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計算機專業如何提高複習效率

計算機專業歷來是考研熱門十大專業之一,報考人數和難度一直居高不下,考生們在複習的時候,要找到提高複習效率方法。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計算機專業考研複習計劃,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計算機專業如何提高複習效率

  考研專計算機專業複習技巧

一、堅持以考綱爲基準,保證複習進度和效果

今年是考研計算機專業課第五年全國統考,計算機專業課的統考大綱依然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考生要認真研究考綱中關於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四大部分的分值、考點、考查要求方面的信息,然後結合自己複習掌握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從而使2015考研計算機專業課衝刺階段複習的進度和效果都得到有效保證。

二、做題與迴歸課本相結合,梳理重要知識點

在2014考研最後的衝刺階段,考生們要通過多做真題和模擬試題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速度和熟練度,進而掌握計算機專業課考研試題解題的方法技巧,這就首先爲提高計算機專業課高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這一過程中僅依靠教材則不夠充分,考生可選擇將精確剖析考綱知識點與模擬練習題整合在一起的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全真模擬試題這樣的複習資料來協助備考複習,在進行成套的全真模擬練習之前首先對各部分各章節在考綱中的要求和具體的內容形成系統、透徹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真題的練習配合試卷答案的解析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對做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解題的方法技巧進行詳盡總結,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另外,通過全真模擬試題的實戰演練,考生也提前實現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的“預演”,更好地把握做題的時間安排等應試要素,提高自信心,胸有成竹應對考試。

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最後衝刺階段,在解題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現一些原先複習中的疏漏或遺忘之處,這都是正常的現象。往往這時候,考生只要有堅定考研的信念,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到複習當中,發現不足之處及時修補,注意總結和積累,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與提高。

  計算機考研常見的問題

問題一:計算機考研專業課2009年開始實行統考,老師能不能結合往年的計算機專業課試題談一下四門專業課所佔的比例麼?

回答:計算機考研專業課在2009年年初實行了第一次統考,統考科目包括四門計算機專業課: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這四門課程合在一起稱爲計算機科學專業基礎綜合,共150分。四門專業課在試卷中所佔的分數分別爲:數據結構45分,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統35分,計算機網絡25分。從09年初考過的真題情況來看,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一共有兩種題型:單選題和綜合應用題。第一種題型是單選題,共40道題,每題2分,滿分80分。其中1-10題是數據結構部分,11-22題是計算機組成原理部分,23-32題是操作系統部分,33-40題是計算機網絡部分;第二種題型是綜合應用題,共7道大題,滿分70分。按題目編號來說,41題、42題是數據結構題,分值各爲10分和15分,43和44題是計算機組成原理題,各佔8分和13分,45題和46題是操作系統題,各佔7分和8分,47題是計算機網絡題,分值爲9分。

問題2:數據結構的考試內容有哪些?考生應該如何複習?怎樣把握重點和難點?

回答:數據結構的考試內容包括:線性表、棧、隊列和數組、樹和二叉樹、圖、查找和內部排序。考生複習時首先要深刻理解數據結構的三要素:邏輯結構、存儲結構以及在其上定義的各種基本操作,要把複習的重點放在掌握常用數據結構的這三個要素上面。舉例來說,棧這種數據結構有兩種實現方式(即存儲方式):順序棧和鏈式棧,經過一到兩輪的複習之後,考生應該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C語言(當然也可以用C++等高級語言)寫出這兩種方式下棧的定義以及初始化、進棧、出棧、返回棧頂元素等各種阿基本操作的算法實現,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機調試算法。也就是說,對於每一種常用的數據結構,在掌握了它的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後,一定要親自動手,自己寫出各種基本操作的算法實現,這個過程需要認真體會和反覆琢磨。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基本算法以後,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常用的數據結構進行比較靈活的運用,而對於數據結構的靈活運用,正是這門課程的難點所在。把握重點和難點的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多動手,勤思考。

問題3: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考試內容有哪些?考生應該如何複習?

