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設計怎麼寫

引導語:英語教學設計專門寫?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精選推薦一些英語教學設計與教案的撰寫範文,供大家參考。

英語教學設計怎麼寫

英語教學設計與教案的撰寫

北京教育學院 袁昌寰 提綱

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與教案的關係

教學設計組成

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中的認知分析

教案的撰寫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技能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技能之一, 但很多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做 教學計劃和寫教案的層面上。

什麼是教學設計

技術說

梅瑞爾(1996):

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一種用以開發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的技術,這些學習經驗和環境有利於學生獲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 。是一種將不同學習策略整合進教學經驗的一門技術

科學說

教學設計是設計科學大家庭的一員,設計科學成員的共同特徵是用科學的原理及應用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帕頓,1998)。

過程說

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加涅,1992)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何克抗,2005)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又稱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2002), 是指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論的

觀點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

這個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調查分析

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教學的方法、策

略和步驟、選擇教學媒體和資源以及分析和

評價教學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又稱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2002), 是指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論的

觀點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

這個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調查分析

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教學的方法、策

略和步驟、選擇教學媒體和資源以及分析和

評價教學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內涵 :

2)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由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和系統論的科學方法等構成。 什麼是教學設計

內涵 :

3)教學設計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 “設計、實施、反饋、修正方案、再實施、再反饋…”直至達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

4) 教學設計可分爲即時性設計和長遠性設計兩種形式。

什麼是教學設計

特徵:

1)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目標。

2)教學設計的目的是整體優化教學結構,使教學活動系統有序。

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學過程結構具有整體優化的品質。首先就要研究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主次關係,回答誰是主要的矛盾,在教學設計中,要抓住學生與教學內容這個主要矛盾來開展;其次,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方式,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有機配合,才能使教學得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的要素:

學生、教師、教材、教學媒體與方法。

也有人把它劃分爲(1)人(包括教師、學生、 家長等);(2)教學材料(包括課本、練習材料及有關的音像材料等);(3)時空(包 括年齡、階段、學習時間等);(4)環境

(包括設備、教學環境、風氣等)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要研究這些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係,必須從動態的、綜合角度加以考察。在實際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每一個要素都產生一定的力,但導致最後的教學效果的力並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簡單加和,而是每個要素之間構成的“合力”。這是教學過程的一條重要規律。

什麼是教學設計

比如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選擇了好的英語教材,還要教師的理解,熟悉和研究教材,合理應用這套教材,還要配合適當的媒體,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效果顯得更爲突出。由此可見,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善於全面把握教學過程各要素,抓住主要

矛盾,處理好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善於利用積極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爭取獲得最大的合力。 什麼是教學設計

特徵:

3)教學設計的實施過程是一個不斷反饋與調整的過程。 只有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系統 有序,保證其組織性,及時糾正學習出現的 偏差,採取補救的措施,直至達到預期的教 學目標。

教學設計與教案

教學設計

教 案

英語教學設計組成

學習者學習需求分析

教學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況

-

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況

=

學習需求

學習者目前水平分析 知識: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篇章、邏輯

文化知識: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 策略知識:詞彙、語法、閱讀、聽力、寫作,任務完成策略

技能:聽、說、讀、寫、譯發展情況

具體技能中能力的層次

能力:交際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多元智能分析

語言智力: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activities

邏輯數理智力: problem-solving, sequencing 視覺-空間智力:mind mapping, drawing;talk about pictures, 音樂-節奏智力:rhythmic patterns,chants 身體-動覺智力:TPR,role-play, games 交往-交流智力:pair work, group projects/tasks, ask and answer 自知-自省能力:telling about feelings, discovering

Increase the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Non-verbal instruction:listen and draw, read and demonstrate

Students can choose whatever way they can to answer a question if the focus is not on production. Students can even answer reading questions in Chinese.

學習者分析

學習風格:

1)分析型與綜合

2)視覺、觸覺、動覺3)沉思型與衝動型

4)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

學習風格分析 問卷調

案例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心理特徵,對新鮮事物

的接受能力強。通過三年的英語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和對話,有一定的詞彙量,能聽懂一些課堂用語,並能有秩序地參與課堂的遊戲和活動。(分析以共性爲主,沒有針對具體的課堂教學和具體的學習者;概念過於籠統,指導性不強,“一定的詞彙量”“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和對話”具體指什麼?)

