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1

一、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學習英語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採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成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各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爲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2

我們現在所採用的是新課標人教版的英語,該版英語教學是以任務型學習爲基礎,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兩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開展以學生爲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做到這幾點,我認爲必須有着幾方面的認識。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語教學中總是以老師教爲主,一節課中老師要講大半節課,然後就是以學生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比較重視知識的系統傳授和筆頭練習,比較忽視聽、說、讀、寫語言能力訓練和口頭練習。這種教學的後果是使學生患有“英語聾啞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種教學認爲語言相當於一門技能,如同騎車、游泳一樣,多練即成。故教學時比較強調大量單一,重複的練習和鞏固,這樣的後果是使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產生厭惡感,最後導致失去學習的信心。而現代英語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學習,在老師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去學會學習,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培養自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發展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認爲,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爲,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法學習,所謂發現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要儘可能使學生成爲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可見,教師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培養獨立思考習慣十分重要。在新課表英語教材中,許多單元都要求學生去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例如:Module2Unit3Computers這一單元的Warmingup要求通過看圖片並通過書籍網絡等其他渠道來了解電腦,並學會用如下句型Ithinkthat…Inmyopinion…Ibelievethat…etc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直觀教學,快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語言交際能力。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生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繫,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並能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慾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這對於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學生來講無疑困難重重。此外,由於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學生始終處在羞怯、懼怕說錯的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學生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新課標英語教學中,採用直觀教具、遊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都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興趣,並能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在教食物時有許多的單詞,如果靠單純的記憶的話,會顯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採用了直觀教具,像照片,實物,不僅使學生記憶深刻,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life時,有許多和現實生活有關的詞彙如”Cigrarettesmoking,drinkingalcohol,drugtaking”等,這些都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最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全面,合理的安排課後任務。

新課標英語課後任務作爲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既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繫,但又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複。該書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安排課後任務。例如:通過和每個單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Usingwordsandexpressions等來檢查學生對該單元內容的掌握又通過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task,listeningtask,speakingtask等來提高學生相應的能力。

新課標英語的教學還在探索和實踐中,要真正做到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鬆活潑的課堂氣氛,贏得學生的參與和配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老師共同的努力。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3

我從教之初,恰好趕上了課改,從2001上踏上國小講臺,至今已十年有餘。對於國小課堂的變化,有諸多感受。這次我校對課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我對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並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一、課改就是構建高效課堂。

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獲得知識。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二、課改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多思、多做。

三、對不同的學生,一定要“因材施教”,不可搞“一刀切”。

程度不同的學生我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只要在課堂上他們能各自“學有所得”就好,不一定每個人考試都要得A。

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每週,我會不定時的讓各班課代表自己佈置英語作業,其實學生最知道他們哪部分掌握得不夠好。

五、“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學習的動力尤爲重要。

其實對於國小生來說,拿偉大的理想激勵他們,只能對一小部分學生起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作業跟他一節課或者一天的表現掛鉤,把學生分組,他的表現不只代表他自己,還代表他整個組,表現好了加分,差了減分,下午放學時課代表會把計分名單一起帶來辦公室。這樣一來,他們會爲了整個組少寫點作業而努力。

六、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面一定要廣。

新授課,齊讀、分組讀不必說。

聽寫時,每次一個組一個學生到黑板寫,其餘在下面,然後,再每組一個學習差不多的學生到黑板上寫,時間允許可以多叫幾組。他們每對一個單詞,會爲他們組得一分。每次結束時,由組長來閱,並輔導修改,其他學生則與搭檔交換。試卷講評時,每組分一題,組長讀題,提問,不但回答要回答出答案,還要回答出原因,因爲組長會問“Why”?這樣,一張試卷講完,一個班裏的學生幾乎能提問一遍。

實在有的組沒機會回答,會在下一節課時先提問他們,組內的學生回答問題,第一個學生是組長點名,往下是“onebyone”,若他們組的題目問題較少不能每個人都回答一次,那麼下次再提問時,那個沒來得及提問的同學要第一個來答,老師忘記沒關係,組內成員會提醒他,到時他不想站起來都不行。

課改,如一縷清涼的風,吹走了傳統課堂沉悶的空氣,讓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4

曾子曰:“吾同三省吾身。”就英語教師而言,英語教學反思到底應該反思什幺呢?課前設計、課堂操作和課後反思構成了一個有機體,教學反思貫穿其中,因而以時間的角度來看,教學反思可相應地分爲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

新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以弘揚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宗旨,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探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教師的角色轉變爲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職責的變化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適應性、變通性和創新性來面對互動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上課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集中更多的精力優化教學設計。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是否明確、重難點是否突出、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導入及過渡是否自然、教學節奏是否適中等因素的時候,需要對擬定的教學設計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與修改。因此,課前反思能夠確保上課時正確引導學生走進課掌及實現教學目標,是優化教學設計的有效保障。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教學會經歷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有序的過程,原先的預案被打破,帶來意料之外的不平衡和不協調。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快速地反思。教師要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調整課前的教學設計,課中反思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應變力,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課堂反應、測試反饋等信息,做到方法常變新,使課中反思更好地直接服務於教學,成爲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

