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37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通用37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愚公移山》,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沿着山繞一個很長的圈才能走到外面,很不方便。便帶領全家人去移動那兩座大山。他們又是鑿石頭,又是挖石塊,然後推到渤海去。有一位人稱“智叟”的老頭,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你怎麼會傻到這個地步呀!就憑你的這些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愚公卻說:“你才傻呢!我雖然搬不動這兩座大山,但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他們可以繼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這兩座大山卻不會增高。”終於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愚公那種碰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堅持、樂觀的精神讓我們深深地振撼。使我理解只要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說法。另外做事也要反方向看問題,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有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而我們在學習時往往對不會做的題不動腦筋,不認真做,面對困難就低頭,見了困難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來,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決心、不畏困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從今往後,我要向老愚公學習,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逃避,樹立敢於克服困難的信心,學好每一門功課,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很受啓發。

在冀州南邊和河陽北邊有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山相對,方圓七百里,高入雲宵。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每當要到山的對面時,因爲山的阻隔非常不便。便召集家人商量,準備剷平大山。於是,一家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祖孫三代鏟石挖土,並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子裝起來運到渤海去拋掉,整個工程艱鉅困難,但是愚公毫無懼色,就這樣不辭勞苦滿懷信心辛勤地工作着。

住在黃河岸邊的智叟,聽說愚公移山的事情,忍不住捧腹大笑,對愚公說:“你的舉動真是愚蠢,也不想想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要開山,不顯太遲了嗎?”愚公聽了喘了一口氣說:“就算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仍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山卻不會變高變大,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說,只好慚愧地走了。

不久,海神和山神知道了這件事,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將此事稟報了天帝,天帝認爲愚公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幫助愚公完成了移山的心願。從此,愚公一家出門再也不用費盡周折了。

我想,人們要想搬動大山,也是癡心妄想,但是愚公的行爲卻告訴我們,山不會變大變高,但是子子孫孫卻連綿不斷,只要齊心合力,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

這個寒假我讀了很多成語故事,但《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故事然我受益匪淺,過目不忘。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位高壽的老爺爺,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王屋山。這兩座大山在此,使他們的出行很不方便。一天,愚公對一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我們的路,如果挖掉他們,不就十全十美了嗎?全家人都表示支持他,於是,他就率領全家每天挖山不止,還要把挖下來的石頭、泥土倒進渤海中。”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頭知道後,譏笑他太傻了:“這麼大年紀了,用盡你的力氣也搬不動大山的一角,何況整座大山呢?”而愚公卻冷靜說:“我老了,可我有兒子,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而山卻不長了,怎能挖不平呢?”

看到這裏,我被愚公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突然發現,其實成功與失敗只有一步之遙,人們往往會被之前太多的困難弄的筋疲力竭,這時一個微小的障礙就可能讓你前功盡棄,但是如果再咬咬牙堅持一下,也許勝利就在眼前。想到這裏,我不由自主的低下頭來思考我的學習成績,平時在學習上一點點小困難就會讓我知難而退,成績無法提高。從現在開始我就要學習愚公持之以恆的精神,把他當作我學習的榜樣。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4

今天上午老師講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學習後,我深受啓發。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家人出行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帶領親屬一起去挖山。這事被智叟聽到了,想愚公真是癡心妄想。第二天一早智叟去勸愚公不要挖山,愚公說,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這句話感動了玉皇大帝,他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兩座大山揹走了。愚公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真讓我感動。

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說的話:“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愚公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他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高貴品質。爲了方便大家,他寧可困難自己,愚公用這種犧牲自己的方法移動大山,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與其說愚公是靠玉皇大帝移走了山,還不如說是靠毅力,靠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和他比起來,我還差很多。我的英語不好,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英語字典,開始我還認真看,過了幾天,我覺得沒意思了,也不看了。到了考試的時候,我的分數還是那麼低。以後我要像愚公一樣,做到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愚公是一個遇到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難的人,我也要學習他這種精神。

讓我們一起向愚公學習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5

我讀了成語通裏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它講述了一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方圓七百里的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人家,商定要搬走這兩座山。於是,他家祖孫三代一起上陣開始挖山。他們長年累月的幹着,從不歇息一天。

有一位叫智叟的老翁對愚公說:“你怎麼這麼傻呢?像你這樣一家人幹下去就能搬走這兩座大山嗎?”

愚公說:“我們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帶的幹下去,能不成功嗎?”

