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故鄉讀後感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名著,也是世界名著,這本書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故鄉》《藥》《孔乙已》等魯迅名作。

魯迅的故鄉讀後感

看完《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劇中主人公從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魯迅寫這些文章是爲了讓當時的中國人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激勵半夢半醒的國人,用還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國人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作爲一名教師,我應學習他做事一絲不苟,他的每字每句時刻在啓示我:大千世界有着深刻的道理,豐富的知識,高尚的道德。在現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我應該抓住機遇,不斷學結虛心向同事請教,從一點一滴做起,克服一切困難,敢於面對一切挑戰,早日挑起大梁。

我們的學校相對來說是一個生源較差的學校。也許很多工作得不到家長的理解或支持,也許付出很多努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使我們或多或少有些氣餒,使我們對事業的熱情慢慢削弱。但看了這本書後,除了感動外,更多的是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如果你是真正的熱愛自己的事業,真正全心奉獻於教育事業,那麼你會發現你的付出是有成就的。當你真的愛一個學生,再差的學生你也會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並激勵他;再調皮的學生你也會找到他的可愛處;在難以相處的學生,你也會盡力去接近他,幫助他。當這些學生一點點進步了,學生會愛戴你,家長更是感激你,這使你感到自己的奉獻是值得的,這也會激勵你更努力工作。

21世紀這個嶄新美好的世紀,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美好未來。教師更始責任重大,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更要把愛奉獻給自己忠愛的教育事業,關愛每個學生,茁壯成長,將來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才。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爲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爲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羣衆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魯迅先生寫這文章是爲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本作品寫於我國新舊文學交錯時期,它們以深廣的歷史內容和高超的文學技巧相結合,成爲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高峯。魯迅曾說:這些作品的出現“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跡”,又因其“表現得深刻和格式的特別”,“激動了青年讀者的心”。作品着力於揭示生活的本質意義,取材靈活,表現形式多樣。

魯迅小說藝術特點首先在於真實。魯迅主張文學創作用“白描”的手法,“如實描寫”“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作品中展現的場景、山水風情、民族風貌、城鎮景緻、人物的言行姿態,猶如生活本身那麼真實,猶如身臨其境。

魯迅善用“畫龍點睛”的手法描寫人物形象,運用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刻畫人物性格。如《阿Q正傳》用阿Q被打後說“兒子打老子”或被打後說自己是“蟲豸”等一系列細節,鮮明地表現出這個人物自欺欺人的性格特點。又如《藥》中用夏瑜被獄卒打了大嘴巴反而說獄卒“可憐”的細節,突出出革命大義凜然的風格,令人難以忘懷。

魯迅的文學語言純淨、簡潔,他善於根據作品內容,調整語言色調。如《狂人日記》、《藥》等就用冷峻的筆調,使作品表達更有衝擊性。魯迅小說的語言藝術,給了我多方面的藝術享受,令人常讀常新。

我們一定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學習那種堅韌不拔、奮鬥到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