一節課後,教師要及時反思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等方面的失誤和偏差。在上課提問時,對於那些說“Sorry,I don’t know.”的學生,是否讓他們直接坐下,再提問別的學生,課後反思我們會發現這樣做只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且爲那些不善思考,用同樣方式來搪塞教師的學生找到了合適的藉口。反思在每節課是否習慣給學生留一些家庭作業,而這些作業形式是否多樣任務也不重呢?如果能夠做到的話,那起碼可以促使學生天天有任務,天天學英語,漸漸養成預習功課複習所學知識的好習慣。課後是否對教學細節進行反思不足以決定成敗,但卻能決定以後的課堂精彩程度與否及能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關係到教學質量的優劣。

在做好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工作的基礎上,教師還需以不同的角度和途徑來反思教與學、得與失,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引導和幫助學生每週反饋,促進反思。教師可以設計每週反饋表,讓學生及時填寫,自查自己的學習狀態與努力程度,積累學習經驗,與教師、家長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思想、行爲、需求與期望中反思施教中的利弊得失,調整教與學的策略。每週反饋表主要是以模塊每單元中的Unit Diary力依據,結合學生學習態度與情感制定。

a.本週學會的知識點。(單詞、短語、句型等)

b.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在校/在家;白天/晚上)

c.每週學習英語的途徑。(課堂/課外;看書/上網)

d.每週所做練習中反覆出現的錯題並加以揣摩。

e.自己總結並發現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學生在真實記錄自己學習軌跡的同時,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與反饋過程加以關注與指導,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提高自我。此外,從學生角度反思得出的結果,更有助於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從思“得”思“失”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其次,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應作爲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的教學實踐,併成爲一個對自己的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這樣,教師就不僅是理論的被動接受者,而且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理論的。教學的實踐離不開教學的理論,教學是一種理性行爲,通過理論的學習,瞭解教學規律、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及語言學理論,可以幫助反思我們的實踐。因而,在實際教學反思中,教師應該做到:

a. 思考爲達到教學目標採用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

b. 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c. 記錄在課堂教學中轉瞬即逝的“智慧火花”——教學靈感。

d. 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反思課堂教學。

e.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教師要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真正結合在一起,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又在教學實踐中發展教學理論,不斷努力認識課程、反思課堂、研究學生,不斷地重建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不斷地提高自我。

最後,教師需從其他途徑內省。教師職業的一個特點是“專業個人主義”(professional individualism)。有的教師的課堂是“自給自足”,缺乏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甚至在行政管理手段施壓的情況下,視“聽課”“集體備課”爲包袱。衆人皆曉忠言逆耳,大家對開課教師提出自己的真實看法並指出不足,讓其能從真正意義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將會大有收穫;通過這種直接的互相交換意見的方式虛心聽取並採納別人的建議,進行自我反思,也是瞭解自己,發展自我的一條良好途徑。除此之外,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以及自身作爲一名終身學習者,應該充分運用網絡,研讀同行的教學課件,借鑑名師的成功之處,品讀英語精品佳作,更好地提高自我反思的質量,促進英語的教與學。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要在課前、課中和課後進行自我反思,還要尊重學生,立足中等生,幫助後進生,指導優等生,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或想法;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研究能力,寫好教學後記和教學反思,全身心地進行自我考查;同時邀請同行聽課、評課,促進自己反思,不斷汲取營養。總之,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併成長起來。我們應該在新課改之路上不斷成長,把教學反思當做成功超越自我的“助跑器”。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5

從事英語教學五年,筆者接觸兩種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課標.雖然執教時間不長,卻頗有感觸.個性是九月份開始接觸人教新課標這本教材,深深感覺到教學永遠是形影不離的.高中英語教學給我的印象是:與時俱進;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步步爲贏;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是漁夫,授學生與漁.

作爲授漁者,要了解授漁的漁具.教師首先必學對新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對其指導精神瞭如指掌.在筆者眼裏,新教材本着”以人爲本”,要求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學習,具有以下特點:話題與時俱進,語言地道自然;;教學理念先進,倡導體驗學習;引導探究學習,編排體系合理;設計圖文並茂,留給創造空間;單元生詞大幅增加,語法進度大步加快.

作爲教授者,要了解授漁的對象.筆者執教於一所縣城中學.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往往都具備這樣的特徵:英語基礎薄弱,底子差,深受”語法”爲中心的傳統教學的影響,只關注語法和單詞用法,聽力口語零階段.同時,由於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學生見識少而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爲學習英語就是考試會做題.總之,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方法且自尊心特強.

針對這些狀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以下嘗試:

一、教學過程中,注重常規教學中求創新,注意高一年級與國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開始,我們能夠透過入學考試等了解學生的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國中的缺漏知識。利用開學後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彙、句型、語法等方面幫忙學生系統複習。儘快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儘量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大學聯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潛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加強與學生接觸,儘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不玩花架子

1、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記的習慣

(2)讀的習慣

(3)寫的習慣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morrow)曾說過:“tolearnit,doit…onlybypractisingmunicativeactivitiescanwelearntomunicate.”貫徹交際性原則也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爲實際,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nicetoseeyouagain./it’sfinetoday,isn’t/howareyou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youhaveagoodtimeatthe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到達交際的目的。

⑵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report鍛鍊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狀況,也能夠讓他們講故事,並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⑶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資料。針對近期所學資料,佈置學生課後進行討論排練,然後再搬上課堂表演。

⑷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辦英語小報,舉行英語晚會。這些活動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用心性。

