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知識點

第六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想象豐富的作品,有詩歌、童話、寓言和神話。在學習這幾篇課文的時候,我們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想象力和傳達出的思想情感。

七年級(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知識點

爲考生分享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複習旨要,爲考生指明考試複習的重點,節省時間,重點突破重點知識。

一、應記住的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①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主要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等。②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等。③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④《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等編著。

2、注意下列加點的字的讀音和寫法。

炫耀( )愚蠢( )稱職( )妥當( )滑稽( )陛下( )御聘( )爵士( )縹緲( )籠罩( )鮫人( )女媧( )蓬勃( )澄澈( )摻和( )攪成( )濺落( )蹤跡( )哞哞( )潺潺( )薔薇( )泥濘( )孿生( )庇護( )瘸腿( )

引人遐想 不可救藥 駭人聽聞 自欺欺人 外強中乾 隨聲附和 莽莽榛榛 眉開眼笑

疲倦不堪 神通廣大 模模糊糊 踉踉蹌蹌 跌跌爬起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3、課文內容把握。

①《皇帝的新裝》 通過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

②《天上的街市》取材於古代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麗的天界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③《靜夜》通過對月光、松樹、疏星、天河、白雲這些景物的描寫,創造了一個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表達了對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④《女媧造人》詳細描述了女媧造人具體過程,表現原始人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告訴我們,大家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⑤《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自命不凡,愛慕虛榮的人一文不值。

⑥《蚊子和獅子》的寓意:驕兵必敗。

⑦《智子疑鄰》告誡人們看問題不可主觀臆斷,而要注意客觀實際。

⑧《塞翁失馬》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定條件下,好壞是可以轉化的。

二、文學知識:

1、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

2、神話:是人類社會幼年時期的產物,是古代人民對社會和自然現象的美妙解釋和奇特想象。

3、聯想和想象:聯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發而想到的相關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天上的街市》中,詩人由“街燈”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燈”是聯想;詩人進而想到天上有“美麗的街市”,牛郎織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則是想象。

三、練習鞏固:

1、根據釋義寫出相對應的詞語。

①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跟着說什麼,形容沒有主見。

②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③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④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2、閱讀《塞翁失馬》回答以下問題。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爲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①補足下列語句並說明其出處。

塞翁失馬,________。 ②解釋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馬無故亡而入胡 居數月 家富良馬 死者十九

③與別人相比,塞翁具有怎樣的思想特點

④文中“福之爲禍,禍之爲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這句話與老子的哪句話相近

⑤舉出現實生活中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相互轉化的例子(一個即可)。

進入12月,離2016年大學聯考又邁進了一步。本月,高三“準大學聯考生”們請務必留意美術聯考、大學聯考報名現場確認、藝術統考等三件“大學聯考大事”。

據瞭解,湖北省2016年美術與設計學類全省統一考試將於12月5日開考。今年湖北美術聯考開設武漢、宜昌、襄陽、孝感、荊州和黃岡6個考點,其中荊州首次設點。宜昌市、襄陽市、孝感市、荊州市和黃岡市分別只負責組織其轄區內考生考試,其他市州考生均在武漢市考試。12月1日至5日,考生請憑大學聯考報名號和本人身份證號登錄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網站()下載打印准考證。

眼下,2016年宜昌大學聯考普通考生網上報名已經結束,12月14日至28日將進行城區非藝術生現場確認。完成網上報名的考生應在規定時間憑報名卡、二代身份證在報名點(學校)通過二代身份證閱讀器識別、覈准本人基本信息同時進行電子照相,並對報名點打印的本人《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報名登記表》中的個人信息進行校對、簽字確認。大學聯考報名電子照相是考生信息採集的重要環節。拍照時,男生需做到不留長髮,頭髮前不掃眉、旁不遮耳,不留鬍子;女生前額劉海不過眉,頭髮旁不遮耳,露出額頭,不梳怪髮型。同時,照片爲不戴眼鏡像,爲了適應燈光,照相前需摘掉眼鏡。

湖北省2016年藝術類統考也將於本月拉開帷幕。其中,戲劇與影視學類考試時間爲12月11日至30日;音樂學類、舞蹈學類考試安排在1月8—12日。今年湖北省藝考統考調整較大:音樂類固定了曲庫要求,美術類在增考速寫外,調整了對素描等考試的要求。

