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電源說課反思

高效課堂”6+1”,淵源於科恩1969年創建的以題目爲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型”和“開放課堂模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型;同時,還淵源於斯皮羅1992年創建的“隨機通達教學”和“情景性教學”--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型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徵過程,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與“助產士”。教師不應把主要精力侷限於所教的內容上,而應注意學習者的心態(即情感與動機)變化。教育的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享生命歷程,共創人生體驗;養育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心理健康的人。本設計以高效課堂“6+1”模式教學爲指導思想,輔助以圖片展示、討論、歸納等手段,使學生體驗作爲不同角色的工作者,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理論知識,增強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化學電源說課反思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新課程裏這樣教學內容的課應該怎麼去上,才能體現這一教育理念?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把培養學生對化學的熱愛和學習興趣放在突出的地位,讓學生自主地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等實踐活動,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從中學習化學,欣賞化學,熱愛化學,和諧地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應該側重於落實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爲了落實這樣的教學目標,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圍繞“化學電池的發展”線索(即按“乾電池→充電電池→燃料電池”的發展線索),從歷史的角度介紹化學電池工業隨社會、科技發展而發展的歷程和前景的角度去展開,導出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的各種電池的發展過程,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然後依次的分析,各種化學電源的`原理,電極材料,電子流向,電池的缺陷,既增強了學生的分析,綜合,應變能力,同時又促進了對原電池原理的進一步理解。培養學生“在化學科技實驗中不斷改進創新”的發展觀和創新意識。

“化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是本節課的又一理念。首先發給學生乾電池,鈕釦電池,廢舊手機電池讓學生從實物感知,然後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化學電池,說出還有哪些化學電池從而對化學電池進行分類。化學電源原理學完之後讓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物質橙子,鋅片,銅片,導線,稀硫酸,碳棒自制氫氧燃料電池, 學以致用。通過實踐感知“化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良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髮表自己改進電池的一些設想,體現用化學來豐富生活。

教學的主線是“化學電池的發展”(即按“乾電池→充電電池→燃料電池”的發展線索),而教育的目的是在於培養學生“化學科技在不斷改進創新中發展”的發展觀和創新意識。即側重於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落實。

  1.激情引領,激發學習興趣。

我從儀表到精神面貌和講課語調都充滿激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創新

整堂課每個教學環節,我都採取帶着問題去引導學生認識各類化學電池的優缺點及不斷改進創新的發展過程。

  3.提供新科技信息資源,認識科技創新

目前,化學電池的研究進展日新月異。教學注重電化學知識與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繫,教科書中提供了“鋅銀電池”“鋰電池”“微型燃料電池”等閱讀資料,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電池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在教學中,我們還密切關注能源、環保方面的時事新聞,關注科技發展的動態,以適時地教學補充相關素材。老師應該爲學生提供最新的優質的學習資源,才能激發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爲此,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化學電池的研製及使用的新資料,提煉出汽車,飛機、航天飛機等使用新電池的一些信息,向學生滲透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等科技創新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和STS思想,這些方面都是新課程特別要求的。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採取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合理的,以學生爲主角這種方式,學生能做的,我們老師就不要代替。老師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發揮創造、創新的機會,學生表現的機會,其實學生能做到,能夠達到我們期望的目標,這節課學生表現得就比較充分,他們很快就能發現各種電池的優缺點,積極討論出改進措施,但如果多給學生一些互動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也能提出相應的問題,發表自己改進電池的一些設想,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