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茶花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花女讀後感15篇

茶花女讀後感1

茶花女讀後感:她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則她不會爲愛放棄一切,但是她爲何入紅塵,做了妓-女。這個使她永無翻身的地獄,是她自願的,還是被-逼於無奈?在這個只是表面華麗,而內心裏醜陋的現實裏,人們彼此互相欺騙,用虛僞遮掩在世界裏,她在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運更是無法逆轉的。或許連她自己都在厭惡這一切。

在她的四周,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因爲爲了她而愛她。普呂璫絲,若不是爲了得到酬金,她會對瑪格麗特到奴顏婢膝的地步;那些情規,若不是爲了得到她,他們會供養她嗎;那些買賣人,若不是爲了在她身上大賺一筆,會在她身上搞投機嗎……不會,不會,不會……。一直到她名將就木之時。她們才露出原形。一張張可怕甚至事業心的臉,而對她,他們不再需要那張虛僞的面具,只因爲她再也沒有利用的價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後,那些人便急於拍賣她的物品。她就像一羣沒有用的垃圾,被遺忘,被拋棄,被壓在塵芥堆的底層,無聲無息。

或許她生命裏最閃光的一點是阿爾芒,他們彼此都負出了趨勢的感情,都爲對方做出了犧牲,讀後感《茶花女讀後感》。但是他們這段愛情,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認,得不到任何人的答應,得不到這個社會的許可。瑪格麗特是妓-女,雖然她放棄了一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實,在那裏沒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說相信,一個妓-女會從良,她永遠活在妓-女的陰影裏。最終還是爲了阿爾芒,又淪落了。同時也爲了他的妹妹。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

阿爾芒雖有軟弱的一面,但是他衝動,易怒,妒忌心又如此之強。他並不理解瑪格麗特,他如此偏激地認爲自己受騙了,不斷地進行報復,他的心中越是佈滿恨,越是顯得瑪格麗特的痛,她的悲。但是瑪格麗特並不後悔所有的選擇,她深信當他知道真-相,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然而卻發生在她死後的事情。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芳給予的。(面臨死前要永遠的訣別是最痛苦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苦。或許正是因爲阿爾芒,她的生命纔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裏完全的解脫。

茶花女讀後感2

每當提及小仲馬的名字的時候,首先映在我們腦中的便是《茶花女》這部永世不朽的著作。小時候曾讀過《茶花女》少兒版,但是,當時年齡太小,理解能力有限,沒有多大的感想。如今再次讀起《茶花女》,才真正領略了這部世界名著給人帶來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讀後很久仍顫抖不已。我不知道這幾百年來它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讓多少人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但它確實讓我長久不息地難過和同情。

《茶花女》講述的是19世紀40年代,一個來自貧困的鄉下女孩來到了巴黎,走進了名利場,開始了交際花的談笑生涯,並改名爲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衆,過着驕奢*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後來結識了一個叫阿爾芒的青年人,兩人開始他們的愛情交往,她放棄一切跟阿爾芒到鄉下過着平淡的生活。但是由於阿爾芒家裏人不同意的原因,最終她還是爲了阿爾芒的幸福,接受了阿爾芒的父親所提出的條件,再度回到那*亂的世界中去了,同時也爲了他的妹妹,一個和她素未謀面,毫無關聯的人,只因爲她是他的妹妹。而不知道真相的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衆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淚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可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了,最終阿爾芒只能在失去瑪格麗特的痛苦中過一生。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

《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是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裏造就了一個悲慘的人物──茶花女。因爲她每天的裝束中都少不了一束茶花,所以起名叫──茶花女。雖然她是一個妓女,但是她的命運卻如此催人淚下,對這個飽受創傷,最後在一個冷漠中死去的可憐姑娘。她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否則她不會爲愛放棄一切。瑪格麗特並不後悔所有的選擇,她深信當他知道真相,她會在他的眼中顯得格外崇高,雖然是發生在她死後的事情。瑪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芒給予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苦。或許正是因爲阿爾芒,她的生命纔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裏完全的解脫。

這不僅僅是個淒涼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本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僞和殘忍的書,它控訴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迄今爲止,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

茶花女讀後感3

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有這樣一部作品了,但是一直沒有拜讀過,大概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字——懶。這次讀也是拿來主義是姐妹把這部書製成了文本形式送與我的,說實話,在沒有讀之前,很膚淺的理解以爲是寫和茶花有關係的女人的故事呢。