智叟無言以對,羞愧的走了。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名大力天神,把山搬走了。

從此,這一帶也沒有什麼突起的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馬平川。

我的故鄉在河南濟源,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這裏。一進濟源市在車站旁邊有一個愚公的雕塑。人民忘不了他,人民懷念他。

愚公真是偉大,他不管千辛萬苦,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的奮鬥精神,永遠鼓舞着我們。

有人說爲什麼愚公不搬家,而要搬走這兩座大山?我覺得因爲他想讓全村的人民都方便,不僅僅爲自己方便。大山移走後,家家戶戶不再爲出行苦惱,他們可以駕着車來到山外的集市上,賣山上的特產,從此生活幸福,家家富裕,每一個山村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到城裏上學,告別貧窮落後。

我們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旦確定了目標,就全力以赴、堅定不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直到目標實現。“無限風光在險峯。”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6

我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被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於是他對全家人說想要把山移開,他不但親自幹,還讓自己兒孫一起幹。

面對嚴寒酷暑,旁人的冷言冷語,愚公絲毫不動搖移山的決心。他堅定“只要有恆心,什麼事都能辦成”這個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地幹下去,移山就不再是個夢。後來,愚公的子子孫孫果然移走了這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學習愚公的精神。遇到困難和問題不退縮、不動搖、不怕困難。如果一個人見到困難就退縮,聽見嘲笑就動搖,還能幹成什麼事?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逛街。走了很長時間的路,已經很累了,當我走到太平洋商場門口時,已是滿頭大汗了,可還要爬很長的樓梯。這時候,媽媽就鼓勵我:“就這點困難就把你難住了,人家愚公不是把山都移走了麼?”我眼前一亮,拉着媽媽的手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那天,我過得非常開心。

今後在學習上,我也要像愚公一樣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爲了我的明天,爲了我的前程,爲了祖國美好的未來,我要繼承這種“愚公精神”,並把它發揚光大。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7

打開《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翻開目錄,《愚公移山》這個題目便映入我的眼簾,媽媽曾給我講過這個故事,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

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翁,家住在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的對面,他感到出入不方便,要走許多彎路。所以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要搬走兩座大山。大家都贊同,只有他的老伴兒提出疑問,認爲愚公一個人的`力量連一座小山都搬不動,何況是大山。愚公認爲雖然自己九十多歲了,只要全家有決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於是,他家祖孫三代一起開始挖山。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幹着,從不休息一天。有個叫智叟的老翁見了愚公說:“你怎麼這麼傻呢?像你這樣一家人就能搬走這兩座大山嗎?”愚公長嘆一聲說:“雖然我是一個人,可是,我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地幹下去,能不成功嗎?”智叟無言以對,羞愧地走了。

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名大力天神,把這兩座山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從此,再也沒有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馬平川。人們來往於這平原大道上,心中充滿了對愚公的感激之情。

靠愚公全家搬走兩座大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發揚,因爲有了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啊!

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我要學習愚公敢於追夢,爲夢想而奮鬥的精神,要敢於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8

品讀了《愚公移山》之後,我覺得文章中的兩個主要人物讓我印象深刻。

愚公他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不半途而廢,最後終於得到了成功。智叟卻鼠目寸光,只會去嘲笑他人,諷刺他人。所以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愚公和智叟的話,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其實在歷史上有很多像愚公這樣的人。詹天佑是我國一名偉大的'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的。當時清政府條件非常的貧困,技術也很落後,可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詹天佑並沒有放棄,而是克服重重困難,自己親自帶着學生和標杆,揹着經緯儀親手設計了一張最佳的圖紙。途中需要經過居庸關和八達嶺這兩條隧道,開鑿隧道時山洞裏弄得滿身泥漿和水,但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去提着水桶去抽水。而且鐵路途中要經過一個十分危險的陡坡。於是詹天佑設計了一條“人”字形路線,這樣火車就很安全的過去了,解決了地勢陡峭的問題。

其實當清政府提出要用中國的工程師來修築京張鐵路時,外國人發出的只是一片嘲笑、譏諷,甚至還有一家國外報紙說能從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那些外國人只看到了我們中國的技術落後,但他們沒有看見我們中國人有一種愚公精神,堅持不放棄的精神,這些鼠目寸光的外國人就是智叟。

我們不能像智叟一樣鼠目寸光,只會嘲諷,我們要學習愚公,堅持、不輕言放棄的精神。(王琪涵)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9

在這個漫長而又快樂的寒假裏,書就成爲了我形影不離的知音,什麼《水滸傳》、《樂羊子求學》、《愛的教育》、《愚公移山》……,其間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愚公移山》,它使我明白瞭如何纔會取得成功。

故事主要講的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出門格外不方便,愚公就號召家人齊心協力移山,而聰明的智叟說愚公太傻了,但愚公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總會成功的,後來天帝得知此事,幫愚公搬走了那兩座大山。

這是一篇流傳千古的故事,在有些人看來,愚公的做法是有些不符合實際,但它卻告訴了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能把自己的起點和終點連接起來的人,纔是最幸福的人,只有持之以恆,善始善終,才能辦好每件事,這與《精衛填海》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愚公的`大智若愚,總是讓我覺得那麼珍貴,因爲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人最終會達到自己的目標。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了學校的長跑比賽,臨近終點時,由於體力不支,我選擇了放棄,錯失了奪冠的大好時機。“半途而廢、行百里半九十”的缺點在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時,我是多麼後悔啊!倘若我有愚公的一半毅力,有精衛的一半信心,勝利也就不會離我而去了!