此外,藝術類、保送生、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計劃、報名資格與時間、測試內容也將在年前集中出臺,請“準大學聯考生”們留意。

BBC系列紀錄片《非洲》(2013)曾熱播,人們在欽佩年近八旬、著名的自然探索紀錄片主持人大衛·愛登堡及其團隊的職業精神和傳奇的同時,盡享他們歷經四年艱辛和驚險展現給大衆的非洲大陸萬千生態環境和無盡的奇特動物故事。我特別感嘆那些共生互贏的生存狀態,因爲人類社會也需要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回歸到這樣一種模式或狀態。

英文詞Symbiosis意即多種不同類東西相互獲益的緊密生存關係,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1878年曾定義Symbiosis爲“不同生物體共同生活在一起”。其實,這個詞最早是用來描述社羣中人們的共處關係的。

我喜歡Symbiosis這個詞,更喜歡它描述的共生互贏的生存模式和狀態,因爲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或組織模式會越來越趨近這種機制和形態。由於交通、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球村已不再是神話,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着革命性的變化,隨時隨地學習交流與互動合作成爲可能,生活與工作的邊界也在模糊化,人的獨立性和共生性在同時加強,社會正在演化成爲一個基於網絡的、以價值創造和增加爲導向的生態系統,其結構是基於網絡的合作平臺,其機制是願景、使命驅動的共生共棲和互動互惠。

教育作爲人類社會重要活動不僅難以逃離這種變化的趨勢,更由於其知識活動、知識工作者和知識組織的獨特性,會遭受到更大的影響,當然反過來說,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以迴應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的21世紀的關於知識工作者和知識組織效率有待提高的管理挑戰。

大學組織從功能上一般可分爲領導決策機構、職能管理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和有關附屬單位,部分大學還設有由兼職人員組成的諮詢參謀機構或校董會;在管理上大都分爲校、院、系三級或校、學部、院、系四級甚或包括教研室成五級結構。對於某些多校園制的大學,可能會在前面的模式上多出分校管理一個層級;在權力結構上,絕大多數大學採用直線——職能制的形式,例如,採用校、學部、院、系、教研室管理的大學中,從校長到系主任甚或教研室主任以及學校層面承擔各類具體管理的職能機構均實行直線式的行政管理。如果再考慮到我國大學黨政兩條線的領導關係,組織管理架構則更爲複雜化。

考慮到大學活動分散、獨立、信息不對稱等特徵以及跨學科合作的需要,有些學校會把部分管理權下放至學部和學院,形成了有限的分權制組織結構形式,但實質上仍是一種直線——職能制的結構,而非像牛津、劍橋書院制那樣的真正的分權制的組織結構。因日益凸顯的創新合作需求、大科學的平臺建設需要、國家資源共享的政策推動,國內外不少大學試圖通過強化橫向合作以達目的,於是跨專業和院系的研究中心或科研平臺建設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帶有“矩陣制”特徵的大學組織。雖然矩陣式結構已考慮到學科之間的融合,並具有比直線職能制更多的優越性,但在以職權劃分爲主導的集權式金字塔結構下,特別是個人和單位利益直接與教學科研緊密掛鉤的評估制度下,其橫向合作作用仍難以有效實現,不少機構因協作困難而逐步退化爲獨立的單位,迴歸於層級官僚架構之中。