你們說俺傻不傻,就這樣,從表向上糟踐了一部名著,哈哈,別學我哦!看過這部書的人大概都知道作者是以什麼心態以什麼人物爲原型而寫的,我就不說了,看完後我對瑪格麗特的不幸感到悲哀,爲了脫貧出賣肉體,但又爲她的聰穎感到欽佩,從一位農村的姑娘到一個琴書畫嫺熟、輕而易舉擠入上流社會的妓女是何等的聰明啊,固然這條道路是悲哀的但也不可磨滅她的聰穎,誠然作品用了傷感的結尾,給人的卻是一種悽然的美感,瑪格麗特雖是妓女,是上流社會人物的玩物,但她只是出賣了肉體卻流下了純潔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社會中一些人,只是爲了金錢而出賣肉體,滿身的銅臭氣,爲了虛榮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她們是多麼的可憐啊,還不如在困境中的妓女。

書中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在吃夜宵的那些人中間,唯有我看到她離席而感到不安。我跟在她後面激動得無法自持。我淚流滿面地吻着她的手。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因而使她感到我確實與衆不同,也許她心裏在想,對一個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愛情的人,她完全可以照常辦事,她過去已經幹過那麼多次,這種事對她已經太無所謂了。 ”這一段寫的是阿爾芒初次與瑪格麗特吃夜宵時的情境,並且從“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在她生病的兩個月中,我每天去探聽她的病情”中可以看出阿爾芒當時十分關心瑪格麗特並且深深的愛上了她。這本書是法國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演變時期的優秀作品。

我也不知道我寫的對不對但這是我讀完這部書給我的感受以及聯想。

是的,瑪格麗特生活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世界裏,如果她只有對純美感情的嚮往,這也並不令人驚絕,作者把瑪格麗特與闊佬的應酬和與阿爾芒的真情對比起來寫,寫瑪格麗特對闊佬們的虛以委蛇並非偶一爲之,而是在遇到了阿爾芒之後一貫如此,這就令人十分驚絕了。

是的,當一個人內心裏最美好的憧憬成爲其行爲習慣的時候,這樣的人總是會給人以驚絕感,儘管這樣的人也許在衆人眼裏十分普通。

茶花女讀後感4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的悲劇故事。

首先當我看到瑪格麗特找藉口推脫他們的約會,阿芒以爲她詐騙了他,於是寫一封斷交信給她,我真爲瑪格麗特肉痛,阿芒怎麼就不清楚她的處境呢?她的也是身不禁己的啊!我多想跳出來對阿芒狠狠地說:你這個大傻—瓜,你們如斯胡愛,卻又傷害彼此,爲什麼這樣做呢?我暗暗想,也許這就是嫉妒與虛榮心在搗亂吧!

可接着又讀到阿芒跟瑪格麗特一起去鄉間過圓滿的田園生活時,我也和他們一起開端嚮往着將來美妙,要是兩人能這樣快活生涯在一起該多好啊!可是我明白假如這樣的話這本書就不會有了,我料想着後來又會產生什麼變故呢?是缺錢用,仍是那老公爵不許他們在一起……

可等我看完全書之後,才曉得是後來的變故讓他們永別了,夢幻序列號領取中心。瑪格麗特被阿芒所謂的正派父親逼得與他斷絕交往,可不明本相的阿芒卻認爲她變心了,一直找人恥辱她,我真不明確爲什麼不告知他真相呢?不是深愛對方嗎?爲何還要分開他,使兩人苦楚呢?而阿芒也是那樣激動,嫉妒象魔鬼深深地損害了她。唉,真是應證了“愛之深,恨之切”這句話,心裏明明愛着卻又恨得那麼深。世上純粹的戀情豈非終局都這麼令人痛心嗎?爲什麼兩人誠摯的愛情卻得人們的祝願,由於他們身份的差異,我找到了謎底。唉,凡人都說什麼“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我看來有情人未必能夠終成眷屬,這兩個可憐的人兒不就是再好不外的例子嗎?

讀完整書,文章感情的吐露中感動了我的心絃,這是值得確定的。然而有一點我不滿足,可這本書是小仲馬的自傳體小說,作者描寫心理運動上只有男主人公(我)的心理,可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卻涓滴不領會到,包含旁人也沒有描述,而在海內大多數書籍中,是不一樣的,它們將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態都寫得很到位,那樣看起來更有暢快淋漓之感。我想這興許中西文明的差別吧!