回答: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考試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數據的表示和運算、存儲器層次結構、指令系統、中央處理器、總線、輸入/輸出系統。考生在複習時,首先要重點掌握單處理機計算機系統中各個部件的組成結構和基本工作原理。全部複習完後再把這些組成部件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各部件之間是通過什麼聯繫起來的、是怎樣聯繫的,最好在頭腦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隨着複習的深入,這種認識要不斷加深,這樣就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並且複習過的內容不容易遺忘。

問題4: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考試內容有哪些?考生複習時重點放在哪兒?難點是什麼?

回答:計算機操作系統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概述、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輸入/輸出管理。考生複習時重點應該放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包括一些常用的算法,如:併發和並行的概念、進程的概念與狀態及相互轉化、信號量和P、V操作、死鎖及其預防、避免、檢測與解除、頁式、段式和段頁式存儲管理、磁盤調度算法、設備管理等。難點主要是運用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如:運用P、V操作實現進程之間的同步和互斥。

問題5:計算機網絡涉及到哪些內容?這門課有什麼特點?考生應該如何複習?

回答:計算機網絡的考試內容主要圍繞TCP/IP協議層次的具體展開,包括以下內容: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的特點是:在考研專業課中所佔分數最少,但是涉及到的具體的知識點最多。考生複習時要注意按照層進行知識點的複習和總結。對於每一層,重點把握這一層的協議有哪些、引入這些協議的原因、涉及到哪些重要算法、算法的內容、每一層和上下層之間的關係、每一層用到的硬件設備及作用等,也就是說,學習完一層時一定要用系統的方法將具體的知識點串連在一起,不要侷限於孤立地理解和掌握每個細節的知識點。

問題6:四門專業課的內容之間有什麼聯繫?有沒有交叉?考生複習時是否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四門課的複習時間怎樣分配比較合適?

回答:這四門專業課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是操作系統的先修課程,計算機網絡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或者說不需要先修課程。內容的交叉有一些,主要表現在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這兩門專業課之間,二者都包含了存儲系統和輸入/輸出系統的內容,如:內存管理的各種頁面置換算法、虛擬存儲器等。如果不是跨專業考生,也就是說這些專業課以前都系統的學習過,那麼複習時可以不按順序。但如果是初學者,必須先學習完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後再學習操作系統,否則有些概念和原理難以理解。四門課的複習時間應該合理分配,重點放在數據結構和組成原理上,尤其數據結構更要多花一些時間;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的很多知識點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相對來說容易一些。當然難易程度是相對的,具體情況也要因人而異,靈活安排。

  考研計算機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

I考試性質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聯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II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I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爲150分,考試時間爲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爲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統35分

計算機網絡25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80分(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70分

IV考查內容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掌握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基本操作的實現,能夠對算法進行基本的時間複雜度與空間複雜度的分析。

3.能夠運用數據結構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求解,具備採用C或C++語言設計與實現算法的能力。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

2.鏈式存儲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徵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三)樹、森林

1.樹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與二叉樹的應用

1.二叉排序樹

2.平衡二叉樹

3.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

(一)圖的基本概念

(二)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1.鄰接矩陣法

2.鄰接表法

3.鄰接多重表、十字鏈表

(三)圖的遍歷

1.深度優先搜索

2.廣度優先搜索

(四)圖的基本應用

1.最小(代價)生成樹

2.最短路徑

3.拓撲排序

4.關鍵路徑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順序查找法

(三)分塊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樹及其基本操作、B+樹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氣泡排序(bubblesort)

(四)簡單選擇排序

(五)希爾排序(shell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歸併排序(MergeSort)

(九)基數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種內部排序算法的比較

(十二)排序算法的應用

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1.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能夠綜合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並能對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3.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關係

4.計算機系統的工作過程

(三)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鐘週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GFLOPS、TFLOPS、PFLOPS。

二、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4.字符與字符串

5.校驗碼

(二)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整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

IEEE754標準。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算術邏輯單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並行加法器

2.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功能和結構

三、存儲器層次結構

(一)存儲器的分類

(二)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存儲器

存儲器

3.只讀存儲器

h存儲器

(四)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五)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六)高速緩衝存儲器(Cache)

e的基本工作原理

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e中主存塊的替換算法

e寫策略

(七)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快表)

