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1

1、日本是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周圍的海域組成,首都爲東京。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爲主,平原面積狹小,最高峯爲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於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運輸爲主。

3、日本地處中緯度,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爲主。

4、日本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5、日本自然資源缺乏,發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

6、日本爲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產品多銷往國際市場,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強。

日本的工業佈局爲臨海型,爲了便於引進原材料、輸出工業產品,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2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百葉箱裏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計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爲週期的氣溫變化。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爲週期的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佈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佈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巴士拉。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等溫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裏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爲盆地,低地;反之爲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爲南半球,向南增爲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說明該地氣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爲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爲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爲海洋;若爲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爲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相對高度/100×0.6℃。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3

1、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們因此也成爲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影響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門口朝向有陽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門口朝向有陽光的南面

C、低緯度地區樓房間距小,中、高緯度地區樓房間距大。

(2)影響服飾

A、生活在熱帶的`人們,一年四季只穿單衣;

B、生活在寒帶的人們,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溫帶的人們,穿衣服的多少要隨季節變化。

(3)影響人民的飲食習慣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鹹;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歡吃糌粑;

(4)影響農業生產

決定農作物的種植制度:我國東北平原農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華北平原是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淮河以南是一年兩熟;海南島是一年三熟。

決定農業生產方式和農作物種類:北方以旱地爲主,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爲主,農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4

1、地表海陸面積(共5。1億平方千米),三分陸地(29%,1。49億平方千米),七分海洋(71%,3。61億平方千米)。海陸分佈:南北半球中,陸地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佈在南半球;東西半球中,陸地主要分佈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佈在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麪積大於陸地。

2。七大洲,P41圖3。5、地圖冊P2—3①名稱: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②分佈在東半球的主要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分佈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注:除南美洲外,其餘六大洲都跨東西兩半球。)赤道穿過(即跨南北半球)的四個大洲:非洲、亞洲、大洲洋、南美洲(穿過了兩個大陸: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極洲是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③面積P41圖3。6:亞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最小);④輪廓:P41圖3。6。⑤洲界線,P42圖3。7—3。8:亞洲與歐洲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北美洲與南美洲界線: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亞洲與北美洲界線:白令海峽;歐洲與非洲界線: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3。四大洋P41圖3。5:①名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佈:除印度洋在東半球外,其餘三大洋跨東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餘三大洋跨南北半球。北冰洋是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③面積:太平洋(最大,島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4。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主要證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吻合、動物相似性、古地層相似性。

5。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P46圖3。11:①地表由多個(七大)板塊構造(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爲海洋,地處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屬於印度洋板塊);②板塊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相對運動:擠壓、碰撞形成山脈;相背運動:地層斷裂,形成裂谷。);③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和地震(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6。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主要有:(1)海洋運輸;(2)海洋資源利用(旅遊資源、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能源等);(3)填海造陸。對海洋環境的破壞行爲主要有:石油污染、垃圾污染、過度捕撈海洋生物,產生的後果主要是破壞海洋生態和海洋景觀。

七年級地理第三章知識點5

埃及是地處亞、非兩洲的非洲國家,以蘇伊士運河爲界,亞洲的西奈半島也屬於埃及領土。埃及有6000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重要經濟支柱:

(1)世界長絨棉的重要產區

棉花是埃及傳統的出口商品,埃及人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長絨棉,品種優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

(2)旅遊業

埃及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達,是非洲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金字塔等名勝古蹟、尼羅河沿岸風光和沙漠奇景,都成爲吸引外國遊客的寶貴資源。

(3)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發展的意義

尼羅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氾濫,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上淤積,形成了一層厚厚的肥沃的土壤,人們在上面栽培棉花、小麥、水稻、棗椰等農作物,形成了一條“綠色走廊”。古代和現代埃及的生產發展、文明進步,都同尼羅河有着密切的關係。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亞、非、歐三洲,縮短了從歐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西岸的航程,是重要的國際海運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