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時歌·夏歌》全詩及賞析

  【詩句】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子夜四時歌·夏歌》全詩及賞析

  【出處】唐·李白《子夜四時歌·夏歌》。

  【鑑賞】 鏡湖方圓三 百里,到處都是盛開的荷花。五月裏,西施到這裏採蓮。若是在若耶 溪,來看西施的人就要把整個若耶溪擠得水泄不通了。詩人用婉曲手法 從側面渲染出西施的美貌絕倫。全詩雖隻字未提西施的.“豔色”,但這 種婉轉表意的寫法,言盡而意無窮,其藝術含量是深廣的。

注: 菡萏 (hàndàn) ,指荷花。

  【全詩】

子夜四時歌·夏歌

[唐] 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賞析

此詩是李白《子夜吳歌》中的夏歌。據記載《子夜吳歌》是江南流行的民歌,相傳東晉時,吳地一女子名子夜,創作春夏秋冬四季歌,名《子夜四時歌》,歌的曲調哀怨而傷感,僅四句歌辭。李白沿用舊題,衍爲六句,此詩抒寫他對夏天鏡湖荷花的喜愛和對越女美麗的讚歎。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詩人開篇即描繪鏡湖的廣淼和荷花的美麗。煙波浩渺的三百里鏡湖,又稱鑑湖、長湖、慶湖,位於今浙江紹興市會稽山北麓。唐代杜佑《通典》卷二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馬臻爲會稽太守,始立鏡湖,築塘周圍三百十里,灌田九千餘頃”。其實早在吳越春秋時,鏡湖就很聞名,越王勾踐命人已在鏡湖遍種荷花,每當初夏五月,千頃湖面,菡萏初開,芙蓉出水,風過荷舉,清香瀰漫,越女採蓮,嬉逐相娛,熱鬧異常。“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正描寫出了初夏五月美女西施臨湖採蓮,人們爭相一睹她美貌的歡樂場面。

詩未寫西施之美,但從“人看隘若耶”的背襯中,可以想象其美,但見湖面上蓮舟穿梭,菱歌飄悠,人們擠滿湖邊岸上,爭看西施,若耶溪被堵塞得狹隘難通了。若耶溪在會稽東南二十五里,北流與鏡湖合一,相傳是西施採蓮、勾踐鑄劍之處。李白遊越,多次流連於此,有《越女詞》二首:“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讚美鏡湖風光和越女美麗。

而此詩直點西施臨湖採蓮,更增添了鏡湖的風光之妙。西施在荷花映襯下,真是“灼若芙蓉出綠波”般美麗。但很遺憾,那嬌美可愛的西施等不到明月東昇,就滿載着落日餘輝收舟歸去。“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頗逗人情思,讓人聯想不已:那棹歌聲漸漸遠逝,湖上瀰漫着襲人的清荷幽香……。否則,銀輝瀉湖的月夜裏西施又該是怎樣的楚楚迷人呢! 全詩風格清新可愛,氣息活潑含蓄,深有南朝樂府民歌的情韻,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