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我喜歡歷史,這次我讀的是《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講的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一生很偉大,他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造反至一個皇帝的故事,讓我簡單介紹一下朱元璋:別名朱重八,家庭出生爲貧農,出生爲公元1328年,逝於公元1398年,他的出生歷程: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貧民家庭,主要工作就是爲劉德這個大地主放牛。自此他就爲劉德放了12年的牛,後來天下大饑荒,朱元璋的親人幾乎全部餓死了,他只能去寺裏當和尚。

公元1344年,17歲的朱元璋去了寺裏幹雜活,不到50多天,寺裏也漸漸缺了糧食,所以只好去化緣,說的好聽叫化緣,其實就是討飯。在討飯的途中,他受盡了侮辱和白眼。

公元1347年,在外漂泊,討飯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了故鄉的皇覺寺裏,繼續開始了他的和尚生涯。在寺中打水、做飯,擦佛祖的金身,而且還要伺候以前的老和尚。當時的和尚能喝酒吃肉,而且還能娶老婆,整天佛不拜,遊手好閒。這些髒活累活當然由新來的朱元璋幹。

公元1352年,從這一年開始,朱元璋就進入這一生中最光耀的時刻,也就是造反。朱元璋先投奔了駐守在濠州,但是他覺得在郭子興這種肚量小的人混下去,肯定不能征服天下。於是自己帶了24個人出去打天下,後來他的勢力越來越強,打敗了他爭取皇位的最強敵人——陳友諒。

公元1368年,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帝號爲洪武大帝,但是朱元璋卻開始殺戮功臣。原因是因爲怕他們造反,只留下了幾個只會守,但不會進攻的武將。公元1398年,70歲的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偉大,但是到了最後,他殺戮功臣的事讓我很不滿,就是因爲害怕自己王朝不穩,難道就像這樣忘恩負義地殺戮?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很早以前就聽說這本書了,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它看完了。剛開始看時還沒有什麼寫感想的習慣,後來越讀越有感觸,於是也忍不住寫上幾句自己的想法。

整個明朝從殘忍的朱元璋開始,讓我對這個大明公司的創始人恨得牙癢癢,同時也明白了要開創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不光得有才能,還必須得心狠手辣。後面朱棣的奮鬥史和朱元璋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後面幾個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無能,但卻涌現出了很多不世之材。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應該是王守仁,心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沒問題,可以稱爲聖人。第二位於謙,在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於謙本人清正廉潔,最後被誣陷而死之後抄家,竟沒有多餘的家財。就人品和政績而言于謙確實讓人敬佩。

第三位是張居正,就政績而言他可以稱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當首輔的十餘年裏,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力復甦,百姓安居樂業。可他私生活卻比較亂,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謙之後也合情合理。當然明朝還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無論如何,強盛的大明王朝也沒逃脫滅亡的命運。正如作者所說一切千秋霸業、萬古流芳都是糞土。最後讀到徐霞客,讓我覺得人在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滾滾長江依舊在,淘盡英雄...... 淺談下我對《明朝那些事兒》的認識和理解。

“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作者以通俗易通的文字娓娓闡述了三百年間明朝的人事更替、歷史興衰。讓人閱之不倦卻又惋惜不已。然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他都無法改變。它不是觀點,也不是議題,它是事實,既成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站在十字路口猶豫不決,如何抉擇是個重要的課題。作爲一個政治家,需要步步爲營,一不小心便萬劫不復。因此只有在正確認識自己和敵人的前提下審時度勢,排除身邊的靡靡雜音,站在問題的制高點才能作出相對正確的決斷。尤其是建文帝更是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當然其父親朱標早逝,沒有給他打好相應的政治基礎;另爺爺朱元璋在爲他掃清障礙的時候也得罪了一批武勳集團中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爲一個皇帝,一個政治家,更是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便激進削藩導致藩王謀反發動叛亂。靖難之役,建文帝很多次都可以取得勝利卻因爲沒有充分認識自己和對手導致屢屢抉擇失誤,比如偏信文臣任用李景隆,活捉反賊朱棣(等於給朱棣賜了一道免死金牌)。一錯再錯,註定失敗。所以當朱棣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於宮殿內。雖然朱棣篡位稱帝,名不正言不順但到底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向勞模父親朱元璋看齊,兢兢業業,創造了“萬國來朝”的永樂盛世。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明朝那些事兒》是本可讀性很強的書!

