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人教版)

  字詞聚寶盆

2015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及答案(人教版)

一、讀拼音寫字詞。

ōuyīnɡ biān fú qǐ tú mǐn ruì zhēn chá

海()蒼() ( ) ( )( ) ( )

二、辨字組詞。

嘲( )灘( )攔( )礙( )熒( )

潮( )攤( )欄( )得( )營( )

三、改正下列詞語的錯別字。

魚慣而出() 橫七堅八() 全神關注() 隨心所遇()

意想天開() 輕而一舉() 響切雲霄() 見事不救()

四、把下列詞語中不屬於同一類的哪一個詞找出來,劃上“ ”

1.四川 河南 江蘇 山東 北京

2.鋼筆 毛筆 鉛筆 電筆 畫筆

3.淘氣 粗心 堅強 驕傲 懶惰

4.金黃 銀白 翠綠 瓦藍 桃紅

5.畫圖 寫字 讀書 作文 表演

五、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陽光( ) 雨水() 空氣( ) 苦難( )

森林( ) 土地() 結構( ) 氣候( )

六、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1.爭着向前,唯恐落後,形容非常積極踊躍。( )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 )

3.形容某人非常愚蠢。 ( )

4.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 )

5.由着自己的心情,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

  句子百花園

一、把農業氣象諺語補充完整。

1.朝霞不出門,( )。

2.( ),明日必有大雨到。

3.(),( ),( ),冬霧雪。

4.雞遲宿,鴨歡叫,()。

二、選詞填空。

居然果然必然突然當然

1.數學考試小明得了滿分,這是他勤奮努力的( )結果。

2.你說得不錯,小三峽的風光( )名不虛傳。

3.他的語文一直較差,沒想到,這次( )考了95分。

4.老師吩咐的事,我()照辦。

5.課堂上,( )飛來一隻小鳥吸引了同學的目光。

三、把句子描寫具體生動。

1.( )煙火()構成了( )圖案。

2.( )長江()講述( )故事。

3.( )天空中( )掛着()圓月。

四、我是小裁判,判斷對錯。

1.“我好像聽見有人來了,可開門一年沒人。”這是一個比喻句。()

2.“蛾”“礙”這兩個字都沒有聲母。 ( )

3.“滿山的楓葉猶如燃燒的火焰”這是個比喻句。 ( )

4.人們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從中得到啓示,並進行模仿,研製成功新的儀器機械,就是仿生學。( )

5.《自然之道》讓我們懂得,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 )

五、我是文字醫生,修改病句。

1.這幾天的氣候很好,人感到很舒適。

2.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厚的苦難。

3.它們成羣地向樹森進攻,大量地繁殖。

六、把排列錯亂的句子整理通順,在括號裏寫上序號。

()對,把它也帶去,讓大姨看看。

()誰要是一把奶頭拔掉,它就哇哇大哭起來。

()星期天,我去大姨家玩。

()這個電子娃娃個兒很大,嘴裏叨着個奶頭兒,活像一個真娃娃。

()出門時,忽然想起叔叔送我的電子娃娃。

  閱讀加油站

(一) “響尾蛇”導彈

響尾蛇是一種蛇的名字。然而,導彈怎麼會和響尾蛇連在一起了呢?

這是因爲,科學家發現響尾蛇有一個很特殊的本領:即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也能準確無誤地捕捉到小動物;用布蒙上它的雙眼,響尾蛇照樣能捕到食物。原來,在響尾蛇兩隻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個漏斗狀的小窩。這個小窩是一個極強的“熱感受器”,科學家稱它爲“熱眼”。這種“熱眼”能看見紅外線。紅外線是一種熱的,看不見的光線,很多物體都放射紅外線。

“響尾蛇”導彈就是把根據響尾蛇“熱眼”的原理製成的“人造熱眼”裝在導彈上。當導彈從飛機上發射以後,“人造熱眼”就緊盯着高溫目標──敵機的噴火口,導彈就直朝敵機衝去,跟蹤追擊,準確無誤地擊中目標,使敵機“粉身碎骨”。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特殊( ) 根據( ) 擊中( ) 跟蹤( ) 目標( )

2.聯繫短文解釋詞語。

粉身碎骨:

伸手不見五指:

3.根據短文內容,想想下面說法對不對,對在()內打“√”,錯在()內打“×”。

(1)響尾蛇在黑夜能準確無語地捕捉小動物,用的是它銳利的雙眼。()

(2)“響尾蛇”導彈能準確無誤地擊中敵機,是因爲它速度比敵機快。()

4.根據短文填空。

響尾蛇利用( ),能準確地看見並捕捉到( )。而“響尾蛇”導彈安裝(),也能緊盯並擊中( )。

5.科學家從動植物身上得到啓示,於是有了許多發明創造。請你把科不家的發明與相關的動植物用線連起來。

巴茅草飛機

魚日光燈

蜻蜓 雷達

蝙蝠 潛水艇

熒火蟲鋸子

小朋友,放飛想象,你以爲從( )身上得到啓示,可以發明( )。

(二) 飛翔的蜘蛛

有一天黃昏,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

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一丈餘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

帶着這個疑問,我把院子裏所有的蛛網全都攪毀了。

後來,細細地觀察,我才發現它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在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或說是它滿意了,再把絲收緊。