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10篇

上學期間,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爲重要的內容。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10篇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1

聲音的發生:

(1)、物體的振動產生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聲音的傳播:

(1)、聲音以氣體、液體、固體作介質,通過聲波形式傳播

(2)、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4)、聲速跟介質種類、介質溫度有關。聲音在15℃空氣中傳播速度340m/s

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三個階段

發聲體 介質 耳朵

(振動發聲)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 (接收到聲波引起聽覺)

聲音特性

(1)、音調:聲音高低叫音調

音調高低取決於發聲體振動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響度大小與發聲體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3)、音色:音色決定於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音色不同。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2)、噪聲影響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

(3)、噪聲的控制:A、在聲源處減弱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C、在人耳處減弱

聲的利用:

(1)、聲能傳遞信息

(2)、聲波傳遞能量

聲能傳遞信息: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着可能下大雨;用聲吶可以幫漁民獲得水中魚羣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聲定位來確定位置和距離、水手能通過號角的回聲判斷懸崖的距離;醫生通過聽診器瞭解前一段時間病人心、肺的狀況;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鬆動的螺栓;“B“超探 病聲波傳遞能量:用超聲波清除眼鏡片上的垢跡、清洗精細的機械、、;醫生用超聲波爲病人除去體內的結石回聲聲音

(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形成回聲

(2)、聽到回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聲和回聲區分開

(3)、回聲利用:加強原聲、測距離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2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裏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爲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爲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裏,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裏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爲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儘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麼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

(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

(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牆)

(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3

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就停止,但聲音不會立刻消失。

2、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3、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成爲聲源.

4、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5、理想實驗法(實驗+推理):比較、歸納、轉換、放大

6、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稱爲聲波.

7、聲音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聲能.

8、聲波遇到障礙會被反射回來,我們聽到的回聲就是聲波反射形成.

9、固體>液體>氣體(聲速還與溫度有關)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爲340m/s;在水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快,速度約爲1500m/s;在鋼鐵中傳播的更快,速度可達5200m/s.

樂音的特性

一:樂音

1、樂音三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2、物理學中,把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3、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與聲音的遠近有關)

4、振動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動的次數——頻率表示.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爲Hz.

5、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6、樂音通常是指那些悅耳動聽、令人愉快的聲音,它是聲源做有規律振動產生的.

7、不同的聲源,由於它們的材料、結構不同,因此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方便人們分辨.

噪音及其控制

一:噪聲

1、這類聲音是由聲源做無規律振動產生的,且強度過大,稱爲噪聲.

2、噪聲會干擾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和休息,甚至對人體有害,需要加以控制.

二:噪聲的危害

1、人們把噪聲稱爲“隱形殺手”.這是因爲,噪聲除了使人煩躁、注意力不易集中,妨礙工作和休息以外,還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2、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除聽力下降之外,還常常伴有頭暈、頭痛、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噪聲還是誘發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不同聲強級的聲音對人的'影響(響度)

物理學中,用聲強級來客觀描述聲音的強弱,它的單位是分貝,符號爲dB.不同級別的聲音對人們的影響不同。爲了保證人的正常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爲了保證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爲了保證聽力不受損傷,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

四:噪聲的控制

人們可以在聲源處控制噪聲,包括改進聲源的結構,採取減振、隔振等技術;在傳播途中控制噪聲,包括隔聲、吸聲和消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如戴耳塞、耳罩、頭盔等.

人耳聽不到的聲音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叫做可聽聲波,它的頻率範圍通常爲20-20000Hz.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雖然人耳聽不到,但是對人類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

一:超聲波

與可聽聲波相比,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等特點,在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1、聲吶

這種裝置利用超聲波經水下物體反射所形成的回聲,可以發現潛艇、魚羣等水下目標,並測出它們的位置.此外,利用聲吶裝置還可以測繪海底的地形.

2、B超(超聲波成像)

利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可觀察母體內的胎兒.

3、超聲波清洗器

超聲波能夠使清洗液產生劇烈運動,具有去污作用.據此,人們製成了超聲波清洗器.