大學的學術自由、老師研究興趣的多元和職業的“散漫”、學生的.獨立和學習的自主,形成了典型的共生系統,從組織上來說是一種獨特的“結構性的無政府狀態”,其“本質工作往往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其管理常常不是“領導指到哪兒大家打到哪兒”,而是“大家打到哪兒領導指到哪兒”!正如英國有諺語戲稱大學類似於養貓,你根本無法規定每隻貓的行動路線,但你須讓貓知道回家的路。然而,現在僵化的大學組織和評估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學術行爲,使大學被割裂成一個個學術孤島,跨院系的協作常常陷入困境,身處同一棟樓而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普遍,難以有效實現本應有的“共生、合作、互贏”的精彩局面。但也不難發現,因剛性的合作需求,在高校也演化出了一些比較流行的容易處理利益關係的合作方式,如“夫妻店”或“師徒團隊”。但其相對封閉性和近親繁殖會大大影響其創新性和更大範圍的合作。可以說,當前的組織結構已嚴重地阻礙了大學系統中信息的敏捷和快速傳遞、教學和研究的合作與知識的共享。基於知識活動和知識組織特徵探索基於網絡平臺的網絡化大學共生機制、組織結構及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組織將會融合分佈式結構與專業、學科、院系模塊化結構以形成有機的科學社區,在既定的願景、使命和目標導引下,有效地處理“看得見的信息”和“看不見的信息”,相應地形成“看得見”的規則和“隱形”規則。後者是有關各專業、院系模塊活動的信息,是模塊中的行動者們根據問題或任務處理的特定需要,自行決策,採取行動並通過行動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過程。而前者是有關大學系統環境的信息,會影響模塊間的協作活動。

大學爲了應對當代許多顛覆性技術的挑戰,以網絡化組織爲支撐,形成可以互贏共榮的共生系統,讓師生員工有創新自由又利於大學整體目標實現,首先需要明確願景和使命,爲所有成員提供行動的“北斗”星;然後針對基本使命的規範活動制定清晰的教職工、學生行爲準則、規章制度以及大學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等“看得見”的規則;在此基礎上,提倡學術自由和大膽創新,賦予教師和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合作,以避免大學內部出現教學、科研、服務和交往的“孤島”;大學領導和管理者主要扮演資源獲得、環境營造、創造條件、提供服務等角色,成爲衝突和矛盾的協調者,而不是“獨斷型”的領導,根據可視信息來協調並規範各模塊組織的活動,以及他們相互間複雜的聯結關係,而各社區和模塊組織內部則保持相對的自由度,並通過不可見的信息充分發揮各成員或成員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對共同感興趣的科研課題、問題或任務進行有效的處理。這樣就逐步形成教學、科研、服務等多功能兼備的共生共榮的學術社區。

我所在的學校正在探索更有利於知識傳播、交流和創造的網絡式大學結構,網絡中心是領導和高管團隊,負責學校戰略和日常運行,外圍是四大服務中心,保障教學和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各系是教學和科研的主要組織單元,還根據各學科合作需要形成了學科羣間的協作機制,創建了基於科研合作需要的跨校院系的虛擬式(非實體)、國際化、開放式的研究院,構造了服務社區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化創新港等開放式服務平臺。我們的內部管理結構突出行政、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教師和研究人員的核心地位,以及寬鬆自由的學術環境;充分調動師生研究和學習的積極性,拓寬老師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空間。大學網絡結構中,個體之間沒有層級之分,只有清晰的職責界定,師生及其學術活動是學校實現使命的核心,行政、職能人員編織成友好的網絡式服務平臺,切實支持和服務於學術活動。有效克服了傳統大學的部門、院系和科室各自爲政,缺乏互動機制的弊端,使得師生和研究人員可以自由實現思想交流與碰撞。

理論和實踐表明,網絡組織是實現共生時代共贏的重要組織方式,其基本特徵是:員工/參與者被看成主動的、自我決策的人,通過願景影響和引導個人行爲;強調角色而不是權力和層級;角色的存在和重要性以其與合作者/顧客共同創造的價值爲標準;價值創造是在一個顧客/合作者和員工/參與者共同參與的網絡平臺上進行;顧客、組織和員工之間形成一種共生的關係,從而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網絡組織的管理機制包括:組織是在一個網絡平臺上因需求而成的聚集/鏈接、能對特定需求產生價值的節點聯動形成的團隊,邊界日益模糊化;組織運行主要機制包括:願景驅動、共生共贏的激勵機制,價值實現驅動的合作機制,準市場的節點淘汰機制;組織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演化爲:顧客變爲參與者,因共享目標而被整合到組織網絡平臺中,形成共生的生態系統,改變了傳統組織與環境的互動機制。

新的技術和社會環境,掀起了一場場行爲方式、理論範式、商業模式等的革命,它們顛覆了許多傳統的套路、範式、理論或模式,網絡組織、平臺模式、社會生態等等具有共生特性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模式將紛紛登臺亮相,但如果無法形成共贏的組織架構、策略和文化,將難以實現共榮的目標,教育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