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集錦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集錦15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

大年七年級,我和家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本是懷着無聊的心情去觀影,回來時,卻帶回來了兩個詞語:震懾和感動!

影片講述的是朝鮮戰爭末期,美軍開始撒退,而第七穿插連舉命去炸燬美軍撤退主要地點:水門橋!在水門橋戰役中,第七穿插連一共進行了三次炸橋,雖然最後美軍還是撤退出了邊境,但他們——第七穿插連在朝鮮半島上,留下了最深遠的屬於他們的偉大信念。

他們雖然失敗過,但他們團結,頑強抗戰過,他們不怕摔倒,他們勇敢衝鋒,這是刻在他們骨子裏的精神!第一次炸橋失敗,他們換一種方案,繼續進行任務:第二次的炸橋,七連人數還不比之前的一半,傷亡損失慘重,可大橋卻依舊堅固;第三次炸橋,第七穿插連以自己堅韌的生命去面對敵人的坦克,飛機卻沒有絲豪的退縮,依舊勇敢衝鋒!這就是軍人精神!

餘從戎,一人鬥敵軍十幾架轟炸機,毫不害怕,只爲保住七團!

伍千里,單兵闖入故營,面對敵人的炮火、軍團也毫不退縮,以一己之力完成炸橋!

梅生,開車火燒敵兵營。

他們不怕嗎?不,他們也害怕見不到家人。可他們爲何還要拼上自己的性命?因爲他們,抗戰烈士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我必須上,我們勇敢衝鋒,才能守住祖國邊疆!”

“只要橋還在,我們的任務就還沒有完成”!正所謂:“祖國疆土,不可予半寸於他人!”

他們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人,但更愛國!

而我們,雖沒有上陣殺敵的堅強身軀,但可以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守衛祖國!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2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實力是非常強悍的。且不說戰鬥力對比,就單從後勤補給以及運輸能力上來說,美軍要遠超出當時的志願軍。戰場補給對一場戰爭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個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

戰場上光靠勇氣是不行的,也需要實力,刀再鋒利也快不過子彈。在長津湖之戰中,美軍將後勤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志願軍只能用頑強的意志和無畏生死的精神去彌補裝備上的巨大差距。

當時我軍奮力抵抗,面對美軍猛烈的攻勢,即使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也沒有絲毫的退卻。到了長津湖戰役後期,當地的氣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天氣異常惡劣,冷得出奇。當地氣溫到達了零下四十多度。

很多戰士凍得連手都拿不出來,一些槍也被凍得連扳機都沒法扣。到了最後,雙方都不想打了,美軍也忙着撤退保命,就連途中遇到志願軍阻擊他們都懶得還手,實在是不想打了,天氣太冷了。

從很多歷史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美軍在撤退的時候,靴子和腳都粘在一起了,連路都沒法走,手和腳全都凍壞了。有些士兵因爲受傷失去知覺,等被擡回基地的時候已經凍得僵硬了。很多士兵的皮膚都被凍得開裂。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壯烈事蹟。相比美軍而言,志願軍的驚人忍耐力還是值得稱讚的。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3

大年七年級上映了一部感動無數中國人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我懷着對先烈敬仰的心情,認真觀看了這部感人的電影。

電影中一幕幕動人的場景在我腦海裏不停的閃現,“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一人”,多麼扎心的一句話啊!在場的觀衆都爲之動容,我也被這場景深深的感動,流下了眼淚。他們的物資是那麼的匱乏,連崩掉牙的大豆,也是從美國兵那裏繳獲的,而且大家都不捨的吃,還要留給傷員。電影中還有許多感人的畫面,一個戰士爲了連隊,用自己血肉之軀來吸引敵人,敵人吸引走了,但他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被炸的慘不忍睹,我都不忍直視那悽慘的畫面。

我們爲什麼能夠取得抗美援朝最終的勝利?正是因爲他們,這羣可愛的、無懼無畏的戰士。他們不畏犧牲,爲了讓我們這一代能夠過上沒有硝煙的美好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現在的好生活,都是用這些戰士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崇高的大愛,學習他們與敵人作鬥爭到底的精神。我們國家現在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還有很多科技實力還是相對落後,落後就會捱打,這是我們每一位國人都不能忘記的血的教訓,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將來爲祖國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4

