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精選15篇)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傳世名作《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 的代表作品,描寫了馬孔多的創建和發展,衰敗和滅亡,由此揭示了布恩蒂亞家族衰敗的根源。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百年孤獨的1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精選15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

《百年孤獨》是一本措辭簡單的書,甚至簡單到帶一點冷酷的味道。幾個字就能殺死一個人,幾句話就終結了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能如此不動聲色地,把那麼多紛繁的故事自然的、毫無痕跡的鏈接起來。

這裏沒有政治,沒有宗教,不諷刺也不批判,就光講着一個村莊的故事,卻能字字珠心。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是故事裏的任務自己在講故事,因爲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而這份鮮活,賦予了這本書另一種魅力,那就是每一個故事都隱隱的帶着對歷史的嘲弄,或蘊含着讓人會心一笑的哲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因爲一個人想另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沒有人去想。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2

這是一本飽含孤獨的書,厚厚的書頁承載着厚厚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是一開始就註定好的,在那本羊皮手稿中,從第一代人傳至第七代,一直沒有被研究透,而正因爲家族中無人破解,也就不能知道家族的命運走向,我覺得這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獨具匠心的安排。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被一連串看似一樣的名字弄得眼花繚亂,再去看作者著此書的目的,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個社會現實。

雖然我並不太瞭解拉丁美洲的歷史,但是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那片土地,那一羣人類的內心。我想我是難過的,因爲能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那份孤獨與無奈。我想我又是幸運的,通過這本書,我學到的是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過好自己的生活。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3

一天,閒來無事,翻開了百年孤獨,自此,被深深吸引住了。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馬孔多的地方,從荒涼落後到輝煌一時,再到衰敗蕭條。而在那裏,有一個家族一直在那裏,守護着那裏。一代又一代,他們都用着先人的名字,與先人相似的故事在他們身上發生,不斷重複,彷彿一個擺脫不了的詛咒,直到那個終結家族命運的人出生。

馬孔多的故事,在羊皮卷被全部譯出之時,隨颶風而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漸漸遠去。因爲這個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再次在大地上出現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4

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爲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爲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資料共享平臺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5

《百年孤獨》讀後感生活不過短短數十載,一個人,一個家族,百年後剩下只有孤獨。馬爾克斯有這本書描述了南美洲五彩繽紛的文化底蘊。這本書除了主人公的名字很難記之外,也是一部不錯的魔幻主義小說。從小到大,從大到老。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生活的孤獨,心靈上的孤獨,對於孤獨,有的人只是說心靈上的孤獨,也有的人說是世無知己。

但再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爲孤獨也是一種生活,生來彷徨,至死獨去,孤獨寂寞,未曾有人不能體會,但真正能道出其中孤獨的'寥寥無幾,但這本書,卻用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幻想世界,道出了孤獨,輪迴。極力推薦此書。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6

第一次不被老師逼着寫讀後感還是挺神奇的。就是有感而發,這本書確實很迷人。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猜想過這種孤獨到底是什麼。但是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它的每一章幾乎都挺熱鬧的,而且還有倆個百歲老人貫穿全文。

但是每次讀完這些場景,都會有種心涼的感覺。好似喧譁在外,空洞其內。

在書中,我時常感覺這一家子都是瘋子,他們幹着違背倫理甚至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們每個人都有陰暗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寫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家族的第一個人吊死在樹上,最後一人被蟲羣吃掉。

這句話我覺得也是全書的中心句,也是最點題的一個地方,一個家族就此消亡。

個人觀點,有感而發,不喜勿噴。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7

《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鼻祖,馬耳克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你欲罷不能!

一部家族的悲劇史,七代家族成員周而復始、萬劫不復的宿命史,昭示了一個百年預言的實現。

我是帶着一種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沉悶壓抑的心境來讀此書的,因爲書中的故事情節令人不得不沉悶,而書中有關各種神祕事物的描寫,卻令人耳目一新,在沉悶的故事梗概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使讀者的心靈閃亮發光,變的鮮活明快。

我斷斷續續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我徹底被書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吸引住了,作者馬爾克斯把每個人物都標上了獨特的烙印,每個人物被描述的那麼鮮活,那麼富有特色。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8

一直很想靜靜的把它看完,可是沒有機會,一直推到現在……

一直以來習慣先看簡介或者前言,可奇怪的是這本書沒有,開篇,即已開始講述,講述一個家族——布恩迪亞。

雖然只看了前幾章,還沒有理出個頭緒,不過細細想來,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吧,布恩的第一代家族,想要用簡單的方式提煉出金子,最終他成功了,可是提煉出的還是他原本的金子啊,有些東西,不是追逐就有結果的吧。他喜歡追逐新的事物,吉普賽人推行什麼,他就想到些什麼,最終……

其實我覺得他也算得到了,至少得到了失敗……

覺得它應該講的是每個人追逐的那一份自己的夢想,沒有其他人理解的夢想時的那一份孤獨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9

在我們的生活中,孤獨隨時出現,那我們能怎麼辦呢?何不附和它笑幾聲。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辦法去抵抗孤獨,但請記得,“它在我一個人的時候,知道自己是誰。”生活總缺不了孤獨,這並不意味着在你開心的時候無所擔憂,在你傷心的時候無所感動。孤獨並不是可怕殘酷的敵人,若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接受它,那便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

