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通用7篇)

導語: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下面小編整理了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歡迎參考借鑑!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通用7篇)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家長朋友、同學們:

上午好!

我是國小三年級一班劉同學的家長,我做爲她的家長非常有幸參加了由瀏河國小舉辦的“五加一”課外實踐活動。經過這半天的活動,孩子、家長雖然都很辛苦,但確實也有了不少收穫和提高。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家長衷心感謝國小各位領導和老師爲孩子們組織了這次很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在瀏河國小領導的精心策劃安排下,在帶隊老師細心的組織照顧下,孩子們度過了半天平安、快樂、有意義的美好時光。

我這次是和孩子們一起到掇刀參觀了蔬菜種植基地,下車後,我和孩子,老師們一起步行了十幾分鍾來到了目的地。我們瞭解了蔬菜的種植情況,生長習性和營養價值,同時還和孩子一起親手給菜地鋤地、拔草、澆水。看着孩子興奮異常的樣子,不怕髒不怕累,我很欣慰,雖然累但卻快樂着。回來的路上,孩子和我談起種菜的伯伯,說他們很辛苦,還說以後要多吃蔬菜,不再浪費糧食,還懂得感恩了,這次活動的收穫,可以說比我們做父母的平時反覆說教的效果要好很多倍。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裏的寶,是讓人呵護的溫室花朵,平日裏,我們不要他們幹任何家務活,只希望他們騰出時間來學習,來提高成績,但不淋寒露,不經風雨又如何成長?參加了本次活動,我意識到我們家長不僅僅要孩子學習好,還要思想好,更要注重鍛鍊孩子們的體質,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寬廣博愛的胸懷,艱苦奮鬥的作風。這些優秀品質,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乃至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以後,我要改變之前的錯誤想法,在家在外都要求孩子學會勞動,多動手,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從帶孩子出行到本次活動的結束,都操了很多心,像媽媽一樣關愛照顧孩子們,也很辛苦。謝謝你們!

我作爲家長代表,認爲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開展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希望瀏河國小能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我們家長也一定大力支持和配合。

最後祝瀏河國小五加一課外實踐活動越辦越好!謝謝大家!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2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爲加強我們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在今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石小106班師生及家長看望了三水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及一些福利院的孩子。

三水敬老院是三水區最大的一個敬老院,這兒的老人全部都是孤寡老人,而且大多數年過古稀,身體都已經行動不便。他們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會的關懷。我們的出現使略顯寂靜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躍了許多。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爲老人帶來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有男生舞蹈《十二生肖》,女生舞蹈《數鴨子》,還有合唱《少先隊隊歌》等,老人們看着106班孩子的稚氣表演,都露出了開心的笑臉,同時,老人們也表演了合唱和歌舞,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探望之情,最後,孩子們爲每一位老人贈送水果和餅乾,爲十個福利院的孩子贈送文具等用品,孩子們及家長親切問候老人,祝願他們健康長壽,其中一位穿着軍裝的老人非常開朗,跟我們講起他在國外的兒子,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孤單與寂寞,臨別時,我們不斷揮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小時候,父母牽着我們的手,教我們走路,教我們繫鞋帶,教我們說話,從不厭煩,從不要求什麼回報,他們只是一心的希望我們好。怎麼當他們老了,我們卻厭煩他們的抱怨,厭煩他們的遲鈍了呢?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我們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賢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對待自己長輩一樣,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尊老愛幼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小都是被爺爺奶奶寵着長大的,很少會想到去關心老人們。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老齡化的加劇,老人越來越多,而子女陪老人們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於是有更多的老人來到養老院。但是老人們最需要的還是親人的關愛。我們的活動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給老人們心理上的安慰,但從活動的反響上也起到了給老人關愛,陪老人解悶,給老人帶來歡樂的作用。同時在與老人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耐心和愛心也都得到了提高。

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加了同學們的愛心,並且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們深刻理解了生活的意義,大家都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把尊老愛幼的優秀傳統弘揚下去!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3

現在的中國小生是21世紀的真正主人。家長學校都希望他們成爲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四大支柱的關鍵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對於孩子來說,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努力去做一個優秀而大寫的“人”。

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在他們身心成長和發展方面,不可避免地面臨種種的特殊條件,其影響有利有弊,我就不用講“利”了。“弊”是常見的任性,不能吃苦,缺乏責任感,感恩意識淡薄等等。

學校和班級組織孩子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認爲很有積極意義,教會了孩子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四大支柱教育觀念,使他們在這幾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鍛鍊和提升。

1、學會求知。在學校孩子們學的是課本知識,而這些活動讓孩子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擴大了孩子的知識面。

2、學會做事。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工作,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他們都看得認真、投入。從中他們深深體會到了父母、叔叔、阿姨們的工作的艱苦。因此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3、學會共處。因現在的孩子幾乎全是獨生子女,在家中以我爲中心,不會共處。從這些活動中孩子們懂得了團體精神,懂得了協作,和諧共處。