過年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十分感人,讓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七穿插連,接到一項任務---炸掉美軍陸戰一師的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第一次炸完被美軍及時修復;第二次用夜間投襲,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沒能成功。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給敵人在精神上以催殘,功不可沒,使得抗美援朝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這部電影中令我最爲感動的是影片中,當戰鬥結束後的伍萬里的一句臺詞: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報告完畢。”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動萬分,淚流滿面,體會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可能現實比電影中的情節更殘酷,更震撼人心。電影中戰爭的場面十分逼真,讓你如身臨其境,那一聲聲的槍響,一顆顆的手榴彈爆炸,機槍,飛機的轟鳴聲也讓人們倍感緊張。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願軍奔赴戰爭,爲我們創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們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一次又一次地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人民的安全。我們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他們值得我們敬佩,向英雄們致敬,謝謝你們!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5

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完了,今天帶孩子一起去看,看完感覺水門橋比長津湖好。

不僅是家國情懷,更重要的是看到水門橋中的每個人物的變化和成長,讓我覺着意外驚喜。

長津湖裏出現的每一個人物無一遺漏,全部在水門橋中交代的命運,怎麼說呢,可以說是上部當中的所有鋪墊,水門橋裏幾乎都得以伍萬里從一個毛頭小子到成長爲七連的中流砥柱。

伍萬里從桀驁不馴到日漸成熟的過程,而這種真實感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通過戰場帶給他的快速成長,這種成長速度比我們快很多,因爲這背後是用戰爭的殘酷換來的。

再說梅生,水門橋戰役我們充分看到了我軍除了有信念和勇敢,背後的智慧謀略也是我們能夠在戰場上取得優勢的重要原因,梅生與美軍的鬥智鬥謀,認清佈局真假,運籌帷幄,身爲連級指導員,卻有大將之風,成長爲了一個戰術運用高手。

說到戰術,我覺得水門橋對戰術的表現是經過非常細緻的打磨的,很突出。電影裏,我志願者已不足一個連的兵力進行部署,第一支小分隊和第二支小分隊分別在橋南和橋北輪番發起干擾,吸引守橋美軍大部兵力,趁敵人後方空虛,第三支小分隊突擊指揮部,第四隻小分隊又從中路管道突襲水泵房,從內部瓦解敵人戰鬥意志。

整個戰術執行有上單,有中單,有輔助,有打野,最終到達橋上實施爆破,達到一種虛實相間、聲東擊西的效果。

這電影呢,第一次看很燃,很感動,我準備再去看二次重點看這些細節。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6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我們一家人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也是我近40年第一次進電影院。特別是這部電影對我的心裏觸及很大。

當年的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浴血奮戰,創造了世界戰爭以弱勝強的奇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國人民的血液中,鼓舞中國人民直面任何困難。電影可以讓犧牲的先烈被更多人記住,明白今天的日子得來不易,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這個時代最應該追的“星”。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留給我們下一代打!”這正展示了一代先烈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我們要通過電影,展現出當年戰爭的殘酷,呈現出犧牲背後的意義。只有這樣,是現在的年輕人才會知道,新中國的勝利來之不易,使用多少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肯定是殘酷的。但是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我們看到的是志願軍英勇奮戰、保家衛國的獻身精神。我曾經也是軍人,在部隊這些年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一支軍隊,是被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這支軍隊知道爲何而戰,而且他們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只要還剩下一個人,就會繼續戰鬥,信念是一脈相承的。精神滲透在每一名戰士的言行舉止裏,這是我們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人民軍隊”,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是其他如何軍隊都無法做到的。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應當加強國防教育,是現在的年輕人認識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爲了保護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才能是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7

