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地理知識點總結

區域地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識點和必考點。下面要爲大家分享的就是東南亞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你會喜歡!

東南亞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理位置

亞洲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

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溼熱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爲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爲主,可分爲兩個亞區。

半球劃分:位於東半球,跨南北半球。連接亞洲、大洋洲。

經緯度位置: 92°E-140°E ,10°S-23°26’N,絕大部分是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海陸位置:亞洲東南部、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南鄰大洋洲,北鄰中國,印度。

氣候分佈

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爲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穫。馬來羣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佈着茂密的熱帶雨林。農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穫。

東南亞具有茂密的原始叢林、美麗的熱帶海濱、衆多的名勝古蹟、獨特的風土人情,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遊者,旅遊業已成爲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重要產業。

北緯十度至南緯十度爲熱帶雨林氣候;北緯十度至北緯二十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爲主;中南半島北部有小面積的高山高原氣候。

馬六甲海峽的位置與作用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而間接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它因臨近馬來半島上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

馬六甲海峽是一條西北自東南向的狹長水道,長1080千米,如果包括東部出口處的新加坡海峽,則全長1185千米。海峽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處寬370千米,東南部較窄,並分佈有很多小島,最窄處僅37千米。海峽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約25-150米,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可供20萬噸級的船舶出入。由於馬六甲海峽地處赤道附近,風力微弱,峽道內總是風平浪靜,再加上完善的航標系統,行船十分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中東(西亞)及南亞地區通往東亞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據統計,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5萬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過海峽,使馬六甲海峽成爲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是東南亞聯繫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稱由於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輸送,海峽又被視爲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由於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從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日本佔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六甲海峽才歸沿岸國家所有,2013年,海峽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