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催我奮進。我讀書,我快樂,因爲使我獲得了金錢所買不到的財富——道理!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0

聽了很久江濤的《愚公移山》,很有感觸。在所謂的多元化意識形態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我亦有些迷茫。

愚公是一種精神,一種堅韌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爲了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不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要挖掉太行、王屋二山,這是一種鬥志,是一種爲改變自身狀態而進行的一場鬥爭。不是那種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充滿奴性的勞作。

智叟的表現雖說聰明,但那是一種安於現狀、屈服於壓力之下的奴性的小聰明,和愚公相比,他顯得小氣、委瑣,久而久之,他會變得奴氣十足,沒有智慧可言。而愚公則充滿不安於現狀,充滿開拓精神,永遠表現出那種移山填海、大氣磅礴的氣概。

在現代的所謂多元化的意識裏,有些人則蓄意把愚公的精神理解爲奴性的屈意服從,弱化了愚公的.鬥爭精神,而這種曲意的理解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民公僕,他們的奴性不是爲人民的,而是爲那些提拔自己的高級公僕,代代相傳,對人民,他們則大氣磅礴、敢說敢做,其境界遠遠超過了愚公。

能力和智力則胡成反比,口氣愈大,智力越低,人民越苦。

久而久之,欲爲亦不能爲也,非不能也,實不會也。

明朝人龔自珍先生曾爲此賦詩一首,名曰:己亥雜詩。實在記不起來,請各位一序!

在此先行謝過!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1

有時候只要不怕困難,堅守鬥爭,定能取得事業或學習的成功,說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最近,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愚公移山》——愚公,以爲90多歲的老翁,帶領着自己的家人憑着心中的一股信念把擋在門前的大山給剷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在21世紀是個人才競爭的社會,也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雖然只需要用頭腦,不需要蠻力,但是堅持的恆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學業半途而廢。何來成功?如果不堅持鍛鍊,何來健康的體魄?如果不堅持照料果樹,何來碩果?所以,堅持,恆心是每個想要成功人士所必須的,是亙古不變的。

在上學期,長跑因爲每天的堅持,都有所提升,獲得了屬於自己的.點點成功,可是寒假,沒有老師的督促,有了懶惰的依賴,從來不去自覺鍛鍊,結果開學測驗,都跌倒了低谷,成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所以,堅持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呀!我們還要原理堅持嗎?哈、除非自己不想得那僅有的體育20分。

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再努力點,再給自己施一點壓力,告訴自己,要堅持,勝利就在前方,這樣,或許奇蹟會發生,把應得的分拿回來,準備下一場的會考考試。

跳過“痠痛”,躍過“疲勞”,堅持下去,不怕困難,像愚公一樣,保持信念,一定會取得成功的。因爲: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堅持不懈,試用自己的殘年剷平兩座大山。這一壯舉,贏得好評。而我卻不這麼認爲,愚公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爲人知。自從毛澤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後,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弱,以及“愚”與“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3

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說的是有個快90歲的老爺爺叫愚公,他家住在山的對面,每次出門都要翻過這座大山,吃很多很多的辛苦,於是他就召集全家人打算把這兩座大山搬走,家人都很支持爺爺愚公的`想法,第二天老爺爺愚公開始帶着家人挖山,可是他們挖了很久很久都不見大山變矮,不過愚公一點兒也不灰心仍然帶着家人繼續挖。

一天有個叫智叟的老爺爺,他聽說這事後就跑來看愚公一家是怎樣移山的,當他看見愚公累的滿頭大汗,就忍不住笑話愚公。把山搬走就憑你們幾個,怎麼可能,你們太不自量力了吧,老爺爺愚公胸脯一挺大聲的說:怎麼不可能就算我自己不行,可我死了以後還有兒子我的子子孫孫會一直挖下去,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還愁挖不平嗎?老爺爺愚公的話感動了天上的神仙,於是神仙就幫他把這兩座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有可能成功,這讓我想起跳舞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壓腿時太疼了就哭了,回來就和媽媽說不想跳舞了。就被媽媽嚴厲的批評了,媽媽說:那是你喜歡的舞蹈呀,就爲這點兒疼放棄了,我們學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堅持什麼事都能做好要不然就一無所爲。聽了媽媽說的話,我一直堅持學舞蹈,因爲這是我喜歡的事情。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4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課外書,書名是《國小生必讀神話故事》。這本書裏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下面,就讓我爲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老人家九十歲了,可身體卻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愚公有一個願望,想親眼看一看東邊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可是,家門前擋着兩座大山。愚公心裏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把這兩座大山移的走。於是,愚公一家人就開始挖山,一家人幹得熱火朝天。他們的壯舉感動了四鄰,紛紛前來幫忙。可是,村中有個綽號叫“智叟”的人,卻覺得愚公又笨又蠢,就來開導他。結果,智叟卻被噎得啞口無言,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只覺得羞愧難當,連忙轉身離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於是天帝就命令兩位巨人來幫助愚公。兩位巨人二話沒說,一人背起一座大山,把兩座大山安放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從此,愚公家門前成了一片平原,一出家門就能看見東海和海中的仙山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大家說:“愚公執着的精神十分可貴,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去克服,各位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們一定要學習哦”!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5