今天是爸媽結婚十週年紀念日,爸爸說帶我倆去看電影。我激動地馬上從牀上跳起來,拉上爸爸媽媽就出發了。掃碼測溫後,終於到了電影院,進入放映廳,我剛吃了兩粒爆米花,電影就開始嘍!電影中最讓我憤憤不平的是這樣的場景,突然一架敵機從遠處轟隆隆地飛來,餘從戎、伍千里、伍萬里這些戰士們只好趴在冰冷的'雪地裏戰術裝死。

可冷血的美軍飛行員卻像玩遊戲一樣,竟然在比賽轟炸志願軍的“屍體”,許多戰士們就這樣被無辜的炸死了。看到這一幕,我把手中的爆米花都捏得粉碎……當餘從戎爲了引開敵機,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救自己的戰友時,我的內心震撼不已,好想衝上去和他一起戰鬥。電影中,美國士兵喝着熱咖啡,而我們的戰士卻啃着凍土豆,隨時都會把牙瞌掉,真令人又氣憤又心疼!

爲了炸掉美軍撤退的重點路線——水門橋,我們的戰士們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最後鋼七連只剩下戴着魚鷹哨的伍萬里一個人。伍萬里最後成功地傳遞了敵情,並恢復了鋼七連的編制!這就是我們的革命精神!這一幕幕出現在我的腦海裏,我在想:原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志願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真佩服他們的忠誠和勇氣。同時,我悄悄下定決心,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像最可愛的人一樣,爲祖國母親作出貢獻!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8

今天,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是電影《長津湖》的續作。

電影的主要場景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而七連的任務,就是將橋徹底炸燬,阻止美軍的撤退。在戰鬥時,七連一位又一位戰士所犧牲,有即使被坦克紮在底還引爆炸藥包的平河;有不顧敵人的炮火,一直衝鋒陷陣的梅生;還有即使被子彈射穿,也仍然開槍引爆炸彈的伍千里……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影片的結尾,伍萬里說:“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真正的戰場遠比電影中的所可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即使如此,這羣中國軍人還是義不反顧地衝上了前線。面對自己親人和戰友的離去。他們能做的,只有繼續戰鬥,讓祖國的後代,不再生活在硝煙之中。

《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鋼鐵意志的力量:戰士們面臨着被大雪凍死、被炸彈炸死、被槍炮射死的種種困難,可他們還是一往無前,毫不退縮。白天爲了不被美軍飛機發現,把自己埋在雪中,晚上摸黑行動,克服了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克服的困難。正是因爲他們有這樣的鋼鐵意志才能打敗比他們強幾十倍武力的美軍。

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了:失敗不要灰心,我們要毫不退縮的去戰勝困難;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只有不想完成的任務。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9

今天,我很興奮,因爲媽媽對我說:“孫贊新,《長津湖之水門橋》上映了,你想不想看?”“想!”我說。

說那七連打完“北極熊團”後,他們到一個地方去炸機場,截斷敵人的退路。就在快全殲敵人的時候,上級給了他們一條命令,退出戰鬥,炸燬水門橋。

當他們抵達水門橋後,發現九連已經炸橋了,但是被山上碉堡裏的美軍發現了。傷亡很大,七連連長伍千里便喊“救人!”

到了白天,七連指戰員和九連倖存的同志們在山下一個地方匯合,伍千里問九連連長:“昨天晚上的火力點跟今天偵查員報告有什麼不同?”

“除了南面的火力點沒了,其它都一樣。”九連連長說。

“那就說美國人故意在南邊不放火力點,就是想引誘我們來指揮所,然後來個一鍋端,那我們先把水泵管炸斷,然後進入水泵房,把它炸了。”伍千里說。

第二天晚上,他們先炸水泵房。.。.。.七連指戰員和九連的同志們又一次成功地炸燬水門橋的一部分。過了一天,美軍把橋修好了。正準備過橋,伍千里和同志們又出現了,他們直奔美軍指揮部,將指揮官一槍打死,又消滅了剩下的“蝦兵蟹將”。可是美軍陸戰一師派來的增援部隊到了。這次戰鬥,七連指戰員和九連倖存的同志們拼成的7人中,只剩下一人——伍萬里。看到這裏,我流淚了。