4、超聲波焊接器

超聲波還能使塑料膜發熱,從而將兩張塑料膜粘合在一起.常見的超聲波焊接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對塑料袋進行封口的.

二:次聲波

1、次聲波能夠繞過障礙物傳得很遠,而且幾乎無孔不入.(地震、核爆炸、火箭發射所產生的次聲波能繞地球2-3周)

2、超強的次聲波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使人噁心、神經錯亂,甚至五臟破裂.強度等大的次聲波還會對機器設備、建築物等造成破壞.

3、目前,科學家正研究、檢測和控制次聲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並從中獲取信息來預報地震、颱風,或爲檢測核爆炸提供依據.

“聲現象”實驗三種典型研究方法

1.轉換法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有些聲源的振動效果顯著,可以直接觀察,而有些聲源的振動效果較弱,不易直接觀察。在實驗中可以通過一些轉換,對聲源的微弱振動進行放大,進而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比如:在發聲的紙盆上放小紙屑,紙屑跳動;將敲擊後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濺;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紙屑、一杯水),敲擊桌面,觀察其跳動等。

2.控制變量法

注意:

①猜想與所研究量有關的因素有幾個,就要設計幾個實驗;

②研究什麼因素對實驗的影響,什麼因素就是變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變;

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實驗方案,改變所要研究的量。

3.類比法

聲波比較抽象,藉助水波進行類比,從而認識聲波.利用“波形”判斷樂音和噪聲、比較振幅對響度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4

1、聲音的產生

(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爲“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爲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會繼續存在並傳播。

(2)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又叫發聲體,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是聲源。

聲源是指具體的發聲部位,如人在說話時的聲源不能說是人,應該說是聲帶。記住幾個易混的聲源:蟬叫的聲源是腹膜;笛子等管樂器的聲源是空氣柱;向暖瓶中灌水的聲源是空氣柱;氣球*的聲源是氣球周圍的`空氣;

2、解題方法點撥

(1)歸納法:發聲的聲帶在振動,發聲的音叉在振動,發聲的琴絃在振動,…經過歸納總結得出,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轉換法:不易觀察的現象對過易觀察的現象體現出來。發聲的音叉看不到振動,可以通過細線懸掛的乒乓球的跳動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水花四濺來體現,這是一種轉換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實驗中起到將微小振動放大的作用。

(3)關於發聲與振動的關係理解:

①一切發聲都振動,但振動不一定被人們看到。

不論科技多麼發達,都沒有任何一種不振動就能發聲的現象;敲音叉或敲桌面發聲時的振動看不到,需要通過轉換法來體現;

②一切振動都發聲,但聲不一定被人們聽到。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1、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液體中其次,氣體中最小;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2、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速度爲0。

3、解題方法點撥

(1)聲速與介質種類的關係規律不是絕對的,軟木就是特例,所以表達規律時要說“一般情況下”。

(2)由於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聲源,距離相等的位置可能聽到多次聲音。如長水管一端敲擊一次,另一端聽到三次聲音,第一次由鐵傳播,第二次由水傳播,第三次由空氣傳播。首先注意管子要“長”,其次注意管內有沒有水。第三注意聽到的多次聲音是不同介質傳播的,並不是回聲。

(3)固體傳聲速度大,能量損失少,所以通過固體傳聲能及早地聽到,並且更加清楚。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5

一、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例如: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裏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靠鍾振動發聲,等等。

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是因爲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注: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例如: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疏鬆多孔的物體因爲能吸收聲音的能量而具有阻礙聲音傳播的能力,可以消聲降噪。因爲真空中沒有傳聲介質,所以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速: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爲340m/s;溫度升高、聲速增大。

三、聲的反射與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裏,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若換算爲常溫下的聲源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則爲17m。例如,教室裏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爲原聲與回聲疊加重合。回聲的利用:①測量距離(車到山的距離,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離):此時需要弄清楚在所給傳播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到底是人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還是該距離的2倍,即分清楚所給時間是聲音往復傳播還是單程傳播的時間,如果是往復傳播、則s=0.5vt;如果是單程傳播,則s=vt。

②加強原聲: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下,或常溫下的聲源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小於17m,則因爲區分不開而加強原聲。

如果掌握了上面的那些概念,同學們可以做下面的題目來檢驗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理解,有沒有記住知識點,先不要着急看答案,自己先思考一下,解答一下,最後看一下答案,看看是不是跟自己做的答案是一樣的。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6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的產生: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在振動時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且V固>V液>V氣),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爲340m/s;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耳能辨別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爲0.1S 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爲17m.