雖然是難以理解並接受的作品,但這不正是經典所在嗎?只有我們反覆地去品味,去感受,才能夠真正學到裏面的東西。閱讀經典,需要我們很大的耐心,並不是要你非得在第一時間完全理解,而是在每一次閱讀之中都有另一番體會。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0

連續跑了三天,才從“百年孤獨”裏抽離。那深切的孤獨,播下種子後,瘋長成森林,遮天蔽日的陰沉。一個家族的輪迴,命運不停地重複着躲不過的宿命。家族最後一個成員,讀着一一被印證的預言,在轟然倒塌的祖屋裏毀滅。整個小鎮被風沙捲走,和百年家族的故事一樣,從此抹去。

下午兩點,驕陽炙烤,黃蝴蝶還在我腦中翻飛。那只是書裏小小的一個章節,年輕吉普賽的思念是漫天瀰漫的黃色蝴蝶,環繞着愛人。在黑暗的劇院,在擁擠的街道,他的愛就是空中揮舞不去黃蝴蝶,尾隨她,追逐她,鋪天蓋地般瘋狂盤旋。接踵而至的死亡,每一個人物的死亡,都寂寞得冷到骨子裏。

換上球鞋跑出去,只有烈日和汗水才趕得走書裏孤寒。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1

擱淺了半個月的《百年孤獨》“讀後感”終於寫出來了,結果被阿k這麼評論——馬爾克斯要是看到你的讀後感,非得氣得從墳裏跳出來不可!我想馬爾克斯應該沒這麼小氣,即使跳出來了,給他們這羣聰明的哈姆雷特再寫一本《千年孤獨》那不更好?

總之總之,請允許我寫一點無聊沒意義的東西吧,我一點都不想被束縛。我想說的是——我寫的東西大家權當看個熱鬧,千萬不要試圖從中讀出些什麼深奧的東西,如果你曾翻閱“成爲無雙”的歷史,你會發現——在思考這條路上,我也是個剛上學的小朋友吶。大家一起加油吧。

另外,我給了阿K在這裏“發言”的權力,他會帶來一些有意思的思考和觀點!關於他帶來的“內容”,我已經領略過了,他的很多觀點和作家們不謀而合,甚至更有意思,大家放心食用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2

讀完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經典《百年孤獨》,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心理細節描寫打動人心,這部更加讓我驚豔,像《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樣,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借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個家族的第一人)之口,說出了同樣的話:“愛情是瘟疫!”這句箴言似的話也許是馬爾克斯想要向讀者傳達的觀念吧。

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文學作品是我第二次接觸,第一次是姜文執導的影片《太陽照常升起》(舉個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情節:影片最後女主角在火車上生孩子——女主角在開動的火車上突然感覺要生了,她急忙跑下火車,在鋪滿鮮花的火車軌道上躺着她的新生兒。這當然不符合常理,但是表現得很真實,而且很美好),對這類題材我所知甚少,在我看來,這類題材是很難入手的,得具備不符合常理而又合理的想象,天馬行空中又要在現實裏有跡可循,而且需要很多有關現實的隱喻,不洞悉現實的人是無法達到那種境界的。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3

這本書看完已經是今日的凌晨1點了,頗多感觸,本着不能熬夜的養生法則,按耐住情緒戴上眼罩自我催眠的睡覺了。

看完有一種悲涼與孤獨感席捲而來,人生海海,唯有孤獨爲伴。上午聽到918事變防空警報,想到書中的故事,感慨只有和平的國家,沒有和平的年代。很慶幸在各國局勢緊張,戰亂不斷的時期,我還能悠閒地躺沙發上翻看這本書。很慶幸,還可以努力生活。

印象很深的是這本書裏每個女主人公,都有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勇氣。儘管世事變遷,繁榮消散,依舊要維持自身的體面。雖說多少有些迂腐,但不乏也是一種人生該有的態度。

深沉的道理用最淺顯的故事體系詮釋。合上書的那一刻,內心深處有個聲音:人生若似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一般早已註定,也應像奧雷利亞諾一樣,滿懷好奇的去欣賞那塊未知的冰塊,對未來充滿期待。用赤子之心去探索,然後坦然接受與堅持。

共勉。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4

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完後書裏的孤獨壓的我喘不過氣來,讓人的心情倍感沉重。

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無疾而終的宿命以及每個人孤苦的內心掙扎都在我心中久居不散。

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不管作者是運用誇張還是想象,那種寓情於景的細緻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不止一次的爲烏爾蘇拉的勇敢勤勞而心生敬畏;爲布恩迪亞上校沉浮的人生與戰爭的宿命而唏噓不已;爲麗貝卡的食土情節與孤獨終老而深深遺憾;爲費爾南達的保守虛僞而啼笑皆非……

馬孔多一百多年來的風雨瀟瀟,實際上是一個無情的輪迴。有時候想想,如果生活真的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樣,人類會不會活得更真實,更單純,更可愛呢?

總之,看完書覺得很可悲。可能是我自己對拉美以及西班牙的文化不甚瞭解,加之初讀此書,未能完全領略作者其中的奧義。

百年孤獨讀後感100字 篇15

《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爲作者,爲書本,爲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爲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衆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