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讀後感

《道》二十二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 “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讀後感

《道德經》讀到二十二章的時候,我們應該有點兒感覺了,對於我自己而言,非常顯著的感覺在於兩點:

其一、那種陰陽互錯、發展變化、物極必反的理念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數千年以來,這一理念早就融入了所有人的血脈與神經細胞,只是當事人能否意識到罷了。

在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唸到國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學習拋物線函數(y=ax+bx+c),其極大值只是一個點,一個有着非常清晰座標系的一個頂點,其座標的x值和y值分別是:(-b/2a,4ac-b/4a)。

基礎數學理論已經證明了,其極大值是一個有着清晰座標定位的點,而非一條線,更不是一個面。事實上,學習、工作、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是服從拋物線定律……

其二、傳統文化非常美,古典文字燦爛而芬芳。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正是這樣的文字,這一組排比句不是老子講的,而是老子在寫作《道德經》時引用古人的成語,也就是說2700年之前,這些也還是古老的成語。因爲太燦爛、因爲太芬芳,因爲燦爛芬芳地涵蓋着道家哲學思想,所以老子直接就搬來引用了。

這也不是我推導的,而是老子在《道》二十二章中自己講的。古之所謂∶”曲則全者 “豈虛言哉!(古人所講的曲則全難道是虛言嗎?)

下面我們跟隨着《道》的二十二章,一切欣賞一下這些從石器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古老芬芳的唯美文字。

“曲則全,枉則直”(彎曲/委屈就可以保全;屈枉纔可以伸直)

這一組古成語談了兩個現象曲和直。

按照老子在《道》中反覆強調着的.觀點,因爲有曲,纔有直,因爲有直纔有曲。

按照老子《道》中的理念,曲,是一種以退爲進的柔弱之策,曲更是一種上善若水之道。

我想宇宙中有沒有棱角分明的方形的星球,所有的星球應該都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我們也都知道並認可,地球上沒有筆直的河流,應該都是彎彎曲曲地避開了一些山脈,形成了今天所見的各種曲線河流,但是最終都一路向東,奔向大海。

對於人類而言,曲則全幾乎應該是一種天性。

中國人在談到年齡的時候,總有兩個概念:虛歲和實歲。其實虛歲的計算也是挺合理的,因爲虛歲是從受精卵開始計算的,也就是生命開始孕育的時候開始計算;而實歲則是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計算的。

從受精卵開始,直到十月懷胎出生爲止,大約300天的生命週期裏面,人類都是處於一個曲的狀態的,曲於母親的子宮裏面,蜷曲着的。

把拳頭完全地收縮回來,然後再伸出去,才能形成相對強大的打擊力,這就是枉則直。

凡是千折百回、費盡周折、彎曲迂迴絞盡一大幫子人的腦汁所辦成的事情,一定都是大事。

凡是簡簡單單地、無需周折、直來直去就可以搞定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着幾乎成爲了天下事情不成文的定律,關鍵問題只是在於我們的眼睛經常欺騙我們的腦子,我們常常只能看見他們在納斯達敲了鍾,我們經常只是看見他們在舞臺上嘚瑟了幾下,我們經常只是看見他們好像只是寫了一本書而已……

因爲太彎、因爲太曲,所以一般都是講不清楚的,再說了也都不願意講得太清楚,誰也沒有義務去把自己剝個精光……

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這一組很容易理解,因爲足夠低窪,所以能積水成淵;因爲能夠經常革除弊端,所以才能容光煥發,獲取新生;因爲經常很少取,所以才能多得;因爲得到太多,所以容易迷惑、容易形成困惑。

老子談道論道那麼久,費盡心思地搬出了2700年之前的古成語之後,筆鋒一轉,懶得繼續論道,直接上了一道大菜,再一次給出了聖人行爲準則。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聖人行爲準則之十:聖人會抱道行事,爲天下人作出典範。他們常常不自見(xian),不自我炫耀,從不嘚瑟,然後默默地就像一顆夜明珠,引領着方向;他們從不自以爲是,卻能常常獲得世人的讚譽;他們從不自我居功,不自我誇耀,但是卻常常能成就一些利於天下蒼生的功業;他們從不自吹自擂,但是那種聖人的口碑卻往往可以天長地久。

他們從不與人相爭,事實上天下又有誰能與他們相爭呢!

《道》真的不是那種很古板的,一板一眼說教的文字,這不,老子在二十二章又留了一句俏皮話。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 “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那些老話是不會說錯的,更不是妄言,大家好自爲之,好好學習,老老實實地照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