志願軍成功的三炸水門橋,但是美軍的增援部隊來了,他們空運的一批鋼鐵橋樑、橋面。.。.。.最終美軍逃走了。但是,中國志願軍解放了朝鮮,趕走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

英雄不朽!正是在那個年代有這些前輩們的流血犧牲,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纔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

向長津湖、清川江、全體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烈士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0

從情感上來看,《水門橋》將愛國情、戰友情、親情、兄弟情、父女情全部展現出來。

不同角色身上有不同的情感,整體是愛國情,正如所有七連的戰士朝着祖國的方向敬禮,那一刻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梅生和女兒的約定註定沒辦法完成,但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女兒,卻成爲所有觀衆的牽絆。伍千里和伍萬里的兄弟情,最能打動人心,特別是伍千里的最後一幕,看得人熱淚盈眶。

如果說《長津湖》只能讓你哭一次,那麼《水門橋》會讓你哭三次甚至更多,因爲前作收斂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隱藏。

人物結局來看,《水門橋》的整體基調是悲壯的。

如果說導演在《長津湖》還有一點仁慈,不告訴你每個人的結局如何,那麼在《水門橋》中,導演就奪走了這點仁慈,讓大家面對血淋淋的事實。

《長津湖》只是介紹七連和五連的戰士,但是《水門橋》卻給每個人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的結局都有相對應的畫面和故事,爲了不劇透,就不做多說。每下線一個人,影院就會傳來啜泣的聲音。

《長津湖》的淚點是雷公的離開,而《水門橋》的淚點是七連再次點名的時候:“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

不是淚點低,就算是漢子在聽到這段臺詞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紅了眼眶。我想這一幕會成爲許多人心中難以撼動的畫面,會深深地記住這句臺詞。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1

電影《長津湖水門橋》上映了,我看完後有很多感觸。

數千英里到軍事飛機,關山如果飛,新天氣傳遞金,冷光照在鐵衣服上。電影《長津湖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爲背景,講述了一段壯麗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作戰。在極其寒冷和嚴酷的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勇敢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勇敢地殺死了敵人,扭轉了戰場形勢,發揮了軍事威望和國家威望。電影中的戰爭場面非常宏偉、殘酷和現實。在槍林彈雨中,一架飛機似乎從我的頭上掠過,手榴彈穿過我,我不禁感到緊張。與此同時,我真誠地感到生活並不容易。如果我們不戰鬥,我們的下一代人將會戰鬥,這讓人們哭泣。人們擁有我所擁有的,人們擁有的宏偉戰爭場景沒有我所擁有的,這讓我感到被迫的成長曆史是一場戰爭的殘酷歷史。如果當時的志願者沒有衝向戰場,保衛國家,爲我們的和平發展創造條件,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殘酷的成長!向志願軍隊致敬!這是一部電影,一段歷史,也是一種敬意。只要我們記得,他們就會永遠活着。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祖先用鮮血和鮮血爲我們而戰。我們認爲新時代離戰爭很遠,因爲在邊境上有一羣可愛的人在保護我們,保衛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當時,他們不再爲下一代經歷戰爭生活,不顧安全,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今天的新一代也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人民的安全,保護國土不受侵犯,向最可愛、最勇敢的人們致敬。非常感謝。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2

映藍的雪夜相較於前作《長津湖》更加寒冷肅殺,是從風雪到暴風雪的升級,七連衆戰士在狂風暴雪中舉步維艱,吳京飾演的伍千里對易烊千璽飾演的弟弟伍萬里的叮囑,更在殘酷戰爭下傳遞着兄弟間的溫情。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由前作《長津湖》原班人馬演繹,講述七連在結束了新興裏和下碣隅裏的戰鬥之後,又接到了更艱鉅的任務。

長津湖,是位於朝鮮北部長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鏡南道。建有高55米、頂長700多米的重力壩,將長津江截斷,築成面積54.2平方公里,按平均3米水深,庫容超過1.6億立方米。長津湖是朝鮮第二大人工湖。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

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爲朝鮮戰爭的拐點,爲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3

