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精選3篇)

  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1

剛和閨蜜、朋友看了一場《親愛的》電影,回家就聽見隔壁小孩在哭天搶地鬧着找媽媽,我和丹子出門一看,是隔壁家小女孩媽媽把孩子鎖在家裏出去了。我和丹子隔着她家的柵欄窗戶安慰小女孩給她糖吃,等着她媽媽的回來。今晚去電影院之前還在跟一位同事媽媽和一位同事準爸爸討論生小孩的問題,然後就去看《親愛的》,朋友閨蜜都驚詫我怎麼會哭的那麼稀里嘩啦。孩子被拐走的父母,那種錐扎的痛苦還不是父母的我自然無法體會,影片中黃渤爲了尋子傾家蕩產、前妻郝蕾也是形容枯槁。

後來一羣有着共同尋子目標的父母聚在一起形成團隊,同樣的遭遇,不同父母或撕心裂肺或悲靜的外表表現,內心是同樣的痛。而同樣是受害者的趙薇面對兩個都是拐來和撿來的一雙“兒女”,爲了自己曾撫養過的“兒女”牢獄之苦、不得已爲之的犧牲對於一位母親來講都是那麼合情合理。而扮演玩世不恭律師的佟大爲也在接了趙薇想撫養孩子的案子終完成了自我救贖,亦是更加理解自己因爲患病情緒無常的媽媽。最後的結局趙薇懷孕才知道自己並不是丈夫生前告訴她的不孕,耐人尋味的結局,當然這不過是電影手法。更讓我覺得這部電影今晚影院座無虛席的理由之一這不是爲了滿足大衆口味的編劇的杜撰,而是有現實的藍本爲依據編寫的電影劇本,片尾的影片原型故事再現更讓我感覺電影值得收藏,更讓我覺得今晚的眼淚沒有白流。

黃渤和郝蕾去安徽農村找已經長大卻不認識他們的、完全是一個農村娃的在院子裏餵鵝的田鵬,他倆把孩子抱走,後來和趙薇撕打起來的時候,我哭了;趙薇因爲福利院院長不讓見女兒,夜裏爬到二樓空調上隔着玻璃見女兒的時候,我哭了;趙薇隔着公車玻璃看見兒子在作爲尋子成功的展示的時候,不顧其他尋子父母們的撕打和辱罵,拉着黃渤的袖口跪在地上求饒的時候,我哭了;所有尋子父母在田鵬的.生日宴會一起“鼓勵”合唱《隱形的翅膀》的時候,我哭了。

不記得還有哪裏讓人催淚了。哭不重要,重要的是親情美好、親情又是如此不易,看了電影,我想起自己年僅七歲的弟弟;看了電影,我想自己將來不出意外也必將是一位母親,從別人的故事裏體會親情對自己也是種成長;看了電影,更愛自己的媽媽了。

  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2

今天,我們玉林晚報小記者去觀看電影《親愛的》看完後,我看到了父母對我們的情意很深。

起初,田文軍和魯曉娟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名叫田鵬。但是後來,這一對夫妻因爲爭執而離了婚。兒子由田文軍撫養,而魯曉娟嫁給了別人。雖然魯曉娟和田文軍離婚了,但她每個星期都會來看田鵬,給他買許多好吃的,我體會到了一位母親對孩子暖暖的愛。看到這,我十分慚愧,這不,前幾天,因爲我的作業問題,我和媽媽吵架,現在還沒理睬,前天放學回家後,我發現牀頭放了一盒非常漂亮的國外巧克力,哈,這可是我從沒見過的東西,外婆告訴我,這是媽媽的同事送給她的東西,只有一盒,媽媽趕着出差,外婆讓她拆了嚐嚐再去,她都不肯,說大家都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糖,還是留給樂樂吧,一顆都沒吃就出發了,當時我還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想到這,我的鼻子酸溜溜的,我怎麼都沒想到媽媽是因爲愛我,也從來不會真正計較與我的爭執,什麼好東西都想着我呢,我錯了,以後我不再和媽媽吵架了,我也應該多爲媽媽想一想。

天有不測風雲,田鵬因爲去玩時沒管好自己,走丟了,之後,又被人給拐走了,一直沒有消息,於是,這對過去的夫妻,拋棄前嫌,一起踏上了漫長的尋子之路。 後來,他們還遇到了一些也是失去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他們團結在一起 ,相互幫助,一起想方設法地尋子,我覺得父母好偉大啊,他們爲了孩子可以不顧一切,放棄一切,像田文軍夫婦,本來已形同漠路的,爲了尋找田鵬,他們也會和好,會一起努力。

後來,田文軍發出了許多尋子啓示,有人騙他說是自己拐的田鵬,讓他匯錢過去,甚至,有人把他騙到了外地去再搶他的錢,但只要有一點點消息,田文軍都不會放過,我深深地感動了,我體會到了一個父親對孩子濃濃的愛,真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父母的恩情啊。

終於,在茫茫人海中,田文軍和魯曉娟找到了自己親愛的兒子,經過警方的介入,才解救回了田鵬,但還有很多孩子都沒有這麼幸運,能夠回到父母身邊,我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自己的安全,千萬不能像鵬鵬一樣走失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天下的父母都是很偉大的,所以,今後我一定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孝敬父母。

  觀看親愛的電影觀後感3

“你說孩子被拐到那家,他是多久才叫她媽的?”樓梯口,他終於問出口,有點怯。他們是離婚夫妻,丟失了孩子,共同奮力尋找。三年後,終於找到,但孩子卻忘記了他們。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都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怨憎,還有無盡的哀傷,終於她什麼也沒說,轉身下樓。連背影也都滿是疼痛。

第二遍看《親愛的》,依舊被這個細節深深打動。比起這部電影裏更爲尋常的聲嘶力竭和痛哭流涕,我更偏愛黃渤和郝蕾這節制的表演。看起來很是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雖然電影把一多半的篇幅給了丟孩子和找孩子,甚至曾用名是“打拐”,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只那一眼,就精準地刻出,被拐兒童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情感的艱澀。又好像,電影用最後幾十分鐘,直視了被拐兒童對身爲人販子妻子的養母難以割捨的“親情”,討論了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並剝開了爲生二胎要給丟失的小孩開死亡證明的疼痛。

有人批評導演把苦難當情懷,提筆很重卻落筆太輕,說《親愛的》避開了拐賣的真實罪惡,轉而選擇以親情化解社會醜惡。我卻很爲陳可辛涉獵這一現實題材的誠意,感動。哪怕有限,但通過演員精湛的表演,我們還是觸摸到了丟失孩子的絕望,觸摸到了當代中國的碌碌衆生相。哪怕電影並不能完全直面司法的灰色地帶,也未必可以清楚探討道德困境,但起碼它能讓我們對路邊乞討的孩子再多一點關注,對這個社會多一點點暖。這便已很好。

就好像用近乎紀錄片的口吻講述三十年代的文壇舊事,《黃金時代》在商業上潰敗了,但我依然敬重許鞍華的勇氣,因爲她以儘可能尊重歷史的態度,描摹了那個時代。這兩個香港導演的情懷,讓人覺得寬慰,至少又願意相信國產電影不全是商業大片和胡鬧惡搞,或者脫離現實的青春故事,儘管那樣更有機會刷新票房紀錄。

想及此,不免有點難過。跟大多國產電影一樣荒誕滑稽的,還有假惺惺的真人秀、灑狗血的電視劇、很勵志的暢銷書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