許多歷史書要麼全用古文書寫,比如:子曰、子再曰、……矣,看起來像在翻譯火星文;要麼全書都嚴肅刻板,讀起來好像在嚼一塊生硬的石頭。而當年明月在寫《明朝那些事兒》時,他擺脫了這種枯燥、毫無新意的形式。而採取了幽默、風趣的寫法講述上下三百年的明朝歷史。

“不知怎的,王大臣(沒錯,姓王,名大臣,一聽就是個惹事的主)就變成了王大膽。”“陳友諒紮營的位置在朱元璋的上游。他在河裏洗臉,朱元璋要喝他的洗臉水;他在河裏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他在河裏撒尿……”一看,就引得我不住笑噴。比那些老掉牙的歷史書好了何止百倍。十分可敬的是,當年明月不僅使用正史,還敢於使用野史作爲文章參考。

假如沒有《明朝那些事兒》,大多數人對明朝的認知可以說是:只停留在電視劇裏那些胡編亂造的片斷中;或是那些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只高興掃兩眼的歷史書中的隻言片語(自願花個把年頭仔細研究一套大開本歷史書的人除外)。

且全文渾然天成,多一字狗尾續貂,少一字意猶未盡。此文古今中外也少有啊!裏面的話就像是在描寫中的人物、或作者本人與你在探討自己的想法、觀點、感受等。讓讀者身臨其境,好像在皇宮裏指東打西、指南拱北;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在官場上爾虞我詐;在繮土上安居樂業。全文一氣呵成,字字珠璣,讓我深深折服,欲罷不能。

看了四遍《明朝那些事兒》後,我想用四個字精簡的描述:嚴謹、風趣!

不信,你讀一讀這套書,一定會入迷!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儘管有所畏懼,卻能驅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by巴頓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這部長篇鉅著《明朝那些事兒》,爲碰到好書而高興。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閱讀歷史類書籍,而從歷史中可以讀到先賢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加有閱歷,而閱歷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增長能力。俗話說“讀史,可以知興替”就是這個意思,讓我們瞭解歷史是怎樣前進的,有助於自己的人生成長。

書中的歷史很有趣,儘管明朝的大人物都聽說過,但不同於正史和教科書的古板,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這樣的分類,而是通過歷史中的人物來書寫歷史,很有《史記》的'風範。大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出過王侯將相,出過忠臣逆賊,出過愛國者與叛國者,出過天才和笨蛋。各種人物輪番上場,演繹了漢族所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書中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像感慨于謙之死、悲於崇禎皇帝時運不濟、喜於宦官下臺,爲書生意氣而打動……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多災多難也挺了過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數至始至終在發揮作用,但中華民族氣數未盡,從未盡過。

誠如書中所講,我們這些人中總有人在堅守氣節,捍衛民族精神,從來不識時務、一根筋到底。國難當頭時,總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來報國。

歷史也告訴我們,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來!歷史總是在書寫新的篇章,因爲每個人都有新的劇本。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在這個暑假,我抽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徹底明白了“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衆,與其說他有王者風範,倒不如說他很有運氣。像在鄱陽湖一戰中,就在朱元璋命懸一線的時候老天吹來了一陣東風,朱元璋趁着大風趕忙放火箭,火勢也順着大風立即蔓延開來,這場火毀了陳友諒好多戰艦,也成了朱元璋贏取這場勝利的關鍵。不僅如此,老天還讓他遇見了這麼多實力戰將,而朱元璋本身就很愛惜人才。那些戰將遇見了他,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你知道嗎?其實朱元璋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生活條件極差的家庭中,他的人生一波三折。曾經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磨難,失去戰友的信任。他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與智慧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

我對朱元璋的認識起源於他推翻元朝,創立自己帝國的那時候開始。由於他是貧困出生從小就受到官員的辱罵。所以身爲皇帝的他簡直恨透了那些官員。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去收稅的官員,所以可想而知,他去“復仇”了。如果用一句話來作爲他的座右銘: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絕。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像在胡惟庸事件中,單單他一個人做錯了壞事,就把3萬多人給牽扯了進去。可見這做的是有多麼的絕情啊!

