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讀後感(精選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生海海》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海海》讀後感(精選15篇)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

“報紙上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是《人生海海》裏的句子,把它用在書中的上校身上再合適不過。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這本書中引起我思考的內容。

(一)上校-----全書的主角?

上校是本書所探討的一箇中心人物,說他是全書的主角應該大多數人都認同。

本書從尊嚴,愛情,友情等多方面來描述他的故事,試圖探討人性的多面,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可謂光怪陸離,而帶着我們走進故事的,卻是個孩子。

在本書中,以孩子的目光來講述這個大時代裏的小世界,它摻雜着對事物的好奇,也摻雜着周圍人的想法對他的影響。

在故事開頭就以看似散漫的語言描述這個村莊裏的一草一木,看似無目的的介紹村子裏的老老少少,在讀者稍有艱難而無頭緒的閱讀完這些句子之後,聚光燈纔開始慢慢打到上校的身上,接下來,圍繞他的故事這才慢慢展開。

上校在故事開始的描寫十分負面,被人叫太監,被比喻成猴子,整個人十分古怪。

這些都是“我”的感受,因爲周圍人特別是爺爺總愛說上校的不好,這讓我想到東野圭吾的《惡意》,人們總擺脫不了先入爲主的想法,不管你知不知道真相,只要人們都這樣說,就不免會受到影響。

很多人都認爲上校是全書的主角,畢竟從故事開始的指向到故事結尾,都在從側面描寫上校的各種事跡,而那個一直吊着讀者胃口的祕密也和上校有關。

很多人都認爲“人生海海”,講的就是上校的起伏人生,卻忽略了“我”的人生同樣跌宕。

麥家老師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卓絕中的道德。”這足以說明,上校不是重點,書中的每個人的“人生”纔是重點。

(二)父子關係-----孰是孰非?

瞭解麥家的人都知道他與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原生家庭的陰影一直都擺脫不掉,甚至至今都對麥家有所影響。

而在本書中出現了多對父子,如爺爺和父親,父親和“我”,瞎佬和小瞎子等。就連上校和兩隻貓也可以算的上是父子了,畢竟上校看似放蕩不羈,而貓則是他表達愛的唯一突破口。當然,這有些扯遠了,但從人類父子中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父子中的父親對兒子的態度各不相同,自身的人物形象也千差萬別,可在對於保護兒子這一點上卻都做了想同的決定:

爺爺不顧道德批判去揭發他人以保護爸爸不受流言蜚語的傷害;爸爸寧願“我”漂泊異鄉來免受“鬼怪”糾纏;瞎佬則在祠堂長跪三日來換取村民對小瞎子的一絲同情,上校更是爲了貓而錯過投誠的機會。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不管有無違背道德,父親想救兒子的心總是不變的。我們沒有立場去評判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畢竟父子關係就是那樣複雜又簡單,神奇又微妙。

從這些描寫不難看出,麥家也許是真的放下了,畢竟“人生無路可逃,只有握手言和。”這也許稱不上原諒,只能說是放過自己。

(三)“我”-----是否真的握手言和?

相比於上校,“我”是另一個重點,畢竟書中的很多想法都來自“我”的內心。“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書中的“我”在家庭處於危機之時被送去異鄉,在之後更是經歷了一段十分痛苦的歲月,在終於如願回鄉後,卻發現家裏早已物是人非。

在“我”看來,這麼多年來自己經歷的苦難,親人遭遇的不幸以及上校最後的結局,都是一個人導致的,若沒有他,也許生活能一如從前。

我們身爲局外人自然看的清些,但如果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或者當面對你我此是正在經歷的挫折,我們又是否能看清呢?我們是把這都歸結爲一個人或一件事的錯,還是會覺得這是人生必經的挫折呢?

“這就是命,事先講不清,事後都講的清。”書中在多年以後,“我”最終選擇與人生握手言和,在每每看到那個人的落魄以後,“我”竟產生一絲憐憫之心,甚至還接濟他。

這不是什麼聖母的表現,而是在經歷無數次憎惡之後,選擇放下,就是放過自己,“人生海海,潮起後是潮落。”不要因爲上一個潮落而錯過下一個潮起。

四,強烈推薦

現在的你是否也在經歷挫折,是否也陷入了泥潭而失了方向?

