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黃鶴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鶴樓教學設計

黃鶴樓教學設計1

一、本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說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本課時教學目標: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麼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範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爲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並劃出來。

(2)讀:彙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說:誰願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爲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着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覆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詩文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小結:讀通順並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爲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3)誰願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實踐性活動。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並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儘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爲了貫徹落實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昇華理解,通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願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願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閱讀專題(1):閱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閱讀專題(2):閱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麼做呢?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於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爲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爲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鶴樓教學設計2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閱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通過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補充部分送別詩,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紮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送別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回憶了不少關於送別的詩。請你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相送》《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送孟浩然治廣陵》……

2、板書:黃鶴樓

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通過這篇課文來細細品讀李白的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二、學文悟情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介紹黃鶴樓

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友情的見證地,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0多米,巍峨聳立,踞山臨江,凌空而起。

出示圖片

課文中有兩個詞語寫出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出示: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指導朗讀詞語

(2)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爲孟浩然設酒送行,(板書:餞行)

a理解“煙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濃,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可以用一個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

柳絮飄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這就是詩中所描述的——

“煙花三月”

c結合地圖理解“下揚州”

出示地圖,煙花三月,好友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自西向東,前往繁華的揚州城,揚州那時候也叫廣陵。

(3)絢麗多彩的季節,在巍峨聳立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麼樣?出示1,2自然段

學生交流,抓住“一會兒……一會兒……”“藏”“依依惜別”

李白與孟浩然相視無語,誰也不忍開口道別。配音朗讀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不忍別,終需別,終於,李白舉起酒杯說——引讀

課件出示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

江東下,前往揚州,不只到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灑脫、率直的禮拜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裏行間,請你細細品讀李白的話,從他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爲“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生: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師:通過課外閱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瞭解?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指名讀,

師: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願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

生: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僅多,還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曉》《過故人莊》……

師:的確,這些詩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誦。

師: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讓李白深深折服。

指導朗讀,

生:我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師: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齊讀

b、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交流

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的朋友、兄長、老師,此時就要順江東下前往萬里之遙的揚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酒請您——

引讀

爲什麼遙滿飲此杯?(這酒中裝着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

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2)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你來

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爲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麼呢,只是——(暫時分別)

板書:話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

(3)引讀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說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隻小船了,他就這樣站着,站着,看着,看着…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麼?想什麼?心裏還在默默地說什麼?

學生交流

板書:目送

c齊讀第四小節

(4)他的祝福,他的牽掛就讓這滾滾的長江水伴隨友人直到揚州。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此時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板書:吟誦

配音齊讀

(2)喜歡這一首詩嗎?它是一首千古傳誦,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膾炙人口的名詩。配音背誦。

教後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爲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爲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雲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