《茶花女》讓我看到了法國當時的社會,看到了這兩個可憐的人兒,看到了人間間的真情真愛。讓我不得有對“書”這個字眼肅然起敬,一個個靈動的方塊字,真的是給我多種感觸。

茶花女讀後感5

講述的是來自鄉下的美麗女孩瑪格麗特來到巴黎後,成了一名高級交際花。因爲她經常簪戴一朵茶花,得名“茶花女”。那些達官顯貴可以爲了她的美貌一擲千金,卻沒有一個人關心她的靈魂。直到她遇到阿爾芒,一個願意爲了她付出生命的男人,她才真正體驗到了愛情。只是奈何命運多舛,在阿爾芒家人的阻擾下,他們不斷地誤解和背棄,還是未能成爲眷屬。最後瑪格麗特鬱郁死去,阿爾芒悔恨終生。在瑪格麗特墳前,阿爾芒擺滿了山茶花,用那些白色清雅的花朵,紀念他們悽美純潔的愛情。

看完這本書,尤其是看到瑪格麗特死去的時候,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溫熱的淚水流淌着,心底心疼着這個苦命的瑪格麗特女孩。

被“茶花去”的愛情深深感動,同時也爲阿爾芒的懦弱感到悲苦。死亡過濾了記憶的苦痛,愛情拯救了現實的齷齪,瑪格麗特的命運本應該可以自己做主。

“茶花女”的人生就是世人的一面明鏡,讓我們看到了交際花們的光鮮與不堪,看到了人心的狹隘與寬宏,也看到了自己的沉溺與掙扎。

那我們自己的這一生,到底應該做些什麼?怎麼把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要獨立、自主,正如可可·香奈兒所說: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於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不能像“茶花女”那樣,把命運束縛在別人的手中。

生而爲人,慾望滿身。我們要在這滿身的“慾望”中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成爲自己的主人,創造自己的生活。

人生如此漫長,可以做一場大夢,任憑世事過耳,物我兩忘;人生又如此短暫,儘可以濃縮在一方小小的舞臺上,讓人笑着滄桑與悲歡。

“茶花女”歷經幾個世紀,在當今時代仍然具有啓迪意義。女人,不能靠別人來養活自己。

當今新時代的女性,並沒有完全從家庭中解放出來,我們既要照顧孩子和家庭,又要兼顧工作和事業。

我命,更是由我不由天。

即使結婚之後,也更不能寄託於一個男人身上,或是一個未知的家庭上。

獨立的女人最有魅力。

當一個女人擁有自己獨立的工作,獨立的事業,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爲自己增添新意,增加存款時,這個女人一定更春風得意,熠熠生輝。臉上的春花更爛漫,更能顯出獨立女性特有的魅力。

她不再爲等待男人的給予來滿足,不再爲節省百來塊錢精打細算。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等待着她的真愛阿爾芒來贖回她,在阿爾芒不能赴約時,她又忍辱負重地接受其他公爵的邀請,做他們的情人。她內心是抗拒、不情願的,但沒有辦法,她要還債,她要生存下去。在她平生唯一的摯愛——阿爾芒不能到來的時候,她必須爲“五斗米折腰”。

最後鬱郁而死,留給人世間的永遠是這潔白、純淨的山茶花。

茶花女讀後感6

作文我還要乘坐着它來到太陽系形成之前,看一看九大行星是怎樣形成的,太陽系又是怎樣形成的?800字作文場上一片歡呼。這些書,是書中之書。夏天,荔枝樹結出了一個個荔枝!從小到大我經常變,變脾氣、變愛好、變特長。

小仲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裏面阿爾芒和茶花女的愛情是主題。他們相愛,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許多不平的待遇。這是很正常的,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娶一個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賣她的青春來換得飯吃。這一點她與其它於這行的女子沒什麼分別,但是她不同與其它風塵女子的是,她有着聰明的腦子,她看許多書,知道了許多東西,她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種只懂得用外貌來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這也是爲什麼她會得到這麼多的上流社會的男人的喜歡與寵愛的原因了。

無疑,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悽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社會早期世態炎涼中,赤裸裸金錢關係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讚歎不已。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爲一體,能夠設身處地地爲他們的戀愛着想,爲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爲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爲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嚮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並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爲了家庭的聲譽懇請碼格麗特離開阿爾芒,一再給碼格麗特種種侮辱,難堪.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情趕到碼格麗特身邊時,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裏.這段愛情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似乎註定了他們的悲劇。但我認爲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爲瑪格麗特最後已經放棄那每年十多萬法郎的生活,而跟隨阿爾芒去過那田

茶花女讀後感7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給人以愛的同時,也給人以痛苦。小仲馬說:“我只信奉一個原則:沒有受到過‘善’的教育的女子,天主幾乎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路,讓她們能殊途同歸地走進他的眼睛;一條是痛苦,一條是愛情。這兩條路走起來都十分艱難;那些女人在上面走得兩腳流血,兩手破裂,但與此同時,她們把罪孽的盛裝留在沿途的荊棘上,赤條條地抵達旅途的盡頭,而這樣全身赤裸地來到天主跟前,是用不着臉紅的。”