《愚公移山》是一箇中國古代故事。今天,我又一次拿起這個故事,細細的讀了一番。

《愚公移山》說的是:愚公因爲兩座山擋在家門口不好出入就想把山給移走,但一個月後,和沒搬一模一樣。這時,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他對愈公說:"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爲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爲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爲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恆心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你遇到困難,一定要有毅力有恆心,因爲困難害怕毅力恆心,只要有這些品質,困難就會所得很小很小;相反,困難最喜歡退縮,只要你一退縮,他就開始肆虐,直到你完全沒有一點兒意志爲止!

朋友,不管一件事多難,千萬要記住四個字:毅力,恆心!只要擁有它們,你就一定能得到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6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中的一個寓言故事,讀了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主要講述了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家人出行不便。於是愚公帶領親屬一起去挖山,日復一日地辛苦勞動。這事被智叟聽到了,便去嘲笑愚公癡心妄想,但愚公覺得他的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不會再增高的,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

其實,愚公也可選擇搬家,但他卻選擇了移山,移山意味着要承受諸多困難,也要面臨各種壓力,但愚公選擇移山是一種開拓精神,是造福子孫的大事。他這種爲後代着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雖然受到了譏諷,但仍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想象我自己,一遇到困難就退卻,更別說持之以恆了。幼兒園的時候,我開始學習舞蹈,當時有同學也有熱情,可後面難度增加,心裏卻總想着玩,最後不得不半途而廢。正好當時學校裏有學習樂器的',我就報了笛子班,剛開始的時候很願意練習,以爲很簡單,可當我一直吹不響的時候,心裏就又打了退堂鼓,越往後越沒了當時的激情,知難而退,沒了勇氣和毅力。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學習也是一樣,需要勇氣和毅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7

今天晚上,我讀了一個故事叫《愚公移山》。

這個故事主要講:民權有一個古人叫愚公,他的門前有兩座大山,他每次出門都要繞過兩座大山。愚公覺得很不方便,於是原定把這兩座山搬走。鄰居們都嘲笑他,有人說:“愚公可真笨。這兩座大山怎麼可能搬走?”還有的說:“愚公可真是異想天開。”可是無論鄰居怎樣嘲笑他,他總是心平氣和的說:“我搬不走,我的`兒子來搬,我兒子搬不走,我孫子來搬,我孫子搬不走我重孫來搬。總有一天山一定會被搬走。”終於,愚公的精神打動了天神,天神派人把山搬走了。

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連打了三張草稿也不會做,我自言自語:“氣死我了,爲什麼這題這麼難?難道我做不完了嗎?時間也不早了,我繼續做還是明天再去,羣裏有別人呢?”這時媽媽走過來說:“兒子,時間不早了,要不明天再做吧。”這時我的腦袋裏開始了激烈的鬥爭:是堅持自己算出來,還是等到明天去請教別人?此時我想起了愚公精神,愚公連山都能搬走,而我只是一道數學題,不會。如果和一共比起來,我實在是太渺小了,於是我堅持做這道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做出了這道題。《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幫助,也讓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更要堅持不懈。

愚公的精神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堅持不懈,就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8

想必大家對“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並不陌生吧,愚公就是“大智若愚”的經典代表人物。

所謂“大智若愚”,就是字面意思,一些看起來愚蠢的動作,其實並不是不聰明,這些其實是最爲聰明的動作,只是看起來很傻,實際上,這些動作卻是蘊含了大智慧的結晶,“愚公移山”其中就蘊含了大智慧,不像那個老叟,愚蠢至極,我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愚公移山這樣的.事情,例如兩個人在掃地,一個堅持不懈地掃着屬於他的那堆垃圾,不一會兒,便滿頭大汗,另一個人嘲笑他說,你這個笨蛋,做那麼快乾什麼,又熱又累,費力不討好!第一個人說,你這樣是不行的,只要我肯堅持下去,我一定會做完的,你看你才掃了一點點。果然,第一個掃地的人掃了半個小時,就掃完了大半部分,而另一個人還有一大半,於是第一個人掃完之後,第二個人越想越難受,乾脆不幹了,第二天,第一個人加了工資,第二人當然……被辭職了。

不僅是生活,學習上也是如此,正如趙老師所說的那樣,偷懶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次性把任務都做好。沒錯,這纔是懶人偷懶的最佳方式。

所謂大智若愚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大智若愚,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大愚若智”,有的時候我也會做出這樣的傻事。

大智若愚,少數人達到的一個境界,大智慧的人往往會做一些令人費解的事情,因爲他們大智,不愚。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19

近幾天,我學了四篇關於“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文章,在這四篇中,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是《愚公移山》,愚公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真讓人佩服。

