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

李澤厚先生曾做過四次影響較大的美學演講,經過修改補充,成爲《美學四講》。不同於晦澀艱深的學術專著,《美學四講》堪稱面向普通讀者的普及讀物。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僅供參考。

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

  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篇一

通過課下閱讀《美學四講》這本書籍,我對“美”以及藝術與美學之間的關係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瞭解。

這本書分爲四部分,分別從“美學的對象與範圍”、“談美”、“美感談”和“藝術雜談”這四方面探索了美學領域的諸多複雜命題。這裏既有對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觀點的評析,又有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見。

在《美學四講》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澤厚先生對美和美感的見解。中國傳統把一切能作爲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澤厚認爲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價值的審美對象,那麼美總會有一定的感性形式,於是他認爲美必須具有感性形式,從而訴諸人的感性。這就談到了審美對象問題。李澤厚把它解釋爲:人的主觀情感、意識與對象結合起來,達到主客觀在‘意識形態’的統一,才能產生美。李澤厚認爲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實踐。所謂“自然的人化”是物質化,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美的本質是“人類和個體通過長期實踐所自己建立起來的客觀力量和活動。”“美是真與善的統一,也就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合規律性是社會美的方面,而從客觀對象說,合目的性則是自然美的方面。他從社會美到自然美進一步說明了人類總體的社會歷史實踐創造了美。

李澤厚認爲美感問題屬於心理科學範圍,是審美心理學所專門研究的課題。西方美學家認爲美是美感所創造出來的,而這個過程有一箇中介,就是主觀的審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從審美心理研究。美感首先是悅耳悅目,這裏耳目不只是認知而是享受,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悅。其次是悅心悅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悅志悅神,它是道德基礎上達到某種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還是整個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爾認爲與崇高有關,是一種崇高感,而在中國則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李澤厚在《美學四講》中所講的美學是哲學美學,是美的哲學。美屬於哲學範疇,研究的是美的本質問題,而美感則屬於心理學範疇,研究的是審美心理的問題。但是它們都可以從哲學的高度,從人類學本體論出發,用“自然的人化”觀念來探討,於是,歸根到底關於美與美感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來解釋。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與美感的出發點,又是美與美感的歸宿。

這本書的內容理解起來有點兒偏理論,在今後繼續學習美學課程中,我要將設計和美學理論聯繫起來,從而更深入地體驗美學的所在意義。

  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篇二

書還沒有讀完,寫不下多少讀後感,對於書的內容更多則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全然不懂。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用微博記下一些東西,現在整理出來,主要是給自己看的,因爲基本是資料的抄寫。我也不想作多修改增刪,原生態的吧。

讀完《美學四講》第一講《美學》。其實我讀不懂,哲學、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人類本體論……諸多哲學、美學概念,還有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馬克思、容格,維根特斯坦……那麼多的我不懂充斥眼前,容想一想則更是讓我思維混亂了。記得一句,美學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對是否有倫理美學存疑,我也想了下。維特根斯坦認爲美學不是什麼科學,對美的爭論就是個語詞問題,這個觀點更有意思。

第二講《美》。李澤厚認爲研究美學,美的根源在於美的本質,就是自然的人化(美的歷程裏也有這個名詞,感覺有些不同)。李澤厚認爲美是自由的形式,真正的自由必須是具有客觀有效性的.偉大行動力量。自由與自由的形式(美的本質),是人類和個體通過長期實踐所自己建立起來的客觀力量和活動。似懂非懂。只能抄句子。

李澤厚的美學觀與朱光潛的似乎不一樣,我讀過點朱光潛,印象不深,記得似乎大學裏教授給我們的“美”的定義就是朱光潛的,大約他比較大衆化吧。朱光潛對美的定義:“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和形態適合主觀方面意識形態(指狀態),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爲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性質。”

李澤厚也說自己用“非科學”的語言論述觀點,哲學言語有些就如囈語,在我,真的好難,整頁似乎來回地正反地論證着觀點,我被繞進去卻出不來。還是充斥着各種概念術語,畢竟我不是學哲學的,情有可原吧,讀下已然不錯。又見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兩概念,如我能讀通李澤厚的美學,大約能做一有深度的論文了。

李澤厚講“社會美”和“自然美”,認爲美的根源,本質是自然的人化,講求自由和自由的形式,靠的是人類的物質實踐,其中有一個歷史尺度問題。即如自然美,因爲人,所以歷史演進,美才能成爲美。

  閱讀書籍美學四講讀後感篇三

《美學四講》中,作者從“自然的人化”的觀念出發,倡“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之說,立宏觀理論體系,結構嚴密,氣魄恢宏,不單迴應了現時流行的中外各美學流派,而且從哲學高度,以主體的實踐和積澱,統一社會與自然,探討美與人的本體存在、美感與心理情感的“數學方程式”、藝術產品與藝術作品、“後現代”等等問題,提出美與與人類命運相關連的前景。

全書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個問題:美學是什麼?美是什麼?美感是什麼?藝術是什麼?作者基於這些問題意識,分別在四講中探討了美學領域的諸多複雜命題。這裏既有對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觀點的評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見。由於引入了大量生動貼切的例證,文字風格也淺顯暢達,所以這本書雖然要作美概論看,但讀來又絲毫不覺得繁瑣可畏。整體上作者以簡潔有力、極爲濃縮的文筆,旁徵博引,娓娓而談,引領讀者通過仔細閱讀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輝煌的美學宮殿。在四講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澤厚先生對美和美感的見解。

關於美

中國傳統把一切能作爲欣賞對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澤厚認爲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價值的審美對象,那麼美總會有一定的感性形式,於是他認爲美必須具有感性形式,從而訴諸人的感性。這就談到了審美對象問題。李澤厚把它解釋爲:人的主觀情感、意識與對象結合起來,達到主客觀在‘意識形態’的統一,才能產生美。

李澤厚認爲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實踐。所謂“自然的人化”是物質化,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美的本質是“人類和個體通過長期實踐所自己建立起來的客觀力量和活動。”

“美是真與善的統一,也就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合規律性是社會美的方面,而從客觀對象說,合目的性則是自然美的方面。他從社會美到自然美進一步說明了人類總體的社會歷史實踐創造了美。

關於美感

李澤厚認爲美感問題屬於心理科學範圍,是審美心理學所專門研究的課題。西方美學家認爲美是美感所創造出來的,而這個過程有一箇中介,就是主觀的審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從審美心理研究。

美感首先是悅耳悅目,這裏耳目不只是認知而是享受,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悅。其次是悅心悅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悅志悅神,它是道德基礎上達到某種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還是整個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爾認爲與崇高有關,是一種崇高感,而在中國則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李澤厚在《美學四講》中所講的美學是哲學美學,是美的哲學。美屬於哲學範疇,研究的是美的本質問題,而美感則屬於心理學範疇,研究的是審美心理的問題。但是它們都可以從哲學的高度,從人類學本體論出發,用“自然的人化”觀念來探討,於是,歸根到底關於美與美感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來解釋。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與美感的出發點,又是美與美感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