳草,可感可觸,極形象地道出抒情主人公忍受長久離別的痛苦。

“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一方面,它確切地描繪出了春天細雨綿綿之時。煙霧繚繞,茫茫一片的景象;另一方面,霧籠鳳樓,人如同被困鎖在無人知曉的地方,無限心事,茫茫無以傾訴。兩相對照,景情交融,給讀者的感染力就非常之深。

“鸞鏡鴛衾兩斷腸”。鸞鳳成雙,鴛鴦成對,“鸞鏡鴛衾兩斷腸”中的這個“兩”字既有兩兩成偶之物與自身形單影隻的對比,也包含着兩對成雙之物對自身孤獨情懷的連續刺激,語意雙關,極有意蘊。

“魂夢任悠揚,睡起楊花滿繡牀”。“魂夢任悠揚”,是對“煙鎖鳳樓”的反彈,禁錮在空閨中的少婦在夢中可以無拘無束,任情馳騁。可睡起所能看到的只是“楊花滿繡牀”。“楊花滿繡牀”與上句“魂夢任悠揚”相印相稱,一虛一實,互文見義。從這兩句所描述的情景看來,思婦魂牽夢縈的意中人杳不見蹤影。灑脫之餘,更顯悲涼。

“薄悻不來門半掩,斜陽”。她半掩閨門,等待戀人的到來,可是從清晨等到紅日西斜,還未見蹤影,她忍不住罵了一聲“薄情郎”。愛之深,方恨之切。她口頭稱爲“薄悻”,內心深處愛的深切。

“負你殘春淚幾行”。當無望中的盼望最終落空時,她便簌簌的落下淚來。詞人不說抒情主人公是爲所思之人流淚,而說因辜負了三春的良辰美景而爲春光灑淚。此爲本詞又一出新的寫法,同時也是對抒情主人公心懷的一種委婉詩意的表達。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南鄉子·洪邁被拘留

洪邁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敵仇。一日忍飢猶不耐,堪羞!蘇武爭禁十九秋。

厥父既無謀,厥子安能解國憂。萬里歸來誇舌辨,村牛!好擺頭時便擺頭。

翻譯

洪邁出使金國被關押三日,就向敵人跪拜乞哀。一天的飢餓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實在可恥!漢代的蘇武在匈奴十九個春秋又是怎樣堅持過來的呢!

他的父親當初被扣在金國一籌莫展,又怎能指望洪邁能爲國解憂呢?可是他出使歸來還要吹牛,誇耀自己的辯才,真是蠢鈍如牛。他這種人是一得到機會就喜歡搖頭擺尾。

註釋

拘留:關押。

稽首:古代跪拜禮。

垂哀:乞憐求饒。

敵仇:即仇敵,這裏指金國。

爭禁:即怎禁,如何經得起的意思。

厥父:指洪邁的父親洪皓。

無謀:形容洪皓在金國束手無策的樣子。

厥子:指洪邁。

賞析

洪邁在宋高宗末年出使金國。他剛到那裏時,頗能表現一點堂堂使臣的氣派,不肯低聲下氣,要求用平等的禮節與金主相見。可是,金人蠻橫地把他關在使館之中,從早到晚不供給一點食物。就這麼輕輕一壓,洪邁就這樣關了三日才見到金國的君主。金大都督懷中提議將洪邁扣留,因左丞相張浩認爲不可以,乃遣還。本詞開頭兩句所說的就是這個故事。“拘留”即關押。“稽首”就是磕頭。“垂哀”就是乞憐求饒。“敵仇”,即仇敵,這裏指金國。

頭兩句畫出了洪邁的醜態,下面三句便諷刺他道:一天的飢餓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實在可恥!漢代的蘇武在匈奴十九個春秋又是怎樣堅持過來的呢!“爭禁”,即怎禁,如何經得起的意思。蘇武是漢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一個使臣,匈奴單于逼他投降,他不肯,被流放在北海牧羊,餐風宿露,受盡折磨,始終不屈服,堅持鬥爭了十九年,後來終於回到長安。蘇武成爲堅持民族氣節、不辱使命的光輝典型,所以這首詞拿他來與屈辱的洪邁對比。兩相對照,軟骨頭的洪邁不就顯得更可恥了嗎?

詞的下片進一步對洪邁回國後的裝腔作勢進行揭露和諷刺。

下片的意思是說:洪邁的老子當初被扣在金國一籌莫展,又怎能指望洪邁能爲國解憂呢?可是他出使歸來還要吹牛,誇耀自己的辯才,真是個不要臉的蠢傢伙。他這種人是一得到機會就喜歡搖頭擺尾,裝腔作勢的。

“厥父”即“其父”,指洪邁的父親洪皓。他也曾出使金國而被扣留,在那裏呆了十五年才被放回。“無謀”是形容洪皓在金國束手無策的樣子。“厥子”即“其子”,指洪邁。這兩句的意思是:老子尚且無用,兒子又哪裏能夠爲國解憂?“村牛”,也就是“蠢貨”、“笨蛋”的意思。“好擺頭時便擺頭”,是說洪邁得着機會就喜歡搖頭擺尾。

這首詞的諷刺意味是很強的。因爲它揭露的不僅是洪邁一個人。在南宋朝廷中,象他這樣在敵人面前膽小如鼠、而對人民卻威風如虎的官員,又何止洪邁一個呢!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南鄉子·新月上

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採珠來。棹穿花過歸溪口。沽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