我想朱元璋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不可取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堅韌的毅力,不被困難所嚇倒,爲民着想的精神。當機立斷,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翻完了,從開學到現在,就快一個學期了,讀後感就是:沒有感覺,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從朱重八到崇禎,兩百多年的歷史,皇帝、文臣武將、太監、宮女皇妃、社會知名人士等等等,當年明月就這麼慢慢說,一個一個說,然後我慢慢看,一個一個慢慢看,由剛開始的感情會隨着作者的筆觸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後來慢慢的寵辱不驚,無論裏面的人物經歷着什麼,我都僅僅在旁邊慢慢看他們的經歷,因爲歷史,是我無法改變的,讀後感《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有人說《明朝那些事兒》有點胡說八道,是的,這點我贊成,但是這是一本正兒八經講歷史的書,我肯定看不下去。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摻雜有作者個人的喜好和評價的。看書的過程,僅僅是一個借當年明月的視覺來感受明王朝興衰起伏的過程。當然,裏面的每一次權謀都驚心動魄,每一個英雄都感天動地,每一個壞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卻好得沒有道理。可是他們終究的結局都是:成爲歷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炆、朱厚熜、萬曆、崇禎、劉伯溫、于謙、徐階、張居正、嚴嵩、李成樑、李如柏、毛文龍、袁崇煥、高迎祥、魏忠賢……他們的嘴臉,好的壞的,一個個在大腦揮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歷史,連皇后,也只記載是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興的是,終於看完了,終於不用再考試複習的時候再糾結是看課本還是看《明朝那些事兒》——很多時候,選了後者,如果考得太爛,就是《明》的錯,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結果,哈O(∩_∩)O哈!嗯,安心複習,考完試幹正事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明朝那些事兒爲我們揭開明朝的神祕面紗,用幽默的筆法寫有趣的歷史,還原了一個不同於電視劇的真實的明朝。

我印象中的明朝是黑暗的,暴力的,專制的,但是這不是明朝的全貌。明朝的言官有極大的發言自由,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是一個民主的朝代。經濟上恰逢資本主義萌芽,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尤其東南一帶。然而也有很多黑暗的時代,比如嘉靖王朝,萬曆後期,天啓年間等,有奸相當權,宦官專政,黨爭互戕……但是總的勢頭是向前的,是發展的。

歷史趨勢不可違。明朝建立是歷史趨勢,由盛轉衰是歷史趨勢,氣數已盡走向滅亡也是歷史趨勢。朝代的更替,王朝的興衰,歷史的演進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就算你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現實如斯,歷史如此。

盛衰榮辱一場空。哪怕你權傾天下,史書的上一頁飛黃騰達,位極人臣,榮寵一時,下一頁已是牆倒人推,人走茶涼,兔死狗烹。歷史的結局很少不是悲劇,不是悲劇的可能是慘劇。世事實如白雲蒼狗。

翻開書目,在風起雲涌的戰場上,在爾虞我詐的權謀鬥爭中,在幽默的歷史故事背後,我看到的是情懷、風骨、氣節。總有一些忠義死節之士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總有一羣捨身保國的志士犧牲小我換取大我。他們不爲浮華所動,不貪眼前利益,不信迴天無力,甚至有些不自量力,以卵擊石。在黑暗的現實前,他們受得住考驗,耐得住苦難,守得住底線,只是因爲他們堅信爲國爲民這四個普通的字眼,相信太平盛世總會到來。

剝開書目,那些寧折不彎的脊樑穿越歷史時空,拂開歷史風塵,主宰着歷史脈絡,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讓千百年前的故事熠熠生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草原馬背上的天下,終究因爲民族代入感走向衰落,一位布衣沉穩的來到舞臺中央,明,持續二百餘年的統治帝國在君王的勤奮和親小人遠賢能下由盛極一時到平淡中慢慢消逝。

“淮右布衣”的崛起源自地主長工的父親在惡勢力的不平等對待中悽慘離去,寺廟也分三六九等,在日復一日的化緣中,能者上,弱者亡展示得如此淋漓盡致。在好友的推薦下,來到亂世之中,收猛士,納謀臣,然後戰陳友諒於內流涌動的江面,自南向北,締造新的朝代,明。

關於朱元璋,更深影響的是馬皇后,當朱重八待監牢的時候,作爲主將養女本可以尋得更好的人,可她選擇了給送去熱騰騰的烙餅。

“永樂大典”會記錄他的“勞模”形象嗎?在征戰中成名,在金戈鐵馬中離開,賦予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留給華夏大地半世的安寧。

