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導入語:(課件播放鞭炮聲)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起來,原來呀,是豬八戒的超市開張了,咱們一起去逛逛,好嗎???

2、(出示情境圖)師:這是超市裏的食品專櫃,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

如果要買兩種東西,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評析]: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教師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學信息,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探索交流,構建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運算順序。

1、小熊也來了,看看他要買什麼?小熊:我要買4個麪包和一瓶飲料需要多少錢?(師在黑板上貼出4個麪包和一瓶飲料)

師:買4個麪包和一瓶飲料需要多少錢呢?請每個同學先自己想一想怎樣算,然後圍成四人小組,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裏的同學,並認真聽一聽別人是怎樣想的。

小組活動後全班交流,(師相應板書)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6=18

⑤6+3×4=18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並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複、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4+6,你們是怎麼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4是12元,再加上一瓶飲料價錢6元,所以得數是18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4得12,然後加6,可我忘了用誰加6了,怎麼辦呢?

生:是先把12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裏更好?

生:就記在3×4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4+6

=12+6

=18(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評析]在教學脫式計算時,傳統的教學是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後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並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於這樣的考慮,教師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麼辦呢?激發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6+3×4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 =12+6 =9×4

=18(元) =18(元) =36(元)

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如果你認爲你們大家的對,誰願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爲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爲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生5:我們用3×4先算出的是4個麪包的價錢,再加上一瓶飲料價錢6元,正好就是18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麼的?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4、引導小結: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書)。

[評析]教師敢於暴露學生做題中兩種不夠成熟的思考方法,通過學生生成的資源,讓他們在闡述和爭辨中進行分析,明晰解題思路,完善解題方法,教師只在關鍵處給予引導,在情境中使學生再次理解了“減乘”的混合運算,應該“先算乘,再算加”的.合理性。在此,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得到了較爲和諧的統一。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得到發展。

(二)探索“乘減”的運算順序。

1、師:大家看,又有誰來到了百貨店?

(課件播放小熊來到百貨店及說的話)小熊:我有20元錢,想買3包餅乾應找回多少錢?(師在黑板上貼出該問題)

同桌兩人,右邊的同學當售貨員,左邊的同學拿出20元錢向售貨員購買3包餅乾,然後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怎樣算出應找回多少錢。(最後集體交流,貼出“有減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小結:我們剛纔通過“小熊購物”學會了兩步計算,有乘有加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減時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變式練習:同學們幫助小熊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食品,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並計算。

2、試一試(2)

7×3+5 50-4×5 7+6×2

(1)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紙上;

(2)反饋交流時,發現錯誤資源及時呈現進行集體評議;

(3)你們認爲遞等式計算需要注意什麼?

[評析]板演,這一古老、傳統、而又有效的教學方式成爲了本堂課的又一亮點。一方面,它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思維,能讓教師瞭解學生對運算技能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它又爲學生提供了評價、交流的平臺,實現錯誤資源價值的化的利用。

3、數學遊戲:結合小熊購物圖,說說上題中各算式的意思,並猜猜同桌的想法。

四、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你最喜歡哪個活動,爲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一、主要教學內容

㈠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循環小數,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認識自然數,倍數與找倍數,2、5、3倍數的特徵,因數與找因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後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計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六個情境活動:在“數的世界”活動中,主要是認識倍數和因數;在“探索活動(一)——2、5的倍數的特徵”中,學生將經歷探索2、5倍數特徵的過程,理解2、5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二)——3的倍數的特徵”中,學生將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在“找因數”活動中,利用直觀的拼圖遊戲,讓學生體會、掌握找因數的直觀方法;在“找質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用“篩法”製作質數表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並在活動在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史,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在“數的奇偶性”活動中,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法問題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問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以及知道質數、合數;將經歷2、3、5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或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3、第五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假分數、分數大小變化規律、公約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計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是分數教學的重點。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九個活動情境:在“分數的再認識”活動中,通過具體的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瞭解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則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在“分餅”與“分數與除法”兩個活動中,學生將知道分數的分類標準,並能掌握帶分數與假分數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在“找規律”的活動中,經歷探索分數大小不變規律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在“找最大公因數”與“約分”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並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正確地約分,也爲後續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礎;在“去少年宮”與“分數的大小”兩個活動中,學生將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並能運用這一知識,會正確地通分與比較分數的大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㈡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等。

