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聯考政治考點知識歸納

政治作爲大學聯考的文科綜合科目之一,複習的課時少,知識點又多,江蘇的學生要做好複習計劃,將學過的知識點逐個掌握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江蘇大學聯考政治考點知識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易混知識

1、人們只有在失敗後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認識來源於實踐,不一定要經歷失敗)

2、正確認識只有在同錯誤認識的不斷鬥爭中才能獲得。(不一定)

3、不同的人對同一現象必定會有不同的認識。(不一定是不同的)

4、認識既源於直接經驗,也源於間接經驗。(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即實踐,而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經驗,通過親自實踐獲得);二是間接經驗,通過知識的學習和傳遞而獲得,如讀書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認識,都源於實踐)

5、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不一定)

6、實踐決定於認識(決定不等於決定於)

7、錯誤認識不是來源於實踐,正確認識才來源於實踐。(不論認識正確與否,都來源於實踐)

8、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要獲得知識,必須親自實踐(獲得認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9、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唯一來源)

10、物質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物質是意識的來源。意識源於物質”主要指意識反映的內容源於物質世界;認識源於實踐指認識形成於實踐中;兩者是從不同角度講的,並不矛盾)

11、認識是實踐發展的根本動力。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唯一動力(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但不是唯一動力)

12、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主要標準。(主要標準改爲唯一標準)

13、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檢驗人們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14、“三個有利於”標準否認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把人們實踐的結果作爲標準,就是把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活實踐作爲標準,它是真理標準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和發展)

15、客觀世界是真理的標準。(實踐纔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6、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根本任務)

17、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是認識的根本任務)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

一、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執政

1、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表現。

2、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3、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義:

(1)有利於保障人民羣衆的權力和自由;

(2)有利於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

(3)有利於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於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5、爲什麼依法行政建設法制政府?

①由國家性質以及政府性質決定,對人民負責,爲人民服務

②(第4點中4個有利於)

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徑

④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還要做到:

(1)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爲;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3)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爲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審慎行使力科學民主決策

1、政府行使權力的環節:決策、執行、監督等。

2、提高決策水平的措施:

(1)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2)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衆參與度,使決策能夠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愛惜民力。

二、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

1、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權力是把雙刃劍。政府全力運用得好,可以指揮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濫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爲了防止權力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2、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1)切實保障廣大人民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有效地監督政府權力的運行;

(2)加強法制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就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4、行政監督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衆的監督、羣衆通過法定渠道(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政府內部(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等。

5、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2)防止濫用職權,保證清正廉潔;

(3)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決策;

(4)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造福於人民,從而建立對人民負責、爲人民服務的政府。

6、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國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這一舉措,深受羣衆歡迎,被稱爲“陽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發佈文件:一方面規範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爲;另一方面保證人民權益,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開放“紅頭”文件查閱,說明政府羣衆意識、服務意識正在逐步增強:有利於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於羣衆加強對政府的監督;有利於羣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1、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建築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一個民族的建築無不體現其民族文化的特徵和色彩

(3)傳統文藝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爲民族精神的火炬。

(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的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容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維繫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應與時俱進。

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1)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

6、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1)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7、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思想運動往往成爲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不但催生着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隨着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