3、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只有透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潛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潛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潛力。另外,自學潛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學生課外超多的獨立的閱讀,於是高一我們就要求學生人人儘量有一本英漢詞典作爲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4、認真抓好英語早讀:外語教師下班級認真抓早讀課,除了對學生起督促鼓勵的作用外,還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發音、朗讀、理解課文及語法概念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給予糾正、示範和指導,從而掌握了學生實際水平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階段的教學計劃及具體教學安排,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早讀課不像上正課那樣規矩嚴格,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拘形式,這樣有助於密切師生感情。而這時情感的產生往往在激發學生學習外語興趣方面起着用心的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晨是人的記憶高峯期。在這個時期明讀外語、拼讀單詞、背誦課文或練習語音語調等,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過以上的做法,學生的興趣明顯增強,信心也增強了,學習變得主動了.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對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

1、生詞量大,學生難以掌握.新課標要求的詞彙量:修完1-5本必修課本,詞彙量爲2400-2500個,到達七級要求;到達八級要求,即修完1-8本教材,詞彙量要求爲3300個;九級要求的詞彙量是4500個.鑑於這樣的安排,每個單元的詞彙基本是在50-60之間。對於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難度頗大。

2、聽力材料多而長,設題較難不便使用。新教材每個單元中的聽力資料比較多,連同練習冊中的至少有三個聽力材料與練習,儘管所選材料都與本單元話題密切相關,但是總體難度都很大。我們曾在教學第一單元時,按照要求給學生聽第六頁的短文,後讓學生完成相應練習,結果學生普遍沒聽明白,不但浪費了一節課,還容易使學生喪失信心。

3、workbook部分包括有利於鞏固或進一步提高知識與技能的練習和活動,容量幾乎和主教材相當。有的教師惟恐不周,爲了趕進度,只好加班加點,走馬觀花過一遍。有的教師以課時有限、學生消化不了爲由放棄workbook。只有少數教師根據需要有選取地使用練習冊的資料。

4、教學資料多,學生用心性不高。學生進入高中,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期盼,對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剛開始都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但是一兩個星期的教學過後,發現學生們的精神狀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難度大,資料多,應接不暇;2、課堂所學的資料似乎和考試脫節,試題不會做,沒有成功感;3、學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難極易退縮.

對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與實踐:

1、合理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重組.新課標對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推薦: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資料,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地取捨或調整。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應調整:

1)刪減難度教大的資料主要是listening,speaking,以及練習冊中的project等等;project因爲需要學生走出課堂,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甚至需要收集資料,參與社會實踐才能完成,這對於農村寄宿制的學校,很難做到。而listeningandspeaking則是鑑於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大部分根本無法開展。於是選用英語輔導報上的聽力材料或者英語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另外關於寫作,因爲每個單元寫作任務比較多,也只能是有所篩選着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見的句型背誦以及課文精彩段落背誦。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6

英語報刊選讀課的作用是爲學生打好閱讀英語報刊的語言基礎,使他們掌握英文報刊的文體知識、閱讀英語報刊的必要常識以及與時事新聞知識等。我們強調語言潛力的培養,並不等於否定語言知識的重要性。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潛力缺一不可,而對於英語報刊選讀課來說,新聞英語文體的基礎知識、英語報刊閱讀的基本技能不可削弱,傳授語言知識在報刊選讀課堂教學中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基於這根本思路,本學期在高中一年級開設了小範圍的(20人)英語報刊選讀課,下面我就本學期報刊閱讀的教學實踐作一分析。

1.改善授課形式,變講課爲讀報活動課

思考到報刊選讀課的特殊性,我嘗試了以課內外讀報的形式讓學生獲得報刊新聞文體知識。改變授課方式,並非僅僅換個形式,所謂換湯不換藥。報刊課作爲一種新的授課方式,比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更爲靈活,我們能夠及時捕捉報刊上的重大新聞和時事報道,充分利用英文報刊這一學習現代英語的最佳材料。

事實證明,報刊閱讀課使教學資料變得富有彈性。此外,我借鑑任務型教學法,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預習和複習,以便他們更加自主地學習。課內主要指導學生英語報刊閱讀方法,課外學生將在課堂上獲得的語言知識充分運用。

2.豐富教學形式,更新教學資料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人手一冊教科書,這種以課本爲主導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報刊課引入課堂變換了語言輸入形式,使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大增。而且我不拘泥於某一份報紙,根據多種報刊,在博採衆長的基礎上選取材料,課堂中的例子大多從我們手頭最新的英美報刊中選用。例如,在講到“英美報刊新聞標題的作用與特點”時,所用的實例多選自《學生雙語時代》以及《21世紀報》。

雖然教材在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無論多新的教材都與現實有不同程度的脫節。但是報刊選讀課上,我們使用的材料很有時代感。比如說《學生雙語時代》,該報的文章新,很有時代特色,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活力和時代感。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激增的時代,報刊英語反映着日新月異的語言變化和層出不窮的新生詞語。例如,運用縮略語是報刊語言的一大特色,像CEOChiefExecutiveOfficer(首席執行官),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術),PNTRPermanentNormalTradeRelations(永久正常貿易關係),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無線應用軟件協定)等等,這些在近兩年的報刊上幾乎每日可見的新縮略語有的還未來得及收入字典,我們便在講課中及時介紹英語報刊中出現頻率高的新詞,補充新鮮的外報外刊資料,使課程資料得到不斷的更新。

3.主動、自主式學習潛力的培養

報刊課以新的授課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此外,由於每一次課堂信息量大,資料高度濃縮,學生不可能立即全部掌握報紙中出現的知識,而需要在課後去消化、吸收。課時的限制使他們成爲了時間的主人,進而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習態度由消極被動趨於用心主動,在課前能進行預習和作一些必要的準備,並能自覺地進行課外英語報刊閱讀實踐,從而構成了課內吸收、課外消化的良性循環。