2、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與生活中各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

估計與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平臺。

本單元的具體學習內容安排了兩個情境活動:在“組合圖形的面積”中,重點介紹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計算組合圖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動——成長的腳印”中,主要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與計算。通過這些內容的安排,讓學生形成解答組合圖形的基本能力。

㈢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與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級時,他們學習了客觀事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認識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現是與相關的條件有密切的關係,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遊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等可能性。

本冊教材安排的綜合應用內容將進一步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三個領域的內容,並進一步加強課堂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集中性的專題綜合應用內容:在“數學與交通”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相遇”、“旅遊費用”以及“看圖找關係”三個小專題的內容,通過這些活動,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在“嘗試與猜測”的專題綜合應用活動中,安排了“雞兔同籠”與“點陣中的規律”的兩個小專題,通過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從中能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現象分析與解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二、課時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小數除法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打電話”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人民幣和外幣的兌換活動,掌握求積、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夠按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4.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現餘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麼是循環小數,並會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重點與難點說明

小數的除法,分爲三種情形分別進行探索:一是小數除以整數,二是整數除以整數;三是小數或整數除以小數。

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結合實例,探索並理解可以把被除數當成整數,變成整數的除法求得商後,只要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在以往學過的整數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數的商及餘數。但在小數的除法中,整數的餘數可以化爲更小的單位(小數單位),因此可以繼續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數。所以,今後遇到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數(整數)的末尾添上小數點,在這個小數點後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這樣,整數除以整數的情形又轉化爲上述小數除以整數的情形了。

除數是小數的情形,應用商不變規律,根據把除數變成整數的需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上述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

在實際應用中,對於複雜的小數的乘法或除法運算,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並且會根據要求,取積或商的近似值。

認識循環小數,結合豎式除法的過程,體會出現了什麼情況,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環小數。

第三單元目標: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7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六第1、2、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

它們的身上還有很多的祕密,這節課老師看看哪位同學發現的祕密最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瞭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2)帶着學生做風車,在做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紙的每一步變化,從面體會到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教學例2

師:用幾個相同的圖形能拼出什麼圖形呢,請同學們拼拼看。

(讓學生分組拼,拼完後組內交流,後教師引導全班交流。)

說一說用了幾個什麼圖形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

三、鞏固練習

(1)按P28上的“做一做”減正方形。

(2)思考並做一做練習六的第2、5、6題。

四、全課總結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培養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

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培養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78÷26×1425×(68÷17)

1、先說一說這兩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小數乘除混合運算,它與什麼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C、講授新課:

例9:9.728÷3.2×7.5

1、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例10:1.75×(24.42÷3.7)

1、有括號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教師小結:通過小數乘除混合訓練,你覺得與整數混合運算比較感覺怎樣?

D、鞏固練習:

4.8÷0.4×64.8÷(0.4×6)

1、先讓學生先試算,教師巡視

2、抽兩名學生板演。

3、校對,說一說錯誤的原因。

4、讓學生根據算式,編成兩道文字題。

E、課堂小結:

1、小數乘除混合運算與什麼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2、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F、強化練習

70.75×0.26÷6.57.36÷(3.2÷0.04)

G、佈置作業:

P-38第二題和第三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並說說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

課桌長約10( )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

追問:爲什麼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麼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 )( )大約是100米,你怎麼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後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裏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纔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裏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並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並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並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 二年上冊數學 第二單元第三課時: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訣的含義,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視步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編制並掌握2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教學準備:掛圖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裏會做家務嗎?誰來介紹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務活呢?板書課題:做家務

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裏做些什麼。

(出示掛圖)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一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說說,再彙報。)

2、擺一擺

師:請同學們看看小明是怎樣擺筷子的呢?(一雙一雙地擺)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餘的筷子擺好嗎?

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想一想:共要擺幾次。(9次)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根據擺的過程,批數填寫在表格中。

組織全班彙報。

3、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麼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同桌交流、彙報。老師板書:1×2=2。)

(2)、請同學們根據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後和同桌交流,全班彙報。

(3)、根據5的乘法口訣編制2的乘法口訣

(4)、整理2的乘法口訣。同桌交流怎樣記口訣。

(三) 教學效果測評

1、對口令遊戲。

(1)、教師說一句口訣,生說出兩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間互相對口令,一人說口訣,一人說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別跟2相乘,得數畫上圈。

3、口算練習,看誰做得又對又快。集體評講。

4、每人2隻手,4人幾隻手?一隻手5個手指,8隻手幾個手指?獨立完成,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四)、拓展練習

出示教材第17頁,“數學故事”,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小組內說一說故事。想一想:淘氣買書用了多少錢?售貨員多少錢呢?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 89,90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3.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

2.揭示課題。

(1)提問:猜猜今天我們研究什麼?

