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學期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複的生命體驗。具有現代觀點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命與生命相互碰撞的的過程。回想我在課堂中的一波三折,根據我在思品課堂中的一些實踐,針對當前在思品教學中存在的太多的缺失及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八年級政治上學期教學反思

一、傳統的教學心態難說“再見”。

教師的設計心態必定導致對學生的強制和發展的干預,教師習慣以塑造心態投入教育,想給學生塑造成完美的人格,但給學生帶來的恰恰是痛苦。教師的園丁心態使園丁對田園中的“物”進行不斷的監視和管理、修剪、剷除;教師的救治心態使學生在教育的懲戒中不敢犯錯誤,意味着學生不敢嘗試新的行動,不敢懷疑權威,不敢具有自己的思想。一堂課下來,儘管老師也在時刻提醒自己要放手給學生,但腦子裏時刻在擔心學生自己會不會浪費時間,會不會偷懶,會不會在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所以學生就像木偶一樣,時刻牽在老師手裏,學生不能主動發展自己,依然是被動的學習。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泛化

隨着生命化課堂實施的逐步深入,我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正悄然產生:

1.教材受到了冷落。一堂課授完,老師和學生非常愉悅的下課,回想一下整堂課總覺得缺點兒什麼。原來沒有給學生閱讀課本的時間。學生提高了覺悟,但不能迴歸到教材,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因此就出現了學生在口頭上表達的.頭頭是道,書寫在紙面上卻寥寥無語。尤其在今天,依然採用考試爲唯一的選拔手段,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無從談起。

2.爲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設置適當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而我的教學情境設置呢?很多時候是爲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爲了課堂展示形式不再單一而設置,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置究竟有多大實際的效果呢?

俗話說:教學相長。在生命化課堂的研究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是新課程的執行者,更是新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課堂中設置的活動是有條件的,不是放羊式的隨意;教學是有目標的,不是機械性的講述。期待着我們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們時刻關注着學生的發展,期待着我們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期待着在課堂上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