4.百米賽跑:

終點計時員應該在看見發令槍冒白煙時計時,若再聽見槍聲計時,則會少記0.294S(約爲0.3S)。

5.人類怎樣聽到聲音: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非神經性耳聾——鼓膜或聽小骨損壞——可以治癒

6.耳聾

神經性耳聾——聽覺神經損壞——不易治癒。

7.骨傳導及實例: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導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上把這樣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骨傳導實例: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後,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

8.雙耳效應:

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二、聲音的特性

1.頻率: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赫茲,符號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大象可以用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等都伴有次聲波發生,一些機器在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波;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

3.人耳聽覺範圍:

20HZ---20000HZ

4.音調:

(1)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

(3)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4)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5)一般來說,女士的音調高於男士的音調;小孩的音調高於成人的音調。

“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銀鈴”都是描述音調的。

5.響度:

(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震耳欲聾”、“高聲呼叫”、“低聲細語”、“聲如洪鐘”、“引吭高歌”、“請勿高聲喧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響度的。

6.音色: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聞其聲,知其人”、“悅耳動聽”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來辨別發聲的物體是什麼,辨別物體是否損壞。

三、聲的利用

聲音傳遞信息的實例:

(1)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可能的大雨;

(2)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會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鬆動的螺栓;

(3)醫生用聽診器可以瞭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

(4)醫生用B超爲孕婦作常規檢查;

(5)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回聲能夠判斷懸崖的距離;

(6)蝙蝠靠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

(7)利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和魚羣位置。

2.聲音傳遞能量的實例:

(1)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錶等精細機械;

(2)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出去人體內的結石。

3.超聲波的應用:

(1)聲吶;(定向性好,傳播距離遠。)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

(3)超聲波測速器。(易於獲得較爲集中的聲能。)

四、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爲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爲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爲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

(1) 防止噪聲的產生 或 消聲 或 在聲源處減弱;

(2) 阻斷噪聲的傳播 或 吸聲 或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或 隔聲 或 在人耳處減弱。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7

1.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15oc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一般來說,固體中聲速最快,氣體中聲速最慢。

4.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1.2《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人感知聲音的兩種方式:

1.空氣傳導:外界聲音——鼓膜振動——聽小骨及其它組織——聽覺神經—大腦

2.骨傳導: 外界聲音————————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二.雙耳應、立體聲

1.雙耳效應:通過雙耳可以感知聲音是從哪個位置傳過來。

2.立體聲: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箱放音,我們感覺到聲音好象是從某個位置傳來。

1.3《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指尖聲與沉聲)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指大聲與小聲)

音色:不同物體發聲特徵不同,是因爲音色不同。(指不同物體發聲)

頻率: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hz)

人的聽覺範圍:20hz-20000hz

超聲波:大於20000hz

次聲波:小於20hz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可從兩方面定義:

1.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噪聲是指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境保護角度定義: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

二、噪聲等級單位:分貝(db)

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爲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爲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爲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三、控制噪聲的三種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1.5《聲的利用》

一、聲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如:蝙蝠靠超聲波探測 )

2.利用聲吶探測海深和探測魚羣.

3.利用超聲波檢查人體疾病.(如:b超)

應用實例:超聲波探傷 超聲波探測海深 超聲波探測魚羣 b超

二、聲波傳遞能量

1.超聲波清洗機.

2.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結石.

