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常識國家制度的知識點

1.國家(含義;屬性)

高三政治常識國家制度的知識點

(1)含義: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或者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2)屬性:具有主權屬性、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國體

(1)含義: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一個階級手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2)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

(3)判斷標誌: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爲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這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

3.民主

(1)含義及其階級性:是指在一定階級範圍內(統治階級內部),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國體(在一定階級範圍,即統治階級內部)和政體(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統一。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與專政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於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於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和專政是相輔相成、互爲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國家職能:

(1)含義:是指國家在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它反映了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務和主要任務。

(2)分類:對內職能(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對外職能(保衛職能和交往職能)

(3)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係: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5、我國的國體:

(1)名稱及含義: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

(2)首要標誌,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誌。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基礎。)

(3)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是人民當家作主。

(4)特點及優點:廣泛性和真實性。第一,民主具有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的廣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實性。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

(5)必須堅持:必要性,重要性

①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載入我國憲法;②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③人民民主專政在改革開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6、我國民主政治建設:

(1)必要性:

①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②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

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障。

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2)如何建設:

①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②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③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辦西方政治模式。

④堅持和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擴大基層人民民主。

理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7.我國的國家職能:

(1)對內職能

①政治職能:即國家維護政治統治和政治穩定的職能,包括依法打擊各種破壞活動和各種犯罪活動,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②經濟職能:即國家組織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③文化職能: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保證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組織和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藝術、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

④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包括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搞好社會治安,保護公共財物;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興辦各種公共工程,完善各種公共設施;保護公共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2)對外職能:

①保衛職能:防禦外部敵人的侵犯和顛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交往職能:發展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③維和職能: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積極發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提示:

(1)履行國家職能的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及各部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不包括:黨的機關、人民政協和其他社會組織、人民團體,城市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羣衆自治組織。

(2)要全面把握各職能的名稱、基本含義、意義和行使方式。

(3)要注意把握同一事例可能體現幾種職能。區分體現某種職能與有利於處理某種關係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