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題:分數加減法

(3)提問:這些算式都一樣嗎? 你能給它們分類嗎?哪一類比較好做?

(4)補充課題: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誰知道它們都等於怎麼計算?這節課大家一起來研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本第89頁教學例題1。

(1)課件呈現情境圖。(見課本第89頁)

(2)提出問題。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3)四人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索用什麼方法可以證明

a.你是怎麼想的?

b.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4)彙報探索結果。

a.求兩個數的和是多少,應該用加法。

b.1/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c.課件顯示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d.對於這樣的計算結果,你有什麼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5)歸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板書: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3.出示課本第90頁教學例題2,課件呈現情境圖。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1)怎樣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減嗎?爲什麼?

(3)獨立完成計算過程

(4)對於它們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麼?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補充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5.自己隨意找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減法算式,先計算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和想法。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的改正過來。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反饋方式: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意見,對有疑問的提出來,集體分析。

2.神機妙算 對又巧。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麗計劃一天練習寫30個毛筆字,實際上午完成了計

劃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計劃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出來。

反饋方式:學生分組作完後,指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

4.提高練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作業:課本P90做一做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並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裏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採花粉釀花蜜,但是,由於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採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麼辦呢?於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繫有趣的生活實例,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說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爲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爲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臺演示)

師:大家認爲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數有:40 80 120 ,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 60 90 120

40的倍數:40 80 120

(4)師小結:剛纔同學們採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點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在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的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體現了找法的多樣性,並注意找法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優化方法。]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彙報。

生:60的倍數有:60 120 180;90的倍數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纔同學們的彙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麼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麼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爲什麼?

生:因爲公倍數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之《天平遊戲(一)》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主要是利用天平遊戲,幫助學生理解等式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原來的教材主要是通過運用四則運算之間的關係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質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這一直觀教具,讓學生觀察天平兩側都加上或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仍平衡,引導學生髮現等式性質,從而讓學生利用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通過學習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活動,理解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具準備: 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觀揭示(出示實物天平) 師: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麼知識嗎?(方程) 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來進行遊戲活動。通過遊戲活動,看看同學們能發現什麼規律?讓我們共同進入“天平遊戲(一)”探索遊戲中的奧祕。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教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探索)

1、認真觀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側和右側分別放2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正中間,說明什麼?

(2)分別在天平兩邊放上10克的砝碼,又發現什麼?用算式表示你的發現。

(3)天平右側是100克的砝碼,左側砝碼的質量用x克表示時,此時天平的指針指向正中間,說明什麼?接着在天平兩側分別放入50克的砝碼,還能發現什麼?算式怎麼表示?

2、互相練一練,合作說一說

(1)通過上面的遊戲,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自己的發現。

(2)學生髮現規律,並用語言準確的表達。

3、仔細猜一猜,動腦議一議

(1)那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還平衡嗎?學生繼續利用天平來研究。

(2)通過剛纔的活動,你又發現了什麼?

(3)歸納發現的規律。 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4)讓學生通過上面兩組遊戲,歸納總結說說發現了什麼數學規律?

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說方法 出示:求出y+8=10中的未知數y。

(1)同桌間進行交流。

(2)讓學生彙報交流結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結果是多少?

2、解方程 (1)利用等式性質來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在第二行寫一個“解”字,根據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y+8-8=10-8,等號要對齊。爲了等號對齊,一般把解寫到前面一點,最後y=2。

(2)怎樣檢驗解是否正確? 要想檢驗是否正確,可以把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完成“試一試”求未知數x 2、判斷。(對的在括號裏畫“√”,錯的畫“×” )

(1)0.5a=0不是方程。 ( )

(2)x=3.6是x-1.2=2.4的解。( )

(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3、再試一題:8-x=2.5,用新學的規律解答。

五、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對同學們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六、佈置作業

完成教材裏相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