如果是,那不妨花些時間走入書中各色人物的人生,與他們一起經歷一次苦難,與他們一起思考一下人生,與他們一起品味這世間百態,與他們一起感受這潮起潮落,與他們一起狠狠的憎恨他人,再與他們一起好好的放下。

放過他人,就是放過自己,我始終堅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所以,你怎麼知道你此時的困境不會成爲以後的基石呢,只要,你能挺過去。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

感覺像讀了三到四本不相干的書,風格太割裂。本以爲麥家返璞歸真寫鄉土,結果第二部分還是忍不住走向諜戰傳奇,最後變成十七年文學傳奇和九十年代都市傳奇。並不喜歡這種絮絮叨叨的文風,而敘述視角的不當切換也總讓人齣戲。麥家擅長講諜戰故事,這次想玩深度就漏了怯。大段大段的自白看似真誠其實極不真誠,人物像說書人一樣講故事,讀者只能知道人物想告訴你的,但是人物其實並不可信。《人生海海》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傳奇故事,沒法深入探討人類的心靈困境。那些被討論到的困境,都是社會性的。包括主旨“人生海海”,不也是一句“報紙上得來的話”嗎?

故事邏輯上其實有頗多破綻,明明都是相似的事件,有些奇蹟可以發生而有些奇蹟不會發生,一會兒神通廣大一會兒無能爲力,成爲有選擇性的發生,悲劇本身也變得牽強,太像是一個作者隨心所欲構造的故事,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自然生髮的命運。心靈鋪墊的薄弱和故事邏輯上的硬傷讓人搞不懂書中每一次逃離的意義和必要。最討厭那些說教氣的句子,前半部分作者明明用童年“我”的視角去講故事,但又太想講道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就用“爺爺說”這種生硬的方式表達。後半部分爺爺不在了,誰來承擔這個說教的角色?於是又有了“報紙說”,其實都是“麥家說”,寫雜文一樣。作者強行介入文本其實挺沒勁的,就像昆德拉說的,“發現惟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話雖然偏激了點但道理不假,能用一句話表達的東西爲什麼要寫成小說?換句話說,這難道不是觀念性的主題先行嗎?感覺講了這麼多故事,就是爲了那些“爺爺說”和“報紙說”的句子做註腳。也模仿一次這種句式表達:報紙上說,這種麥家式的表達,直接乾癟,像淺水灘,一覽無遺。如果真正的好小說就像大海,那《人生海海》就像電影《羅馬》的開頭。最奇怪的是母親的缺位,難道只有男人的傳奇故事值得被講述?六十天賣了六十萬本,真的很會營銷了。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3

這十天裏,我讀了一本書《人生海海》,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家。他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人在那個時代裏的一生。

這是關於上校的一生,他曾經有讓人羨慕無比的榮譽和一生,他當過醫生,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在戰場上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當過特務,與日本人周旋,打探情報。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上校用自己小小的手術刀救了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醫術高超的他在戰場上救人,妙手回春。而本是有機會當上副院長的他,卻被另外一位候選人設計陷害,被開除,只能回家鄉。

他經歷過,但他從未向生活屈服過。他曾經爲國家出生入死,他在日本當特務,與一個個陰險狡作的人周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自己卻被川島芳子所害很深,在他的小腹上刻上了讓他屈辱一生的字。

他爲守護自己的尊嚴,寧願不與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也要守住這祕密;他善良,愛護生靈,他給他的貓最好的,不管什麼時候,心中仍惦念着他的貓;他堅強,在被司令抓起來後,仍嘲笑司令,儘管生活殘酷地對待他,但仍然樂觀面對生活。他是一個英雄!

最後他等來了願意守候他一生的'人,他爲了守護自己僅剩的尊嚴變成了瘋子,他的智商僅有七八歲小孩一般。而她用自己的善良打動了全村人,大家都願意她將上校接走,上校得以度過那安靜幸福的晚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着才需要勇氣。可能人生漫長,我們不知道未來有多少風風雨雨,有多少苦難。但我們可以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一切,生活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它是無情的。但只要我們還熱愛生活,信心滿滿,我們總能看見未來的美好。

上校,他是一個英雄。他被歲月的洪流遺忘了,被黑暗而殘酷的社會摧殘,被生活折磨。即使“身敗名裂”的他被現實折磨,但他仍然願意樂觀地去對待生活。

生活像大海,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是晴天,什麼時候是暴風驟雨,但我知道前面一定有希望,一定會到達那夢想的彼岸。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4

