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觀後感800字

我愛讀書,尤其愛讀中國古典名著——經史子集。這可是讓世界吃驚的人類的最爲偉大的好書之一哦!

明天觀後感800字

經史子集,是中國古代圖書目錄四部分類法的四部名稱。經,即儒家經典及國小方面的書;史,即中國各類歷史方面的書,其中我尤其鍾愛《資治通鑑》;子,即諸子百家藝術方面的書;集,詩文作品方面的書。其中,我常讀的是五經四書。五經,即五部儒家經書“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中國這些偉大的古代典籍,時至今日,仍然能夠學以致用,推陳出新,在世界科學文化領域大放異彩!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文化是人類永遠取之不盡的寶庫!我爸爸從小就教我:讀書——明志——修身,修身——致知——明志!何以致知?何以明志?何以修身?何以立業?唯有讀書不能也!

中國的“修齊治平”之說,講究的就是“修身爲本”。何以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唯有讀書,唯有修身!

因此,我爸爸叫我把“大學之道”爛熟於心,銘記不忘:“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欲做事先做人;欲做人先做事。做人,做事;做事,做人。然而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怎樣“格物”?唯有給事物下定義也!只有定義事物,纔會出現概念;有了概念,才能形成判斷;有了判斷纔會有知;有知才能誠意,意誠才能正心,心正然後明志,志明纔有目標,目標就是事業——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如果無知,無志,無事業,等同行屍走肉!一個人,只有有了事業和事業心,才能最終爲國爲家爲人類做出貢獻,才能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大多數人都同意:人與人之間雖然有着先天稟賦的差別,但在多數情況下,這差別並不明顯;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取決於後天的積累。學習積累的途徑很多。不過我始終認爲,最快捷最經濟的學習方式還是讀好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格物致知,修身養性,全賴讀書。中華民族讀書風氣之濃郁,古今一也?

再看世界,凡文明發達之國家,無不勸學讀書。現代世界的文明,皆與讀好書有關。偉人讀書,平民也讀書,而偉大的人更愛讀那些對他們的生活和事業都有所幫助的好書!特別是發達國家,觀察他們的各種經濟和社會發展現象,儘管歷史、自然、文化、信仰、經濟基儲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但都能取得驕人的成就。這是爲什麼呢?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在一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地鐵上、巴士上,街邊餐館中,公園綠樹下,庭院籬笆旁……在很多圖片上,你總能找到幾個聚精會神讀書的外國人!他們的讀書風氣之濃,並不在中華民族之下!

我反覆思考:一個崇尚讀好書的民族是理性的、優秀的;一個崇尚讀好書的社會是健康的、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進步史就是一部讀書史;人類文明,正是靠着好書,這一偉大的文化工具,才得以傳承、繁衍、光大!

讀書明志修身,知識就是力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而後能得。

慮與得,都離不開讀好書!行與成都離不開好書的'幫助!縱觀歷史風雨,帝王將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罷,甚至是在的科學或藝術的領域裏取得一點成績的人,問及每一位成功人士,他們總是回答一句話——“好書伴我行!”一本好書有時候竟然能夠對一個人的人生道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清曾國藩曰:“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出這樣的名句,得出這樣的精髓,做成那樣的人事,全賴讀書明志修身也!

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引發了全球性信息化浪潮,並由此推動着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全面發展。進入新世紀,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發展的時代,競爭的時代;不論身處何方,不論財富多寡,不論從事何種職業,也不論種族、國度、學業、經歷之不同,都可以感受到傳統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的高速裂變。開放需要學習,發展需要學習,競爭更需要學習。21世紀是一個讀書的時代,學習的時代。知識爆炸已經成爲現實。

讀書,思考,創新。若能常讀書,常思考: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從哪來?到哪去?若能弄清事物的本末先後,行“預行揚”之道,成就事業就在眼前。

仁愛,恭敬,孝順;慈愛,信用,嚴肅;活潑,大膽,創新;現代化,信息化,產業化;中西合璧,取長補短,全球一體化——既成矣。讀書、明志、修身;開放、發展、競爭;無論你人在何處,從事何種職業,知識就是力量;讀好書,明大志,修身行路,不可不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書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