由《長津湖》原班人馬打造的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1月13日宣佈定檔虎年大年七年級,當日新增“想看”截至13時突破4萬,迅速登上燈塔專業版春節檔實時“想看”榜首,預計日增“想看”將達新高。隨着《超能一家人》撤檔、《長津湖之水門橋》定檔,今年春節檔格局發生變化。專家預測,20xx年春節檔影片票房分佈很可能延續20xx年和20xx年的格局,超級頭部影片或將佔據檔期近半票房。

剛剛過去的20xx年裏,電影《長津湖》總觀影人次達到1.24億,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長津湖效應”,憑藉超過57億元票房成爲新的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全國觀衆乃至全世界華人觀衆被影片展現出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深打動,關心着七連戰士的命運。

1月13日發佈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定檔海報上,即將投入新的戰鬥的七連戰士們整齊列隊,朝着祖國的方向敬禮。飾演伍千里的吳京透露,《長津湖之水門橋》相比前作《長津湖》更寒冷、更熱血、更殘酷、更火爆:“《長津湖》拉開了這場戰役的序幕,《長津湖之水門橋》裏,觀衆會看到更多志願軍戰士,爲了爭取最後的勝利,爲了保家衛國做出巨大犧牲。”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拍攝讓他經歷了拍戲以來從未有過的艱苦時刻:“每天面臨的寒冷與艱難,刺激了我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們時刻記得,當年的志願軍戰士們,爲了保護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忍受了怎樣的寒冷,接受了何等殘酷的挑戰,我們是帶着最大的敬意完成這部電影的。”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4

冰天雪地苦鏖戰,烈士鐵軀鑄長城。近期,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使我熱血沸騰,受益良多,從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動於抗美援朝志願軍鋼鐵的意志。

在長津湖戰役中,水門橋是唯一通往長津湖地區以外的車道橋樑,是美軍的退路,只要炸斷這座橋,位於長津湖地區的敵軍都有可能被合圍、被圍殲,因此水門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時敵我軍事力量懸殊,作戰環境惡劣,爲我軍炸燬水門橋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面對嚴酷的條件,志願軍毫不退縮,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猛烈進攻。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併爲之動容:敵我兩軍交戰過程中,一輛敵軍坦克氣勢洶洶地向我軍逼近,危急時刻,爲完成任務、保護戰友,其他志願軍們不顧性命之危,一個接一個地抱着炸藥包衝向坦克,以生命與鮮血來進行着抗爭。看到他們用血肉之軀衝向坦克,那種視死如歸的氣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點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緒,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志願軍戰士那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雋永精神。

朱熹有言:“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長津湖水門橋》中七連的精神滾燙心間,更化爲力量鞭策我們前行。曾經,有無數的英雄爲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犧牲自己,血灑疆場;今天,我們更應繼承他們的精神,接過屬於我們的接力棒,守護抗美援朝志願軍以及所有爲國犧牲的將士們鑄就的榮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英雄的精神永不磨滅。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5

上週,我在家裏的電腦上觀看了電影《長津湖》的第一部,昨天又去電影院看了第二部《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完之後,我思緒萬千。

劇中兩軍交火的場景令我熱血沸騰。志願軍戰士的壯志豪情,令我倍感振奮。在此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輩軍人面臨的艱苦和危險,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與和平來之不易。我記得片中有過一句話:“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輩要打”。這句話在片中相比於其他聲音的音量並不大,但卻一語道出了千千萬萬志願軍戰士寧可自己冒着生命危險去艱苦戰鬥,也要讓子孫後輩過上寧靜生活的偉大精神品格。劇中伍千里連長說:“哪一場仗不難打?”語句簡練,語氣卻堅定有力,道出了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電影講述的_戰爭中的成百上千場戰役的艱難不易。

在兩部《長津湖》電影中,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如毛岸英說的“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憑什麼我就不能去?”,“上了戰場的都是英雄”等等。

看着老一輩爲了我們的幸福、和平,在戰場上與敵軍拼死搏鬥,我覺得我們應該慶幸出生在這樣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記那些英雄們用他們的青春乃至生命才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美好、和平。

銘記歷史,勿忘英雄。當今和平,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