我們明白,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很多,諸如個性(personaltraits)、性別(sex)、認知方式(cognitivestyles)、學習動機(motivation)、學習策略(1earningstrategies)和興趣(interest)等各種因素(劉潤清1999:8)。由於每個人的遺傳特徵、努力程度等互不相同,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主體既有共性的相似,也有個性的差異,而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很難針對個性差異真正做到區別要求、因材施教。報刊課的實踐爲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寬鬆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選取難易適合自己的程度、資料適合自己的興趣的報刊閱讀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進度也能夠根據各自的需求自我調節。興趣和需要是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因素,貼合自己興趣和需要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增多對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頗有裨益。因此,課外學習實現了學習過程個別化,增加了語言運用的實踐機會,也是教師實現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重要途徑。

4.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習潛力

外語教學要培養成功的學習者,而不是讓學生依附於教師。教育不僅僅要重視教師的教,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學,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潛力,使其能夠獨立於教師從事學習。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的潛力,並最終擺脫教師的幫忙獨立地學習和掌握語言。SaraCotteral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提高語言應用潛力的有效途徑是使學生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承擔必須的職責,並在語言學習中發揮主動性與獨立性(Cotteral1995:220)。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均趨成熟,高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高中學生已具有相當高的思維水平和獨立意識,這是他們自學的有利條件。本課程給學生帶給了必須程度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使他們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學習潛力。

5.拓展、探究式學習潛力

信息靠語言傳播,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而現代社會信息量又十分之大,學生要獲取信息,單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英語報刊是學習和掌握現代英語的有效手段,英美報刊選讀課需要學生進行超多的課外閱讀實踐。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促進學生涉獵課本以外的各種知識,拓寬了學習環境,拓展了學習範圍。作爲傳播信息的主要媒體之一的報刊知識覆蓋面廣,學生透過超多的課外報刊閱讀,擴大了教材的外延(extensionofteachingmaterials),培養了閱讀英語報刊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報刊閱讀的理解潛力。

現代教學理論以認知學習理論爲指導,認爲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有個性的主體,他們就應透過探索去發現、去建構知識,並注重各種潛力的發揮,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李國祥、張新明1998:162)。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生,是學校最活躍的因素,他們有着開放的頭腦、好奇的態度和探索的慾望,課外學習活動培養了他們的自學鑽研精神以及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使他們能夠透過探索和好處建構途徑獲取知識,從而由知識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爲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發現者。可見,英美報刊選讀課的嘗試使學生對報刊學習持續了用心的心理狀態,增強了自學潛力,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從而爲自己的學習負起職責來。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7

接手12班後不久,就有好幾個學生私下問我:老師,怎樣才能夠學好英語啊聽到這個問題,我是既憂又喜。喜的是這些學生開竅了,想學英語了,我必須要將學生們的這份激情保溫。

憂的是班上多數學生英語基礎不好,有的甚至根本談不上基礎,而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據我思考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

(1)這些學生對學習英語無計劃、無目標、無學習職責,而且不少學生惰性大,依靠性強,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2)這些學生仍然延續不適應高中學習的國中學習習慣和方法。

(3)這些學生不能自覺預習、自覺複習、自覺完成作業。但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這個世界沒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只有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

在針對具體的學生回答了具體的高一英語以及其他科的一些方法後,有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那就是:怎樣才能夠讓學生學好英語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幫忙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儘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呢我初步總結反思如下,望各位教學前輩斧正。

一、先向學生簡介初、高中英語特點,幫忙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方法。

國中是打基礎的階段,各種學習主要是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積累,一般側重簡單的聽、說、讀、寫的訓練,知識點較淺,靠背背記記就能夠學好。而高中英語則是在國中英語的基礎上再提高的階段,主要是聽、讀、理解、寫的訓練。這些在語言的要求和難度上都比國中英語要求得高。進入高中後,如果僅僅是記單詞,學語法是學不好英語的。爲了促使學生的學習觀點改變,我爲學生精心準備了以frameoftheenglishlanguage爲題的觀念轉變講義,從學生聽講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已經跟上了我的步伐,或者說他們理解了高中英語不是國中英語的簡單延續,而是深化。高中英語的重點轉向讀後理解,轉向實際運用,強調運用潛力,大學聯考也正是對應用潛力的考察。學生要想辦法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潛力、寫作潛力和聽說潛力。

二、儘快瞭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幫忙學生克服自卑和自畏的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在國中時,英語老是學不好,一心想到高中來重拾信心,但哪裏明白到了高中後,由於英語難度較大,透過高一幾次考試後,自己在班上的名次更不如從前了,並時常爲此苦惱,慢慢地學習英語的勁頭就不足了,有的乾脆放棄了。其實,因自卑而苦惱的學生說明其有上進心,這也是他們的閃光點所在。我就鼓勵他們要有信心,告訴他們人無完人,關鍵是你自己怎樣去認識。一個人有自卑和自畏的心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要多想自己的優點,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應對緊張的學習壓力以及各種考試的壓力,讓學生們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把有利變爲動力,這樣就能夠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告訴他們飯一口一口地吃,學習要慢慢來,不能夠急,要一如既往,杜絕急功近利的心態,畢竟:attitudeiseverything!