針對他們的特點,在設定交際任務與情景方面,將增加與生活、社會、

文化等有關的交際內容與習得,在練習方面,着重啓發學生的智力和表現欲,擴展他們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未能針對具體課堂做分析,採取的措施不夠具體。)

教學資源分析

物化教學資源

教材分析:教材內容、方法是否合適

教師用書、教學設備、網絡和多媒體資源、學習資源

非物化教學資源

教師的基本素質

教學理念

教學實踐能力

教學資源分析

學習目標分析

課堂學習目標(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要求

教材對課程教學要求的體現

單元學習目標

目標的層次

認知的層次

聽說讀寫的認知表現

認知目標的層次

知識:知識描述的是學生對於一些實際信息的回憶情況,體現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 理解:指不死記硬背,能理解教師傳授給的知識,在沒有完全理解它的含義或者它與其它知識的關係時也能很好地利用它。

應用:指能在具體情景中運用抽象的概念,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景中。

分析:指完成任務的時候能將一個複雜的信息分解成幾個要素,從而使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變得很清楚。

綜合:指能夠將不同的元素和成分組合成一個結構連貫的模型。

評價:指能運用自己和他人的評價標準對某種現象

作出定性或定量的評價

認知目標的層次

認知目標的經緯度(安德森)

聽力活動的層次

1.辨認(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語音識別、具體信息識別

2. 轉換 (transferring)

將聽到的信息轉換到圖、表中,這其中涉及到對信息的分析和筆頭輸出。

3.重組與再現(reformulation and reproduction)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獲取信息通過口頭方式或筆頭方式表達出來。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所填寫的圖表進行復述練習等活動。

聽力活動的層次

4. 領會社會含義(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解釋、轉化、推理觀點、態度、情感

5. 運用(application)

在新的語境中使用所獲知的信息、技巧、策略等,用於傳達信 息、表達思想、解決問題

6.綜合(synthesis)

將所聽力的多個信息按照一定的邏輯組合起來

7.評價(evaluation)

對聽力中的事件、任務、觀點態度按照一定的標準(內在的 或外在的)進行評論

閱讀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何確定學習目標?

根據學習成果的類型列出成果清單

描述一般的學習目標

描述具體的學習目標

根據具體材料確定目標

1. 主題

1)選擇

2)描述主題

2. 細節理解

1)判斷正誤

2)信息轉述

3)信息綜述

4)評價

案例分析

1、 知識和能力目標

1) 學會或模仿使用?下列部分詞語及表達法

say goodbye to... / take ... to ... / ask sb. to do … / share ... with ... / give ... to... / be surprised / go on doing …

2)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用單詞、句子或簡短敘述對單個圖片進行一些描述或表達(什麼樣的圖片,哪些單詞,不夠具體)。

3) 85% 以上學生能夠將全部圖片連成一個故事。情節較爲完整,表達較爲清

楚;30% 能表演這個故事(目標明確,但是仍舊不符合“有效教學”的原則)

4) 課下能夠筆頭表達該故事(這不是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媒介的選擇

教學模式的選擇

教學技巧的利用

教學技術的運用

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

PWP: 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Task-based approach: pre-task, while-task and post-task Five steps:Warm-u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Assessment

情景教學模式

1)語境:

旅行社安排遊客去美國旅遊

2)問題: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USA?

3)自主學習:

閱讀獲取相關信息

4)展示

學生介紹自己閱讀獲得的信息

5)效果評價

評價學生的過程和成果。

Task based支架教學

1.

2. 提出任務Make a poster why we should do exercises. 提供支架

What should the poster be like? (sample posters) Expressions for reference

3.

4.

5.

6. 學生閱讀獲取相關信息 合作完成海報 項目展示 項目評價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

導入-準備-呈現-練習應用-評價

任務型/項目學習

教學階段層次分明、銜接自然、結構合理

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活動

什麼樣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參與

什麼樣的活動能夠幫助達成學習目標

活動的層次、梯度

活動的多樣性(學生的差異)

學習目標的差異性

促進學生參與的活動

組織形式:individual work, whole-class work (plenary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信息處理:receptive: listening and reading

productive: speaking and writing

控制度:mechanical practice, information transfer, situation-based

speaking and writing, free production, problem solving

挑戰性:competition, high demand within time limit, i+ 1 交際性:real purpose, task,information gap, opinion gap 遊戲性:games, word rush, find the owner 自主性:whether they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how to proceed 變化性:whether it is a new type or a new version

準備

激活背景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導入話題、處理

語言問題

聽力前

詞彙、語法

閱讀前

詞彙語法

根據文本判斷信息(不要領讀)