瑪格麗特便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她選擇了愛情。但她並未因此擺脫痛苦,反而以愛的名義接受了更多的痛苦,直至離開人世。在她人生最後的日子裏,她一直在追求愛,但她最終也沒有得到愛。或許她曾經得到過阿爾芒的愛,但她卻因此失去了公爵對她的愛;又或許她從未得到過真正意義上的愛,阿爾芒愛她,卻終因她的身份而離開;公爵愛她,卻因不信任而時刻監視她。這些都不是愛。

愛不是交換,不是同情;愛是寬恕,是引導。像瑪格麗特這樣的女子,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同情。她需要的是一句:“孩子,你將獲得寬恕,因爲你愛得多。”來撫慰她受傷的靈魂。她想要的是包容的愛,而非憐憫的愛或是情慾的愛;她想以愛的名義來解釋她的所作所爲,而非心血來潮或是貪圖富貴。然而阿爾芒做不到,她身邊的人做不到,社會做不到,我們做得到嗎?用高尚的寬恕來喚起一種高尚的信仰?

瑪格麗特的遭遇是非常典型的。各個時代的思想家和詩人都向妓女獻出過他們的惻隱之心,有時候一個大人物用他的愛情甚至用他的名聲爲她們恢復名譽。但是如果這個社會本身就無法以愛的名義來愛人,又怎麼談得上要這其中的個人以愛的名義來愛人呢?即使有些人能做到,也不會長久。

反過來,倒是被稱作沒有愛的瑪格麗特,爲自己偉大的愛情而犧牲了生命。這種崇高的純粹以愛的名義付出的愛,無法不使人深思。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本《瑪儂萊斯科》上雋秀的題詞:“瑪儂對瑪格麗特:慚愧”。

是的,慚愧。我一直在反覆回味瑪格麗特這個角色,一直在想我對她到底抱着什麼樣的感情。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她只是一個煙花女子,她能夠付出真正的愛,而我們當中的一些人卻連憐憫之愛都做不到,不是很可悲嗎?

所以,我以愛的名義,寫下這些文字,來乞求上帝對所有罪孽之身的寬恕。

茶花女讀後感8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酷的道德觀念和虛僞的摧殘之下,那一段高尚純潔的愛情卻破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美麗善良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出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最終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的悲劇故事。

首先當我看到瑪格麗特找藉口推辭他們的約會,阿芒認爲她欺騙了他,於是寫一封絕交信給她,我真爲瑪格麗特心痛,阿芒怎麼就不明白她的處境呢?她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啊!我多想跳出來對阿芒狠狠地說:你這個大傻-瓜,你們如此胡愛,卻又傷害彼此,爲什麼這樣做呢?我暗暗想,也許這就是嫉妒與虛榮心在搗鬼吧I接着又讀到阿芒和瑪格麗特一起去鄉間過美滿的田園生活時,我也和他們一起開始憧憬着未來美好,要是兩人能這樣快樂生活在一起該多好啊I是我明白如果這樣的話這本書就不會有了,我猜想着後來又會發生什麼變故呢?是缺錢用,還是那老公爵不許他們在一起…可等我看完全書之後,才知道是後來的變故讓他們永別了。瑪格麗特被阿芒所謂的正直父親逼得與他斷絕來往,可不明真相的阿芒卻以爲她變心了,不斷找人羞辱她,我真不明白爲什麼不告訴他真相呢?不是深愛對方嗎?爲何還要離開他,使兩人痛苦呢?而阿芒也是那樣衝動,嫉妒象魔鬼深深地傷害了她。唉,真是應證了“愛之深,恨之切”這句話,心裏明明愛着卻又恨得那麼深。世上純潔的愛情難道結局都這麼令人痛心嗎?爲什麼兩人真摯的愛情卻得人們的祝福,因爲他們身份的差異,我找到了答案。唉,常人都說什麼“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我看來有情人未必可以終成眷屬,這兩個可憐的人兒不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嗎?

讀完全書,文章情感的流露中打動了我的心絃,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一點我不滿意,可這本書是小仲馬的自傳體小說,作者描寫心理活動上只有男主人公(我)的心理,可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卻絲毫沒有體會到,包括旁人也沒有描寫,而在國內大多數書籍中,是不一樣的,它們將文中人物的心理,神態都寫得很到位,那樣看起來更有酣暢淋漓之感。我想這也許中西文化的差異吧!茶花女讓我看到了法國當時的社會,看到了這兩個不幸的人兒,看到了人世間的真情真愛。讓我不得有對“書”這個字眼肅然起敬,一個個靈動的方塊字,真的是給我多種感受。

茶花女讀後感9

記的第一次讀“茶花女”似乎實在十年以前了,那時侯只是崇尚大師的寫作手法,僅僅品味文字而已。而今復讀,於心靈深處是有極大的觸動的,然而又是一片茫然,莫名其中原由,昏然中思緒似乎被小仲馬的筆鋒所引,在十九世紀的法國香榭里舍大街上漫遊,我確是感覺到一幕真實的故事再現於我的面前,我是與之而同悲喜。

作者藉助於故事中人物的自白或交談,以細膩的筆法將一羣血肉之軀、性情中人栩栩如生的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撼動着人們的心靈。故事似乎沒有丁點的矯揉造作,也許是從生活中汲取而來亦未可知,真實、樸素而又完全不可理喻!