故事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叫愚公的90歲老人,住在太行山、王屋山山腳下。兩座大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愚公想:如果把這兩座大山搬走那該多好啊!經過子孫的同意後,愚公就帶着一家子開始移山。他們挖山的消息,驚動了四面八方的人,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但愚公堅定信念,決不回頭。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

智叟認爲愚公癡心妄想,這個計劃是不可能成功的。雖說智叟是一個聰明的老頭兒,但他卻沒有愚公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愚公面對他人的反對,不但沒有打消自己的決心,反而意志更加堅定,他告訴智叟,也許我今生完成不了,但我有兒子,兒子還會再有兒子,這樣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這是多麼堅定的話語,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會鼓舞着全國人民堅持不懈地向前走!

寫到這兒,我也不禁想到了自己,家裏有鋼琴、古箏和其它樂器,記得剛買時我把它們當寶貝一樣,一有時間就練一會兒,可是不到一個月,就對他們失去興趣,他們好像平空消滅了一樣,到現在依然一事無成,現在想起真是慚愧,如果當時練下去,也許現在已經小有名氣。

愚公精神是中國人民奮勇向前的動力,他教會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大家一定要發揚!今後我一定做事像愚公那樣“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0

古時候,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有兩座伸入雲霄的大山,兩座相連的大山正好擋在愚公的家門口,家人每次出門都要繞很遠很遠的路。這個問題一直讓愚公很不開心。一天,愚公對家人說:“大家一起合作,把它們移走,開出一條路怎麼樣?”兒孫們聽了,都非常贊同。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就領着他的家人一起扛着鋤頭,挑着扁擔,開始挖起山來。這時候,住在另一個村子裏,一位名叫智叟的老人聽說了這件事,嘲笑愚公說:“愚公呀,你也太自不量力了,這兩座山哪是那麼容易就移走的?你們一天能挖多少呀?”

愚公笑笑說:"子子孫孫堅持不懈,再高再大的山也會被我們移走的。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總有一天,一定會把路開通!”

智叟沒有話可反駁,只好羞愧地走開了。

後來,愚公堅決移山的事情被天帝知道了,天帝也很佩服愚公的恆心和毅力,決定幫助他。於是,天帝派天神使用仙法,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整個移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了。而愚公家的門前也就變成了開闊的`平原了。

“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比喻做事要不怕困難,有頑強的毅力。這個故事也教育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對待困難,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具備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1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很受啓發。

在冀州南邊和河陽北邊有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山相對,方圓七百里,高入雲宵。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每當要到山的對面時,因爲山的阻隔非常不便。便召集家人商量,準備剷平大山。於是,一家人便開始行動起來,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祖孫三代鏟石挖土,並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子裝起來運到渤海去拋掉,整個工程艱鉅困難,但是愚公毫無懼色,就這樣不辭勞苦滿懷信心辛勤地工作着。

住在黃河岸邊的智叟,聽說愚公移山的事情,忍不住捧腹大笑,對愚公說:“你的舉動真是愚蠢,也不想想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要開山,不顯太遲了嗎?”愚公聽了喘了一口氣說:“就算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仍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山卻不會變高變大,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說,只好慚愧地走了。

不久,海神和山神知道了這件事,都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他們將此事稟報了天帝,天帝認爲愚公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幫助愚公完成了移山的心願。從此,愚公一家出門再也不用費盡周折了。

我想,人們要想搬動大山,也是癡心妄想,但是愚公的行爲卻告訴我們,山不會變大變高,但是子子孫孫卻連綿不斷,只要齊心合力,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2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裏面講了,在古時候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北邊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齡將近90歲了,面對着山居住。

愚公苦於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召集全家人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通到南部,好嗎?”大家同意了,並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

愚公帶領的三個子孫,鑿石頭,挖泥土,運送到渤海邊山。京城的婦女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 ,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譏笑地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餘年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毀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

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可山又不會增高加大,還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答上。

手持着條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誇娥的兩個兒子把山揹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山崗阻隔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3

《愚公移山》是一篇經典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古代有一個叫做愚公的老頭,因爲家人吃水很困難,需要從很遠的地方去取水。有一天愚公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想將擋住他去路的兩座山挖掉,於是讓自己的兒子一起來挖山。有一個叫做智叟的老頭看了以後就笑話他說:你這樣挖山,一輩子都挖不完的。