無意間看到這本書,開了頭就停不下來,一定要一口氣看完。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有點疑惑,這本小說怎麼語言這麼優美,比如描繪村莊或者人物外號等。於是我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折服。而這本書的視角也很吸引我,故事以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的視角來寫,並且是以一個個“往事”串聯起來。主人翁是蔣正南,全書只提過一次他的名字,而最多的稱呼是“太監”、“上校”、“金一刀”、“小爹”。他是全村最奇怪的人,人們背地裏取笑他,然而家家戶戶有什麼事都找他商量。他養兩隻貓,像養兒子一般,爲了貓甚至可以放棄大好機會。他有一個皮包,裏面有金子打的十幾件手術器具。他入了國民黨,也當過共產黨特務,還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忠貞爲國卻多次入獄受苦。他被愛他的女人害的丟了前途。他有一個好兄弟卻被兄弟的父親害的入獄。他被小瞎子看到了他的祕密於是斷了小瞎子手筋和舌頭。他最後瘋了和愛他的女人結婚了。他像個孩子一樣的活到了接近一百歲......

故事很精彩,看到精彩處,實在想拍案叫絕。雌老虎、老保長、、老巫頭、小瞎子……這些人活生活現,故事蕩氣迴腸。

作者刻畫的主人翁是那麼的有血有肉,讓人心生敬佩。首先,他從小就很厲害,比如學木匠,很快就學會了。還有打仗受傷在醫院看醫生救治病人,自學了醫術。比如救了門耶穌和老首長等等人……他當特務深入敵人內部,忠貞爲國等等。這樣一個人真的像金子閃閃發光。

閱讀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哪怕有幾處甚至讓我看的落下眼淚,但是卻給我一些啓發。文中有一處我印象很深刻。老巫頭說:“爲什麼驚蟄不能動土?因爲驚蟄是蛇蟲百豸甦醒的節氣,地裏土裏都窠着各種幼蟲胎卵,嬌氣得很,動了土就要了它們的命了。哪怕害蟲也是性命,要讓它們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們投不了胎,死在胎盤裏,這是做人的起碼。”這本書用蔣正南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是一本值得回看的書。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5

《人生海海》是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麥家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其中《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爲“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麥家的小說具有奇異的想象力和獨創性,人物內心幽暗神祕,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多被改爲影視作品。由他編劇的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對諜戰類型劇發展意義重大。

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傳奇而充滿人生況味的故事。一個原本風光無限的上校,一生贏了無數場仗,最後卻敗給一個不足道的祕密。作者功力深厚,情節發展順暢,不復雜的故事又總有懸念,讓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樣一個祕密?整個故事圍繞這個“祕密”展開,從“我”的視角,講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從少年成長到中年的半生,在守護欲與窺探欲的對抗中推進,可讀性非常強。整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能於無聲處震撼人心。離奇的故事裏藏着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們像海灘上的兩粒沙子一樣相遇。”好在林阿姨終究找到了瘋了的上校,餘下的後半生,於林阿姨而言,既是愛,也是救贖。人生海海,苦難總會過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現實裏的深情和善良讓人感動不已,讀到上校離開的那一段,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個閃着金光的人呀……

麥家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從來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6

上校活着的勇氣是什麼?人生海海中上校是一個悲情人物。

抗日、內戰、文革……歲月如此的艱難,爲什麼還活着?這是我讀這部小說讀到中間的時候的冒出的一個疑問。

讀到最後,作者把發生在故事中的人的悔恨、遺憾、悲憫、不羈的感情緩緩地放空,最後選擇仁慈了一切。

人生如同大海,沉沉浮浮,起起落落,這裏面既有每個人日常滋生出的一地雞毛,灑落到具體人物上就是那麼的殘酷與無情,那種生活所帶來的悲與喜,哀與樂都是如此真切、殘酷,看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何不是在這樣的人間中度過;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善良的,作惡的,上天悲憫人間切切,即使人間嘴臉各異,皮囊萬千,歲月終究饒過了所有人。