也許是鑑於此吧,我於文章中女主角的經歷是有很大的觸動的,倘若我能夠與其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裏,我是極願在她快樂時與她共享,她煩悶寂寞時爲她排憂,尤其當她被病魔折磨而又將不久於人世時,我能夠握着她的手予她勇氣,總之一切能夠減輕她痛苦的事情我都願去做。可是我卻不能夠,因爲我不是阿爾芒,也只有阿爾芒纔是她的偎依,是她的的安慰,是她生存的希望,可是她的阿爾芒其時卻在遙遠的他鄉。想着瑪格麗特病臥於牀捱死的模樣,看着滿屋子的東西,屬於自己的卻只有一張別人出於憐憫而留下的牀,是否有點兒太過淒涼,於一個垂死的人而言,似乎又是一道催命的鼓槌,嗚呼哀哉……

我不想去追憶瑪格麗特的墮落,我以爲這是對一個復甦靈魂的玷污。似乎可以這樣講,愛情的力量喚醒了一顆麻木沉醉的心,從而使她的靈魂高尚起來,當她一心想和那種使她臉紅的過去的生活告別而於心愛的人廝守時,當她害怕會被強迫去重操舊業時,生活卻與她開了個大玩笑,她是又被重新推向了深淵,因爲他們的關係是爲當時的社會制度、阿爾芒的家庭所不能允許的。我詛咒這樣的社會制度,我詛咒這樣的家庭,我是爲瑪格麗特而不公,生活於她是太不公平。

雖然我們的瑪格麗特是出於一種善意的目的,一個崇高的理想爲着自己的心愛的人的家庭、心愛的人的幸福而離開,忍受着心上人的誤解而採取的報復而無悔,我想她亦是無愧的了,然而她卻是在摧殘自己,是對生活於她不公的絕望,是對社會於她不平的絕望,神聖而偉大中,悲慘亦淒涼!

亦或許,瑪格麗特並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奇怪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妓—女,卻又要逼良爲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髒、虛僞、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聖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連聖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聖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

茶花女讀後感10

原諒我學了這麼多年法語卻剛看《茶花女》,但是看完之後覺得,其實如果放在早些年,我可能還未必能看的懂。感謝小仲馬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就在於它的現實意義,不管放在哪個年代,總能讓人產生共鳴。

百度百科對這部小說的人物介紹裏,把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和瑪格麗特的朋友普呂當絲用完全貶義的形容詞描繪。一個“自私僞善,滿腹偏見”,一個“自私貪財,虛情假意”,對於沒有看過小說的讀者來說,這也算是直截了當並且相對符合人物性格的介紹了。

不過看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倒不覺得這本書裏有誰是所謂的“壞人”。畢竟“好人還是壞人”的道德評判太膚淺了,只有小孩子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纔會這麼問大人吧。

人性太複雜了,環境太殘酷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悲哀,每個人也有各自難言的不幸。不能簡單地說是誰一手造成了悲劇,因爲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對錯。更多的是無奈,是對愛情和現實的反思,是對整個社會普世價值觀的思考,而不是去在某一個人物身上找批判點。

愛情這個永恆的話題,成就了多少曠世名作,演繹出多少唯美經典。有沒有發現,最經典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劇結尾。無論是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卡神的《泰坦尼克號》,亦或是民間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但凡能讓人們謳歌銘記的,主人公都沒有收穫美滿的愛情。爲什麼呢?

因爲只有悲劇所營造的強烈的疼痛感才能帶來深刻的記憶和思考。這道理就好比上學時期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往往都是比較嚴厲的那些。

我在看的時候是流了淚的,尤其是結尾的幾封信件和手記,將真相一層層揭開的同時,也將整個故事推向高潮。小說這個東西就是這樣,看的時候總會跟隨情節轉換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很難把情緒抽離出來去理性地欣賞文字,而是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和觀念代入進去。

所以,作者要呈現給大衆的不單是幾頁文字,而是文字背後所影射的那些東西。對於讀者來說,看小說也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和大腦。

茶花女爲愛情做出的犧牲讓人心疼,而她守護的那份高尚無私的感情,又給了她什麼呢?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每天和陽光爲伴,即使不再那麼美麗,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

茶花女讀後感11

1、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愛你;我也不夠窮,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被你愛。讓我們彼此忘卻----你是忘卻一個對你說來相當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卻一種我供養不起的幸福。