三、幫忙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透過剖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其適當地、有計劃地複習國中知識,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查漏補缺,使基礎更加牢固。制定學習目標很重要。教師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就像航海中的燈塔給他們的學習指明瞭方向。對學生而言,目標就是期望,但目標不要過高,應根據他們的狀況而定。如果定得太高,有了幾次挫折後,學生會感到疲倦,但也不能過低,目標太低會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造成鬆懈,起不到作用。

四、鼓勵學生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我一向認爲貼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並能行之有效,能夠提高自己的水平的方法就是好的學習方法。個人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1.認真抓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許多學生沒有這樣的學習每個單詞習慣。透過預習學生自己會發現疑難的地方以便在聽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抓住重點和難點。課後抓緊時間進行復習鞏固,透過聽、說、讀、寫訓練掌握所學知識,爲知識運用奠定基礎。爲了有效地避免學生的惰性,我多次引導學生做聽寫接力活動,在增長學習英語用心性的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小羣衆意識其樂融融。

2.學習英語單詞不要孤立地死記硬背。

學生學習單詞的正確方法應是把單詞放在句子和閱讀文章中來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其次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猜測詞其義的好習慣。不妨聯繫上下文讓其猜一下要表達的意思,讀完後再去查詞典,這對培養語言的悟性是很有好處的。學習英語猶如蓋房子,英語的句子結構就是框架,單詞則是房子的磚瓦。你雖然備足了磚瓦,但不知怎樣建房子的框架是造不成房子的,充其量也只是磚瓦的雜堆亂砌。這就是有的人記住了單詞卻寫不出句子的原因。

3.處理好語法與聽、說、讀、寫的關係。

學習英語需要懂一點語法。只要掌握基本語法,學生所說的、所寫的才比較規範,他們纔不會犯時態、語態、結構等方面的錯誤。一般來說,教科書上的文章都是經過反覆挑選的,要讀得精些,光讀懂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讀出其字裏行間的含義。文中的詞都要認識,有些句子結構還要模仿用一用,經典句子能夠背下來。在12班開展的”35句必背句型”活動就應是個很成功的舉措。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行爲變爲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諸如多看、多讀、多背、多想和多寫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多看英語文章,堅持大聲朗讀並把一些精彩的文章、語段、句子熟背於心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勤動手、常練筆的寫作習慣……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就用這份感受作爲這篇日誌的結尾吧。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8

學生由國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英語新課標教材中的詞彙量巨增,語法難度加大。同時,新課標的課程性質和理念是在加強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潛力培養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潛力。因此,高中教師幾乎完全用英語授課。應對這種突變,學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學生英語水平相差較大,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班級,原先學的英語語音、語調也有所差異,很難適應高一英語學習,高一又是國中向高中過渡的關鍵階段,易造成兩級分化,怎樣才能使學生平穩過渡值得我們思考。

一、教學方法的研究

就學生而言,他們不再像以往那樣,主要在課堂上等着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或機械模仿,而是透過多種途徑,按照學習的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自主地去選取,去嘗試,去探索,去發展。就教師而言,則儘可能少地直接傳授或生硬灌輸,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激疑引思、導學釋難、點撥評議、啓智培能上。在這種開放的教學時空內,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有了用武之地,他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多角度、多渠道地去吸取知識的營養。

教師要在課堂中打開一扇明亮的窗戶,讓學生衝出分數的囚籠,從容地放飛自己,使他們看到分數之外還有一片廣闊的天空,領略藍天白雲之下無限完美的風光。

二、課堂教學藝術

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都是以教師的教爲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顯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的教學也是死板的,這有悖於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就筆者看來,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就是爲學生“鬆綁”,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要做到這點,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放”,即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潛力,也就是爲學生“鬆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而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是“放”得少,“收”得多,給學生以種.種限制,硬要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路子走,不得越雷池一步。我們爲什麼不能順着學生的路子走呢?另外,傳統教學中的信息交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交流,而不是雙向溝通,生生互動做得也不夠,遇到問題不是先讓學生討論,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許多教師認爲課堂上讓學生討論是形式主義,是浪費時間,課堂不容易控制,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無論是什麼樣的教育對象,討論的形式總是有作用的,只但是是討論的要求、深度及作用因人而異而已。

三、精心設計準備性練習,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爲了充分開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創造潛能,教師務必精心設計新授課前的準備性練習,注重練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其間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同時要注意嘗試的力度須貼合學生的實際,臺階要小,幅度不要太寬。此外,問題的設計要利於學生動起來,不能一下子給學生太多的題目,以免學生望而生畏,最好是研究一個合理的序列並分步呈現。

高一新課標第一模塊第三單元進述了一段沿湄公河而下的自行車旅行,主人公“王坤”以旅行日誌的形式詳細地記錄了這一過程。學生透過追隨這一段旅程,探討了“旅遊”相關的各種話題。如:如何爲旅遊做準備,怎樣選取適當的旅行方式,怎樣確定旅遊路線、計劃或日程等。因此,在“熱身”warming-up部分不是開始就向學生呈現新知識,而是讓學生從他們所熟悉的旅行常識入手,引導學生對旅行的話題進行思考,這一過程能夠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不易過多,透過學生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來實現本單元warming-up部分的教學目標。

四、精心設問,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能夠反饋學生學習的狀況,檢查學生連貫地表達自己思想和見解的潛力,這也是照顧個別差異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能夠透過各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比如,有次序地要求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學生有充分的準備,並且明白自己要回答什麼樣的`問題,這比隨機提問會更有助於學生學習的進步。