翻譯

新月上來了,瀰漫的煙霧散開了,習慣了追趕潮汐去採珠。艇兒穿花過溪而回,買一壺春酒,將小艇繫好在垂岸的柳樹下。月夜趕潮水,勇鬥風浪;穿花而歸,沽酒小飲,構成了採珠人的獨特生活。

註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好離鄉》、《蕉葉怨》。慣:習慣。

沽:買。

春酒:冬季釀製,及春而成,故稱。也叫濼醪。

創作背景

李珣早年曾漫遊吳越、兩廣等地,對異域風情的熟悉,使他的風土詞生動又豐富。他寫的十七首《南鄉子》都是歌詠的東粵風情。蓮塘泛彩舟,棹歌驚睡鴛,遊女帶香,競折團荷,荔枝掛紅,孔雀爭妍。濃郁的嶺南風情,質樸的民歌風味,以及文人淡淡的感傷,使他寫下了這部作品。

賞析

這首詞寫採珠人傍晚歸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景色清幽淡雅。彎彎的月兒爬上夜空,在月光照耀之下,瀰漫的霧氣漸漸散開,採珠人在夜色下從容划船,穿花過溪,泊船買酒,一“劃”一“穿”“泊”,這一切在作者筆下如一幅優美清新的水墨畫,徐徐向讀者展開。該詞的難得之處在於作者把尋常景色和採珠人的尋常生活寫得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動人,淡而有味,如清茶宜人,如清香醉人。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寫出了作者對異域風情的深刻體驗,引人入勝。

南鄉子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朝 蘇軾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爲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譯文

深秋霜降時節,水位下降,遠處江心的沙洲都露出來了。酒力減退了,才覺察到微風吹過,讓人覺得涼颼颼的。破帽卻多情留戀,不肯被風吹落。

重陽節如何度過,只借酒消憂,打發時光而已,世間萬事都是轉眼成空的夢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陽節後菊花色香均會大減,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感嘆發愁了。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註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爲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又名《好離鄉》、《蕉葉怨》等。

此詞於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在黃州作。

涵輝樓:在黃岡縣西南。宋韓琦《涵輝樓》詩:“臨江三四樓,次第壓城首。山光遍軒楹,波影撼窗牖。”爲當地名勝。蘇軾《醉蓬萊》序雲:“餘謫居黃州,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於西霞樓。”

徐君猷:名大受,當時黃州知州。

重九: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淺碧:水淺而綠。

鱗鱗:形容水波如魚鱗一般。

若爲酬:怎樣應付過去。

尊:同“樽”,酒杯。

休休:不要,此處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破帽句:《晉書·孟嘉傳》載孟嘉於九月九日登龍山時帽子爲風吹落而不覺,後成重陽登高典故。此詞翻用其事。

明日句:唐鄭谷《十日菊詞》:“節去蜂蝶不知,曉庭還繞折空枝。”此詞更進一層,謂重陽節後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故其《與王定國》中提到此句。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賞析

詞的上片寫樓中遠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描繪大江兩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淺,是深秋霜降季節現象,以“水痕收”表之。“淺碧”承上句江水,“鱗鱗”是水泛微波,似魚鱗狀:“露遠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遠”字體現的是登樓遙望所見。兩句是此時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氣清、明麗雄闊的秋景。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此三句寫酒後感受。“酒力漸消”,皮膚敏感,故覺有“風力”。而風本甚微,故覺其“力軟”。風力雖“軟”,仍覺有“颼颼”涼意。但風力再軟,仍不至於落帽。此三句以“風力”爲軸心,圍繞它來發揮。晉時孟嘉落帽於龍山,是唐宋詩詞常用的典故。蘇軾對這一典故加以反用,說破帽對他的頭很有感情,不管風怎樣吹,抵死不肯離開。“破帽”這裏具有象徵隱喻意義,指的是世事的紛紛擾擾、官場的勾心鬥角。作者說破帽“多情戀頭”,不僅不厭惡,反而深表喜悅,這其實是用戲謔的手法,表達自己渴望超脫而又無法真正超脫的無可奈何。

下片就涵輝樓上宴席,抒發感慨。“佳節若爲酬,但把清樽斷送秋”兩句,化用杜牧《重九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句意。“斷送”,此即打發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擊,使他對待世事的態度有所變化,由憂懼轉爲達觀,這乃是他黃州時期所領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說爲何要以美酒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是化用宋初潘閬“萬事到頭都是夢,休嗟百計不如人”句意。“明日黃花蝶也愁”反用唐鄭谷詠《十日菊》中“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句意,意謂明日之菊,色香均會大減,已非今日之菊,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爲之嘆惋傷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難久,正因爲如此,此時對此盛開之菊,更應開懷暢飲,盡情賞玩。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這與蘇軾別的詞中所發出的“人間如夢”、“世事一場大夢”、“未轉頭時皆夢”、“古今如夢,何曾夢覺”,“君臣一夢,古今虛名”等慨嘆異曲同工,表現了蘇軾後半生的生活態度。他看來,世間萬事,皆是夢境,轉眼成空;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雲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於懷。如果命運不允許自己有爲,就飲酒作樂,終老餘生;如有機會一展抱負,就努力爲之。這種進取與退隱、積極與消極的矛盾雙重心理,在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貶謫黃州期間,於元豐五年(1082年)重陽日郡中涵輝樓宴席上爲黃州知州徐君猷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