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的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珍惜糧食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珍惜糧食的教案

  珍惜糧食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麼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爲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捱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後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爲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着太陽在稻田裏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後,袁隆平爺爺終於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穫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瞭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後是怎麼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後,還要進行收割、乾燥、去殼纔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麼?

——他們是怎麼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着腰;揹着重重的農藥箱;頂着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瞭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爲對不對?應該怎麼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珍惜糧食的教案2

  一、活動目標

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並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活動目的

讓大家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7日(本週五)

  五、活動主持

韓威 李珂涵

  六、活動議程

1. 認一認,請4位同學認一認圖片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麥子、土豆),並作簡單介紹。

2.講一講,請3位同學分別講講“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作用”以及“名人愛惜糧食的故事”。

3.答一答,請10位同學答一答有關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可獲得小獎品。

4.想一想,爲世界糧食日擬定幾個宣傳標語,突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並請6位同學讀一讀自己擬好的標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交流。

5.誦一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的詩歌。

6.最後由陳老師總結。

  珍惜糧食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初步學習古詩。

2.在欣賞、朗誦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古體詩與兒歌的區別。

3.知道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自制古詩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教師:圖畫上畫了什麼?

教師:畫面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人們是怎樣幹活的?天氣怎麼樣?人們在幹活的時候感到怎麼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表情等,並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圖片內容的理解。)

2.在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古詩。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圖片的內容。

——幼兒傾聽教師朗誦古詩兩遍,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其意境。

3.引導幼兒圍繞古詩內容進行集體討論,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瞭解古詩的名字。)

教師:你聽到古詩裏說了什麼?這句古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鼓勵幼兒用古詩的句子回答問題,初步感知古詩中的語句。鼓勵幼兒將古詩句子和教師講述的故事內容向匹配,理解古詩每一句詩的大概含義。)

4.幼兒學習跟着教師完整地朗誦古詩2~3遍。

5.教師提問:你對哪一句聽不太懂?教師:農民伯伯種糧食可真辛苦啊!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糧食呢?

6.幼兒個別優美的朗誦古詩

  珍惜糧食的教案4

  設計意圖: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裏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結合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瞭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談話導入的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好嗎?爲什麼?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裏來的?

2、認真看《愛惜糧食》動畫,啓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爲什麼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後你會珍惜糧食嗎?

3、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穫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4、教師提問:爲了節約糧食,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兒歌,鞏固幼兒經驗《愛惜糧食》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纔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後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