另外,不能盲目地提問,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問時也應有所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了如指掌,能夠用精煉的語言相當準確地概括出學生的特徵,什麼樣的問題給什麼樣的學生來回答也十分有把握。例如,對學得好的學生,我們就就應給他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對於思維活躍的學生,就就應給他一些創新的、開放性的問題,透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讓他們充分展示其才華;而對於學得不是太好的學生,就就應給他們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讓他們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自信,進而對英語產生興趣。無論什麼樣的學生都期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尊重、理解,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徵,實施針對性很強的鼓勵性評價,使所有學生都產生成功慾望,進而人人爭取成功。

五、樂學的態度

進入高中英語的學習,學習的難度和學生的壓力都在不斷增加,這有可能使有些學生放棄英語學習,所以,樂學的態度至關重要。樂學氛圍並不意味着使學生永遠在順境中獲得成功,當學生取得成功,體驗成功的歡樂的同時,還需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惑和受挫時,更要鼓勵學生不要灰心,要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從內心感到雖苦猶甜,樂在其中。

總之,高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以後順利完成高二、高三的英語教學奠定了基礎,所以,教師要鑽研教材,精心設計,努力創新教法,要持續學生學習英語的用心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幫忙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儘快適應高一英語學習,順利完成初高中英語的銜接。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9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繫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於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直接經驗。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指導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英語教師作爲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爲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爲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建立平等互愛的師生關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角,要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組織好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調動學生積極探求、思考的慾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首先,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地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決不能以自己的認識去支配學生的思維,以自己的標準評判學生的活動,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克服在英語學習中的害羞和焦慮心理,樂於幫助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創設融洽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許多事例表明,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裏,教師精神愉快,學生聽課輕鬆,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其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好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學有所獲,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新標準英語》第一冊Module 5 Unit 1 How many? 時,根據這套教材的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我制定出教學目標:

1.學生們能熟練掌握數字1—10。

2.學生們能聽懂會用How many? 這個句型。

3.複習學過的單詞:red, yellow, blue, black, green, dog ,cat. 重難點:1.重點:數字1—8的掌握。2.難點:five的發音。在設計教學過程環節儘量突出以學生爲主體。

二、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爲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目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提高英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我在教《新標準英語》第二冊“Do you like pears?”這單元時,設計一個當小記者的任務,讓學生進行飲食習慣調查採訪,學生便帶着任務饒有興趣地通過採訪,完成了調查表。這樣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能做某事”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

由此可見,“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英語課程標準》還強調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考慮當地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要,積極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當國小生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時,他們就會感到學習英語不枯燥、不乏味,也不感到負擔重,覺得學習英語就是一種樂趣,越學越想學,可見,興趣對英語學習有多麼大的推動作用。那麼,在課堂教學中該採用什麼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呢?

在教學中常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遊戲法”等。

3.1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說“Talk about it”。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飢餓狀);“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狀);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着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說“Stand up”“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3.2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誇張的動作或用誇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如,“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並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後,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

3.3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說什麼就說什麼,說錯也沒關係。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說錯要批評壓力,如:Hi, Jim. Hello, Mike,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另外,在鞏固新課時,我經常採用競賽法,引進競爭機制,給學生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符合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許多學生躍躍欲試,尤其自我表現力強,得到老師表揚的,甭提有多神氣了。此外,我還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遊戲”等。由於教學方法的多彩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氣,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3.4兒歌說唱法。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愛表演,所以我給每首兒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例如“Dog, dog 是小狗,小狗dog 汪汪汪。Panda, panda 是熊貓,熊貓panda愛吃竹……(動作 示範)等等,儘管有些動作非常簡單,但是學生卻很樂於參與。

四、藉助豐富多樣的輔助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英語時,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國小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應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電腦網絡等直觀教學手段,都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4.1用簡筆畫、掛圖和卡片,突破教材重點、難點,變難爲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我經常使用簡筆畫、掛圖和自制的英語卡片直觀手段,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而且能輕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並使學生在反覆仔細觀察過程中,養成認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例如,在教“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着邊指着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着單詞讀音,眼裏看着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

4.2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計算機教學能創設新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使其進行探索。良好的情境創設,能激發學生把在學習新知識時的創新慾望和潛能轉化爲現實的創新力。例如,我在教授顏色單詞時,就利用多媒體自制課件,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我創設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主頁:雨後,天空中出現了彩虹。並讓其伴隨輕快悅耳的音樂。當學生看到這新穎的畫面,聽見動聽的樂曲,就產生了好奇心,就很想知道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在主頁上,我還設計了“歌曲欣賞”,同學們可以一起跟着音樂齊唱“Color Song”這首歌曲;還有“Let’s learn”,(生詞學習),屏幕上會依次出現該課的單詞及標示該單詞意思的圖片與動畫,學生看到這個畫面之後,自然想知道這個單詞的發音,只要點擊“小喇叭”按鈕,學生立即可以聽到單詞的拼讀和發音,等學生對單詞有了總體意象之後,學生的興趣開始被調動起來,再加上小組競賽的方式,枯燥的單詞學習變得豐富生動,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競爭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競爭意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了培養,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五、實施科學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的健康成長。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評、小組評相結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地使用這些評價。這樣,對學生的評價纔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 Great…被讚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對是神采奕奕。此外,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地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穫,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國小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是一種享受。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國小英語課堂。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10