我想,這大抵就是人來人間,對短短几十年生命歷程葆有的最基本敬畏,也是對生命敬畏的最大安慰。對於愛哲學的人來說,“死亡”,讀書筆記m一直以來都是無法繞過的問題。對它,從來都是不害怕,因爲終究是要來的,所以不懼;又因爲終究要來,所以給予了足夠敬畏。從呱呱落地到安然離世,從不願面對生活到勇敢活着,既是對生活不易的抗爭,也是對生命的激烈享受。

但是對於人生的探討終究是一個大的問題,哲學上永恆的一個命題,淺薄如己,深度難探,去談,終究是那麼泛乏無味。只是,這人生就那麼一次,有時候又只是短暫一瞬就離開這世界了,既是多麼美麗,又是那麼的短暫。短到我們像是伸手就能觸摸的地方,所以又覺得還是可以簡單的聊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日常小事。

看看身邊的那些故交,有些都沒來得及再次打招呼,都已經離你而去,那聲“下次見”、“下次找你吃飯”、“再見”……都變成了無聲的“下輩子見”、“下輩子找你吃飯”、“下輩子再見”。可是,親愛的,下輩子,你在哪裏?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7

人生海海,誰主浮沉?

麥家的這本書讓我一直以爲是他的自傳,直到叩問度娘才死了這條心。想來也是,什麼人才能擁有上尉一樣的人生呢?經歷戰亂而獨善起身;多朝更替而名聲泰然;偏居一偶卻衆望所歸。

再講故事,已然沒多大意思了。這是小說,任何複述都是對原文的贅述。格物致知,能悟出多少,正確與否尚且不明,這只是個人見解。

我看到人的深深侷限性,像是上吊的繩子,勒死人的脖子,動彈不得。爺爺一代鄉紳,英明聰慧,卻被名聲勒住喉嚨。爲了還兒子“雞賊”的清白,不惜出賣好人,慘淡收場。爸爸重情重義,又爲情所傷。因爲內疚,草木皆兵,被折磨半個世紀。上尉一位名醫,懸壺濟世。卻爲貓所困,處處被人拿捏。

稻盛和夫曾說了一句很有哲思的話:人生的意義,大致就是讓你的心志在自己死去時,要比出生時更加完善。簡而言之,人生海海,世人浮沉,不過是爲了鍛鍊自己的心志,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性罷了。

就如柴靜說的:一代代人都是相似的存在。世到如今,依舊有人歧視同性戀,依舊有人視牲畜性命大於人命,依舊有人忙於名利,受不得臉上半點污漬。我們人類,依舊在大海漂泊,進化的彼岸遠在天邊。

時代由一個個人構成,人生海海,人是水,構成了海,但人作爲水,卻控制不了海。如果人性具有劣根性,那麼時代也還在輪迴。戰爭從未熄火,黨派爭執從未停止,階級壓迫從未放緩……我已經不看新聞了,世事讓我厭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人有人的侷限,時代有時代的侷限。我眼拙,看不出這個世界是在螺旋式上升,還是圓圈似的往返。就像是學校長跑,一圈又一圈,跑到力竭,跑到氣喘,跑到撲倒。一圈圈都是相同的風景,梵天一夢,今夕何年。

人生海海,但總有一天也會海枯石爛。在單調貧乏的生活,我們的跑道越來越小,已然沒有機緣去突破自身侷限性。麥家,你是拓荒者,你的海很大,但我只有一片湖而已。湖很淺,很小,很安寧,也很無趣。

我羨慕你海的波濤洶涌,你垂涎我湖的波濤盪漾,我們之間,有一棟圍牆,無論在那邊都不會滿足。這大概就是人進化的動力吧,也是一個個大寫的圓圈。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8

之前聽樊登老師講過麥家老師的新作《人生海海》,邀請麥家老師做客讀書會分享創作過程。之前不知道麥家老師,直到看到他之前寫過《風聲》、《暗算》才知道這位老師的厲害。

在採訪的過程中,麥家老師表現出來的豁達開朗、堅持自我讓人很敬佩。在滾滾紅塵中能做到不被誘惑、堅持自己的真心的能有幾個?大都被世俗帶領着漫無目的的前行着。

樊登老師說他用一天讀完了這本書,我用了兩天,故事內容很吸引人,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次都給人一些震撼。熬夜讀完。

本書主要講述了“少校”的人生故事,以及其他相關的人的命運。故事梗概需要自己去讀、去品味。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如書名一樣,人生如大海般茫茫然,沒有固定的去向,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還有一點就是,你會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但是就是真實的存在,譬如書裏面的“小瞎子”,在書的結局處,本以後得到同情資助,他會有所改變,沒想到最後還是會編造一些謊話,看到這裏的時候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噁心,懷疑他在說謊但是又在想此時爲什麼要說謊呢?難道是真的,那太可怕了。直到“少校”去世後,她太太拿出那套金子的手術刀,纔跟作者一樣長舒一口氣,明白了人性。有些人的人性根深蒂固、死都改不了。

“少校太太”愛一個人的勇氣,不管他變成什麼樣子?