朱棣,如果沒有世襲制,或許會更爲完美的化身吧。雖然幾次生死關頭都會有氣候友情援助,但冥冥之中自有神助,寧可相信它的真實。

“木匠皇帝”朱由檢作爲手藝人,他是那麼的成功啊,盡天下之材,雕刻與設計想要的城池,可是帝與民之異,他不知道。

“最聰明的皇帝”,年少時,懂得忍讓,爲除去禍國殃民之逆臣。外患時,任人唯能,不拘小節。可終究因爲國力欠缺,難以爲繼,喪國於西南。

對於崇禎,是極其佩服的,也許差點運氣,也許國運如此,但他儘自己所能,既可以安內,也可以攘外,更有氣節,在國家存亡之際,不辱國體。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之中華,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歇,也必將更有朝氣,更有動力勇往直前。

朝堂之上,自見分曉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最近沉迷於《明朝那些事兒》不可自拔,《未來簡史》又被我放下了,幾千頁的書,不知不覺也看了三分之二了。

歷史書中不乏名將,天分很重要,基本功更重要。雖然戚繼光生來便是將軍(繼承祖上),還有一定的軍事天賦,但如果沒有後來的飽讀軍書、勤練武藝,再加上戰場上的實操,也很難名留青史。

歷史中也不乏蠢蛋,將有才之士長久的謀劃毀於一旦(王本固)。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話也對也不對。遇到胡宗憲之前的俞大猷是金子,但是沒有伯樂的賞識,千里馬跑不起來;但是因爲遇到了胡宗憲,金子開始發光了。

隱忍,成大事之前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等待最好的時機,再一舉殲滅。徐階就是這樣對嚴嵩的,一等就是二十年,忍辱負重。然後他接着擠掉了高拱,實現了他的抱負,布好了局,心滿意足的退休養老。可最終因爲他未能趕盡殺絕,翻身的高拱利用徐階提拔的海瑞,讓想要安享晚年的徐階在晚年顛沛流離、不得安生。

大功告成的高拱開始實現自己的抱負,明朝又一次恢復了生機,然而慾望惹怒了對手,年老的高拱被自己的老同事好朋友張居正和恨他入骨的太監馮保聯合鬥垮,灰溜溜的再次被辭退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鐵打的內閣流水的首輔。位置只有一個,人人都想要。縱觀到張居正爲止的首輔(只看到這),幾乎沒有安然退休或者自然死亡的。或許,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吧。看了千百頁的勾心鬥角、你爭我鬥,有一點點無聊,還有更多的好奇與坦然。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人類社會吧,只要有人,只要有慾望,鬥爭就必然存在。

或許,這就是歷史規則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明朝那些事兒我也看了有一段時間了。其情節一波三折,其描述引人入勝,其文風...咳,不亂吹了。

我驚豔於它幽默的文風,當我看到朱元璋簡介那段時,忍不住開懷大笑,一個活靈活現的角色映入了我眼簾。

這本書也可以算是小說吧,可它比之大秦帝國卻又截然不同。

大秦帝國戲劇化成分過高,對始皇帝、大秦政策的描述過於誇張,導致其不能很好地成爲一件供人學習的工具。

而明朝那些事兒就不一樣了,筆下多爲真實,紙上亦爲實,少量的虛寫,風趣的文筆,一段段歷史躍然紙上。

既不古板又弄虛作假,細膩的文筆,淋漓致盡的描述,有時我也希望我能做得那麼好(暫時不可能的)。

明朝那些事兒乍一看很長,令人望而卻步,可一旦讀起來,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一本又一本,行雲流水。

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噹榮不讓之勢就看完了。

這麼說吧,明朝那些事兒是我看過最好的歷史書了,劇情方面張弛有度,並沒有過多的虛構。

我的許多同學也是看過此書的,乃至於語文課演講的內容都是此書。

作者在文中多次將自身的觀點與史學家觀點作對比,有時更是十分的直白。

文中關於東林黨的覆滅一段,許多人認爲是:一羣高尚的君子,輸給了一羣下三濫之人,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當年明月的筆下爲我揭示了不一樣歷史,他明確地指出,是一羣精明的人輸給了另一羣精明的人。

後面更是給出了他查閱多方史料得出的結論。

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他寫的書確實是入門者的不二之選,既能給人樹立權威不一定正確的概念,又不會誤導萌新。

什麼?你問我大神看哪種書?