愚公笑着說,我挖不完還有我的兒子,我兒子挖不完還有我的孫子,這樣子子孫孫一代一代挖下去一定就可以挖完了。愚公的.行爲感動上天,上天於是派來兩個神仙將這兩座山挖走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爲愚公的精神感到敬佩,一個人要完成一件事情,應該先找準方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堅持不懈的做下去。在這個故事中智叟笑話愚公,認爲他的目標不可能完成。從這裏我知道其實智叟沒有那麼智,愚公也沒有那麼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當遇到了困難我們經常會想過放棄,但是在這個故事中,愚公卻從沒有想過放棄。在生活中很多人勸我們放棄一些事情,我們經常會受到他們的影響,最後後悔莫及。從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要完成一件事情那必須堅持不懈,只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到最後一定可以成功。而那些嘲笑我們的人,最後也沒有什麼成就,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大概也是這樣的意思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4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愚公移山》,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沿着山繞一個很長的圈才能走到外面,很不方便。便帶領全家人去移動那兩座大山。他們又是鑿石頭,又是挖石塊,然後推到渤海去。有一位人稱“智叟”的老頭,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你怎麼會傻到這個地步呀!就憑你的.這些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愚公卻說:“你才傻呢!我雖然搬不動這兩座大山,但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他們可以繼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這兩座大山卻不會增高。”終於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愚公那種碰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堅持、樂觀的精神讓我們深深地振撼。使我理解只要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說法。另外做事也要反方向看問題,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有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而我們在學習時往往對不會做的題不動腦筋,不認真做,面對困難就低頭,見了困難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來,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決心、不畏困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從今往後,我要向老愚公學習,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逃避,樹立敢於克服困難的信心,學好每一門功課,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5

最近,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愚公那頑強的毅力和不畏艱難的必勝信念,深深的感動了我。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項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開始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等。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信念、信心和實幹。信念堅定,纔會爲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我們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就應該學習愚公的精神,像愚公一樣勇敢的面對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愚公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我們國小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打好基礎,把這浩如煙海的知識,變成將來建設祖國的本領。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一股韌勁,要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6

我們中國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被華夏兒女樂此不疲地世代傳誦,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這則寓言故事雖流傳了幾千年,但 愚公精神仍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

面對烈日的.炙熱,智叟的冷言冷語,愚公絲毫不動搖移山的決心。他堅定“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這個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地幹下去,移山就不再是個夢。同時,寓言通過將愚公和智叟兩個人物進行鮮明的對比,體現出了人定勝天的樂觀信念。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兩座大山阻礙了交通,造成來往不便。爲了排除障礙,愚公主動提出了挖山。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在統一了家人的思想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更要領悟到 “ 衆人拾柴火焰高” 的道理。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應兩者攜手同進, 共創美好未來。我想,這纔是“愚公精神” 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7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成語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爲裏面講述了許多像“汗馬功勞、盲人摸象、畫龍點睛、名落孫山、水滴石穿”等等這樣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其中讓我最受啓發的要數“愚公移山”了。

從前有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喚全家老少說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後他們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鄰居勸他說:“你已經老了不可能把這座山搬走的。”愚公說:“我是老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有兒子,一代代挖下去,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神仙,於是就施法術把山搬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頑強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樣再難的事也能辦成。我就想起我學彈鋼琴的事,每開始學一首新的曲子,我都會覺得很難,磨磨蹭蹭不肯練習,還不停地抱怨:“這首曲子太難了,我不會彈!”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學會了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練習後在琴譜上畫上一個個“正”字,告訴自己已經彈了多少遍,按這種方法給自己鼓勁,這樣彈得久了,自然就會熟練起來。練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樣。只要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不怕困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爲“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8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並且對其中的一個故事印象深刻,那本書就是《寓言中的智慧》,那個故事就是《愚公移山》。

“愚公愚不愚?”的論戰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核心,也是人們爭辯的焦點,直至現今依然是仁者見仁。

愚公不愚!這是愚公自己的見解,有道理嗎?當然有!倘若沒有的話,又怎會驚懼山神,感動天帝呢?山神怕什麼?我想他怕的是愚公那種“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要將山剷平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會讓他喪失山神的尊嚴,失去山神的地位。那麼天帝又是被什麼感動了呢?我想是愚公那種勇於挑戰困難,自信克服困難的精神。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愚公這種坦蕩蕩的自信與勇氣,做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的真正自我。

愚公很愚!這是智叟的看法,有道理嗎?應該也有!試想,那麼高那麼大的太行、王屋二山,是說平就能平的嗎?“子子孫孫無窮盡”的移山,哪來那麼多的財力物力?即使移了山,那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再看看自己的家園,還有家園的美好樣子嗎?沒有了山,哪來的花草樹木?哪來的蟲魚鳥獸?又哪來的衣食住行?

“愚公愚不愚?”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分辨是非善惡,並將這種最淳樸的意識實踐到自己的行動中並堅持不懈,因爲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愚公”,而且是最真實的愚公。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29

道家學派自春秋的老子開始,就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爲,戰國時期的莊子也認爲人生應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列子·湯問》便是由道家的列子所編。

其中一篇,是家喻戶曉的.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河曲智叟笑而上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嘆曰:“汝之心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孫焉……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本文講了愚公決定移山,被河灣上的老頭譏笑,他兩個的對話被天帝知道後,天帝被感動,命令誇娥氏揹走了兩座山。

本文象徵了“道的永恆”,因爲愚公移山中,“子有孫焉”,子子孫孫即爲永恆。它想告訴我們的,便是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它運用了多處對比,愚公與智叟,兩人對話也加深了本文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愚”與“智”,兩個字做對比,但“智”並不是真正的智,“愚”也是爲了突出強調愚公的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方能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0

昨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彷彿看見了愚公帶着子子孫孫們去移山的情景。

這個故事講了愚公家門前有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愚公與家人商量決定把那兩座大山移走。可是河曲有一個聰明的老頭說他笨,說他傻,但愚公沒有放棄,堅持要把兩座山移走。他的誠信打動了天帝,天帝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大山。從此冀州的南部,通往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大山的阻擋了!