“少校”在事業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遭對手陷害。發配回農村老家,但是他的生活依然過的自我,沒有被這一切打倒萎靡不振。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很令人佩服。

我們有什麼日子過不了的嗎?應該做到無論在哪裏?什麼樣的環境?都能開心的生活,過好每一天。前段時間整理微博,才發現以前很容易滿足,每天都有小幸福。後來變得越來越麻木了,找不到感覺了。

最近看到其他號在寫抑鬱的事情,原本以爲只有自己會間斷性抑鬱,情緒低落。看到後才發現大部分人都很痛苦,不是個體的原因。有些人因爲生活的艱辛暫時掩蓋了抑鬱的時間,或者是忙碌的沒有時間抑鬱,但內心還是很痛苦。只是在人生的浪潮中隨波逐流,沒有方向。我想改變一下自己的人生軌跡,做自己

未來的路會如何不知道,只有自己去尋找。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9

這是一個關於好人沒有得到好報的故事,當看到主人公一次次受到命運不公的對待,會憤懣,會鬧心,我很不喜歡這類的情節,如果好人過的不好,怕影響我成爲好人的心。這個上校,自帶主角光環,聰明睿智,勇武敢當,以我衝動的心性,看到這種不公的結局,應該氣的心裏堵的慌纔對,因爲是斷斷續續看的,這種情緒就被縮小了。在看《野性的證明》時,我鬱悶了很久,因爲本是英雄,不該末路,應該有更美好的人生,卻受了許多無端的委屈和連累。當看到小瞎子說的主角父親與他的事時,我被深深的震驚了,是不願相信,也不能相信的事。這個父親在我看來,是再重情不過的人,不能做這樣的事,幸好結局不是那樣子的走向,不然真不知道自己如何自處;如果是那樣,我感覺看到這本書的感覺就崩塌了,就好像堅守的東西被毀掉了一樣。讀到後半段,開始的是憤怒,讀到後面,慢慢就變成感嘆了,情緒被慢慢拉長,一直拉長,拉長成一種無力感,讓人不想去爭辯,去控訴,只能緩緩地吐出一口氣,像是對結局的妥協。

他是個明亮磊落至善的人,又因爲聰明能幹,能不在乎流言,能以德報怨,成了聖人般的存在,在哪裏都聲名遠播。只是一輩子爲了肚子上的刻字擔驚受怕,如果是真的做了也就算了,可是明明是有原因的,又怎麼甘心被無辜的冤枉與詆譭。

我遺憾這個主人公沒有一份愛情,其實我還挺盼望女主角出場的。作者總是寫道報紙上說,報紙上說,讓我有印象。這個世界裏,有死要面子的人,也有不要面子的人;有最真誠善良的人,也有壞到底的人;跟風輿論的人多,獨立的思考的人少。如果上校不是因爲貓,大抵也不是這個結局,我想,人生還是要無牽無掛是最逍遙的,不用到哪都惦記着,貓可能在某一程度上代替了伴侶的作用吧。

人生海海,雖然沒有明瞭的文字解釋,但我想,我已經感受到了它的含義。人生很寬廣,我們都沉浮於其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好的壞的笑的淚的,不論經歷了什麼,還請好好活下去。

我更喜歡看善惡有報的故事,命運不公的故事容易使人不忍與心鬱,當知曉結局時,更容易書寫出激昂的文字,熱血的腔調,好似要將這麼多的不甘訴諸於筆端。但是在現實中,公平的確好像沒有想象中多。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0

麥家在《人生海海》末處寫道: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這極富詩意的四個字裝載了厚重的人生況味,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每天打開手機,螢螢發光的屏幕裏總有層出不窮的輿論風暴,讓人深感錯愕。這恰恰是最爲真切的,也是我們不能迴避的現實。