2、當愛情成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再要想改變這種習慣而不同時損害生活中其他所有方面的聯繫,似乎是不可能的。

3、你以爲我窮,低微,不漂亮,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一樣有靈魂,有一顆完整的心!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難以離開我就如同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依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通過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4、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5、是你教會我怎樣去愛,而我應該教會你怎樣去生活。

6、你想給我製造的痛苦只是你對我愛情的證明。

7、頭腦是狹小的,而他卻隱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個小點,他卻能環視遼闊的天地。

8、獲取一顆沒有被人攻擊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

9、也許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裏別人看不到我,沒有人能鄙視我們的愛情。

10、我僅僅信奉一個原則:沒有受到過“善”的教育的女子,上帝幾乎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道路:一條通向痛苦,一條通向愛情。但這兩條路走起來都十分艱難。那些女人在上面走得兩腳流血,兩手破裂,但她們同時在路旁的荊棘上留下了罪惡的外衣,赤條條地抵達旅途的盡頭,在上帝面前赤身裸體,也不臉紅。

11、我的心,不習慣幸福。也許,活在你心裏更好,在你心裏,世界就看不到我了。

12、我們一定是前世作孽過多,再不就是來生將享盡榮華,所以上帝纔會使我們這一生歷盡贖罪和磨練的煎熬。

13、這些女人生前考究的生活越是鬧得滿城風雨,她們死後

也就越是無聲無息。她們就像某些星辰,隕落時和初升時一樣黯淡無光。

14、我的心,不習慣幸福。

15、你是我唯一可以推誠相見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談。

16、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聲響的聾子,同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藉口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

17、我認爲只有深刻地研究過人,才能創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認真地學習了一種語言才能講它一樣。

18、或許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裏別人是看不見的,那樣就沒有能鄙視我們的愛情了。

茶花女讀後感12

小仲馬筆下默默爲愛付出的瑪格麗特曾一度感動着我的九年級時代。淡雅純潔的茶花,帶着淡淡的雅香,哀怨惆悵的開放。《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正如平日與她形影不離的茶花一樣,帶着一片芬芳和馨香,默默的在風中展示着自己的美麗和渴望,然後帶着對社會的悲憤控訴默默枯萎凋謝。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一切都使這位爲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着一種聖潔的光輝。

曾經的懵懂少年以爲愛情只是默默,只在最後的一霎綻放出動人的華麗。

四年後的今天,再讀《茶花女》時卻有了別樣的感觸。一個是早已墮落的風塵女子,另一個是稅務局長的兒子——前程似錦的上進青年,兩人的戀情從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美貌的眷念開始,就註定了一場悲劇。悲劇的罪魁禍首不止只是當時社會對所謂階級間所謂純真愛情的扼殺,還是內心對不切實際的愛情不切實際的最求。阿爾芒是幸運的,因爲他有瑪格麗特爲他前程的付出,更有父親爲他的.現實着想,維護着他的姓氏,對他來說也許也只是“對一切和他情婦有過關係的人和事都懷有敬意”。而瑪格麗特則是不幸的,地位的卑劣註定了她即使真愛,也只能在默默的屈辱與煎熬中度過。彌留之際,雖然債主們來來往往,警察廳查封了她的房子,連普率當絲都偷走了她最後的那條項鍊,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她換取了聖潔的光輝。一切只留身後名,卻在不現實的戀情中逝去了一切。茶花,在冷風摧殘中只能衰敗。

如果不切實際的愛情只能是悲劇,只有最後一瞬綻放出的動人華麗留下一絲欣慰,那麼何必只求那最後的一絲欣慰呢?愛情不僅以人爲主體,還充滿了社交,脫離於人與社會的愛情就註定掙脫不了悲劇的糾纏。不管是瑪格麗特所生活的19世紀,還是我們現在的21世紀,不管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愛情中若存在懸殊的地位等差便有了悲劇之源。不管是瑪格麗特,還是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地位的懸殊都註定了她們愛情的失敗。辛德瑞拉被王子眷顧只是童話,現實生活中門當戶對已習以爲常。

社會是公平的,瑪格麗特的墮落與風塵爲她的悲劇埋播下惡種,阿爾芒不切實際的貪圖愛情也只會爲這場悲劇點下導火索。瑪格麗特的死亡帶走了一切偏見,墳墓前茶花盛開。也許正如小仲馬在第一章所說——死亡已經淨化了這個富麗而淫穢的場所的空氣。然而只有死亡才能淨化的一切偏見,何必只用死亡去淨化呢?只有死亡才能得到愛情的理解,爲何就不與不切實際的愛情到來之前就扼殺掉呢?現實一點的愛情,理性一點的愛情,才能品嚐到日後的香醇,而不是茶花在冷風中的凋零,或是死後盛開的一霎。

茶花不應盛開。

茶花女讀後感13

《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流芳百世的小說,曾經風靡全世界,數以千萬的發行量,歌劇,話劇,影視作品數以千計。作者小仲馬用自己的生活寫照編織出了一位可憐,可悲,可嘆又可親,可愛,可敬的妓女命運,茶花女瑪格麗特在人情風俗,世態炎涼的社會背景下,找到了一段真愛,並將這段真愛保存着離開了世界。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天下蕩子魂!

