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觀後感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觀後感1

今天上午8:30,我和媽媽一起準時收看了《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講座。我知道了“人格”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作爲一名國小生,我們應該學會要勇敢面對挫折,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我們要珍惜父母之愛,同學之情,努力學習,學會感恩。我們更要懂得人間親情的珍貴,懂得心懷感恩的重要。

于丹老師說:“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是啊!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爲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閱讀、書寫,還要爲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裏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爲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羣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於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講的題爲《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的教育講座。感觸很深!她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有好多以自我爲中心的孩子,會覺得給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給他的一切都是虧欠!

于丹老師講這個主題之前,她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很嬌縱的小男孩,他認爲別人都應該是慣縱他的,他只要好好學習,他就應該是這個“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都會因爲各種不如意,亂髮好多脾氣。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帶到後院的籬笆旁,對兒子說:“你每天都發脾氣,這樣不好,現在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牆上釘一顆釘子,看看自己一天發了多少次脾氣。”兒子照父親的話做了,一天下來他去看了看,發現籬笆上密密麻麻地釘着三十來顆釘子。

這孩子忽然很驚訝,他想:哎呀!我一天裏發了這麼多脾氣嗎?我自己不覺得呀!他爸爸說:“你看,數字擺在這兒你才知道,你這一天讓多少人不痛快。我們來試試,能不能控制減少直至消失?”這個孩子就學習開始自我控制,過幾天去看看釘了二十多顆釘子;再過幾天看看,一天只釘了十幾顆釘子,變到幾顆釘子,五顆釘子、三顆釘子……終於他控制,再控制,終於有一天,他很高興地跟爸爸說:“您看,今天我一顆釘子都沒有釘!”

這個時候,爸爸又把他帶到那兒,說:“那你把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吧!”他把釘子都拔了以後,爸爸指着那個密密麻麻的釘子洞跟他說:“你現在已經能控制自己不發脾氣了,但是你知道嗎?你每發的一次脾氣,就是往別人的心裏釘了一顆釘子,你現在很真誠地把釘子都拔掉了,但是這些洞永遠都在!”

當我聽到這個寓言故事時,我的臉上感到火辣辣的。想起自己平時,每當媽媽叫我學習的時候,我都不情願,很多時候還給媽媽發脾氣。我雖然把氣撒在了媽媽身上,但卻在媽媽的心裏釘了一顆釘子,也留下了釘子洞,這真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今天,於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付出跟交流中應該懂得,父母、老師乃至所有人給我們的一切是情分,如果不給那纔是本分。有了情分,我們要懂得感恩,並在以後的日子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父母,感恩親友,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所有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