“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以爲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其實很多事情都沒有意義。

也不知從何時我慢慢不再爲那些表面的東西動心,更喜歡自然的東西,對自己寬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死纏爛打,越活越簡單,堅持自己的形式——讓那喜歡閃光的事物盡情閃光,以最低調最隱幽的方式生存着。哪怕,人前黯淡,人後,亦黯淡。

通常,在一個單位都要從最基礎做起,這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往往是,由於長時間工作而喪失了向上流動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複雜,主觀、客觀都有。這些毫無成就感的工作常常會給人帶來沮喪感,時間久了,人又開始習慣了這種沮喪感。

我們可能看到的未來就是成爲某個部門的主管,但問題是你成爲主管的條件也並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備的,況且成爲他又能怎樣呢?

常說,人要有夢想,夢想可以有,但大部分夢想是實現不了的。即使實現不了那也沒關係,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說,有些夢想實現不了更好,這意味着沒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價。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平凡的,平凡沒有什麼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運和樂趣。

在我們擁有夢想的時候,通常都是一廂情願的,對生活和社會還不瞭解,隨着時間的流逝,與生活的朝夕相處,逐漸會感到那些夢想越來越遠,有人會因此鬱鬱寡歡,有人會開始淡忘夢想,也有不幸的是當你的心再一次被喚醒,開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處境。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1

“《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於2019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裏藏着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這是搜狗百科對《人生海海》的描述。這本書好像從2019年底開始就火了起來,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因爲靜靜的一篇讀後感微博,看完她的微博我就將此書列入了自己的閱讀書單。2020年生日下單了本紙質書籍作爲27歲的生日禮物,但真正翻看此書也是近幾天的事情。說實在的,一開始看的時候有點投入不進去,什麼前山是龍變的,什麼老虎啥的,對於地形地勢的描述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但耐着性子看啊看啊,沒用多久,整個人的思緒就被故事吸引,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書裏很多語言描寫讓我耳目一新、拍手稱奇。比如:春暖花開時節,嫩綠的葉苗像一支祕密部隊,從條紋狀的樹皮下鑽出,便一發不可收拾,發瘋似的向天空和枝丫爭搶地盤。比如:到了冬天,村子像裝了套子,一下子封閉了,冷清了,安靜了。再比如對上校做的好吃的的描述:……但濃郁的香氣會飛的,從鍋鐵裏鑽出,從窗洞裏飄出,隨風飄散,像春天的燕子在逼仄的弄堂裏上下翻飛。香氣驅散了空氣裏的污穢,像給空氣撒了一層金,像閃閃金光點亮了人眼睛一樣,拉長了人的鼻子。等等……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簡簡單單地以“好人”或“壞人”論之,每個人的行爲背後都有各自的思量,上校爲守祕、爺爺爲家族聲譽……但陰差陽錯,故事就漸漸發展成了最後的樣子。

看上校傳奇曲折的一生,有無奈有痛心,也爲最終和林阿姨的結局感動和惋惜;也爲“我”前妻坎坷的命運難過,就像書裏說的:我前妻真的是個好人,就是命苦,像上校。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着才需要勇氣。”

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語言風格,麥家的作品之前沒看過,語言風格也不是很瞭解適應,但我想,我不排斥這種風格和描述,甚至還有點想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2

活着容易,但我要活得漂亮!

動筆之前我一直在想,我要寫這本書的讀後感,寫些什麼東西好呢?這是我第二次看描寫一個人甚至一羣人一生的小說,上一次看這類小說,是餘華的《活着》。麥家的《人生海海》,雖然也是幾代人的故事,故事開頭的背景也設置在偏僻、不與外界相連接的小村莊裏,但是這本書的事件跨度與環境跨度更大一點。比如,老保長在上校帶領下領略過軍統時期的上海,“我”很早就去了西班牙,甚至在改革開放之後開了幾家公司。

我們這一代人,對真正的鄉土情懷了解與感受少之又少。稻田、青磚白瓦、山溝、茅房都是上幼兒園之前的記憶,像風一樣吹過,留下的痕跡不長遠。出生在城市的高樓中,那種農村獨有的樂趣,不用考慮作業的快樂,以及村裏鄰里間的玩笑與閒話,這些神祕的情節與故事,我們只能從書中看到,自行遐想。