讀了這一篇故事我感受到: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我想起了我學畫畫的經歷:剛學畫畫的時候,我對畫畫十分感興趣,媽媽就送我去繪畫班,每週都去,但是沒過多久我就厭倦了,不想去學了,然後被媽媽嚴厲的批評。媽媽說:“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輕易放棄,要有耐心,有恆心,什麼事都能做好。否則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廢、一事無成”’聽了媽媽的話我的臉立刻紅了起來,感到十分羞愧,心想:媽媽的話是對的,只要有耐心,什麼事都能做好。於是我繼續去學畫畫,最終我的繪畫頻頻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在成功的.一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或許有許多的艱辛和磨練,但我們都得要一一的去克服,我們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對待學習和工作,做任何事我們都不能半途而廢。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毫不畏懼的去面對所有的困難和磨難,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1

愚公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雖然年近九十的他,想剷除屋前的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卻不怕任何困難,決定與子孫一起挖山。他堅信他的後代會一代一代地挖下去,總有一天山會剷平。

這就是愚公精神,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明,在前進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我們都要有戰而勝之的決心,意志和勇氣,只要堅持不懈地奮鬥下去,總有一天會獲得成功。

學習也同樣如此,有的同學覺得考上好學校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於是對自己失去信心,放棄了追求,只撿了路邊的'野花,而放棄了遠方的玫瑰;而另外一些同學雖然成績與理想學校所要求的分數線相差懸殊,但他們總是充滿着信心,總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會做到。於是寒窗苦讀,一點一滴的進步,一步一步的靠近希望。最終,目標會達到的。作爲一個學生,要具有愚公精神才行。不能消極而安於現狀,要往前看,邁大步地向前走。即使我們不會像愚公那樣最後有神仙相助,可我們有自己的思想,在幫助我們進步。

周杰倫是我們熟知的歌星,提到他的名字無人不對他才華所欽佩,但成功也是由他的汗水和愚公精神所換來的,如果當初他沒有遠大的志向,他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歌曲嗎?能在演義圈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嗎?如果他不專研於音樂,能成爲人們模仿的偶像嗎?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要我們有愚公精神,沒什麼事不能辦到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2

去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國神話故事》,我讀了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精彩的故事,但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個叫愚公的人,他家門口有一座大山,愚公每天出行都要翻過這座山,很不方便。爲了自己和鄉親們出行方便,愚公決定移開這座大山。他每天都在山上挖土和石頭,用扁擔挑到渤海邊。智叟嘲笑他,說他永遠也搬不完這座山。但愚公沒有放棄,還是每天堅持的挖着,終於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神仙派人幫他把山搬走了。從此以後,愚公和鄉親們的出行就非常的通暢。

在這個故事裏,愚公被智叟嘲笑了,智叟說愚公太傻,非要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明明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把家搬到山對面。但我認爲,這個故事主要體現了愚公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愚公和他的後代每天不停地挖,總有一天會把這座大山搬走。

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我們都像智叟那樣耍小聰明,走捷徑,不去正面挑戰困難的話,就永遠沒有進步。我們要學習愚公的精神,要勇於挑戰困難,不怕困難,最後戰勝困難。

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不會做的題目,我不能去抄答案,要自己獨立思考,解決難題,這樣才能把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牢牢地掌握,做一個像愚公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3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意思是:有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出門的路,愚公要把這兩座大山移開,最後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了兩個天神把大山移走了。

讀了這篇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暑假中做的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才換的門牙有一顆長歪了,媽媽帶我去口腔醫院的正畸科去看牙,醫生說現在我的這一顆牙必須正,如果晚了就要影響面骨的發育了。所以醫生就讓我先做了一個模型,做完以後我想做個模型都這麼不舒服,我想要正牙那肯定是特別的'不舒服。正牙的牙套做好了,媽媽讓我先試一下我硬是不戴,我好不容易剛戴上就開始噁心、想吐,因爲那個味道實在是太不好了,而且我戴上之後就吃不下飯,說不好話了,所以我就一直都不想戴。媽媽就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一定要堅持到底。所以我就練習說話和吃飯,慢慢的我就會了。現在我的牙快正過來了,而且我也習慣這樣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剛放暑假,媽媽覺得我體質不好就給我報了一個乒乓球班,開始我看着挺好玩的,可是我剛去了一天就不想去了,因爲太累了。可是我想起了我正牙時候媽媽對我說的那一句話,所以就堅持了下來。現在我一點也不覺得累了而且我還覺得打乒乓球很好玩還鍛鍊身體。