原文地址:英語教學設計與教案的撰寫

北京教育學院 袁昌寰 提綱

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與教案的關係

教學設計組成

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中的認知分析

教案的撰寫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技能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技能之一, 但很多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做 教學計劃和寫教案的層面上。

什麼是教學設計

技術說

梅瑞爾(1996):

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一種用以開發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的技術,這些學習經驗和環境有利於學生獲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 。是一種將不同學習策略整合進教學經驗的一門技術

科學說

教學設計是設計科學大家庭的一員,設計科學成員的共同特徵是用科學的原理及應用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帕頓,1998)。

過程說

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加涅,1992)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何克抗,2005)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又稱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2002), 是指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論的

觀點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

這個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調查分析

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教學的方法、策

略和步驟、選擇教學媒體和資源以及分析和

評價教學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又稱教學系統設計(何克抗等, 2002), 是指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論的

觀點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的過程,

這個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調查分析

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教學的方法、策

略和步驟、選擇教學媒體和資源以及分析和

評價教學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內涵 :

2)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由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和系統論的科學方法等構成。 什麼是教學設計

內涵 :

3)教學設計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 “設計、實施、反饋、修正方案、再實施、再反饋…”直至達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

4) 教學設計可分爲即時性設計和長遠性設計兩種形式。

什麼是教學設計

特徵:

1)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實現教學目標。

2)教學設計的目的是整體優化教學結構,使教學活動系統有序。

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學過程結構具有整體優化的品質。首先就要研究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主次關係,回答誰是主要的矛盾,在教學設計中,要抓住學生與教學內容這個主要矛盾來開展;其次,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方式,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有機配合,才能使教學得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的要素:

學生、教師、教材、教學媒體與方法。

也有人把它劃分爲(1)人(包括教師、學生、 家長等);(2)教學材料(包括課本、練習材料及有關的音像材料等);(3)時空(包 括年齡、階段、學習時間等);(4)環境

(包括設備、教學環境、風氣等)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要研究這些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係,必須從動態的、綜合角度加以考察。在實際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每一個要素都產生一定的力,但導致最後的教學效果的力並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簡單加和,而是每個要素之間構成的“合力”。這是教學過程的一條重要規律。

什麼是教學設計

比如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選擇了好的英語教材,還要教師的理解,熟悉和研究教材,合理應用這套教材,還要配合適當的媒體,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效果顯得更爲突出。由此可見,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善於全面把握教學過程各要素,抓住主要

矛盾,處理好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善於利用積極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爭取獲得最大的合力。 什麼是教學設計

特徵:

3)教學設計的實施過程是一個不斷反饋與調整的過程。 只有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系統 有序,保證其組織性,及時糾正學習出現的 偏差,採取補救的措施,直至達到預期的教 學目標。

教學設計與教案

教學設計

教 案

英語教學設計組成

學習者學習需求分析

教學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況

-

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況

=

學習需求

學習者目前水平分析 知識: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篇章、邏輯

文化知識: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 策略知識:詞彙、語法、閱讀、聽力、寫作,任務完成策略

技能:聽、說、讀、寫、譯發展情況

具體技能中能力的層次

能力:交際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多元智能分析

語言智力: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activities

邏輯數理智力: problem-solving, sequencing 視覺-空間智力:mind mapping, drawing;talk about pictures, 音樂-節奏智力:rhythmic patterns,chants 身體-動覺智力:TPR,role-play, games 交往-交流智力:pair work, group projects/tasks, ask and answer 自知-自省能力:telling about feelings, discovering

Increase the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Non-verbal instruction:listen and draw, read and demonstrate

Students can choose whatever way they can to answer a question if the focus is not on production. Students can even answer reading questions in Chinese.

學習者分析

學習風格:

1)分析型與綜合

2)視覺、觸覺、動覺3)沉思型與衝動型

4)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

學習風格分析 問卷調

案例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心理特徵,對新鮮事物

的接受能力強。通過三年的英語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和對話,有一定的詞彙量,能聽懂一些課堂用語,並能有秩序地參與課堂的遊戲和活動。(分析以共性爲主,沒有針對具體的課堂教學和具體的學習者;概念過於籠統,指導性不強,“一定的詞彙量”“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和對話”具體指什麼?)