你說我看這本書感觸深不深,我說深。但深的是一代代熬了大半輩子的感悟,而不是那個承載了一代人記憶的村莊與人事。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着才叫勇氣。”這句話是全文唯一點題的句子。是“我”的第一仁妻子在車禍後說的。她要鼓勵“我”努力活下去,不能因爲她而放棄生的希望。生活到底有多殘酷,命運到底有多坎坷,纔會說活下去是一件需要勇氣,值得傾佩的事情!至少現在在我看來,我的生命是我每一天生活的及出品,像空氣一樣,不必爲之煩惱。誰會覺得吸入空氣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但在故事裏,所有出現的主要人物的一生都在爲活着奮鬥。更準確的是,有尊嚴的活着,堂堂正正的活着。上校爲了掩蓋肚皮上的“髒東西”,受盡折磨,甘願被叫“太監”,永生不結婚。他爲了把污漬從人們腦海中抹去,成爲沒有一點把柄與瑕疵的愛國人士,付出了後半輩子的自由。爺爺在東窗事發後不願村裏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家,想要活得光明磊落,用公正堵住一幫人的嘴,最後卻弄巧成拙,自己成了最被人唾棄的人。“我”未成年便被迫遠走他鄉,在人生地不熟的馬德里做了6年的鞋匠,在被孤獨吞噬的日子裏,想的也是如何有尊嚴的活下去,而不是天天在陰暗的屋子裏重複做同一個動作。

活着並不難,活得自己看的起自己才需要勇氣與魄力。一個人像過街老鼠一樣的生活,還不如死了痛快。有錢就能活,但是心病卻是用錢也治不好。“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我認爲這纔是人生海海里需要領悟關於活着的大智慧。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3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話,意思是形容人生像海一樣複雜多變,起落浮沉。書裏有一句“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着才需要勇氣。”還提到了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兩句話都是本書的主題,也是本書主入公“上校”的人性光輝。

《人生海海》這本書圍繞着一個很“迷”的上校展開,而敘述的視角來自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故事的主線就是沿着揭開謎底慢慢推進,想要知道祕密的人和藏着祕密的人都竭盡所能達成自己的祕密,故事在窺探欲和守護欲的對抗中快速推進。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讓人慾罷不能,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廢寢忘食的讀一本書了,當然,除了言情小說。書中的入物個性分明,哲學家樣的爺爺,可恨可憐的小瞎子,貪酒而仗義的老保長,重情重義的父親等。

說回故事的主人公上校,在我心中他就是個英雄。他就是羅曼羅蘭筆下那個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入,但他是ら中個悲劇式的英雄,他的故事令人嘆息。上校年輕時參加過國民黨上陣殺過敵去過鴨綠江,後來當了軍醫,救過很多人的性命他爲了打探消息,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或者可以說是清白,正是因爲委身於敵方時,肚子上被刻了一行字,這個是上校的恥辱,是上校拼了命也要守護的祕密,被非議被打,最後被逼瘋。後來雖然瘋了還好遇到了林阿姨,年輕時暗戀過他的女人,我想上校也是有喜歡他的,也是因爲肚子上的一行字,後來兩人誤會錯過。林阿姨的出現,給“我”講了上校的故事。上校從沒講過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藉由老保長林阿姨講出來的。

我敬佩上校。因爲他身上的大義,不拘小節,爲了刺探消息,哪怕出賣自己的身體;他是半路出家卻醫術精湛,救了很多人性命;上校的一生有過璀璨的時刻,也有過低谷,就像大海樣,有起落浮沉。上校後來回到村裏,雖然被人喊“太監”,被人揹後議論,但他依然過得很好,村裏人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第一個也會想到他。書中有一句,“心有雷霆面若鏡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也許說的就是上校,守着認爲是恥辱的祕密,依然要活下去。

這本書給我的啓示是,人生海海,有潮起必有潮落。在潮起時活的燦爛,在潮落時過得平凡堅毅。記住,死了不是勇氣,活着纔是男氣。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4

很久不看小說了,因爲總覺得小說讀起來雖然過癮,但很多時候就像是吃一包薯片,吧唧吧唧嘴,解了饞卻留不下什麼。尤其前一陣我實在沉迷在簡史類的書裏,覺得他們帶來的思考的啓發性更強,有理有據地剖析世界,彌補了知識的空白。進而,更對虛構的、懸置於生活之上的小說有些排斥。