可憐又可親—和阿爾芒相愛以後,天真的瑪格麗特爲了愛,一切都可以犧牲,她只要他愛自己,別無所求。她曾經爲了減輕阿爾芒的負擔,偷偷變賣她的首飾,珠寶,這也充分表現了一個可親的少女純潔,無私,和對愛情的執着追求,可是她的純潔也抵擋不住人的七情六慾,阿爾芒雖然真心愛着瑪格麗特,但是由於種種誤會,盲目地極度猜疑,結果狠狠地報復,用自己的愛羞辱了這麼天真可親又可憐的青春少女。人心的善良,人心的邪惡,這雖然是成正比的,但是又不得不說善良可能變成邪惡,邪惡也終會變成善良,這兩者是息息相關的,正是這些人才使我懂得,每個人心上的真善美,它很容易被發覺,就是你肯不肯去了解它的奧妙了,也許,不,是的,瑪格麗特雖是個沒有辦法改變出身的妓女,但是在作者真實,美好的筆調下,呈現出一位可憐又可親的陽春白雪。

可悲又可愛—瑪格麗特對自己的妓女生涯深惡痛絕,在生活中,只有虛情假意的交易,還有這社會上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揮霍無度,醉生夢死,她曾經想過,自己被看做洪水猛獸,像賤民一樣受人蔑視,有朝一日,必像狗一樣慘死不可,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她並不是自願選擇這條骯髒的道路,而是社會逼迫的。我想,正是因爲這種可悲的命運激勵着她,勇敢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期待的東西。和阿爾芒放棄一切追尋自己的幸福,在鄉下度過的日子,我想是她一生中僅有的幸福時光,她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活潑,天真。她一定是想做個普通的人吧,普通的外表,普通的一生,至少這些能使她幸福,不會再被金錢所利用,她是可以值得愛的,因爲她的勇敢,因爲她的執着,因爲她的不顧一切,在作者真實,感動的筆調下,呈現出一位可悲又可愛的美妙高雅的人物。

可嘆又可敬—爲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牽線搭橋的老妓女普呂當絲在她身染重病,負債累累期間,非但什麼都沒有幫助她,而且連看都不看她一下,這道出了什麼?是當時社會的複雜黑暗,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卻得不到任何寬慰的心情。阿爾芒與她的女友奧林普勾結起來傷害了受冤的瑪格麗特,她什麼都不能做,因爲阿爾芒已不再相信她了,她只好在日記中寫出她的心聲,這道出了什麼?是瑪格麗特的可泣可嘆的辛苦厭倦的一生,是一個可敬的人物,含冤飲恨而死的情景。瑪格麗特值得敬重,人的內心的假醜惡都淋漓盡致地襯托了這個靈魂人物的價值。

茶花女讀後感14

十年前得一堂語文課就萌生了要看《茶花女》的念頭,還好學校圖書館不對外開放,不然時隔多年也不會拾起兒時記憶。 ——前言

茶花顏色多種,紅似火,白如雪,黃賽金……而瑪格麗特·戈蒂耶卻獨愛白如雪得茶花,她時常手捧着或是去花店買上幾束靜靜觀賞一番罷,再一瓣又一瓣地沿着花托取下來,飄落在巴黎香榭麗舍街上。家裏滿是一束束地白茶花,雖比不上梅花的傲骨,但卻有一份特有的溫柔,潔白無瑕也意向瑪格麗特特有得品質。寫物亦是寫人,景物相結,因而瑪格麗特·戈蒂耶又稱之“茶花女”。

安丹街9號那棟繁華住宅裏的白茶花已全部凋謝,瑪格麗特至死都沒見到自己心愛之人——阿爾芒。相愛卻又不能相守,相愛到頭來卻成了傷害——因愛生恨做了讓自己後悔一生得事,等阿芒知道這一切已太晚了,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留下得只有無盡得悔恨、自責。

愛情有時候無法用常人眼光來看待,一旦遇見便認定是一生地摯愛,阿芒初見瑪格麗特便已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煙花女子”,愛到無法自拔,愛到忘乎自我。瑪格麗特患有嚴重肺病已臥牀不起,在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都去詢問病情,不講名字也不留名片,聽說她漸漸好了,動身離開去一個新的地方——巴雷爾。這時阿芒得愛是高尚得,愛一個人不在與擁有。