如果是真正的大神,我推薦你看 史記。

看史記是要有文化素養做底蘊的,至少要能看得懂他在講什麼。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進了門,我發現人多的比我想像得要多得多?不過它最愛吃的還是胡蘿蔔。但是最興奮的是,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我國北京舉行,我國的金牌總數也位居榜手,但是在2008年也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汶川大地震,死了上萬餘人,我們的救援官兵也因爲救援羣衆而犧牲了很多,但還是那一句話,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悲傷“讓我再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鑑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爲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纔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於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穫很多。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我是一個很愛看書的人,可以自豪地說我看過的書絕對可以填滿半個房間。但是說到要寫讀後感,腦海裏出現的第一本書是《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並沒有華麗的語言,連插圖都沒有,可我依舊被這本書給吸引住了。正是那樸實無華的文字,將我帶進了明朝,似乎穿越到了那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我比較喜歡在第四部中出現的人物徐階。第四部上接第三部從“嘉靖即位”、“儀禮之爭”開始。嘉靖借“儀禮之爭”清除了一批前朝忠臣,總攬大權,但此後他的生活日漸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將國家大事拋之於腦後,從而令奸臣嚴嵩有機可乘,趁機把持大權,讒佞專權、欺上壓下、結黨營私,導致明朝國庫虧空。

徐階的老師夏言不計前嫌提拔他,這讓徐階對夏言敬佩不已。當時夏言與嚴嵩在朝堂上分庭抗禮,心胸狹隘的嚴嵩趁機設計陷害,導致夏言鋃鐺入獄。徐階無能爲力,最終默默看着自己的老師人頭落地。同時許多無辜之人也被嚴嵩陷害。由於嚴嵩的貪婪暴政,很多老百姓們被迫流落街頭活活餓死。徐階敢怒不敢言,十多年來臥薪嚐膽,卑躬屈膝,他的隱忍,令嚴嵩放鬆了警惕,最終他打敗了嚴嵩。正如作者當年明月所說的一樣“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曠課!”在我看來,徐階比他那流傳千古,發明了一條鞭法的學生張居正更令人敬佩。

“歷史原本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大概這纔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吧,讓我們再次回到六百多年前的天空下,開始明朝之路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一系列的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講明朝歷史的書。接下來,我就要給大家介紹這本書的第一卷。第一卷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開國的艱苦過程。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決戰,火光沖天,氣勢非凡。更有徐達、常遇春這些常勝將軍幫助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以及大明最大的對手——北元。他們不僅是武力的較量,還有謀士劉基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更徹底的打敗了元朝。

因爲在朱元璋小時候,他的父母就是被那些貪污受賄的人害死的,所以在朱元璋當皇帝的那段期間,貪污的人都要嚴懲,甚至處死,每次有了一個新的大案件,都要處死很多人。正因爲這樣,許多官都不想做了,但是這又是造謠朝廷,罪加一等。於是有人開始裝瘋,特別在洪武四大案的期間,裝瘋的人更加多了。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駭人聽聞的洪武四大案:

胡惟庸案件:因爲朱元璋藉口說胡惟庸謀反,所以把胡惟庸以及他的同黨還有未經過證實是胡惟庸的同黨的一些好人全都殺了。

空印案:朝廷每年都要到各個省對賬,而對的帳錯了一個數字就要重對,還要蓋上印纔有效。因此,大家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蓋過印的空白文冊帶過去對。朱元璋發現了,又殺了很多人。

郭恆案:郭恆將太平、鎮江等府的賦稅私吞了;他私吞了浙西秋糧四百五十萬石中的二百多萬石;他在徵收賦稅時,創造性的多徵收了水腳錢、車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等。算出來,他和他的同黨一共貪污了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這次朱元璋殺了三萬多人,一個部裏最多隻剩下三個人。

藍玉案:朱元璋說藍玉要謀反,共殺了一萬五千多人。

在整本書的最後,是朱棣不滿朱元璋把皇位封給了朱允炆,發起的靖難之役,最終奪得了皇位。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小說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他曾經乞討過,他曾經當過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爲了給所有被害死的百姓報仇,他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最後,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佈即皇帝位,定年號爲洪武,國號爲明。從此以後,天下百姓被元朝統治了68年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當聽到這氣勢磅礴的歌曲,我都會想,那些處於權力頂峯的帝王們,他們步入人生暮年,看着錦繡山川,遙想着當年的豐功偉績,但這一切在歷史的面前的多麼的渺小,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他們會做何感想?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終成爲了大名天下的創造者。是的,其實命運之神並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麼寶劍和天下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裏,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與無謂的心靈纔是最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