但《人生海海》,作家麥家潛心8年的新作,還是在各類文學大咖的推薦下——莫言、高曉鬆、董卿等等——被吸引了。

讀罷,只覺得這本書,我可能會把它放在我書櫃中最顯眼的地方,然後時常重溫,極力推薦。因爲它不只是一本讓人閱讀起來感覺酣暢淋漓的小說,更有着很深沉的內在,讓人難忘。

故事發生在江南的村莊,男主人公有兩個名字: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監。每一個村裏的人,都有着對他的猜測,每一句對他的描述中都有個轉折: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頭一個一個數:

第一,他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是革命羣衆要鬥爭的對象。但大家一邊鬥爭他,一邊又巴結討好他,家裏出什麼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說他是太監,可我們小孩子經常偷看他那個地方,好像還是滿當當的,有模有樣的。第三,他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裏看報紙,嗑瓜子,可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還像養孩子一樣養着一對貓,寶貝得不得了,簡直神經病!”

故事就此而展開,在令人心碎的背叛中、在殘酷的戰爭中、在寬容的救贖中,描繪了主人公的一生,解釋了這些衝突。不僅是主人公,小說中也展現了“上校”身邊見證人的遭遇——雌老虎、老巫頭、勞保長、小瞎子和我,一波波歷史的洪流——抗日、內戰、文革,描繪了每一個人或遺憾、或悔恨、或悲憫的一生。

這本小說,極強的故事性絕對是過癮的閱讀,但讀完後也會印刻下一個最深的感觸:世事變化,命運多舛,人生海海,像航行上大海之上,人生複雜多變,有風平浪靜的祥和,也有波濤洶涌的兇險。人面對前程,只有前進不止,不論怎樣的際遇,始終要堅強活下去。

讀完整本小說花了2天時間,期間思緒完完全全的被故事佔據。偶爾因爲太過震驚悲慟,而停留在一段上不忍心再讀下去。偶爾也被故事帶着,想要一目十行,趕快知道後面發生的情節。

這本小說是段旅程,像是乘着文字,我搭上了一艘小船,航行在呼嘯變化的大海上。上岸後,身體似乎還在左搖右擺,適應不了陸地的平穩,不斷回憶着沿途的風景。雖是令人揪心的感嘆,也留下一段不會被磨滅的故事。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5

《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於2019年4月出版。 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裏藏着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來自同行的評價:

高曉鬆說:《人生海海》是麥家老師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峯,向內心深處的文學攀登下一座高峯的大作。

莫言說:既熱鬧好看,眼花繚亂的,也暗藏機關門道。麥家這次把家底子都抖擻出來了。走出所謂的舒適區,嘗試一種新題材、新寫法,這是一個作家的美德。

誠哉斯言:

真正的勇敢,不是叫囂潮起,也不是等待潮落,而是在人生的海平面上,以平常心面對浮浮沉沉。無論明天是風平浪靜還是狂風暴雨,都能在潮落之後擁抱生活,迎接下一個潮起。人生不易,敢死那不叫勇氣,活着才真正需要勇氣。

人性處處充斥着荒誕與高尚。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每一點點的空間裏都會有追光燈閃閃照耀的的地方和腐爛潮溼長滿菌羣的灰色地帶。

就像羅曼·羅蘭所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也正如《人生海海》對“人生海海”解釋:“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爲“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我在想,麥家在書中,所展現的每個人物都是普通的人物,生活條件艱難是一部分,還有着各自的委屈,也有着對於生活的屈服,或許也有不甘心,但不可否定的是,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

戲劇般人生下,沒有人主動放棄了生命,小瞎子無手無腳無舌頭,活着; 父親獨自守着老宅愧疚活着; 上校瘋了,林阿姨拼命照顧,活着。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一片海洋,總有陰冷暴虐的水域,但也有輕柔溫暖的洋流。縱然生活悽苦,底色暗淡悲涼,但願你我都能乘風破浪,好好生活。

最後回味一下作者文中最觸動小七的五句話:

●箱子錢越多越好,心裏事越少越好。

●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

●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多數人說了一輩子話,只有臨終遺言纔有人聽;如果臨終遺言都沒人聽,這人差不多就白活了

不明覺厲: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人生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