4、學會做人。在活動中他們扶老攜幼,助人爲樂,並懂得做是要誠實守信、勤勞、認真,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綜合上述,這次活動對學生們來講,受益匪淺,我們家長非常感謝學校組織這些活動,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去鍛鍊,使他們將來做一個優秀而大寫的“人’。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4

我感到學校組織孩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社會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從我孩子的作文中,我也感到此次活動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時隔一個多月,回想起此次活動,我仍感觸良多。其實針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也許我們不必將它搞得多麼盛大、多麼複雜、多麼意義重大、甚至多麼遠程。只要能達到三個目的,即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社會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再小再簡單的活動都是一次成功的社會實踐活動。

感謝學校組織的這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5

學校利用假日,組織孩子們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我認爲非常成功。這次活動的整個過程學校組織安排得非常周密。從孩子們的安全到活動的形式、內容,每一個環節都計劃得很周全。

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非常受益。特別是參觀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彭墩村,孩子們非常驚詫,深深地體會到,新農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勤儉節約、樸素熱情,讓孩子深受教育。

另外,孩子們通過對新農村實實在在的體驗,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作的艱辛,讓孩子也從中體會到了父母每天都這樣工作的辛勞。孩子從中收到了教育,回家後能夠體量爸爸媽媽,主動替我們分擔一些家務,減輕我們的壓力。

真實地體驗,勝過千言萬語善誘。希望學校以後多組織這類活動,讓更多孩子可以參於到其中,讓素質教育之花在瀏河中學越開越豔麗。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6

傍晚,六點多鐘,天已經黑了,千家萬戶已華燈初上。班主任蘇老師到我家裏家訪。作爲家長,我們很激動,我的孩子也很高興,同時也顯得有點侷促。

全家對老師來家訪表示了歡迎。簡單寒暄後,老師們看了看我家的佈局,瞭解了小孩做作業的情況和休息情況。沏茶坐定後,老師們分別詳談了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談了孩子的優點和需克服的一些不足之處,對孩子肯定的地方多一些。我們家長對孩子在家的情況向老師也作了詳細的介紹,也談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例如“教育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等等。還就國內外兒童教育的特點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老師們對這些理念和方法,也談了看法,進行了點評。我們家長受益非淺。談話中,我們家長對白豹中心國小的辦學總體上是滿意的,對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總體上是滿意的,對校方的教育理念也表示高度認同,並表示一定盡全力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訪時間不知不覺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凝望着老師們漸行漸遠消失在夜色中的身影,我不由深深嘆了一口氣:老師們白天要上課、備課,晚上走家串戶家訪,真辛苦,真是不容易呀!

直面當前小孩正在接受的教育,結合治庸問責工作和學校正在開展的“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我們家長對校方,特別是政府及有關部門,還是有些話要說一說,也算是一些建議吧。

一是教師待遇亟需進一步提高。只有教師的各項待遇落實了,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與教師這個職業相稱了,真正使“教者從優”,才能吸引“優者從教”。相對來說,教師經濟待遇還較低。我們的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要多關心、關注教育和教師。現在的情況是,學生和家長要求高,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多,教師的責任和壓力都很大。我們呼籲:教師的各項待遇亟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師德師風建設還要進一步加強和推進。要千方百計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總在說,我的小孩很幸運,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上國小,都遇到了幾位好老師。家人也深有體會。我們加強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首要的就是要把這一批教書育人的好典型發掘出來,樹立起來。在這方面,就是要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辦法。其次是在幹部教師的培訓學習、業務提高方面捨得投入。

社會實踐家長心得體會 篇7

孩子長大了,成了大學生。我們,作爲家長,就逐漸的處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如今的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特的生活方式,他們血氣方剛,不願意被束縛。於是,我們的管教也漸漸的寬鬆下來,只是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作一個指引者這樣的角色。我們盡最大的努力讓他的物質生活更加充裕,也盡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可是,這些遠遠不夠。現如今,大學生就業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當代大學生們對於社會的瞭解可能更多來源於網絡,但網絡上的虛擬社會和真實社會是截然不同的。隨着經濟的發展,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着慾望、挑戰、競爭的異常複雜的社會,我們給孩子再多的關愛,卻無法更好的幫助他們在社會上立足,要想他們儘快的融入社會,讓他們所學的知識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爲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他們就必須得提前瞭解社會。而參加社會實踐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可是家長們卻無法爲孩子提供太多的平臺讓他們去實踐,去鍛鍊,漸漸地,成了家長們的一個“實踐夢”。

重慶市首創在校大學生帶薪實習制,可謂是圓了我們家長的這個“實踐夢”,帶薪實習是一個生動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們積極的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當中,並從中汲取經驗

與知識,對於培養和幫他們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不無裨益。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生存的艱難,並以此作爲鞭策。無論從哪方面看,此次的帶薪實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圓了我們的“實踐夢”,也讓孩子們真正的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們寄希望這一“實踐”長期堅持下去。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