應用實例:超聲波清洗機 超聲波加溼器 超聲波除結石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8

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源:振動的發聲物體。

2.聲音的產生: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鞭炮爆炸、氣球爆炸、雷聲、笛子聲等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3.聲音的傳播:聲以波的形式傳播着。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多數情況下,聲音的傳播速度v氣<v液<v固。

4.聲速: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於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

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

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第二節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聽覺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等組織傳播)→聽覺神經傳遞信號→大腦產生聽覺。

2.骨傳導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頭骨、頜骨)→鼓膜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導的原理:固體可以傳聲。

演員進行《千手觀音》的排練、貝多芬聽鋼琴聲、使用助聽器聽聲音都利用了骨傳導。

3.耳聾包括傳導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者可以利用助聽器聽聲音,而神經性耳聾者很難再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人們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較爲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但聲源在我們正前方、正上方、正後方時我們並不能準確判斷,因爲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幾乎相同,雙耳效應不明顯。

雙耳效應的應用:立體聲。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1.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符號爲f,單位爲hz。

1hz的物理意義:物體在1s內振動1次。

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頻率。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從20hz到XX0hz。

超聲波是高於XX0hz的聲音;次聲波是低於20hz的聲音。這兩種聲人都聽不到。

蝙蝠、海豚能發出超聲波。海豚、貓、狗能聽到超聲波,狗還能聽到次聲波。

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設計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

【現象】在使用同種材料的情況下,伸出桌邊越短,音調越高;伸出桌面越長,音調越高。

【結論】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着音調的高低。物體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注意】① 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聽桌面被拍打的聲音。實驗的研究對象是鋼尺,聽桌面聲音是錯誤的。

樂器調絃,改變的是音調。分辨碗的好壞時(敲擊),主要分辨音調,其次分辨音色。

見書上圖1.3-8的水瓶琴,

對瓶口吹氣時,聲音是由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長(水越少),音調越低。

敲擊瓶體時,聲音是由瓶體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短(水越多),音調越低。

3.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遠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探究實驗: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設計實驗】如書上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現象】用不同的力敲擊,兵乓球被彈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越大。

【結論】發聲體的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

4.音色:反應聲音的品質。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色來辨別不同的聲音。

音色決定於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

聲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

音調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它們的波形在大體上沒有區別,而在小的振動處有區別。

第四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噪聲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2.人們以分貝(db)爲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3.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不是沒有聲音);

30~40 db是較爲理想的安靜環境;

70 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

長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併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 db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4.爲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 db;

爲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

爲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5.控制噪聲的辦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防止噪聲產生——城市內禁鳴喇叭、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阻斷噪聲的傳播——馬路兩側的隔聲板、植樹造林、夾層爲真空的雙層玻璃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耳罩

6.當今社會的四大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五節 聲的利用

1.聲能傳遞信息的重要應用:

回聲定位:蝙蝠發出超聲波,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聲吶(探知海洋深度,繪出水下數千米處的地形圖)

“b超”

根據超聲波的反射情況,可以檢測鋼管等物體內部是否有裂縫。

超聲波探測儀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9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2、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振動都能發聲。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聲的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2、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波傳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就產生了聽覺。

人聽到聲音的條件:聲源→介質→耳朵

3、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聲速還會受溫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於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時,人能夠把原聲與回聲區分開,就聽到了回聲,否則回聲與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

5、立體聲:人靠兩面兩隻耳朵來判斷髮聲體的方位,從而對周圍的聲音有立體的感覺。使收音機傳出的聲音有立體感的方法:在演奏音樂的舞臺上左右兩側各放一個話筒,將接收到的`聲音分別放大,最終分別由左右兩隻揚聲器播放出來。

2.聲能傳遞能量的重要應用:超聲波清洗鐘錶等精密機械、超聲波治療人體結石等。

3.回聲:聲音的反射現象。

計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導出來)

應用:回聲定位、圜丘等。

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氣中的距離爲17 m)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0.1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

雪地感覺較寧靜(電影院的牆壁使用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蓬鬆多孔的結構能吸收聲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能量減小。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點歸納 10

1.聲的產生: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在振動時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且V固>V液>V氣),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爲340m/s;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耳能辨別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爲0.1S 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爲1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