四、指令系統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尋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數據尋址和指令尋址

3.常見尋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處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指令執行過程

(三)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佈線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指令流水線的基本實現

3.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總線

(一)總線概述

1.總線的基本概念

2.總線的分類

3.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總線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佈仲裁方式

(三)總線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異步定時方式

(四)總線標準

七、輸入輸出(I/O)系統

(一)I/O系統基本概念

(二)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鼠標

2.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3.外存儲器:硬盤存儲器、磁盤陣列、光盤存儲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端口及其編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方式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掌握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統的整體運行過程。

2.掌握操作系統進程、內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機制以及相互關係。

3.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能利用C語言描述相關算法。

一、操作系統概述

(一)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1.內核態與用戶態

2.中斷、異常

3.系統調用

(四)操作系統體系結構

二、進程管理

(一)進程與線程

1.進程概念

2.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進程控制

4.進程組織

5.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時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準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短作業(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算法,時間片輪轉調度算法,優先級調度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算法。

(三)同步與互斥

1.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件實現方法,硬件實現方法。

3.信號量

4.管程

5.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

(四)死鎖

1.死鎖的概念

2.死鎖處理策略

3.死鎖預防

4.死鎖避免

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算法。

5.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內存管理

(一)內存管理基礎

1.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入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交換與覆蓋

3.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4.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虛擬內存管理

1.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請求分頁管理方式

3.頁面置換算法

最佳置換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換算法(LRU),時鐘置換算法(CLOCK)。

4.頁面分配策略

5.工作集

6.抖動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統基礎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邏輯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目錄結構,圖形目錄結構。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文件系統實現

1.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目錄實現

3.文件實現

(三)磁盤組織與管理

1.磁盤的結構

2.磁盤調度算法

3.磁盤的管理

五、輸入輸出(I/O)管理

(一)I/O管理概述

1.I/O控制方式

2.I/O軟件層次結構

(二)I/O核心子系統

1.I/O調度概念

2.高速緩存與緩衝區

3.設備分配與回收

4.假脫機技術(SPOOLing)

計算機網絡

【考查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絡協議,瞭解典型網絡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

3.能夠運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絡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一、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3.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計算機網絡分層結構

2.計算機網絡協議、接口、服務等概念

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層

(一)通信基礎

1.信道、信號、寬帶、碼元、波特、速率、信源與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編碼與調製

4.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5.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傳輸介質

1.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2.物理層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層設備

1.中繼器

2.集線器

三、數據鏈路層

(一)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組幀

(三)差錯控制

1.檢錯編碼

2.糾錯編碼

(四)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1.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動窗口機制

2.停止-等待協議

3.後退N幀協議(GBN)

4.選擇重傳協議(SR)

(五)介質訪問控制

1.信道劃分

頻分多路複用、時分多路複用、波分多路複用、碼分多路複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隨機訪問

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3.輪詢訪問

令牌傳遞協議

(六)局域網

1.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

2.以太網與IEEE802.3

802.11

4.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

(七)廣域網

1.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協議

協議

(八)數據鏈路層設備

1.網橋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四、網絡層

(一)網絡層的功能

1.異構網絡互聯

2.路由與轉發

3.擁塞控制

(二)路由算法

1.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2.距離-向量路由算法

3.鏈路狀態路由算法

4.層次路由

(三)IPv4

4分組

4地址與NAT

3.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

(四)IPv6

6的主要特點

6地址

(五)路由協議

1.自治系統

2.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

路由協議

路由協議

路由協議

(六)IP組播

1.組播的概念

組播地址

(七)移動IP

1.移動IP的概念

2.移動IP通信過程

(八)網絡層設備

1.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2.路由表與路由轉發

五、傳輸層

(一)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傳輸層的功能

2.傳輸層尋址與端口

3.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二)UDP協議

數據報

校驗

(三)TCP協議

連接管理

可靠傳輸

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六、應用層

(一)網絡應用模型

1.客戶/服務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統

1.層次域名空間

2.域名服務器

3.域名解析過程

(三)FTP

協議的工作原理

2.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

(四)電子郵件

1.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2.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協議與POP3協議

(五)WWW

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