一、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學習英語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採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成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各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爲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11

一 教材存在的問題

新教材遵循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 面向學生, 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個體, 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 注重培養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1], 做到了改變過去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 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 強調了從學生的興趣, 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 倡導實踐、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2], 是一本不錯的教材。但是在我們和學生接觸了這個教材之後, 都認爲這個教材比較難。難在哪兒呢我們認爲有以下幾點:

(1) 詞彙量較大。每個單元的生詞量較多, 尤其是上冊每個單元的生詞量過多, 對於那些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 困難不小, 很容易使他們退縮。

(2) 語法點比較凌亂。這本書看似沒有語法、不要求語法, 但到做練習或考試時處處皆有語法。教材重視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但對於涉及到的語法點沒有相應的總結, 所以顯得比較凌亂。我們認爲如果對於一些重要的語法點, 在書上有個小結概括一下, 會有助於教師授課, 以及學生的理解和複習。所以教材上每個單元看似內容少, 但實際上教師需要給學生補充許多東西來幫助他們的理解。這就要加大教師的備課質量。

(3) 教材只有一個音標表, 未要求整體學習音標, 比如對字母組合發音規律的學習等。音標對於學習單詞是很重要的。學生爲什麼覺得記憶單詞難呢主要是對發音及字母組合的規律沒有掌握, 我們認爲如果適當的增加一些對於這些規律的學習, 會有助於他們對單詞的記憶。

(4) 課文無註釋。對於課文裏的個別難點、重點, 如果在課後有註釋的話, 會有助於學生提前預習。所以這本書適合起點較高的學生。如果對於難理解的句子多些翻譯, 多舉幾個例子, 會便於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 缺少規則表。例如:我們這學期學到了不少不規則動詞, 但書上卻沒有一個相應的不規則動詞表。爲了把這點講清楚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6) 教材過分重視聽說, 忽視讀寫。在課上聽學生說起來熱熱鬧鬧的還不錯, 似乎都懂了, 可一到寫的時候就不行了。光說, 缺乏筆頭的練習, 而書上也沒有相對應的練習, 期末卻要考寫的方面, 因此教師只能自己去設計練習內容。

二 教學策略

這本教材對於所有七年級的教師來說都是新的, 所以我們七年級英語組採取的一個策略便是——集體備課。每週一下午我們利用大家沒課的時候在一起備新課。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 各自把對於新單元的想法、創意提出來討論, 找出比較適宜的教法。然後再將新單元的重點、難點總結出來, 大家相互切磋。由於我們英語組有兩個新教師、兩個老教師, 我們作爲新手對於新單元的重點、難點及課時進度的掌握難免有所偏差, 而有多年教齡、經驗豐富的教師, 有時還會覺得被一種框框給框住了。因此我們互相切磋、共同受益。這種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教材, 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 我們七年級的八個班雖然都是大班額, 每個班的人數都將近70人, 但在上學期期末的全市統考中, 各班的平均分都在85分左右, 全年級的優秀率達到了61.3%, 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我們的另一個策略便是——互相聽課。對於新教材每個人必然有各自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教法, 通過聽課這種形式就可以取長補短。另外我們還不失時機地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對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行爲以及學習態度進行評價。在我們所做的調查中, 與學生學習態度相關的選項有:從我認爲英語學習能促進其它科目的學習;我認爲花費時間學習英語很值得;我覺得英語非常有趣;對我來說英語很重要;我認爲每天都應該有英語課。從調查結果來看, 全年級有55.5%的同學很贊同。這說明我們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還是較爲成功的。

三 教材處理的辦法

在教材處理上, 由於這本教材提倡任務型教學, 與以往的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教材不同, 所以我們沒有按照過去那種先講單詞, 再講語法及課文的老套路。而是用了以下幾種辦法來處理教材:

(1) 在對話與課文中學單詞, 讓學生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掌握單詞。這種辦法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爲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儘可能地利用現有的直觀材料來學習單詞, 在課上儘可能多地展示些實物, 例如學到球類以及樂器的單詞時, 我們就進行了適當的展示。

(2) 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 我們沒有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 而是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做出適當的增減, 例如適當地補充課外知識。

(3) 我們還增加了更多的活動, 除了Pair work, Group work以外還增加了Short play, 這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能開拓他們的思維。例如:在談到Weather那一單元, 他們就可以想出表演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甚至還有的用了美國的“9·11”事件, 事件的發動者給紐約的聯絡員打電話瞭解當時的天氣情況。而這些事件的確與天氣息息相關。在講到What does he look like那一課, 他們表演了“唐伯虎點秋香”, 對衆多女子的外貌進行介紹, 讓唐伯虎從中挑選出秋香。甚至還表演了一個媽媽給兒子介紹女朋友的短劇。其中那個平常很不愛發言的男孩子, 在聽“媽媽”描述完要給介紹的漂亮女孩子後, 竟然說出了“That sounds good”。真讓我又驚又喜。有了這些妙趣橫生的表演, 我們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以至於每個單元他們都期待着Short play這一時刻, 有的課下就問我“Miss Zhuo, 今天作不作Short play”有的甚至在課下專門收集了一些句子以便在對話中派上用場。而增加的這些活動也是爲了讓更多的孩子參與課堂, 參與英語的使用。希望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爲主體”, 學生爲真正的參與者, 而教師只是指導者, 把課堂的這個舞臺更多地讓給學生, 讓他們去操練, 讓他們去展示, 寓教於樂。