通過讀《愚公移山》的故事,還有我親身經歷的兩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勝利。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4

同學們,《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們應該都聽過吧?故事裏那位快九十歲的老頭兒,覺得家門前那兩座山(分別是太行山與王屋山)阻擋了他出門的道路,以至和家人去城裏都要繞道,非常不方便。愚公決心要把那兩座山挖走,這樣他和家人出城就方便多了……

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精石爲開,終於“帝感其誠,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往朔東,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正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的體現。

魏徵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200多次,彌天下之大勇冒犯龍顏,系萬民生死於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還重用他,這纔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昌盛。他也是一個有着“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學習上遇到一個稍微難一點兒的問題,就放棄了,去玩別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一類人,所以我會失敗,這已是在所難免的了。如果愚公、魏徵怕費勁,圖省事,安於現狀,那麼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就會使子孫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貞觀之治也不會出現。

由此,我認識到我們要從現在起,培養“愚公精神”,把它發揚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勞累,不能只安於現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去嘗試,相反,我們還要逆流而上,爲建設新中國做出貢獻。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5

今天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題目叫《愚公移山》。講了從前有個老漢叫愚公,他家的大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他出門必須要繞道而過,很不方便。愚公爲這件事很煩惱,他決心要把兩座大山給挖掉。他對全家人說,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座山挖掉,大家都很贊成。只有他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她說像這太行、王屋這個高大的山,挖出來的`石頭和泥土怎麼辦呢?大家說運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從此以後,他們全家每天一起挖山,一年到頭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上住着一個老漢,人人叫他智叟,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都在辛苦地挖山,覺得很好笑,就去勸愚公不要白費力氣了。愚公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你這個人自以爲聰明,其實很傻,就算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是無窮無盡的,可兩座大山卻不能再長高了。”智叟無話可說。後來這件事讓山神知道了,就去報告上帝,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打動了,派了兩個大力神把兩座大山搬走了。

我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向愚公學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要有堅強的毅力,如果想達到遠大的理想,就必須好好學習,努力前進,才能取得成功。假如半途放棄的話,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會白廢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6

愚公,堅持不懈,試用自己的殘年剷平兩座大山。這一壯舉,贏得好評。而我卻不這麼認爲,愚公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的確,山並不會爲時間長久而長高。可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願望,都有一個理想。愚公卻想讓自己的子孫,爲了完成自己的願望而去改變子孫的理想。愚公卻爲了自己想剷平太行、王屋兩座大山,而讓子子孫孫剷除大山。這難道不是愚不可及嗎?這難道不是愚昧無知嗎?可古人爲何將這愚蠢的`行爲定義爲堅持不懈呢?這或許就是古人的愚昧吧。

且放開這一說,難道把兩座山移除就可以解決了嗎?這村中難道無人是以砍柴拾薪爲生的嗎?這兩座山移除,沙塵暴來時又有什麼樹木可以抵擋呢?

兩座山一移除,早已是數百年之後的事了,畢竟一年才能往返一次啊。移山移的只是精神,要想真正解決這一難題,移的應該是民。愚公移山,帶給我們的是他的精神,而在如今這個智勇爲上的社會,空會移山已不現實,要的是想方設法如何能方便地拋開山對人的阻擋,這纔是最現實的。

移山已不現實,也不會成功。愚公移山帶給我們的道理有兩個。其一是:堅持不懈、矢志不移。其二是:教會我們懂得變通,而不是一昧的去移除。

愚公移山,移的是精神;愚公移民,移的是智慧。

愚公移山讀後感500字 37

暑假看什麼書呢?請看看 老師推薦的書籍

我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後,愚公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催我奮進。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只要有恆心,勇敢堅持下去,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

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都快九十歲了,面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居住。由於大山擋住了他家的通道,出門都要繞道而行,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就把家人人召集在一起商量:“這兩座大山,堵住了我們的路。我打算和你們一起,用盡全力挖平這兩座山,那樣我們以後出門就方便多了!你們說這樣可好?”愚公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於是,愚公就帶領子孫,算上他自己,能夠挑擔的共有三人,一起敲碎石頭,挖出土塊,用畚箕和籮筐裝土石,挑運到渤海之濱倒掉。黃河邊上,也住着一個老漢,這個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聽說這件事後,譏笑愚公的`不明智,試圖阻止他,說道:“你可真是老糊塗了!憑你這風燭殘年的力氣,連這兩座山的毫毛也動不了,更何況是搬運泥土和石塊呢!”愚公聽後,長嘆道:“你也太頑固不化了,以至不通情理,連寡婦和兒童都不如。雖然我終究會死,但我還有兒子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再生他的兒子,兒子又會有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那座山並不增高,爲什麼不能將它搬平呢?”智叟聽後啞口無言。天帝被愚公的真誠和意志感動,命令山神把兩座大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事情終究就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