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六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爲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計劃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六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全班學生入學不久,這些孩子都聰明活潑,調皮可愛,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爲主要目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divide;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divide;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說一說。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

(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

(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爲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爲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爲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爲,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爲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閱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比大小以及有關計算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物體的認識,位置與順序以及時間的認識。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4)班、(5)班的數學教學。其中一(4)班有40名學生,男生21人,女生19人 ,一(5)班 有42人,男生 人,女生 人。

1、知識掌握情況:兩個班的學生對10以內的數數都掌握地挺好,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數100以內的數,知識方面可能對他們來說不會存在太大困難。但兩個班還是存在一部分後進生,如一(4)班的金翔,範晨剛等。

2、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除了簡單的計算能力、數數,其它的數學思想方法基本上沒有,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述,由於年齡的關係,沒有任何的表述能力。

3、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養成不好,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剛跨入國小,對數學課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

相信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和努力,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並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地提高。

兩個班的數學知識和能力及素質都會得到更好地提高。

二、教材總體分析:

(一)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共十個單元。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難點: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三)教材編排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爲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爲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單元教學要點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爲以後教學做好準備。

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

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

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

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

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爲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

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

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爲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

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 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五、綜合實踐活動:

1、內容:

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具體安排:

“數學樂園”是安排在第10周。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樂園”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校園”安排在第 周,藉助“我們的校園”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啓發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加深理解本冊教材所學的內容並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和看簡單的統計圖。讓學生體驗校園生活中存在的數學,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本人任教四(4)、四(6)兩個班,學生人數分別爲60、45人。四(6)班學生思維活躍度相對較弱,四(4)班學生整體思維比較活躍。根據中年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主要是以新課標新理念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線,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規範化的習慣、檢查驗算的習慣,要結合知識的複習整理,逐步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學期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學期重要教學內容。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以前的教具和學具,一些仍可繼續使用,本冊的教學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學具,如下:

1、數位順序表

2、用硬紙條做的三角形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爲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認真讀懂學生,真正做到備好課,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說、敢做”的習慣。

3、充分利用課外教輔材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利用課餘時間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讓他們“吃得了”。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4、上課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精彩的發言給予表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5、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6、利用家長聯繫本和校訊通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家長們針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補充。

7、對於作業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兩種評價,如正確率和書寫整潔度都做評價,全對的學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業有錯的學生,等訂正後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個五角星。

五、課時安排

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略)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冊共分七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期末複習。

教學內容根據20xx年版課標的修訂,分爲“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綜合與實踐”三個領域: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5個單元。

內容包括: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100以內數的認識;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本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係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爲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

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要求在釘子板上圍平面圖形,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物體或在方格紙上畫平面圖形。用折、剪、拼等方法進行簡單的圖形變換。爲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

分別安排在第四、七單元裏,《我們認識的數》用100以內的數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描述、估計、交流,《小小商店》簡單的購物,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繫現實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探索並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能很快說出100以內數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初步理解並學會解答求被減數、求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平面圖形。直觀認識並能正確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面與體、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繫,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識100以內數的含義、探索100以內數的組成方法、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以及在用100以內的數描述日常生活現象等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的重要性;通過相應的口算和筆算的練習,提高進行加、減運算的能力。

3、在藉助相關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在擺圖形、圍圖形、折圖形、畫圖形以及拼圖形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應用加、減法解決求被減數、減數以及求兩數相差多少等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感受簡單推理的價值。

5、在探索和交流簡單的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物體的形狀、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等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

2、初步學會利用生活經驗和直觀手段在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建立聯繫,並運用學過的數、計算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學會與同學交流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簡單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積累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認數、認識人民幣和認識圖形等活動中,主動進行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對事物的數量及其大小、物體的形狀及其變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2、在探索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數和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等活動中,體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在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100以內的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價值。

4、知道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學會在交流中接受正確的觀點;知道在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四、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10個班,450名學生,其中住校生55人,半膳生448人,走讀生2人,留守兒童和離校較遠的學生較多,對培優補差帶來很大難度,尤其部分後進生跟班就讀難度較大,需要老師進一步關注差異,耐心輔導。

1、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得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2、通過一學期的相處,我們發現學生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下課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少部分學生成績暫時落後,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及時關注後進生,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多一點,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6、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7、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8、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9、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10、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11、努力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切實做到以學生爲中心,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收穫,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

1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一絲不苟、認真作業,細心檢驗的學習習慣,養成整理錯題集,在班級中成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每天進行“錯題一掃清”的活動,幫助後進生每天都在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3、利用每週一次的數學思維課以及中午的午間閱讀時間,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於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鼓勵他們閱讀《國小生數學報》,拓寬知識面,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14、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5、在教學中,注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國中數學知識所複習的內容面廣量大,知識點多,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全面複習國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題技巧、解題能力,並非易事。而且今年爲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求學校停止二課和晚自習,這樣更減少了複習是家時間。如何提高複習的效率和質量,成爲了我們九年級數學老師關心的問題。爲此,通過我們三人的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能讓複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輪以知識立意,突出“基礎性”,追求數學內容的本質理解,全面梳理知識,側重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所選素材難度以中檔以下爲主,時間爲2月中旬到4月中旬,約兩月時間;

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

(2)會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二輪以能力立意,突出“發展性”,追求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側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適當加強綜合,所選題難度以中檔爲主,時間爲4月中旬至5月下旬,約一個月時間。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爲單位,而是以專題爲單位。

(2)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

第三輪以狀態爲立意,突出“綜合性”,追求數學水平的有效發揮,側重培養學生應試技能,時間約20天。

第三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會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會考又要高於會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6)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爲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7)選準要講的題,要少、要精、要有很強的針對性。

(8)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9)適當的“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考、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會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鬆,必須保證學生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實踐證明,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