針對他們的特點,在設定交際任務與情景方面,將增加與生活、社會、

文化等有關的交際內容與習得,在練習方面,着重啓發學生的智力和表現欲,擴展他們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未能針對具體課堂做分析,採取的措施不夠具體。)

教學資源分析

物化教學資源

教材分析:教材內容、方法是否合適

教師用書、教學設備、網絡和多媒體資源、學習資源

非物化教學資源

教師的基本素質

教學理念

教學實踐能力

教學資源分析

學習目標分析

課堂學習目標(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要求

教材對課程教學要求的體現

單元學習目標

目標的層次

認知的層次

聽說讀寫的認知表現

認知目標的層次

知識:知識描述的是學生對於一些實際信息的回憶情況,體現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 理解:指不死記硬背,能理解教師傳授給的知識,在沒有完全理解它的含義或者它與其它知識的關係時也能很好地利用它。

應用:指能在具體情景中運用抽象的概念,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景中。

分析:指完成任務的時候能將一個複雜的信息分解成幾個要素,從而使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變得很清楚。

綜合:指能夠將不同的元素和成分組合成一個結構連貫的模型。

評價:指能運用自己和他人的評價標準對某種現象

作出定性或定量的評價

認知目標的層次

認知目標的經緯度(安德森)

聽力活動的層次

1.辨認(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語音識別、具體信息識別

2. 轉換 (transferring)

將聽到的信息轉換到圖、表中,這其中涉及到對信息的分析和筆頭輸出。

3.重組與再現(reformulation and reproduction)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合獲取信息通過口頭方式或筆頭方式表達出來。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所填寫的圖表進行復述練習等活動。

聽力活動的層次

4. 領會社會含義(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解釋、轉化、推理觀點、態度、情感

5. 運用(application)

在新的語境中使用所獲知的信息、技巧、策略等,用於傳達信 息、表達思想、解決問題

6.綜合(synthesis)

將所聽力的多個信息按照一定的邏輯組合起來

7.評價(evaluation)

對聽力中的事件、任務、觀點態度按照一定的標準(內在的 或外在的)進行評論

閱讀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何確定學習目標?

根據學習成果的類型列出成果清單

描述一般的學習目標

描述具體的學習目標

根據具體材料確定目標

1. 主題

1)選擇

2)描述主題

2. 細節理解

1)判斷正誤

2)信息轉述

3)信息綜述

4)評價

案例分析

1、 知識和能力目標

1) 學會或模仿使用?下列部分詞語及表達法

say goodbye to... / take ... to ... / ask sb. to do … / share ... with ... / give ... to... / be surprised / go on doing …

2)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用單詞、句子或簡短敘述對單個圖片進行一些描述或表達(什麼樣的圖片,哪些單詞,不夠具體)。

3) 85% 以上學生能夠將全部圖片連成一個故事。情節較爲完整,表達較爲清

楚;30% 能表演這個故事(目標明確,但是仍舊不符合“有效教學”的原則)

4) 課下能夠筆頭表達該故事(這不是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媒介的選擇

教學模式的選擇

教學技巧的利用

教學技術的運用

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

PWP: 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post-listening;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Task-based approach: pre-task, while-task and post-task Five steps:Warm-u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Assessment

情景教學模式

1)語境:

旅行社安排遊客去美國旅遊

2)問題: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USA?

3)自主學習:

閱讀獲取相關信息

4)展示

學生介紹自己閱讀獲得的信息

5)效果評價

評價學生的過程和成果。

Task based支架教學

1.

2. 提出任務Make a poster why we should do exercises. 提供支架

What should the poster be like? (sample posters) Expressions for reference

3.

4.

5.

6. 學生閱讀獲取相關信息 合作完成海報 項目展示 項目評價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

導入-準備-呈現-練習應用-評價

任務型/項目學習

教學階段層次分明、銜接自然、結構合理

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活動

什麼樣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參與

什麼樣的活動能夠幫助達成學習目標

活動的層次、梯度

活動的多樣性(學生的差異)

學習目標的差異性

促進學生參與的活動

組織形式:individual work, whole-class work (plenary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信息處理:receptive: listening and reading

productive: speaking and writing

控制度:mechanical practice, information transfer, situation-based

speaking and writing, free production, problem solving

挑戰性:competition, high demand within time limit, i+ 1 交際性:real purpose, task,information gap, opinion gap 遊戲性:games, word rush, find the owner 自主性:whether they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how to proceed 變化性:whether it is a new type or a new version

準備

激活背景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導入話題、處理

語言問題

聽力前

詞彙、語法

閱讀前

詞彙語法

根據文本判斷信息(不要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