(4) 另外, 除了課堂上的活動以外, 因爲課堂上的參與者畢竟有限, 爲了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還設計了“創意作業”, 就是根據每個單元所涉及的內容, 讓他們通過作業的形式去更好地應用, 比如在學習了Telephone Number後, 便讓他們每人設計了一份“班級通訊錄”;在學Food以前讓他們收集有關Food的詞彙並進行分類。會畫畫的可以畫畫, 會電腦的可以把它打印出來, 設計得越豐富越好。通過這項作業既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又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書本和課堂。

(5) 爲了保存這些學習成果, 我們還建立了“學習檔案”。我們爲每個學生購買了檔案夾, 裏面可以記錄他們在英語方面成長的過程, 所以也可以稱作“成長檔案”。並且通過評價這些學習檔案來與學生進行交流, 來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 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3]。

四 對教師個人行爲的影響

在這本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 我們教師個人也很受益。使我們的觀念從“教師爲主體”轉變爲“學生爲主體”, 從傳授知識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樹立自信心, 學會自主學習, 注重能力培養。

五 對學生個人行爲的影響

對於學生來說, 教材從過去的注重語法、詞彙到注重口語的實際應用, 使學生敢於張口說英語了, 使學生會將確切的英語應用於具體的情景交際中, 使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比以往的學生有所提高。

六 教材處理過程中的困惑

我們在接觸這個教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 新教材的教學理念設計本身就是注重口語形式, 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也常常爲激發學生的興趣, 把知識點引入趣味中, 讓學生在玩中學, 在樂中學, 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一節課, 使他們的口頭能力雖然提高了, 但筆頭能力卻不是很好。光聽聽說說還可以, 但一動筆就錯誤百出, 各種沒有見過的錯誤都可能出現。有時我真奇怪不知道是誰教他們的, 但也許這也是他們所具備的創造力的一個方面吧!

(2) 增加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是件好事, 但每星期不可能堂堂課都這樣上, 一星期有一兩節這樣熱鬧的課就很不錯了, 但不知這樣夠不夠

這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另外, 我們對七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做了一個調查。全年級500多人, 在國小升入中學以前從未學過英語的就佔了全年級的12%。其它的, 學過半年的佔21%, 學過一年的佔23%, 學過兩年以上的佔44%。而這些所謂的學過也只是指他們在國小上過英語課, 但即便是上過, 他們也沒有好好地學過, 而是當成副課玩兒過來的, 學的東西根本沒有掌握。當然這其中也有程度較好的, 但這畢竟是少數[4]。這就說明我們的學生在進入中學的時候, 水平層次不齊。而這個教材起點又高, 以前在八年級纔開始分化的現象, 現在, 七年級就出現了。因此在他們剛進入七年級的時候, 針對於這種層次不齊, 我們專門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學習新教材的預備篇;並適當地給一些差生補習, 否則他們就無法趕上其它同學。

七年級一結束馬上就要進入八年級了, 正如《課程標準》上所說,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 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我們認爲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 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這不僅是我們七年級要做的, 八年級、九年級以及任何時候都應該做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你的學生喜歡這門學科, 喜歡英語, 纔會去學去用。所以請讓我們一起從這方面努力吧!讓他們愛你, 讓他們愛英語吧!

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篇12

九年級英語教學是國中最後階段的教學,具有重要而又特殊的意義,而新課改實施以來又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麼如何適應新課改要求進行九年級英語教學呢?本人在九年級英語教學中,通過積累摸索,找出了適合學生的幾點方法。

九年級英語的學習關於行將面臨會考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面臨着新課程深化變革的遠大背景,身爲九年級英語教員應當立足於學生的當下,着眼於學生的將來,應當將新課程變革中所倡導的科學理念和有效辦法運用於教學之中,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才能。

一、以生爲主,激起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在九年級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員要注重學生積極性與能動性的自主發揮,要以學生的興味爲基點積極爲學生搭建主動探求英語學問的平臺,讓學生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達成本身內在主動心情的激起。針對九年級的學生,要改動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法,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性及心理特性停止內在需求測定,要在學生內在需求被滿足的前提下促使學生主動探求英語學問和控制英語技藝,要充沛運用鼓勵性的言語和肯定性的行爲調動學生衝刺英語學問的奮進鬥志,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心情與態度不斷堅持積極向上的趨向。

二、以點帶面,深化學生英語根底學問的學習和控制水平

處於九年級英語學習階段,不但需求對新學問的順應承受才能,還需求一定英語根底學問的奠基輔助。在九年級英語的教學之中,教員在向學生傳授新的英語學問與技藝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原有根底學問的溫習與穩固,教員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以點帶面,以新的英語學問聯絡舊的根底學問,以新的英語單詞變換出相相似的單詞,以詞根、詞綴等相關性與相連性停止多樣性詞語的搭配鍛鍊,讓學生在承受新學問學習的同時也可以將原有的舊學問停止穩固強化,讓學生在新知與舊知的共同支撐下完成本身英語技藝的全面進步。

三、強化練習,強化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重點與易錯點

在九年級英語的教學中,教員要注重學生對英語學問與技藝的檢驗,要以練習的方式打破重點與難點,讓學生在強化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愈加全面、系統地控制英語學問與技藝。

總之,身爲九年級英語的任課教員,要在學生的主體開展層面上停止深化剖析,要順應學生主體開展的內在規律,並在此根底上停止有效教學辦法的探求,以此完成九年級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