白茶花開得正盛,一朵一朵舒展着婀娜的身姿,而阿芒對瑪格麗特的思念越發得深。時隔兩年瑪格麗特蒙着面紗再次回到巴黎,阿芒迫切地想見到她。人的心靈爲了達到它所企求的目的,會給自己想出多少辦法,編造出多少理由啊! 如願,瑪格麗特從一大束茶花取出一朵插入阿芒得鈕釦,待到茶花變顏色時再見。

三五朵紅茶花偶爾擺放在歌劇院,瑪格麗特的身體也漸漸好轉,他們一起離開了繁華的巴黎,選擇一處較僻靜得地方住下。現在,她有時卻在草地上坐個個把小時,細細察看那些跟她同名的樸素的花朵。在那裏度過了美好得幾個月,也是“茶花女”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時光。

她深愛着阿芒,不想因自己讓深愛之人與父親決裂,也不想傷害一位深愛兒子得父親,更何況杜瓦先生那種慈父般的態度,在瑪格麗特內心深處激起純潔的回憶,如果兩個人在一起那麼杜瓦先生整個家族都會因此蒙羞,他的親妹妹將面臨退婚,名門望族可以玩弄煙花女子但決不允許“煙花女子”進門。“茶花女”是如此的善良,可她最終卻連爭取幸福得權利都沒有,不僅是個人得悲哀,也是時代給予得悲哀。

人活着不能好好得厚待,通往極樂之門在怎麼厚葬也無濟於事,只求得心安罷了!阿芒帶着瑪格麗特生前最喜歡的白茶花,在公墓前痛苦流淚。

大理石碑是直立,墳地上放滿了一束束白茶花,每當一朵謝了就換上新鮮的。一縷陽光照射在“茶花女”身旁,那包含着無限的歡樂、甜蜜和安慰。

茶花女讀後感15

讀過《茶花女》的人一定知道,它有悽美的愛情和感人的情節,好的作品總是給人以大團圓結局,但人們總會厭倦;《茶花女》展現給讀者的則是相反,以傷感結尾,這是一種遺憾美、缺陷美,在文學藝術中是有一片廣泛天地的,它更能反映人們太多太多陰暗面,也向我們展示人與人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

《茶花女》它講的是一位漂亮的茶花女的感情歷程。遺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無奈的命運——她是一位煙花女子,也有着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滿身銅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也許你說她迫不得已,但我卻要說她從不知羞恥,這樣語氣也許太重了,可她終日享樂,靠出志肉體維持,滿足自己的私慾,她從沒想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嗎?她任意揮霍,無論金錢、青春,金錢麻目了她的大腦,我不禁要問:金錢真的這私重要嗎?男人們一面大張旗鼓也辱罵,用世上最不堪入耳的言語、辱罵她們,卻又一面用世上最“文雅、動聽”的詞語調侃她們,多麼虛僞!當然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不可能這樣一輩子,因爲出現在作家筆下的人總有一段傳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經歷——她與男主人公的悽美愛情。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當然,它由眼淚、憂愁和笑臉給成,和其他愛情故事一樣。她們曾一度拋開塵世中的一切煩惱,在清幽、說和的鄉下過着天倫般的生活,我敢說,這是瑪格麗特最開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總是不長,被男主人公父親由於階級觀念而棒打鴛鴦,看到這裏,我便開始抱不平:人的工作不分貴賤,又何必在乎以前的事呢?況且,這也是瑪不想的呀!爲什麼人性就不能再寬容一點,一點就好!最終瑪格麗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創傷,鬱悶而死,更諷刺的是,在她死後,她的全部財產都拿去變賣,我幾乎是一口氣讀這的,我感嘆,人性的美與在一之間。瑪格麗特小姐,徒有一副美的外表,卻只能成爲人們手中的玩物,興奮時給你點錢,不興奮時給你兩蒼。此時金錢又充當着什麼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伴侶?可內心深處是否真的快樂過?

換個角度想想,這便是人性的軟弱,人總也抵不住金錢的誘惑,總了不敢衝破命運枷鎖。假如我是她,我會不顧一切地衝破這個黑暗的牢籠,我回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快樂地活着,何必在乎金錢!我要用自己的一雙手,換回內心的平衡。不可否認,當時,說下去也不是易事,但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就算不能轟轟烈烈,但也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看得起自己吧!我敢說,當你老了,兒孫滿堂時,你會是一個驕傲的老人,你的子女以你爲榮

人性總有美與醜,沒有醜哪有美?但是儘自己的所能,做好自己吧!這便是我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