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

一、溫度計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溫度計

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

①溫度計的原理: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的。

②分類及比較:

分類 實驗用溫度計 寒暑表 體溫計

用途 測物體溫度 測室溫 測體溫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體 水銀煤油(紅) 酒精(紅) 水銀

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使用方法 使用時不能甩,測量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 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

2、攝氏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爲0度,沸水的溫度爲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單位:開(K)。換算關係T=t+273K。

3、溫度計的使用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態變化

物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隨着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這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2、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爲晶體和非晶體,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晶體的熔點,不同晶體的熔點一般不同。熔化圖像。

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同一晶體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凝固圖像。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但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改變;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放熱,溫度改變。

  三、汽化和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爲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爲液態叫做液化。

1、沸騰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水的沸點是100℃。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2、蒸發

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

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熱。

使氣體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四、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昇華吸熱、凝華放熱。常溫下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一、電荷

1、電荷

帶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荷)。

摩擦過的物體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現象。

兩種電荷: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電荷相互作用的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裝置。原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C)

2、原子的結構 原電荷

原子結構: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所有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

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原電荷。1e=1.610-19C,任何帶電體帶的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

3、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常見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等。

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常見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

能夠自由移動的電子叫自由電子。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

4、摩擦起電的實質

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物體約束電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電過程中,約束電子能力弱的物體因爲失去電子,有了多餘的正電荷而帶上了正電,約束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因爲得到電子,有了多餘的電子而帶負電,兩個物體所帶電荷是等量異種電荷,電荷總量沒有發生改變。

 二、電流和電路

1、電流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路中有電流的時候,發生定向移動的電荷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還可能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發生定向移動。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爲電流的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按照這個規定,當電路閉合時,在電源外部,電流是從電源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

2、電路的構成

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連接起來就組成了電路。只有電路閉合時,電路中才有電流。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叫做電路圖。

4、三種電路:①通路②開路③短路

 三、串聯和並聯

1、串聯和並聯

串聯:把元件首尾相連,然後接到電路中。

並聯:把元件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後接到電路中。

2、識別電路串、並聯的常用方法: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並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並,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爲並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爲首電流流出端爲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爲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爲並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徵判斷連接情況。

  四、電流的強弱

1、怎樣表示電流的強弱

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A=1000mA、1mA=1000A

2、電流表的連接

①電流表必須和被測的用電器串聯;②電流從電流表的正(紅)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黑)流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測量值。

3、電流表的讀數

①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必須明確電流表的量程。②確定電流表的分度值,即錶盤的一個小格代表多大的電流(選用03A量程時,每個小格代表0.1A)。③接通電路後,看看錶針向右偏過了多少個小格,就能知道電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I=I1=I2=I3=

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個支路電流之和:I=I1+I2+I3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學習方法

一、認真預習,畫出疑難。在這個環節中,必須先行學習教程(提前任課教師兩個課時),畫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預習教材後,如果“沒有”疑難,那麼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練習,幫助畫出重點和難點。預習中,自己畫出重點和難點,這是非常重要的,是爲提高聽課效率所應該準備的一個環節。

二、帶着問題,進入課堂。帶着問題進課堂,通過教師講解,解決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若課堂中沒有聽懂,儘量利用課間時間,當場解決。

三、回顧教材,再做練習。力爭在頭腦中回顧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若記憶模糊,則把教材複習一遍;然後做教材配套練習,練習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參照答案,檢驗練習。如果作業完成很好,則新課學習可以到此結束;如果做錯(或者根本沒有思路,沒有完成作業),則迴歸教材,再仔細認真的閱讀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練習,如果已經得以完成,新課學習到此結束,如果還是無法完成,進入第五步。

五、勤於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參考答案有分析說明,則此時比照分析說明,反思自己爲什麼做錯(或跟本沒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點。如果沒有分析說明(或分析說明看不懂),則自己不要太費神,尋找外援幫助(例如與同學交流、諮詢任課教師或家庭教師)。這裏最重要的是,反思爲什麼做錯,找到原因。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學習技巧

興趣是思維的動力之一,興趣是一種強大而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機。從學生的角度看,培養興趣的途徑有很多:應該注意的是,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學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密切的聯繫在一起。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物理現象,運用了很多物理知識,如:說話時,聲帶在空氣中振動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動,產生聽覺;當飲用沸水、飲水、墨水筆、大氣壓時有所幫助;行走時,腳與地之間的靜態摩擦有所幫助。將雜貨從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識,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彎曲、閃電形成等。在實踐中有意識地與物理知識相聯繫,並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踐,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與我們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極大地激發人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從教師的角度看: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實例,視覺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本文根據教材的內容,向學生介紹了物理學的歷史和進步,以及物理學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能夠看到物理學的應用,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爲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學生介紹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動物理典故、軼事和神祕故事,並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問題。教師從這些方面,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2

物質的三態:

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徵

物質的三種狀態有固態物質、液態物質、氣態物質等,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物質沒有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流動性。

溫度計使用:

(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汽化:

1.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爲氣態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是氣態,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蒸發吸熱有製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幹,酒精蒸發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當氣體的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所有的氣體都可以液化,其中溫度降到足夠低是指氣體的溫度下降至沸點或沸點以下。小同的氣體液化的溫度不同。利用這種性質可以分離物質。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數的氣體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氣以及氣體打火機用的燃氣,就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們液化的,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們液化,必須同時降低溫度才行。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爲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爲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溫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溫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根據熔化時溫度的特點可以分爲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熔化。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在熔化時的溫度特點:吸熱但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兩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熱:解暑,冰塊熔化。最常見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應用有製冷劑的使用,如液氮,乾冰(c2)等;

凝固放熱:在沒有電冰箱的菜窖裏,農民放上幾桶水,讓其凝固成冰,從而達到致冷的效果,讓菜不易凍壞。水泥凝固會使水泥變形。

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昇華,物質在昇華時要吸熱,具有製冷作用。生產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質昇華吸熱來獲得較低的溫度。

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丸等。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水循環:

一、水循環的簡要闡述

(一)水循環概念

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爲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爲水循環。

(二)水循環分類

(1)分類一:大循環和小循環。從海洋蒸發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爲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返回大氣,其餘部分成爲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迴歸海洋。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過程,稱爲水的大循環。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進行的水循環稱爲水的小循環。環境中水的循環是大、小循環交織在一起的,並在全球範圍內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內不停地進行着。

(2)分類二: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二、水循環的難點分析

影響水循環的因素是學習中的理解難點,主要爲自然和人爲兩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氣象條件(大氣環流、風向、風速、溫度、溼度等)和地理條件(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

2.人爲因素對水循環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類活動不斷改變着自然環境,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水循環的過程:人類構築水庫,開鑿運河、渠道、河網,以及大量開發利用地下水等,改變了水的原來徑流路線,引起水的分佈和水的運動狀況的變化(目前人類主要通過對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施加影響,以改變水的空間分佈);農業的發展,森林的破壞,引起蒸發、徑流、下滲等過程的變化;城市和工礦區的大氣污染和熱島效應也可改變本地區的水循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